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城关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

更新时间:2023-08-24 浏览次数:2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20题,共60分)
  • 1. (2021八上·湛江期中) 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小文每个节假日都宅在家里看书

    ②小刚每天在独立完成作业后主动预习

    ③小明定期去小区的敬老院为老人们读书

    ④小芳利用课余时间到博物馆当志愿讲解员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 下列行为中有利于我们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是(     )
    A .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B . 参加环保知识宣传活动 C .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谦让他人 D . 人心隔皮,重要的机会、信息不应该与他人分享
  • 3. (2023八下·龙川开学考) 著名戒除青少年网瘾专家陶宏开教授说:“电脑不是洪水猛兽,电脑是一种工具,是给我们用的,而不是玩的;学会用的人是聪明人,只会玩的人则是愚蠢的。”这说明    (   )
    A . 网络是好东西,有利而无弊 B . 我们不应该成为网络的俘虏,而要做网络的主人 C . 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我们要拒绝网络 D . 网络是我们共有的生活空间,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标准
  • 4. (2019·邵阳) 网络交往是把双刃剑,有的人通过网络交往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友谊,也有不少的人上当受骗,在人生中留下惨痛的教训。因此(   )
    A . 远离网络才能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B . 对网友要提供个人的真实信息 C . 只在网上交友,绝不私下约会网友 D . 既要谨慎、真诚、守信,又要区分是非善恶
  • 5. (2018八上·潮州期中) 草木接受自然的限制,才能茁壮成长,人只有遵守社会法则,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下列与“约束”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规矩是一种积极的、有益的约束

    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③拒绝约束,就是追求自由

    ④人们在受到种种约束限制的同时,也享受着约束所带来的种种好处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6. 行星说,自由就是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火车说,自由就是在铁轨上来回奔跑;鱼儿说,自由就是在河水里欢快的嬉闹;风筝说,自由就是系着一条长线在风里飞翔;汽车司机说,自由就是牢记交通规则,握好方向盘。上述材料说明( )

    ①自由和规则毫无关系

    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③社会规则让我们失去了自由

    ④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7. “一米线”要求后面等候的人员与前面办理业务的人员保持一米的距离。心理学研究表明,除了至亲好友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约为一米。设置“一米线”的意义在于(   )

    ①减少人们的交往和沟通

    ②尊重他人的隐私和安全

    ③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和管理成本

    ④避免混乱,保障社会秩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2022八上·安顺期末) 北京将打造“诚信城市”,覆盖全部常住人口,个人诚信分将关系终身,并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寸步难行”的失信惩戒格局。北京“诚信城市”工程有利于(   )

    ①倡导公民淡化个人利益,重视他人权益

    ②倡导公民既恪守诚信,又尊重他人隐私

    ③大力弘扬诚信文化,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④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2023八下·龙川开学考) 面对校园欺凌,我们未成年人,除了向老师、父母求助,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此,我们不应该采取的是    (   )

    ①保持冷静,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与施暴者周旋

    ②及时、如实地向公安机关报案

    ③瞒着家长、老师,选择忍气吞声

    ④以牙还牙,以恶对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0. (2017·盘龙模拟) 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了“违法与犯罪”相关知识后,分小组进行课堂讨论。同学们的发言正确的是(    )

    A . 未成年人一旦有了不良行为,必定会导致违法犯罪 B . 如果违法情节轻微,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C . 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违法 D . 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应受刑罚处罚
  • 11. (2022八上·凤台期末)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孝敬父母;作为社会成员,我们应该维护正义……由此可见(    )

    ①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②责任只来自于法律规定的要求

    ③每个人身上的责任因身份和角色不同而变化

    ④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担好应尽的责任,才能共建和谐美好社会。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2. (2022八上·安顺期末) 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是学生的责任;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责任;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责任……这告诉我们(   )

    ①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当做的事情

    ②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许多的角色

    ③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④责任只来自对他人的承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2023八下·龙川开学考) 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   )
    A . 不关爱他人的人绝对不可能得到他人的关爱 B . 关爱他人的人能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C . 要让别人先关爱自己,自己再去关爱别人 D . 关爱他人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关爱
  • 14. (2015九上·澄海期中) 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下面活动中不属于社会公益活动的是(     )

    A . 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园十大歌手”竞选 B . 参加义务植树 C . 向居民宣传防火知识 D . 无偿资助爱滋病孤儿
  • 15. (2017八上·乌鲁木齐期末) 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国在第一位,家在第二位。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首歌的歌词完美地诠释了国和家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②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③我们要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

    ④要维护国家利益,就必须牺牲个人的利益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6. 维护国家利益,建设美好祖国,就要关系国家发展,关注国家大事。为此,我们应该(   )

    ①看到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为之感到自豪

    ②正视国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对国家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和期待

    ③拥护、支持国家为解决各种发展中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

    ④为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A . ①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17.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小宋的下列行为最有可能泄漏国家秘密的是(   )
    A . 随手记,日记隐私全上锁 B . 随手拍,军舰照片网上晒 C . 随手发,趣闻八卦周周有 D . 随手编,有事没事露露脸
  • 18. 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以下属于维护国家安全的正确方式的有(   )

    ①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

    ②监视和阻挠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③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

    ④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9. (2023八下·龙川开学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这是因为    (   )

    ①劳动不仅创造物质财富,还创造精神财富

    ②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也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③劳动创造今天的成就,劳动就是创新

    ④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0.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段话的启示是(   )
    A . 青年要主动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B . 只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C . 我们每个人都承担着相同分量的社会责任 D . 每个人都无法脱离集体生活独立承担责任
二、材料题(共4题,共40分)
  • 21. 材料

    一则“孩子偷用母亲手机打赏网红25万元”的新闻,再一次让“网红”(网络红人)现象成为公众关注和热议的话题。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日益丰富的网络应用成为许多未成年人休闲娱乐、交流学习的重要手段。而互联网上出现的一些为了出名不惜炒作、快速消费自己的所谓“网红”,在引发社会争议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年轻人的价值取向。

    1. (1) 这则新闻对我们合理利用网络有哪些启示?
    2. (2) 某校决定开展一系列活动,帮助青少年理性看待“网红”现象,请你列举几种活动形式。
  • 22. 材料

     “我七年级就辍学,开始接触一些社会上的朋友,起初是有时候不回家,后来就基本不在家生活了。”在某未成年犯管教所内,17 岁的小宇回忆辍学后的生活时说,“去网吧上网玩游戏、到 KTV 唱歌、帮朋友打架,就是为了消磨时间,觉得和朋友们在一起很开心、没人管,无忧无虑的。生活来源有的是打架所得,有的是朋友的钱,朋友之间谁手头富裕就多拿出来些,大家一起花。”辍学 3 年后,年仅 15 岁的小宇因“哥们儿义气”参与群体性打架斗殴,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 7 年。

    1. (1) 小宇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至少列举 4 个例子)
    2. (2) 小宇参与的群体性打架斗殴,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行为是犯罪吗?说说他是为什么走上这条犯罪道路的?
    3. (3) 谈一谈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 23. 材料

     “今天,是学校国旗方队交接的日子。从校长手里接过荣誉证书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无限感慨。忘不了 7 月骄阳似火中的正步练习,也忘不了每周一早晨 7 点集合有时都来不及吃早饭,更忘不了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天安门升旗时的激动和国旗在我们的眼中冉冉升起时的自豪。今天,我将结束我在学校国旗方队中担任的旗手工作了,这段时光带给我的成长我将终身受益。”

    ——摘自晓晓的微博

    1. (1) 晓晓担任学校国旗方队的旗手角色,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2. (2) 有时候承担责任会让我们付出许多,有些人因此就放弃了承担责任,但事实是唯有敢于担当,我们才能获得历练,风雨之后才能见彩虹。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你做过的一次艰难选择以及这个选择最终带给你哪些收获。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歌曲《国家》唱出了亿万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

    材料二

    (   )秦某是出租车司机。有一天,两个外国人上了她的车,称要去郊外看名胜古迹,但他俩一路拍摄的却都是挂着禁令标牌的军事设施,直至天黑才返回,并约定第二天还要用秦某的车,秦某越想越觉得奇怪,连夜将情况向公安机关反映,最终这两个外国人被查实为间谍,秦某受到国家安全机关的表彰。

    1. (1) 如何理解“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2. (2) 出租车司机秦某的做法体现了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向秦某学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