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2章 观察生物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观察...

更新时间:2023-08-02 浏览次数:13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3七上·宁海期末) 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种脊椎动物:大白鹅、鲸鱼、鳄鱼、娃娃鱼。根据如表提供的信息,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

    受精方式

    生殖方式

    体温

    体内受精

    体外受精

    卵生

    胎生

    变温

    恒温

    A . 甲为鲸鱼 B . 乙为大白鹅 C . 丙为娃娃鱼 D . 丁为鳄鱼
  • 2. (2023七上·温州期末) 2022年12月在瓯江流域发现全球新物种——瓯江小鳔鮈(如图)。瓯江小鳔鮈是一种小型鱼类,全长不超过10厘米,常栖息在河流中下游,其在二歧分类表中的位置是(    )

    A . B . C . D .
  • 3. (2023七上·金华期末) 小宁在做“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如图甲是她使用的显微镜 的光学结构图,乙是她观察到的一个视野,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 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像 B . 实验中用红墨水进行染色 C . 图中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 640 倍,可以在视野中观察到细胞核 D . 若要观察乙视野中口腔上皮细胞 A ,应将装片向右上移动
  • 4. (2023七上·南浔期末) 下列四个都是本学期课本中的观察实验,其中实验过程中需要通过显微镜獉獉獉来实现的是(        )
    A . B . C . D .
  • 5. (2023七上·南浔期末) 如图甲是显微镜镜头,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乙图是某同学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乙图视野中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640倍的放大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操作程序应是(        )

    A . (1)×(3);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B . (1)×(3);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C . (2)×(3);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 . (2)×(4);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 6. (2023七上·杭州期末) 在如图所示的显微镜操作过程中,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显微镜在对光的过程中需要调节①和② B . 乙图中物镜2的放大倍数比物镜1的小 C . 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将装片往左上方移动 D . 丁图中将装片安放好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
  • 7. (2023七上·杭州期末) 下列观察实验中,借助放大镜也不能观察到的是(        )
    A . 观察手指指纹的纹路 B . 观察蜗牛的外形 C .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 D . 观察方形蔗糖颗粒
  • 8. (2023七上·杭州期末) 义乌古法红糖的制作过程中,第一步是压榨甘蔗获取甘蔗汁,甘蔗汁主要来自细胞中的(        )
    A . 细胞质 B . 细胞核 C . 叶绿体 D . 液泡
  • 9. (2023七上·杭州期末) 扬子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请利用这张“脊椎动物检索表”,鉴定出扬子鳄对应的位置是(        )

    1a体外长有皮毛,胎生…………………………哺乳类

    1b体外没有皮毛,卵生…………………………2

    2a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甲

    2b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3

    3a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乙

    3b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4

    4a终生水生,用鳃呼吸…………………………丙

    4b幼体水生,成体可生活于陆地………………丁

    A . B . C . D .
  • 10. (2022七上·镇海期末) 下面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分类的图示,其中A类是以胎生哺乳为依据进行的分类,则B、C类的分类依据依次是(    )

    ①用肺呼吸      ②体温恒定      ③卵生      ④体表有角质鳞片或甲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2022七上·镇海期末) 蚂蚁有许多腺体,能分泌费洛蒙(体外激素)。找到食物的工蚁回巢时,会在沿途留下费洛蒙。关于“探究蚂蚁通讯”的实验装置如图,容器中有水,A、B、C是露出水面的三个岛,AB、BC是两根相同的木条,架在两岛间成为“桥”,蚂蚁仅能从“桥”上通过。将食物放在C岛,蚂蚁放在B岛,不久后蚂蚁爬上C岛。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中的蚂蚁可以来自多个蚁穴 B . 最好在蚂蚁处于饥饿状态时进行实验 C . 蚂蚁分泌的费洛蒙不能引导同类 D . 用毛笔将C岛上的蚂蚁扫回B岛,对换两根木条,蚂蚁将爬向C岛
  • 12. (2022七上·镇海期末) 如图是对鳄鱼、麻雀、蝙蝠三种动物的共同特征的比较(交叉部分为相同点),图中Ⅲ可以表示(    )

    A . 体温恒定 B . 都是陆生动物 C . 胎生哺乳 D . 卵生
  • 13. (2022七上·镇海期末) 对某珍稀树种的研究发现,该树种体内有一种治疗癌症特效药的原料。要在其他树种中也能大量提取这种原料,寻找方法最恰当的是(    )
    A . 先在同科植物中寻找 B . 先在同目植物中寻找 C . 先在同属植物中寻找 D . 先在同纲植物中寻找
  • 14. (2022七上·镇海期末) 下列各组生物属同一物种的是(    )
    A . 黑猫和黑狗 B . 驴和马 C . 白猫和黑猫 D . 驴、马、骡
  • 15. (2022七上·余杭月考) 下列动物不属于脊椎动物是( )
    A . 锂鱼 B . 乌龟 C . 蝌蚪 D . 蝴蝶
二、填空题
  • 16. (2023七上·义乌期末) 小军使用显微镜低倍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实验时,他发现视野太亮而看不清时接下来他 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写出一种方法),调整好后他观察到在视野的正中心有一只 草履虫正缓慢的在向上移动,如果想在视野中看到这只草履虫向左缓慢运动那么应该把载玻 片如何转动

    A.逆时针旋转 90°  B.顺时针旋转 90°  C.旋转 180° D.将载玻片翻过来

  • 17. (2023七上·义乌期末) 小丽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时意外发现了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他观察到细胞核内 出现了染色体,是因为制作临时装片时用对细胞进行了染色,并且染色体数量 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 18. (2023七上·余姚期末) 显微镜是生物实验的常用观察仪器,下面是某同学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部分过程。
    1. (1) 如图甲是安装在显微镜物镜转换器上的两个物镜,在进行对光操作时,应转动物镜转换器使物镜 ( 选填“A”或“B")正对通光孔,左眼贴近目镜,同时右眼 ( 选填“闭合”或“张开”),调节光圈和,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圆形视野,对光操作即完成。

    2. (2) 图乙中①是该同学在调节粗准焦螺旋寻找物像时,捕捉到的图像,为了将图像移至视野中央,正确的操作应该是。上述操作之后, 图像如②所示;选择要观察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图像如③所示;将目镜转动一定角度后,图像如④所示。
    3. (3) 图乙中②和④比较视野较亮的是。图乙的四个图像视野中总有一块污渍,根据图乙及其操作过程,该同学要清除污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A.清洁反光镜,

      B.清洁高倍物镜

      C.清洁低倍物镜

      D.清洁目镜

      E.清洁临时装片

  • 19. (2023七上·龙港期末) 某同学买到一只蝾螈,老师根据几种蝾螈的特点编制了如图甲所示的检索表。该同学通过测量 以及对蝶螈腹不的观察获得如下信息(如图乙、丙所示),从而判断这只蝾螈的种类。

    1. (1) 蝾螈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2. (2) 如图乙所示,该同学通过测量获知这只蝾螈的体长为
    3. (3) 结合蝾螈体长、腹部的特征可知,这只蝾螈可能属于
    4. (4) 红腹蝾螈与红斑蝾螈 的亲缘关系比 红腹蝾螈与墨西哥蝾螈的。(选填“远”或“近”)
  • 20. (2023七上·长兴期末) 在“天宫课堂”第三课中,航天员陈冬老师和刘洋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问天实验舱生命生长实验柜里生长的植物“小南”(拟南芥)和“小薇”(水稻) ,生长最快的拟南芥已经开出了小花,种植了70多天的水稻也从种子变成了植株,如图所示是拟南芥的生长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若A细胞是拟南芥植株发育的起点,则A细胞是
    2. (2) 图中b表示细胞的过程(选填“分裂”、“生长”或“分化”),其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3. (3) 花的颜色往往是花瓣的颜色,决定拟南芥花颜色的物质主要存在于花瓣细胞的中。
  • 21. (2023七上·杭州期末) 下列图示中①、②、③、④、⑤表示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

    1. (1) 图中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填序号)。
    2. (2)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③中滴加的液体是,若装片中出现气泡,可能是图中步骤(填序号)操作不当导致的。
    3. (3) 小金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易观察。此时,他可采取的是下列哪种措施       
      A . 换用高倍目镜或物镜重新观察 B . 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 C . 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 D . 换凹面镜并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
    4. (4) 在口腔上皮细胞中不具有的结构是(填序号)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液泡

  • 22. (2022七上·镇海期末) 某科学兴趣小组收集了下列几种常见的动物,想要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小科将青蛙、兔子、鸽子划分为一类,蚕、蝗虫划分为一类,他进行分类的依据是
    2. (2) 兔子属于哺乳动物,因为兔子繁殖和哺育后代具有的特征。
    3. (3) 蝗虫具有外骨骼和身体分节等特征,属于节肢动物中的类。
  • 23. (2022七上·义乌期中) 如图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据图可知,植物细胞是图中的填 (“甲”或“乙”)
    2. (2)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 ( 一种植物)中发现了抗疟“利器”——青蒿素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填序号)
  • 24. (2022七上·义乌期中) 芦苇是义乌河道边常见的一种植物,如图是芦苇及其分类地位图示和二歧式检索表。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

    1. (1) 禾本目植物种类(选填“多于”或“少于”)禾本科植物种类。
    2. (2) 芦苇在上述二歧式检索表中的位置是
  • 25. (2022七上·义乌期中) 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物镜甲、乙进行组合,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其 中部分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物像如图。据图作答:

    1. (1) 图 1 中的显微镜有两个物镜,对光时,应选用 × 的物镜。
    2. (2) 当图 2 中的物镜由甲转换到乙后,视野中出现的情况是            (填字母)。
      A . 细胞数目变多,视野变亮 B . 细胞数目变少,视野变暗
    3. (3) 图 3 中 a 步骤滴加的液体是  (选填“生理盐水” 、“清水”或“碘液”)。
    4. (4) 图 4 中口腔上皮细胞叠加的原因是
    5. (5) 有学生发现视野内有一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时,污点均不动,你认为污点最 可能位于
三、实验探究题
  • 26. (2022七上·镇海期末) 下列图示中,图甲中①、②、③表示小科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三个操作步骤;图乙为小科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看到的一个视野,请回答问题:

    1. (1) 图甲中,①步骤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其目的是
    2. (2) 图甲中,②步骤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其目的是
    3. (3) 图甲中,①、②、③三个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应该是(填序号)。
    4. (4) 图乙中,出现a的原因是图甲中的(填序号)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
    5. (5) 图乙中,b处于视野的右下方,现要把它移到视野的正中央,装片应向移动。
    6. (6) 用铅笔画细胞结构简图时,要注意用表示图中较暗的地方。
  • 27. (2022七上·余杭月考) 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步骤,据图回答:

    1. (1) 步骤1说明成功。
    2. (2)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植物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如图1),则其实际流动方向是(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3. (3) 在显微镜下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2转为图3所示的状况,其中正确的操作是:首先将玻片往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调节(填名称)使像清晰如图乙。
  • 28. (2022七上·义乌期中) 为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小青同学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材料做 实验。请观察图,回答问题:
    1. (1) 旋转图1的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为了避免压碎玻片标本,操作者的眼睛一 定要看着(填字母并出名称)。
    2. (2) 小琴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了一个黑点,该同学为了正确快速判断黑点可能存在 的位置,画出了如图 2所示的思维导图,其中②所填的文字应是
    3. (3) 为使圆形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某同学选择了图3中的(填序号)组合。
    4. (4) 如图 4要把视野中的物象从图 A转为图 B所示情况,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 .将玻片向右下方移动使细胞移至视野中

      b .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c .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使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d .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e.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f.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A . a→b→f B . b→d→f C . c→b→f D . d→a→e
    5. (5) 小青发现图4中的目镜有5×和8×的,物镜有40×和10×,则在使用同一光圈和反光镜时,视野内亮度最亮的镜头组合的放大倍数为倍;
    6. (6) 小楷同学还想用显微镜观察树叶、手等物体,却发现它们无法在显微镜下成像,其原 因是
  • 29. (2022七上·桐乡期中) 小科同学在学习了“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后,动手实践制作临时装片,部分过程如下:
    1. (1) 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避免

      在盖玻片下产生

    2. (2) 在盖好盖玻片并染色后,小科同学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

      A.   B.   C.   D.

      ①小科同学最终看到了视野C,在此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

      ②从A→C需要调节显微镜的(填结构名称)。

      ③在视野C中,细胞内着色较深的结构是

    3. (3) 使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小科同学在视野中发现一个小黑点。当移动玻片标本时,小黑点不动;转动目镜时,小黑点仍在原处。出现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 . 目镜不干净 B . 反光镜不干净 C . 物镜不干净 D . 玻片不干净
四、解答题
  • 30. (2023七上·慈溪期末)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于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在中国举办。大会会标(图一)中间的“水滴”包含大熊猫、孔雀、鱼、蝴蝶和身着民族服饰的小女孩等元素,并以甲骨文作背景,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1. (1) 某同学将会标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如图二所示。①表示的分类依据是
    2. (2)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图二中的F为原型设计。其生殖发育的主要特点是
    3. (3) 会标“水滴”中没有出现脊椎动物中的两栖类和 两大类群。
    4. (4)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作为中学生,你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可以做些什么呢?。(只需填写一点)
  • 31. (2022七上·长兴月考) 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

    1. (1) 如图是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①→(填序号);
    2. (2) 因口腔上皮细胞的透明度较高,观察时应将视野调
    3. (3) 如图所示是低倍镜下观察到的4个物像,请指出其中的不当操作 (说出一处即可)。

  • 32. 阅读下面的资料,然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 黄岩岛是我国南海一座美丽的珊瑚岛礁。岛礁周围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最有名的是金枪鱼。它是游泳速度最快的海洋生物之一,其种类包括蓝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等。

    资料二 科学家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了某地区哺乳类和鸟类受到威胁或濒危的原因,有关数据见下表。

    原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的影响

    其他原因

    鸟类

    20%

    60%

    12%

    8%

    哺乳类

    31%

    32%

    17%

    20%

    1. (1) 根据资料一回答:黄岩岛海域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2. (2) 根据资料二回答:造成某地区鸟类受到威胁或濒危的主要原因是;保护哺乳类和鸟类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3. (3)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些什么?(写一点措施即可)。
  • 33. 小明平时很爱动脑子,有一些问题引起了他的兴趣:蚯蚓有没有眼睛呢?蚯蚓有没有嗅觉?蚯蚓的身体上有没有感光细胞?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小明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先取3条大小不同的蚯蚓,放在一张湿纸上,然后用树叶、铅笔、红领巾分别在它们前面晃动,结果发现它们毫无反应。

    实验二:找来几根葱、几块黄瓜和几块萝卜,并排放在蚯蚓前,几分钟后它们都钻到葱下面去了。

    实验三:用泥巴、砖头砌了间小屋,把蚯蚓放在屋门口,结果发现它们很快朝屋里阴暗处爬去。

    1. (1) 实验一说明蚯蚓没有,实验二说明蚯蚓有,实验三说明蚯蚓能
    2. (2) 小明还想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于是又做了下面这个实验:他先在塑料盒中放一些干土,然后在盒的一侧加入适量的水,使盒中的土一半是干的,另一半是湿的。再在干土和湿土的分界处放10条蚯蚓,一段时间后,分别数出干土和湿土中蚯蚓的数目。写出小明设计的这个实验要探究的问题:?
五、综合说理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