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3-09-30 浏览次数:33 类型:小升初真题
一、积累与运用
  • 1. 读一读,写一写,注意把字写美观。

    又是一年毕业季,六年前那群yòu zhì 的小孩已经成长为有责任、敢担当的少年,面对学习毫不hán hū ,面对困境不再pái huái ,面对挑战也不再kǒng jù 。当离别的旋律响起,让我们相互yī wèi ,迎着míng mèi 的阳光,在校园里歌唱。qīng cuì  的歌声中,寄托着我们对母校最美的祝愿。

  • 2. 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及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yǐn) 胀(zhǒng) 骆驼 腊八粥 B . 移(nuó) 倒(méi) 避免 书藉 C . (xiāo) 领(yù) 魔鬼 恐怖 D . 搁(dān) 底(chè) 辨论 玻璃
  • 3.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开始翻箱倒柜 , 整个房间都被他翻腾遍了,可仍然一无所获。 B . 小石头错失机会后心里很难过,小刚安慰他:“没关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 . 一个人的状态如何,得从他身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才能看出来,这就是见微知著的道理。 D . 小文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好像对这种赞美的话早已司空见惯
  • 4.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善”和“慈眉善目”中的“善”意思是一样的。 B . 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所以评价人物的角度不能太单一,就像尼尔斯一样,他身上既有调皮的一面,又有体贴父母的一面。 C .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对太阳有不同看法是因为他们观察的角度不同。 D . 中国人过年的时候喜欢吃鱼,寓意为年年有鱼(余)。
  • 5. “孙先生此番高论,令我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这真是‘____’啊!”横线上要引用的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B .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C .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D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6. 小光准备以“玩也能玩出名堂”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他搜集的以下材料里,哪一项不适合用到习作中( )
    A . 荷兰的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他把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了放大镜。后来他将两片放大镜叠在一起,一片固定,另一片随意调节,制成了一台简易显微镜。 B . 达尔文小的时候,经常给父母亲赶鸭、割草,他会捉一两只昆虫装进口袋,也会从水底捞几个彩色的石子,仔细研究半天。后来他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 C . 居里夫人为了查出一种放射性元素,在环境简陋的实验室里坚持实验。最终花了三年九个月的时间,在上千公斤的沥青矿残渣中提取出了0.1克的镭。 D . 李四光小时候和小伙伴玩捉迷藏,看见一块大石头,他很好奇这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懂这一疑惑,他经常跑到很多地方找石头。后来李四光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
  • 7. 按要求完成下面“飞花令”。

    “飞花令”是古人行酒令时玩的一种文字游戏,选取某一个字为主题字,在座的每个人所说的诗句中都必须包含这个字。比如:以“山”字为主题字,我们本学期学过的有唐代诗人李贺所写的“大漠沙如雪,燕月似钩”;有宋代诗人王安石所写的“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有明代诗人于谦赞美石灰石的诗句“”;还有清代诗人郑燮歌颂竹子的诗句“”。

  • 8. 对下面诗词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写出了对时光流逝的悲叹。 B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写出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 C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出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D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写出了对春雨到来的喜悦之情。
二、阅读
  • 9. 综合性学习活动。

    六月,鲜花烂漫,流光溢彩;六月,碧草斜阳,桃李芬芳。为了向顺利完成六年学业、即将跨入中学的毕业生表示热烈祝贺,光明小学决定举办一场大型毕业联欢会。

    1. (1) (一)活动策划
      组委会向全校发起了征集毕业联欢会名称的活动,请你也试着为这场联欢会起一个贴切的名称:
    2. (2) 全校师生都踊跃报名参加联欢会节目表演,从名字上来看,以下哪个节目和这次联欢会主题不相符(    )
      A . 合唱《送别》 B . 相声《五官争功》 C . 诗朗诵《校园里的回忆》
    3. (3) (二)活动流程
      节目单
      1.放飞梦想(集体诗朗诵)
      2.离别的旋律(歌曲联唱)
      3.感恩的心(集体歌舞)
      4.我说你猜(游戏)
      5.校园的早晨(歌曲)
      6.依依惜别情(诗朗诵)
      ……
      如图是这次联欢会演出节目单,下面这段串词放到哪两个节目中间最合适?( )

      伴随着朝阳,我们每天一起踏进学校的大门,一起走在校园里鹅卵石砌成的小路上,一起值日,一起早读,

      那些清晨最美好的回忆,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A . 节目1和节目2 B . 节目2和节目3 C . 节目4和节目5 D . 节目5和节目6
    4. (4) 毕业联欢会上设置了“现场采访”环节,主持人请你上台即兴发言,把最想说的话送给自己的母校,你会说些什么呢?(注意条理清晰,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名称和人名) 
    5. (5) 联欢会的最后,师生之间开始交换毕业赠言。下面是张校长送给毕业班同学的寄语,请你把内容补充完整。(填序号)

      同学们,六年的小学时光飞逝而过,你们就要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踏上新的征程。“”愿你们珍惜少年时光,积极奋发向上;“”,期待你们会勤于自省,不断创新思想,取得更大的进步;“”,相信你们再接再厉,不断超越,将来比我们更加优秀,成为母校的骄傲!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10. 读文段,完成练习。

    [材料一]没有多久我就发现,我现在待的地方不宜居住:因为它太靠近海,地势低洼,比较潮湿,不利于健康,更重要的是这附近没有淡水,所以我决定找到一处更有益于健康、出行更为方便的地方。

    鉴于我目前的情况,我在选择住地时首先要考虑以下的因素:第一,正如我刚才提到的,要有益于健康,有能饮用的淡水;第二,能够避开烈日的暴晒;第三,能抵御人或是兽的侵袭;第四,能望得见大海,万一上天开眼送船来到这一海面,我不至于错过获救的机会——到目前为止,我还不愿意完全放弃获救的希望。

    ——节选自《鲁滨逊漂流记》

    [材料二]他是英国小说家,出生于伦敦。父亲是个做蜡烛的商人,家境并不富裕,他只有中学学历,但是练就了一手流利的文笔。1683 年,他开始从事商业活动,到过国内外许多地方,干过五花八门的行当,并积累了许多漂洋过海的经验。他从1681年开始文学创作,小说成就最高,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

    1. (1) 推测一下,[材料一]最有可能选自书中的哪一个章节?( )
      A . 野人归来 B . 最初的日子 C . 逃脱奴役
    2. (2) 阅读完[材料二],你知道“他”指的是谁吗?( )
      A . 笛卡尔 B . 鲁滨逊 C . 丹尼尔 D . 笛福
    3. (3) [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没有存在因果关系?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理由。
    4. (4) 这本书还有许多精彩的情节,请先写出印象最深的情节名字,再说一说你的感受。

      我印象最深的情节:

      感受:

  • 1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文段一]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 , 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 , 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文段二]战士小李不幸陷入泥沼,拼命向上挣扎,有的战士伸手去拉,也险些被陷进去,眼看着泥沼从小李的大腿没到胸部,战友们很着急却束手无策。张思德眉头紧锁,着急地对班长杜泽洲说:“班长,我有办法,我趴在泥沼上,你踩在我身上,拉小李的左手,另外两人也像咱们一样拉他的右手,试试看。”说完,他便毫不犹豫地趴在泥沼上。

    班长不忍心踩在他身上,立在那儿没动,张思德冲他喊道:“班长,快上呀,否则小李会没命的!”看着张思德那急切的目光,班长抬起了脚……在另外两名战士的协助下,小李终于得救了。

    1. (1) [文段一]中,两个加点的“死”感情色彩不同,第一个“死”可以换成词语 ;第二个“死”可以换成词语 

      A.送命

      B.牺牲

    2. (2) [文段二]中没有使用到的描写方法是(    )
      A . 动作 B . 语言 C . 神态 D . 心理
    3. (3) 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是因为 ,请你再列举出来一个这样的人:
    4. (4)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结合[文段一]和[文段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 12. 课外阅读。

    理想的风筝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空,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盖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圆木拐杖支撑着。这条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⑤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枝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激昂,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⑥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⑦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人们的心头。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⑧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简单的“瓦片儿”,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⑨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刘老师了。然而他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⑩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文章作者苏叔阳,选用时有改动)

    1. (1) 选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件事情:①笑谈腿疾②③放风筝,其中,第 件事(填序号)写得最详细。
    2. (2) 判断正误。

      1)“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来,刘老师比较好面子,不想让别人帮忙。 

      2)“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作者通过这句话直接抒发了自己对刘老师的情感。

    3. (3) 对第⑨段中加点的句子“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____
      A . “我”对刘老师亲手做的各式各祥的风筝特别喜爱,所以一直到现在都不能忘记。 B . “我”从风筝上面感受到了刘老师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所以风筝也成为陪伴“我”一生的精神力量。 C . 在刘老师的影响下,“我”现在也养成了放风筝的习惯和爱好。
    4. (4) 有人认为:第②段在大量描写春天的景色,跟表达对刘老师的情感无关,可以去掉,你同意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5. (5) 这篇文章运用了大量生动而又细腻的外貌、神态言行描写,请你试着分析下面两处。

      1)第④段里画波浪线的句子让我感受到:

      2)第⑧段里画横线的句子“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此时,刘老师心里会这样想:

  • 13. 文言文阅读

    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用壅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 , 通九道 , 陂九泽 , 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 , 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注释]①尧舜:传说中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②鲧:人名,大禹的父亲。③壅堵:堵塞。④开九州:开辟九个州的土地。⑤道:河道。⑥陂:修筑。⑦泽:湖泊。⑧度:勘测。⑨因势利导: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而加以引导。

    1. (1) 联系上下文及注释,我们可以推测“通九道”中的“通”是 ____的意思。
      A . 通过 B . 疏通 C . 通知
    2. (2) 判断对错。

      ①“鲧用壅堵之法”中的“之”和“虽与之俱学”中的“之”意思不同。 

      ②句子“后舜/用禹/治水”的朗读停顿是正确的。 

      ③大禹和鲧治水“一成一败”,是因为鲧的时代条件落后,大禹接手后利用了更多有利的资源。 

    3. (3) 翻译句子:尧用鲧治水,鲧用壅堵之法,九年而无功。 
三、写作题
  • 14. 习作

    亲爱的同学们,小学生活已经接近尾声。六年的校园生活,有许许多多的人、事、物,让你难以忘怀,或许是形影不离的亲密伙伴,或许是引领你健康成长的老师,或许是守护你安全的学校保安,或许是校园里那棵高大的梧桐树,或许是永远绿意葱葱的小花园,或许是挥汗如雨的运动场,或许是书声琅琅的教室,或许是那一年的六一演出,或许是春天里的一次研学……请你写一篇作文,分享一下你在六年学校生活里最难忘的记忆吧!

    提示:⑴题目自拟。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名字和人名。⑶运用合适的描写方法,把内容写清楚,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文中要有满满的正能量。⑷语言通顺,书写工整,恰当使用标点符号。⑸写完之后,默读检查,尝试用修改符号自我修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