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珠海市第八中学2023年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8-16 浏览次数:20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20·黔南州) 下列历史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火烧赤壁    B . 司马光砸缸    C . 刻舟求剑    D . 铁杵磨成针
  • 2. 争创文明典范城,让珠海更美好。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 . 绿色出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 B .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C . 文明用语,努力营造文明环境 D . 垃圾乱扔,活出潇洒人生
  • 3. 电影《流浪地球2》中出现的“太空电梯”让人震撼,现实中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直径仅有0.5mm,承重能力却能达到35kg,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空电梯”也将成为现实。这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属于(  )
    A . 有机合成材料 B . 无机非金属材料 C . 金属材料 D . 天然材料
  • 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滴加液体 B . 过滤 C . 稀释浓硫酸 D .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 5.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 干冰 B . 氯化钠 C . 氮气 D . 金刚石
  • 6. 《黄帝内经》记载“地气(水蒸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表明古人已认识到云和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阳光、温度、风等影响变化而来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蒸发为水蒸气时,水分子变大 B . 雨水落地后,水分子静止不动 C . 水蒸气聚集成云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 . 此过程发生了物理变化
  • 7. 202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为“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 . 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查看 C .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 . 发生火灾,乘坐电梯逃离
  • 8. 在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我国的科学家是(  )
    A . 门捷列夫 B . 张青莲 C . 拉瓦锡 D . 屠呦呦
  • 9. 研究发现,奥司他韦(C16H28N2O4)对甲流病毒有杀灭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一个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50个原子 B . 奥司他韦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4:7 C . 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2g D . 奥司他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10. 广东省科学院参与完成的“镁离子电池”项目荣获2022年国标“镁未来技术奖”。元素周期表中镁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镁离子符号是Mg+2 B . 镁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C . 镁原子的质子数是12 D . 镁属于非金属元素
  • 11. 人体缺少必需的微量元素会影响健康,贫血通常需要补充的元素是(  )

    A . B . C . D .
  • 12.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同 B . 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 a、b和c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a>b>c D . t2℃时,将50克a物质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40g
  • 13. “中国高铁,世界第一”,高铁列车车体材料使用了含镍不锈钢,工业上火法炼镍的原理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中C发生氧化反应 B .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 该不锈钢合金的硬度小于纯铁 D . 该不锈钢中还含有铁和碳
  • 14. 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物质保存方法及解释

    B.化学与安全

    ①浓盐酸密封保存:防止挥发

    ②白磷在冷水中保存:防止白磷自燃

    ①皮肤沾上浓硫酸:先用水冲洗,再涂硼酸溶液

    ②实验时碰倒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扑盖

    C.化学与工农业

    D.化学与生活

    ①用焦炭和铁矿石炼铁

    ②用火碱改良酸性土壤

    ①衣服上的油污,可用汽油乳化后除去

    ②冰箱中的异味,可放活性炭吸附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2019九上·兴化期末) 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 探究分子运动 C . 探究燃烧条件    D . 探究铁锈蚀条件
二、填空题
  • 16. (2020九上·高明期末) 高明区秀丽河公园环境优美,是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场所。回答下列问题:
    1. (1) 秀丽河公园内花香四溢,主要原因是
    2. (2) 秀丽河公园内空气质量优,基本不含、CO、NO等有害气体。
    3. (3) 秀丽河河水清澈,表示4个水分子的化学用语是
    4. (4) 鉴别秀丽河河水是硬水还是软水,通常滴加。如果是硬水,长期饮用不利于身体健康,生活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5. (5) 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
    6. (6)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 Ca(ClO)2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17. (2023·顺德模拟) 《天工开物·作咸》详细记载火井制盐过程:“西川有火井…..但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并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启竹而试之,绝无半点焦意。”回答:

    1. (1) “井火煮盐”燃烧的是天然气。天然气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大量天然气泄漏(填“会”或“不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2. (2) “合缝漆布”:目的是确保良好,曲竹能导出井底的天然气,利用天然气的物理性质是
    3. (3) “启竹而试之,绝无半点焦意”:曲竹没有半点烧焦,从燃烧条件分析曲竹内天然气没有燃烧的原因
    4. (4) 我国科学家研制了新型催化剂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

      该反应涉及种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题
  • 18. 如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1) 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②
    2. (2) 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从A~E中选择),写出检验CO2的化学方程式为,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若改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端进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欲使用G、H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用导管端口字母表示)。
    4. (4) 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色。
四、科学探究题
  • 19. 为了验证其余猜想,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1. (1) 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2. (2) 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五、流程题
  • 20. 某化工厂为综合利用FeSO4 , 设计了以下工艺流程:

    煅烧炉1中发生的部分化学反应有:

    1. (1) 煤粉、H2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是重要的能源,氢氧燃料电池可以将能转化为电能,煤燃烧主要将化学能转化为能。
    2. (2) 煅烧炉1中还会发生FeO和CO反应,其方程式为,X气体的化学式是;循环利用X的优点是
    3. (3) 下列金属能从FeSO4溶液中置换出Fe的是(填字母)

      a、Al        b、Cu       c、Ag

    4. (4) 实验室模拟操作a的过程是蒸发浓缩、、过滤干燥。
    5. (5) 请设计实验证明(NH42SO4是铵态氮肥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于研钵中,向其中加入,研磨

      样品为铵态氮肥

六、计算题
  • 21. 某小组选用鸡蛋壳(主要成分为CaCO3 , 其它成分不与水、稀盐酸反应)、稀盐酸、带过滤网的透明太空杯和电子秤等用品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取足量的稀盐酸加入太空杯中,再取1.1g鸡蛋壳放入过滤网内,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所称的质量(图中电子秤已省略)。

                                                                                                                                                               


    I

    II

    III

    IV

    实验步骤

    拧紧杯盖,称量反倒置,应前总质量

    称量反应过程中总质量

    充分反应后正放,称量总质量

    打开杯盖片刻后,称量总质量

    所称的质量/g

    240.00

    240.00

    240.00

    239.56

    1. (1) 步骤Ⅱ中观察到鸡蛋壳表面(填现象)。
    2. (2) 比较步骤I与步骤所称物质量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 (3) 充分反应后,生成物CO2的质量是
    4. (4)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1.1g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