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

更新时间:2023-07-28 浏览次数: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高一上·沁阳月考) 某班级在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时,收集到如下事件。其中对应错误的是( )

    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

    ②资本主义三大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③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④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2. 空想社会主义者只能“从头脑中构想出新社会的要素”,因此其难免陷入空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和冲突日益尖锐,特别是无产阶级已经显示了自己的力量,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得以“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得以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基础之上,从根本上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这种超越体现在( )

    ①对未来的社会提出了天才的设想和完美构思

    ②认识到阶级矛盾的对立以及当时社会的弊端

    ③找到了实现社会理想的现实道路和阶级力量

    ④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在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议题的议学活动中,下列同学的评论符合唯物史观的是( )
    A . 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和阶级,是人类理想的社会 B .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C .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工人没有生活资料 D .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不可逆转的
  • 4.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恩格斯首先使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名称。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的是( )
    A . 巴黎公社的成立 B . 十月革命的胜利 C .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D . 《资本论》的发表
  • 5. 世界社会主义有着近500年的发展历史,它的最初形态是空想社会主义,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30-40年代,其影响遍及欧美。空想社会主义( )

    ①在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情况下产生

    ②为无产阶级通过斗争夺取政权提供了理论支撑

    ③从理论上找到了消灭资本主义的强大力量

    ④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6.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 )

    ①分析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②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③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④明确提出在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落后地区进行革命的具体路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下列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表述准确的是( )

    ①第一次从理性、正义的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

    ②产生的理论前提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③诞生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④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8.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

    ①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②是由马克思在总结世界工人运动经验教训中创立的

    ③指导中国成功开创、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宣告了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行”的表现有( )

    ①指导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②在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③正确预见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④指引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胜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西方构建的现代化道路实质是以资本逻辑来引导社会发展,甚至干涉他国发展并从中获利。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危机不仅是物质技术层面还包括法律制度、选举政治的危机。而与此不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在百年奋斗中领导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形势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引领时代潮流 B .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现代化发展的标准范式 C .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D . 资本主义社会在阶级关系上的对立是危机难以治愈的总根源
  • 11. 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
    A . 建立社会成员的联合体 B .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C . 实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D . 建立自由、平等的无矛盾的社会
  • 12.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一经诞生,就照亮着世界和中国,开辟了人类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境界、新天地、新纪元。历史和现实一再验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①指导各国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胜利

    ②创造性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是具有实践性和革命性的科学理论

    ④为中国革命与建设指明了具体道路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3.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有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他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里的“两大发现”是指( )

    ①德国古典哲学 

    ②剩余价值学说 

    ③唯物史观 

    ④科学社会主义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4. (2023高一下·德阳开学考) 空想社会主义也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最早见于16世纪英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盛行于19世纪初,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理想社会。下列关于空想社会主义说法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主张阶级调和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5. 《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论断(   )

    ①彻底揭示了资本家发家致富的根源和剥削的实质

    ②说明了阶级斗争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宣告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

    ④深刻阐明了共产主义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有关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启示。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赢得世人瞩目;20世纪末,社会主义又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使世人困惑。社会主义制度几经飞跃发展,几经曲折坎坷。当前,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雄辩地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向国际社会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形象。

    1. (1) 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有何特点?
    2. (2) 请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意义。
    3. (3) 结合材料,说说你对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方面的感悟。(至少写出两点)
  • 18. (2022高一上·期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是中国对于科学社会主义不断付出艰辛探索并作出创新性贡献的100年,是科学社会主义扎根中华大地,紧扣时代进步的脉搏,密切关注民族发展命运的100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中国在不断践行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解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取得了震惊世界的丰硕成果,也见证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蓬勃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原因。

  • 19. (2022高一上·光明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这是对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形象描述。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推翻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并以崭新的姿态向着新的梦想出发。

    材料二: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邓小平南方谈话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70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推动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分析新中国与前面两种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有何不同?
    2. (2)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20. 《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2月在伦敦出版,它“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1921年,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从此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照亮了这个当时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是受《共产党宣言》影响而走上革命道路的。毛泽东谈到己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时说,有3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他的心中,建立起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一本便是《共产党宣言》。刘少奇回忆说,“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党,我准不准备献身于这个党所从事的事业,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同时也准备献身于党的事业。”邓小平也曾经说过:“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党宣言》对中国的深刻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