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大邑县、崇州市、蒲江县2022-2023...

更新时间:2023-08-04 浏览次数:2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 1.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说明人体必须要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下列属于“三大产热营养素”的是( )
    A . 维生素、糖类、脂肪 B . 糖类、蛋白质、脂肪 C . 水、维生素、蛋白质 D . 维生素、无机盐、脂肪
  • 2. 青春期是人生中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其中一个特点是身高和体重突增,专家建议此时期的青少年应该补充大量优质蛋白质,故可以适当多吃( )
    A . 青菜 B . 水果 C . 瘦肉 D . 米饭
  • 3. 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如果食品存在影响健康的因素,将会导致我们患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日常生活中要保证食品健康无害。下列属于真菌中毒的是( )
    A . 食用发霉的花生中毒 B . 食用三氧化二砷中毒 C . 食用河豚鱼中毒 D . 食用四季豆中毒
  • 4. 小明同学这几天感到有点头晕,到医院就诊后,医生告诉小明有可能是患有贫血。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叫作贫血 B . 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C .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 D . 血液呈红色的原因是血浆富含血红蛋白
  • 5. 马拉松运动员的心肌发达,心脏搏动有力,在剧烈运动时能够较持久地工作。如图所示心脏的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6. 人体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处,是血液运输的管道,如图中从左到右表示的血管依次是( )

    A . 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B .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C . 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D . 毛细血管、静脉、动脉
  • 7. 输血是一种重要的抢救措施和治疗方法。现代临床医学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对于急性大出血、贫血、大面积烧伤、患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 )
    A . 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B . 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C . 红细胞、血浆、全血、血小板 D . 血浆、红细胞、全血、血小板
  • 8. 医生给小明的母亲测量血压,在其安静状态下测得的数据为160/100mmHg,这个数值表示的含义是( )
    A . 舒张压/收缩压 B . 低血压 C . 高血压 D . 高血压/低血压
  • 9. 探究不同食物贮存能量的差异可使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某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对该小组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食物名称

    玉米

    蚕豆

    核桃仁

    小麦

    质量(g)

    2

    2

    2

    a

    水(mL)

    40

    40

    40

    40

    温度上升(℃)

    52.5

    35.8

    64.5

    21.2

    A . 表中a的数值应为3 B . 水温的变化是该实验的变量 C . 实验结果表明核桃仁贮存的能量最多 D . 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这些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
  • 10. 关于人和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二者都需要吸入二氧化碳 B . 人吸入氧气,绿色植物吸入二氧化碳 C . 人吸入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吸入氧气 D . 二者都需要吸入氧气
  • 11. 吃饭时不能说笑的主要原因是( )
    A . 说笑会影响口腔咀嚼,不利于消化 B . 说笑不利于保护声带 C . 说笑时飞沫四溅,易传播疾病 D . 说笑时食物易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 12. 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如图是肺泡处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过程Ⅰ表示呼气 B . 过程Ⅱ表示吸气 C . 气体分子A表示二氧化碳,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 D . 气体分子B表示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最少要通过4层细胞
  • 13. 水乃生命之源,专家建议9~13岁的孩子,每天喝水1.68升:14~18岁的青少年,每天饮水量要达到2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人体内的水分仅有排尿、排汗两条途径排出体外 B . 水占人体体重的60%~70%,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C . 体内的养分等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D . 人体的代谢废物只有溶在水中才能排到体外
  • 14.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①~⑦表示相关结构(其中⑦为集合管,⑤为肾静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⑥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肾单位 B . ②起重吸收作用,⑥起滤过作用 C . ③、⑤、⑥中尿素浓度最低的是③ D . ④、⑤内流的都是动脉血
  • 15. 人体皮肤与外界直接接触,起到保护作用。下列皮肤结构中,与排泄和调节体温有关的结构是( )
    A . 角质层和真皮组织 B . 汗腺和真皮内的血管 C . 角质层和真皮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D . 生发层和真皮的结缔组织
  • 16. 班级里几位同学在讨论排泄的意义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 . 将体内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到体外 B . 保证体内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C . 维持体内的血糖稳定 D . 将代谢废物排到体外
  • 17. 如图为反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 . 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C . 缺少①~⑤中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D . 图中完成膝跳反射的传导路线是:⑤→④→③→②→①
  • 18. 人体调节过程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起着最为主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脑和脊髓里构成灰质的是神经元的突起 B . 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C . 给狗喂食物,引起狗分泌大量唾液是条件反射 D . “望梅止渴”是非条件反射
  • 19. 某同学经常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游戏并且戴着耳机开着很大的声音,致使其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和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受损,视力和听力都有所下降。这两类细胞分别分布在( )
    A . 晶状体和鼓膜 B . 视网膜和耳蜗 C . 视神经和位听神经 D . 晶状体和鼓室
  • 20. 关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眼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 B . 嗅黏膜和味蕾是化学物质的感受器 C . 耳是接收声音刺激的听觉器官 D . 舌是味觉器官,舌上的味蕾可以感受到多种味道的刺激并形成多种感觉
  • 21. 某研究学习小组先后做了如下两个实验:①破坏蝌蚪的甲状腺,发现蝌蚪停止发育,不能发育成青蛙;②向饲养缸的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被破坏了甲状腺的蝌蚪又发育成青蛙。这两个实验可以说明( )
    A . 没有甲状腺,蝌蚪就不能发育成青蛙 B . 甲状腺激素与蝌蚪的新陈代谢无关 C . 性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D . 甲状腺与蝌蚪发育有关,其分泌的激素能促进蝌蚪个体的发育
  • 22. 人的生长、发育、生殖等许多方面受激素调节。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通过导管释放到血液中 B . 激素只对某些细胞起作用,具有专门运输途径 C .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微少,调节作用却非常显著 D . 有的地区饮食里碘含量较高,容易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
  • 23. 某市发现一例H7N9禽流感患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H7N9禽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B . 从免疫角度看,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传染源 C .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能够切断传播途径 D . 对已确诊的H7N9禽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 24. 健康和长寿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下列有关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一个人生理上没有疾病,不能说明这个人就是健康的 B . 养成并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拥有健康 C . “每天走一走,活到九十九”符合健康生活理念 D . 我们应该关爱艾滋病患者,但不能和他们共同进餐
  • 25.  2016年3月10日上午,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关于绿色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植树造林等措施使居住环境得到改善,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B . 应该大量使用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C . 应该加大PM2.5监测力度,改善大气环境 D .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 26. 开春以来,随着气温交替变化,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开来:细菌性感染、支原体感染、病毒性感染……各类医院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小华最近出现头痛鼻塞、咳嗽不断等症状,医生检查发现小华咽部严重红肿,结合血液检查结果发现图3中的[c]增多,判断小华可能是由于(填具体部位)被病菌感染引发了炎症。
    2. (2) 医生建议小华可以适量注射抗生素,输液时,护士将针头刺入的血管是图1中的[b]。药物首先到达图2中心脏的[6],如果要到达咽部,则需要经过的途径是8→→咽部(用图2中数字加箭头表示)。
    3. (3) 小华心脏的四个腔室中,[7]的壁最厚,为体循环提供足够的动力,体现了的生命观念;由图2可知,与心房连接的血管有(用图2中数字表示),与心室连接的血管有(用图2中数字表示)。
    4. (4) 在小华体内,流动脉血的血管有(用图2中数字表示)。
  • 27.  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已圆满结束,冬奥会期间为了保证运动员能量补充和展现中国美食文化,各式各样的中国美食不仅征服了冬奥会运动员,也让网友羡慕不已。如今人们对食品安全与健康也有更高的关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马耳他代表团珍妮斯爱吃的豆包以及烤鸭、饺子等食物中含有的大分子营养物质,需要在消化系统中消化后才能被吸收,这些大分子营养物质主要的消化场所是图1中的[⑦],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答出一点即可)。
    2. (2) 食物中为运动员大量供能的主要能源物质是,在图2中含该物质较多的是第层,在图1的[①]中能将该物质初步消化,是因为该部位唾液中含有一种
    3. (3) 一名运动员在高山滑雪男子全能滑降项目中受伤,左前臂开放性骨折。如果请你代表国家滑雪队去看望他,应带一些含多的食物,并建议受伤运动员适当多晒太阳,以便体内合成维生素D来促进的吸收,利于恢复。
    4. (4) 图2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第五层食物烹调油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在消化时由图1中的[③]分泌胆汁促进消化。
  • 28. 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刻都需要呼吸作用进行能量供应,“新冠肺炎”给人们的健康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下列图1、图2是人体呼吸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当新冠病毒入侵人体时,人体呼吸道会发挥其清洁功能。打喷嚏会排出大量病毒,以保护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免受病毒侵害。
    2. (2) 图1中②代表,气体在这里进行交换,这个过程叫
    3. (3) 呼吸可使人体获得氧气,其作用是参与的分解,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要。
    4. (4) 若膈肌处于图2中的B位置,这时人体处于(填“吸气”或“呼气”)状态,该状态下膈肌和肋间外肌(填“收缩”或“舒张”),胸廓容积(填“扩大”或“缩小”)。
    5. (5) 吸烟有害健康,每年的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作为中学生,可以为“世界无烟日”做的有(答出两点即可)。
  • 29.  2022年的世界杯中一定有精彩的画面让我们不能忘怀,运动员们拼搏的精神更让我们感动不已。在观看比赛时,同学们的身体会产生一定的生理变化,其生理活动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观看比赛时,电视机画面进入眼球的光线在[④]上形成,最终在人体的形成视觉,我们才得以看清画面。
    2. (2) 看到喜欢的运动员得分时,你会欢呼雀跃,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叫。观看比赛时观众会兴奋得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这是由于分泌了较多的导致的。由此可见,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外,也受到调节的影响。
    3. (3) 若在观看比赛情绪激动时挥动手臂,手触碰尖物立即缩回,然后感觉到疼痛,与此相关的神经中枢依次在
    4. (4) 如果距离电视稍远一点后就看不清电视画面,说明可能患上了,应佩戴(填“凹透镜”或“凸透镜”)矫正。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 30. 成都市某初中学校生物兴趣小组针对今年“甲流”在校内发病比较高的情况,开展每年流感发病情况的调查研究,为同学们提前预防提供依据。小组随机调查了本校七年级200名学生在去年不同季节流感的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调查人数

    患病人数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男生

    104

    32

    16

    2

    4

    10

    女生

    96

    28

    10

    4

    2

    12

    总人数

    200

    60

    26

    6

    6

    22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表中数据,流感高发的季节有,依据是
    2. (2) 人在被病原体感染生病时,食欲减退,身体可能会明显消瘦,这是因为储存在体内的脂肪等营养物质
    3. (3) 为了减少人们患病,可有计划地接种流感疫苗,接种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从而提高人体对流感的抵抗力,这种预防接种叫作
    4. (4) 课堂上王老师告诉同学们每天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能增强抵抗力,降低流感的发病率。小强对此非常感兴趣,他根据维生素C溶液能使蓝色的加碘淀粉溶液褪色的原理,对橘子、苹果和葡萄三种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进行测试,设计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称取相同质量的橘子、苹果和葡萄,用榨汁机分别榨出汁液。

      第二步:取三个洁净、干燥的相同烧杯做好标记,把新鲜的水果汁液倒入其中。

      第三步:向三支洁净、干燥的相同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相同浓度的加碘淀粉溶液。

      第四步:取三支洁净、干燥的滴管,分别吸取三种果汁逐滴滴入含加碘淀粉溶液的

      试管中,边滴边振荡,直到加碘淀粉溶液的蓝色完全褪去为止,记录此时所用水果汁液的滴数。

      第五步:重复实验三次。

      得到平均结果如下表:

                                                                                                    

      被测定水果

      橘子汁

      苹果汁

      葡萄汁

      滴数

      5滴

      11滴

      8滴

      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强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②实验第五步重复实验三次的目的是

      ③根据实验结果,小强的实验结论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