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2023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8-16 浏览次数:25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考古发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此次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 . 刀耕火种 B . 游牧渔猎 C . 农耕定居 D . 居无定所
  • 2. 下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这一政治体制是(   )

    A . 皇帝制 B . 郡县制 C . 分封制 D . 中央集权制
  • 3. (2016·金平模拟) 唐朝以前,黄河流域粟和小麦广泛种植,粮食产量超过南方。从唐朝中晚期至宋代,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较快,粮食产量逐渐超过北方,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上述材料说明(    )

    A . 粮食产量的增多促进人口的增长 B . 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C . 农业经济重心南移 D . 灌溉技术的改进使粮食产量增多
  • 4. 中国古代自国家出现后,统治阶级就开始通过国家机关制定法律,建立法律制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沿革清晰、特点鲜明的法律体系,将下列法律文件按照朝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大清律例》                b.《大明律例》               c.《唐律疏议》

    A . cba B . bca C . acb D . abc
  • 5. 下图是虎门的标志性雕塑建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领导这场禁烟运动的是(    )

    A . 林则徐 B . 郑成功 C . 左宗棠 D . 邓世昌
  • 6. 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
    A . 西方文明改变了中国的传统陋习 B . 中国近代社会实现了与世界接轨 C . 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多元特征 D . 民族工业的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 7. 下列图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新中国成立 B .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 改革开放的开始
  • 8.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整块大面积的平原,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了以‘个人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强调了自然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B .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 .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政治 D .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 9. “三大世界性宗教的形成,影响了世界各大古典文明体系的特点”。下列关于三大宗教世界性宗教表述正确的是(    )
    A . 佛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地在亚洲,基督教的产生地在欧洲 B . 佛教主张“忍受苦难、死后升入天堂” C . 基督教教徒在教堂里诵读《古兰经》 D . 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建立统一的国家有机结合
  • 10. “在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代的黎明期,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的一片灿烂星云,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材料中的“灿烂星云”指( )
    A . 理性主义思想 B . 人文主义思想 C . 三民主义思想 D . 马克思主义思想
  • 11. 随着英国殖民统治的推进,印度社会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同时,英国殖民者对士兵的态度越来越差,士兵经常受到英国军官的虐待,士兵的不满也不断加剧。1857年5月,驻守密拉特城的士兵率先发动起义,以上介绍的是(    )
    A .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 B .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经过 C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背景 D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经过
  • 12.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意在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 . 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 . 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都是在阁楼上完成的 C . 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 . 工业革命时期真正的科学家尚未产生
  • 13. (2017九上·东台月考)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 .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对美洲的征服拉开了序幕 B . 1916年月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C . 德国突袭苏联,二战规模开始扩大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 14. 20世纪战争不断,世界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下列关于20世纪世界格局与造成格局变化的事件连接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冷战
    (1)多极化趋势               (2)两极格局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A . (1)—a(2)—b(3)—c B . (1)—c(2)—a(3)—b C . (1)—c(2)—b(3)—a D . (1)—b(2)—c(3)—a
  • 15. 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尼召开,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历史舞台;1960年,非洲共有17个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取得独立;1999年巴拿巴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努力,从美国手中收回了运河主权。以上内容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A .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B .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新发展 C .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 D .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开始了民族觉醒
二、综合题
  • 16. 观看图片并阅读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南京条约》签订场景(绘画)    图二《马关条约》        图三《辛丑条约》签订场景(照片)

    图一:《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强占香港,中国领土的完整遭到破坏。通商口岸成为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图二:《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开矿办厂。《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图三:《辛丑条约》,签订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额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等。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1) 图一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
      A . 文献资料 B . 实物资料
    2. (2) 从以上图片和解说文字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 (3) 根据上述图文资料,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 17. 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  达尔文与《物种起源》  图二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图三  爱迪生与他发明的留声机

    图一  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他乘坐贝格尔号舰做了长达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图二  牛顿借助前人的科学成果,经过20余年的研究,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书中系统述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被誉为“物理学之父”。他发现的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为近代物理学和力学奠定了基础。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奠定了现代天文学的理论基础。

    图三  爱迪生一生有上千项发明,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发明创造上,20岁出头开始研究电灯,历时10余年,先后选用了竹、棉、石墨、旦等1600种不同物质作为灯丝材料进行试验,时常通宵达旦,经数千次的挫折,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高阻力白炽灯。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

    1. (1) 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 (2) 结合上述图文资料,回答三人取得成就都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3. (3) 上述三个人物中,你认为哪一位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更大?说明理由。
  • 18.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正确的发展道路,并一步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史,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地主阶级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为了洋务的需要,咸丰十一年恭亲王和文祥设立同文馆于北京,是为中国新学的起始;同治二年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同治十一年曾国藩、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

    材料二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摘编自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材料四

    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
    ——毛泽东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材料五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时间   历史事件
    1980年 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业工作会议布置分田单干
    1980年 中央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2010年 上海世博会召开;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材料六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习近平2020年新年贺词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迈出了一步步坚实的步伐。

    1. (1) 材料一反映了洋务运动在哪一方面的实践?
    2. (2) 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的失败"指中国在哪次战争中的失败?“公车上书”之后,他们“探索新的救国之道”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人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4) 根据材料四回答,毛泽东带领中国工农革命军创建的第一个“家”在哪里?
    5. (5) 材料五中的“这里”是指哪次会议?
    6. (6) 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和强国之路”的历程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革命思想已经蔓延到军队,保卫凡尔赛宫的任务只好由138名瑞士佣兵担任。在危机时刻,他们誓死保卫国王,而这位仁慈的君主因为对手是巴黎市民,竟命令士兵不要对人民开枪……可是,历史是无情的,它不会因为一个国王的仁慈而改变它的惯性,在人类文明史上,法国大革命开创了新纪元,国王也因此成了祭品,他的人生注定是一场悲剧,正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罗伯斯庇尔所说——国王必须死,因为共和必须生。

    ——摘自《佣兵的传奇》

    材料二: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巴黎的警钟长鸣,工人、手工业者、城市贫民纷纷涌上街头,夺取武器,开始了武装起义。1789年8月,通过《人权宣言》,宣布“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法国大革命引起周边国家不安,普鲁士、奥地利成立联军攻打法国,由于路易十六的王后泄密,使联军攻入法国。1792年7月,巴黎人民再次掀起共和运动的高潮,于8月攻占国王住宅杜伊勒里宫,拘禁了国王、王后,打倒波旁王朝,推翻立宪派的统治,吉伦特派取得政权。1793年1月,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

    1793年2月,反法联盟对法国进行武装干涉,而吉伦特派无力抵抗外国军队,巴黎人民于5月发动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起雅各宾专政。

    材料三:拿破仑通过政变上台后,法国国内政局仍然十分动荡。拿破仑在位期间,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拿破仑政府于1804年颁布了《民法典》(其中包括《商法典》、《刑法典》以及他本人亲自编撰的《民法典》)。这是资产阶级的第一部民法典。《民法典》的颁布使法国国内的政局基本稳定下来。

    为打击法国大革命,英俄奥等国多次组成反法联盟。1800年拿破仑为击败意大利北部的奥地利军,率领4万大军登上险峻的阿尔卑斯山,越过圣伯纳隘道,进军意大利,下图为《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口的拿破仑》。画中的拿破仑右手指尖指向阿尔卑斯山山顶,仿佛在说胜利就在眼前。作者完美地诠释了偶像的英雄气概。拿破仑先后五次打败反法联盟,使英俄奥等国干涉法国大革命的图谋严重受阻。

    材料四:《英雄交响曲》1803年开始创作,1804年完稿,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贝多芬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这部交响曲德构思,完全出自贝多芬作为一个共和主义者的意愿。当时,贝多芬真挚地崇拜拿破仑,把他看作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英雄,并拟定将这部交响曲题名先给他。但是,就在这部交响曲刚刚脱稿之后,贝多芬得知拿破仑于1804年5月18日接受了皇帝的称号。此时,贝多芬的心灵遭到极大地伤害,他愤怒地撕掉了总谱题赠的那一页。

    1. (1) 材料一中“仁慈的君主”是谁?
    2. (2) 材料二体现出推动法国大革命进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拿破仑巩固法国大革命的两种手段。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贝多芬愤怒的深层原因。
  • 2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32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46.2%,有13万家以上的工厂倒闭,失业人数将近1700万,约为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农产品批发价格下跌了54%,农民的农业净收入从61亿美元降到20亿美元,100多万家农场破产,许多农民流离失所。对外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美国出现了约200万人的流浪大军,许多家庭连照明用的蜡烛都买不起。

    ——选自《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克服经济危机。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之后全国3/4的银行重新开业,银行信誉获得恢复;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农业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达到了减少盲目生产,规范工业生产的目的;《联邦紧急救济法》通过后,对缓解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颁布的《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社会保险法》则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了救济。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元气,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美国人均收入水平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选自《经济成长历程》

    1933年,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组织了一支庞大的地方资源养护队,专门在各地从事植树造林与防汛工作;建立农业调整署,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1935年,建立重新安置署,向最贫穷的农民提供直接帮助;建立工程进度管理署,雇佣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员,在全国各地建设了大批公路、铁路、桥梁、体育馆、学校、医院等。

    材料三: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巨大的破坏力使德国社会动荡,希特勒和纳粹党趁机大肆活动,通过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支持。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从此德国建立了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恐怖统治。1939年9月1日,德国以强大的兵力时波兰发动突然袭击。随后,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选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 (1)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出美国走出经济大危机的关键推动力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德国摆脱经济大危机的方式。
    4. (4) 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