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沈阳市南昌初级中学2023年九年级历史限时作业(中考三...

更新时间:2023-07-10 浏览次数:23 类型:中考模拟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 1. 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狩猎生活中熟悉了动植物的习性,逐渐学会了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耕作方法原始粗放,采用 “刀耕火种”;生产工具简单落后,以石刀、石铲、石锄和棍棒等为主。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文明社会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A . 手工业 B . 原始农业 C . 畜牧业 D . 定居生活
  • 2. (2021七上·江油期末)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的特征,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与此研究主题相关的内容有(   )

    ①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②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③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3. 《本草纲目》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还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伤寒杂病论》记载方剂113 个,这些方剂均有严密而精妙的配伍,此外,对各种剂型的制法记载甚详,对汤剂的煎法、服法也交代颇细。上述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哪方面的成就( )
    A . 诊断方法 B . 临床医学 C . 医术医德 D . 中医药学
  • 4. 著名学者孙伟祥认为,“宋辽之间的澶渊之战,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不过是两个兄弟之间的纠纷,况且 50 万‘岁币’只是北宋两个县的收入,伤不了筋骨。……不仅换来了近百年的边境和平,还打开了辽国的市场,向辽国倾销自己的文化和商品……”该学者认为澶渊之盟( )

    ①为宋朝赢得了和平的环境 
    ②促进了宋辽经济的发展交流

    ③岁币加重了宋朝百姓的负担 
    ④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5. 如图所示年代尺标注的一组时间,解读正确的是( )

    A .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史 B .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C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史 D .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 6. (2018八上·兴化期末) 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个阶段。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  )

    1919~1927年

    开天辟地,北伐凯歌

    1927~1937年

    星火燎原,万里长征

    1931~1945年

    团结抗战,驱逐日寇

    1945~1949年


    A . 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 . 十年内战,国共对峙 C . 打倒美蒋,人民解放 D .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 7. 1948-1949 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
    A .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B .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 . 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 .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8. (2022九上·凤阳月考) 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 . 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 . 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王国遗址 C . 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 . 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 9. 下列关于欧洲文明演进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②④①③ D . ③④①②
  •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提出:“1689 年,英王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这些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直到 19 世纪后期确立普选制时,才实现这一目标。”这体现了英国民主进程的( )
    A . 渐进性 B . 和平性 C . 妥协性 D . 革命性
  • 11. 狄德罗等人所编撰的《百科全书》是启蒙运动中最畅销的著作之一,然而其昂贵的价格往往使广大的农民和工匠望而却步,因此《百科全书》的主要读者依然是传统的精英阶层:以法官为首的贵族、律师、商人、军官、医生、牧师等等。上述材料说明( )
    A . 启蒙运动对社会的影响力有限 B . 启蒙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C . 《百科全书》不具有社会价值 D . 启蒙运动的影响仅仅局限于法国
  • 12. “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利用日趋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这里说的“改革”是(  )
    A . 戊戌变法 B . 彼得一世改革 C . 俄国1861年改革 D . 明治维新
  • 13. 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凌晨,临时政府的军队偷偷地去收缴国民自卫军的大炮,从而引发人民起义,以梯也尔为首的临时政府被迫逃到郊区的凡尔赛。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 1640年英国的伦敦  B . 1776年美国的约克镇 C . 1871年法国的巴黎 D . 1917年俄国的彼得格勒
  • 14. 以下言论出自于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 )
    A .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B . 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 C . 把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D . 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
  • 15. 示意图有利于梳理知识线索与逻辑,下侧示意图反映的主题是( ) 

    A . 金融一体化 B . 经济全球化 C . 世界多极化 D . 政治集团化
二、读图说史题(本题 2 小题,16 题 5 分,17 题 5 分,共 10 分)
  • 16. 阅读下面图片及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识字班                      图二 运动会

     图一:土地革命时期,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的局部成功,建立了大大小小的10多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湘鄂赣省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指导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的重要文件——《文化问题议案》。各根据地大力兴办小学以普及儿童义务教育。广泛地采取创办补习班、夜校、识字组、识字班、俱乐部等形式,或在村头路口、街头巷尾设立识字牌等方式进行教学。农村到处呈现了个个识字读书、处处书声朗朗的场面。建设了一个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截然不同的新农村。

    图二: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开辟敌后战场,先后建立了19块抗日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组建各种补习学校,开展识字运动、歌咏运动、体育运动、戏剧运动。在敌前敌后创办一些地方性的通俗报纸,以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自觉性。毛泽东还提出文艺工作者应走向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牢固树立文艺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思想。

    1. (1) 从以上图文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 (2) 上面两幅图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
      A . 第一手资料 B . 第二手资料
    3. (3) 上述图文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注重哪一方面的建设? 
  • 17. 大学不仅是人类社会的科学脊梁,还是推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引领力量。阅读下列图片及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英国牛津大学               图二:意大利比萨大学

    图一:中世纪大学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1137年意大利的萨来诺医学院改为大学,是中世纪最早的大学。而英国的牛津大学是英语世界最古老的大学。此时欧洲大学一般设有文、法、医和神学等4种科目,学习方法主要是听讲、记笔记和参加辩论会。教材多是古代传下来的一些名著。大学的出现,有益于世俗性文化的发展,为文化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为文艺复兴 运动奠定了基础。  

    图二:14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的兴起,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向整个欧洲传播。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欧洲各国大学先后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在文艺复兴时期使欧洲大学的数量,分布范围,课程体系,管理方式以及性质上都发生了变化,这使得欧洲大学朝着近代大学的方向迈进,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1) 根据上述图片及文字叙述,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点?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 (2) 根据上述图文资料,你能得到怎样的历史结论?
三、材料解析题(本题 3 小题,18 题 6 分,19 题 7 分,20 题 7 分,共 20分)
  • 18.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决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党章和改组办法,同意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标志着以国共合作的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材料二:苏联政府为黄埔军校的创建资助 200 万元的开办费、8000 支步枪和 500 万发子弹,一批有经验的军事教官也来到广州。黄埔军校仿照苏联红军, 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熊雄先后任政治部主任,聂荣臻任政治部秘书,恽代英,萧楚女,叶剑英等都担任过教官。

    材料三:为了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全国,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1926 年 7 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北伐军兵分三路:一路指向江西;一路指向福建;一路指向湖南、湖北。其中,两湖是主要战场。北伐军在工农群众的支持下,势如破竹,迅速攻克长沙,随即进军湖北,相继攻克武汉三镇。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破强敌,为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誉。在江西战场,北伐军于 11 月攻克九江和南昌,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接着,北伐军沿长江挥师东下,直趋南京。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 便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2. (2)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回答,国民革命军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三分析北伐战争能够顺利进军的原因。
  •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 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

    ——改编自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材料二: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在乡村,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改编自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实现了手工工场制度向工厂制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

    材料四:下图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数据表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材料五: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电能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输送,并可以按用户需要科学分配能量。由发电、输电、配电等企业和制造发电机、电动机、变电器、电缆、电线等商品的企业所组成的电气工业系统迅猛发展起来。由于使用电力,其他工业部门也快速发展起来;钢铁行业迅速发展,把我们带进“钢铁时代”。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这种内燃机使用液体燃料,在汽缸内燃烧。石油运输方便、能量密度 高,因此是最重要的运输驱动能源。此外它是许多工业化学产品的原料,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两方面的条件?
    2. (2)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
    3. (3) 材料三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特点?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5. (5) 材料五说明了什么?
  • 20.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 年 6 月 28 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迫使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根据条约,德国交出了 1/8 国土、1/10 人口和 300 万 km2 的全部殖民地,承担 1320 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 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 50km 内,德国不能设防。

    1929 年—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风雨飘摇的德国议会民主制度。当时德国经济急剧下滑,工业生产下降 40%,外贸减少了 69%,7 万多家企业破产,失业人口高达 800 万人。面对困难,国会没有能力组建新的政府,导致了德国政局的极度混乱。

    材料二:1941年6月22日,德国集结前所未有的巨大兵力,包括其仆从国在内的190个师,3712辆坦克,7184门火炮,60万辆运输车和4950架飞机,共计五百五十万人,发动对苏联的突然袭击,该军事行动代号为“巴巴罗萨”,苏德战争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至此扩大。

    材料三:德意日法西斯 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不断扩大侵略范围和规模,促进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在美国倡议下,1942 年 1 月 1 日,中国 、美国 、英 国、苏联 、澳大利亚 、比利时 、加拿大 、哥斯达黎加 、古巴 、捷克斯洛伐克 、多 米尼加、萨尔瓦多 、希腊 、危地马拉 、海地 、洪都拉斯 、印度 、卢森堡 、荷兰 、新西兰 、尼加拉瓜 、挪威 、巴拿马 、波兰 、南非联邦 和南斯拉夫 的代表齐集华盛顿签署宣言,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材料四:1945 年 2 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成立联合国;苏联参加对日本法西斯作战。会议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也产生重要影响。

    雅尔塔会议期间,美国、苏联就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问题进行了磋商。苏联提出了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地等条件。美国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的条件,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的侵犯。

    材料五:纳粹军队从1939年开始对波兰森林进行无序砍伐。人工开垦的沟壑和深深打下的地基彻底的改变了地形,大量被转移的土壤堆砌在一边,植被遭受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也被油料污染。1947年12月27日,人类历史上最为秘密和黑暗的行动结束了,盟国(苏联、美国和英国)的海军把从第三帝国收缴的所有化学武器(其中包含了芥子气在内的14种有毒化合物,超过30万吨弹药)投入到波罗的海的海底。德国的陆军元帅隆美尔在北非阿拉曼的白沙滩制造了长达30英里的著名的阿拉曼雷场,号称“魔鬼的花园”。由于沙漠的地理环境,地雷随着沙漠一起流动,排雷的难度相当的大,至今还有上百万枚的地雷静静的躺在那里。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导致德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的标志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宣言”指哪一文献?
    4. (4) 阅读材料四,谈谈你对雅尔塔会议的看法。
    5. (5) 根据材料五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什么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