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7-14 浏览次数:58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
  • 1. 在语境中看拼音,写词语。

    回顾六年的小学时光,我们从shū jí中学到了 知识,在老师的jiào huì中懂得了道理,从同学身上感受到rè qíng ,还学会了guǎn lǐ自己的情绪,从yòu zhì逐渐变得成熟。今后,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希望能在我喜欢的lǐng yù里有所jiàn shù

  • 2. 在语境中填入相应的古诗词句。

    诗词中有生活。寒食节到来时,我会想到“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景象;遭遇坎坷时,我会用“,任尔东西南北风”来激励自己;朋友分别时,会想到王维对元二的深情:”。“学习中想偷懒时,就会想起《长歌行》中的句子:“!”遇到老人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时,我可以借用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的句子劝慰他。

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的声音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①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愍也会把人憋死。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大都是在孤独和绝望中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他想:与其这样在孤独无望中熬下去,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最恶毒的诅咒,甚至是打在脸上的巴掌声,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恍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什么也没有,连一块坷垃②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留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几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饱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③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注释:①透水指地下矿井因地下水渗透过多而被淹,导致矿井塌方而堵塞通道。②坷垃方盲,就是泥土块的意思。③入定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法,闭着眼睛静坐,控制身心各种活动。

    1. (1) 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
    2. (2) 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2~4字。

      心理变化:孤独绝望→悚然一惊→→百感交集

    3. (3) 在划横线的句子中,先写蚊子的声音不大,后又写蚊子的声音“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这样矛盾吗?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作简要的分析。
    4. (4) 结合文章内容推断"相濡以沫"这个成语的意思,并探究文中矿工与蚊子是如何“相濡以沫"的?
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 4. 学校要召开一期“家乡特产推介会",王海同学想把家乡的白兰瓜介绍给大家。下面是他找到的三则材料。请认真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白兰瓜味甘、性寒,可起到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作用,比较适合夏天食用,尤其是中暑或体内湿热严重,导致身心疲惫、心神焦躁时适量吃一些白兰瓜,可以适当的缓解症状。西医认为白兰瓜中含有丰富的钾元素,可促使水钠代谢,起到利尿、消水肿的作用。白兰瓜带有浓郁的芳香气味,可起到健脾开胃的作用。当一个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时,可通过吃适量的白兰瓜进行食疗。

    材料二:白兰瓜奶昔

    材料:白兰瓜,酸奶

    做法:①将白兰瓜削皮去籽、切成小块,备用。②将切好的白兰瓜倒入料理机中,再倒入酸奶,直接打成汁。③将打好的奶昔倒入杯子中,冰镇2小时后即可食用。

    材料三:白兰瓜,又名兰州蜜瓜,原产于英国。一般重量为1.5-2千克,皮厚瓜甜,汁丰肉嫩,以兰州市城关区青白石乡的产品最为有名。白兰瓜营养价值极高,富含矿物质元素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含糖量较高,因而享有“香如桂花,甜似蜂蜜”的美誉。

    1. (1) 这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关于“白兰瓜”的哪方面内容?用小标题概括。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2. (2) 为了介绍的更有条理,王海应该按什么顺序排列这三则材料?介绍的时候,给三个材料之间加上恰当的过渡句。

      材料(过渡句1);材料(过渡句2);材料

    3. (3) 写推介会发言稿的时候,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关注自己的介绍,王海设计了两种开场白,但不确定用哪一种更好。请你帮他选一种,并说明理由。

      开场白一:我的家乡兰州是著名的瓜果之乡。香甜多汁的白粉桃是安宁的招牌,紫珠玛瑙般的葡萄是徐家山的骄傲,皮薄肉细的冬果梨是什川的特产……今天,我要推荐给大家的是盛产于青白石的白兰瓜。

      开场白二:“帘畔玉盆盛净水,内人手里剖银瓜。”如果你在收获的季节来到兰州,兰州的亲朋好友一定会为你端上一盘剖成长条的白兰瓜,让你消渴解暑。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了解白兰瓜这一家乡特产。

      我选择开场白,理由是

    4. (4) 同学们听了王海的推介,都对白兰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开展一次采摘白兰瓜的劳动实践活动。请将本次活动策划书中的相关内容补充完整。(策划书见答题卡。“活动分工”中涉及到的同学姓名用***代替。)
      采摘白兰瓜劳动实践策划书
      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外流加剧,农田闲置面积增加,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大学生对农村劳动的认识,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我们计划组织一次采摘白兰瓜的劳动实践活动。
      二、项目目标
      三、项目内容
      1.选址:选择一个白兰瓜种植基地作为采摘地点,确保有足够的白兰瓜供大学生采摘。
      2.人员组织:
      3.时间安排:根据白兰瓜生长周期和大学生的课程安排,确定采摘活动的时间,通常在白兰瓜成熟期进行。
      4.交通安排:
      5.采摘流程:
      6.安全措施: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如手套、帽子等,并确保参与者在采摘过程中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四、项目预期效果
      五、项目预算
      六、项目推广
四、思辨性阅读与裘达
  • 5. 读下而两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古人说“开卷有益",而又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这两种观点在世界各地都引发了争论,我认为开卷是有益的。读书能增长人的见识,开阔人的眼界。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开卷是有益的。

    材料二:根据问卷调查,2021年我国某城市18周岁以上国民,每天在读纸质书和在电子产品上获取信息的人均花费时间如下所示:

    读纸质书时间

    看手机获取信息的时间

    上网获取信息的时间

    19.69分钟

    100.41分钟

    65.12分钟

    1. (1) 上面两则材料是李洪同学在调查读书情况的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从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收集信息的渠道是
    2. (2) 围绕材料二的内容,自行设计一道辩论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至少列出一条证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五、整本书阅读
  • 6. 下面是某位同学读完《汤姆·索亚历险记》后,画了一幅主要人物关系图,请联系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请结合你的阅读记忆,将关系图中三个字母所代表的内容补充完整。

      A:

      B:

      C:

    2. (2) 阅读名著时,画出人物关系图有什么好处?你还有什么好的阅读方法?请介绍给大家,并简要说明好在哪里。
六、习作
  • 7. 题目:            的故事

    请根据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完成一篇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的习作。

    要求:400字左右,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