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3-07-04 浏览次数:6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36分,12小题,每小题3分。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 1. 不喜欢父母的干涉却在遇到困难时渴望父母的出现,心里有话不愿意说却希望别人的理解,有时很勇敢有时却很怯场……这是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在作怪。对于青春期的矛盾心理,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②只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烦恼

    ③能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契机 
    ④我们要积极面对正确处理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 小慧同学是班上的数学课代表,成绩非常好,但很少有同学向她请教问题。因为她每次在给别人进解习题时,总是习惯性地说:“你真笨,这道题太简单了啊!你应该……”很多同学认为这是一种讽刺,她却觉得这是在发扬批判精神。对此,你想对她说( )

    ①真相往往很残忍,那些人心理太脆弱 
    ②应该掌握批判的技巧,不能攻击他人

    ③批判一定要有建设性,不能否定他人 
    ④批判是必要的,但是要考虑他人感受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3. 古有花术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今有女宇航员王亚平邀游太空,她们以女儿身在男性擅长的领域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 女性的个人能力普遍比男性更强 B . 男生与女生之间只有生理上不同 C . 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D . 性别刻板印象之说毫无科学依据
  • 4. 中国古代诗词蕴含着做人的志向和为人处世的风格,凝聚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以下古诗句中,蕴含着自信或自强品质的是( )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5. 4月28日,2023年一季度“安徽好人”发布仪式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肥东县举行,李嘉诚等12组(16人)入选一季度“安徽好人"。近年来,安徽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向这些“安徽好人”学习( )

    ①是营造崇德向善社会风尚的需要 
    ②能够汲取榜样力量,促进自我完善

    ③有利于追求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 
    ④能让我们心怀大爱,书写完美人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6. “心花怒放”“噤若寒蝉”"痛不欲生"这三则成语所对应当事人的情绪应为( )
    A . 喜哀惧 B . 怒哀惧 C . 喜惧哀 D . 怒惧哀
  • 7. 曾经有一位高考三次落榜的青年李真真,万念俱灰,准备轻生,丢弃的笔记本上留下一副对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春在哪里?恰好被郭沫若先生捡到,他赶紧叫人找到了李真真,并将她的对联改为: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李真真眼睛一亮,重拾信心,表示要永记教诲,在人生道路上奋勇跋涉。李真真的心态和行动变化启示我们( )

    ①消极情绪对我们有百害无一益 
    ②对某件事情的预期会影响情绪

    ③情绪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 
    ④改变认知评价有利于调节情绪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8. 漫画《如此团结》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 . 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且标和团结协作 B . 只要集体成员团结互助,就能形成强大的合力 C . 集体力量很强大,依靠集体就没有完不成的事 D . 集体成员之间越团结,形成的合力反而会越小
  • 9. 美好的集体能够涵养我们的品格,发展我们的个性。反过来,美好集体的建设也需要我们的不懈努力,如何与集体成员们和睦相处,成为建设美好集体的关键,在班集体中生活,以下几种观点值得我们借鉴和采纳的是( )
    A .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B . 朋友之间和睦相处,无需坚持个人原则 C . 识大体顾大局,不因个人矛盾损害集体 D . 避免集体内部竞争,以免产生矛盾冲突
  • 10. 下面的时空轴说明( )

    A .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 . 法律与我们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C . 法律是用来管理国家的工具 D . 法律就是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 11.  2023年“五一”假期到来之际,全国各地众多旅游景点、科技馆和博物馆,对18岁以下的青少年实行免门票优惠,欢迎全国青少年来打卡。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 . 家庭保护 B . 学校保护 C . 政府保护 D . 社会保护
  • 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法律不能只是纸上的条文,而要写在公民的心中,使法治成为一种全民信仰。使法治成为一种全民信仰( )

    ①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 
    ②有利于广大人民成为法治的践行者

    ③要求公民记住所有法律条文 
    ④需要人民发自内心认可和维护法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64分,5小题)
  • 13. 【青春有格 展现风采】
    下面是某中学宣传栏里的两幅漫画,请你观察漫画,回答相关问题。

    1. (1) 漫画一中两位同学的做法属于什么行为?漫画二中两位同学的“目不斜视”体现了哪一青春格调?
    2. (2) 要实现从漫画一到漫画二的转变,必须践行这一青春格调,这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 14. 【感受情感 传递情感】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2022年度“新时代好少年”刘宇,初中三年,他始终热心帮助患有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的同班同学徐淮,坚持背徐淮上下学,不仅如此,为了让内向的徐淮打开心扉,刘宇还经常陪徐淮聊天、做作业,运动时也会带上徐淮,帮助他融入集体生活……徐淮的脸上慢慢地露出了笑容,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三年时间里,刘字的举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回学们,大家也自觉加入帮助徐淮的队伍中。

    1. (1) 你能从刘宇的事迹中获得哪些美好情感?
    2. (2) 致敬“新时代好少年”刘宇,我们应该如何以行动传递情感正能量?
  • 15. 【情境探究 明理践行】
    下面是七年级学生小亮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1. (1) 情境一:小亮和小虎正在操场散步,本班的小瑞刚好路过,小虎对小亮说:“看见没,小胖墩过来了,咱们去赞美下他的‘好身材'!"

      ①小亮应该:

      ②理由:

    2. (2) 情境二:小亮每天和邻居小娟一起上学和放学,很多同学都说他俩在"谈恋爱",小亮很苦恼……

      ①小亮应该:

      ②如果你是小亮的好朋友,你会建议他:

    3. (3) 情境三:下周校园篮球赛就要开始了,队长小虎带着小亮等队员进行各种战术训练,小辉准备向小虎提出是议,刚说了几句,小虎就不耐烦地说:“你一个替补队员都不一定有机会上场,就别发表意见了!”

      ①小亮应该:

      ②理由:

  • 16. 【心怀集体 建设集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小丽是个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的女孩子。本学期小丽被选为文艺委员,早早地就为学校的“五一文艺汇演"做准备;选拔舞蹈队员、组织训练、与请来的教练沟通……忙得不亦乐乎!不久,一个谈吐大方、善于沟通的小丽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材料二: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父母外出务工,留下小军和爷爷在家。小军每天上午、下午都要准时打电话回家,提醒爷爷吃药。现在不准带手机进校园,小军犯难了……

    材料三:702班是全校老师公认的“问题班”:纪律涣散、学风差、集体活动参加人少……几乎每个学生提起本班,都会说一句“哎,都怪他们……”,新学期的班会课上,新任班主任认为班级状况不佳,每个同学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接下来,每个人都要为班集体建设出力。

    1. (1) ◆阅读感知
      小丽身上发生的变化,说明集体生活对个人发展有什么作用?
    2. (2) ◆探究分析
      从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角度看,小军犯难的原因是什么?请你给他想一个好办法。
    3. (3) 新任班主任为什么认为“班级状况不佳,每个同学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 (4) ◆拓展思考
      如果你是该班的一员,你会如何响应新任班主任的号召,为班集体建设出力?
  • 17.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护航未成年人成长】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吹响了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军号。红星中学七年级(3)班搜集相关资料,策划了一期宣传栏,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
    1. (1) 栏目一:坚持法治道路——
      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全面依法治因,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孕画了宏伟蓝图,提出了目标任务……断的一年,必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
      —《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坚持走法治道路的原因。
    2. (2) 栏目二:全面认识法律——

      2023年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大会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五年来,我们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审结涉黑涉恶案件3.9万件26.1万人;审结贪污受贿11.9万件13.9万人依法从严惩处孙政才等92名原中管干部。

      ——《2023年最高法院工作报告》摘录(一)

      五年来,人民法院审结危害生产安全犯罪案件1.1万件2万人。针对高空抛物、价盗窨井盖、妨害安全驾驶等公众担忧的安全问题,出台司法政策,促进综合治理;审结人格权纠纷案件87.5万件,让人脸安全得到保障

      ——《2023年最高法院工作报告》摘录(二)

      A:摘录(一)反映了法律的哪些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摘录(二)说明法律对公民的个人生活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上述表格中的问题。
    3. (3) 栏目三:呵护祖国幼苗——
      2023年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向大会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从严追诉性侵、虐待、暴力伤害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9万人;创新履职融通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以公益诉讼推动禁止为未成年人文身,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对电竞酒店、盲盒、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新业态予以规范。
      ——2023年最高检察院工作报告》摘录
      针对这段摘录,你是否赞同宣传栏中这两位同学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4. (4) 栏目四:增强法治素养——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理所应当要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学会依法办事,是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法治建设者的必备素养。

      你觉得青少年要怎样才能做到依法办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