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2023年中考生物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13 浏览次数:68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 1. 课外活动中,某同学选用了以下材料制作动物细胞模型,其中最适合模拟细胞膜的是(    )
    A . 山楂 B . 红豆 C . 琼脂 D . 塑料袋
  • 2. 典籍《齐民要术》中有“种芥子及蜀芥、芸薹收子者,皆二三月好雨泽时种”的记载。“好雨”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是(    )
    A . 适宜的温度 B . 一定的水分 C . 充足的空气 D . 肥沃的土壤
  • 3. 以下行为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 . 节约使用水电资源 B .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C . 学习宣传环保知识 D . 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 4. 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帮助同学们顺利地度过青春期。下列生活方式,不可取的是(    )
    A . 摄取合理且充足的营养 B .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C . 独自忍受不舒畅的心情 D . 保持外生殖器清洁卫生
  • 5. 女性产生卵细胞的部位及正常卵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    )
    A . 卵巢;X B . 子宫;X C . 卵巢;XX D . 子宫;XX
  • 6. 下列组成消化道的器官中,只具有吸收功能的是(    )
    A . 口腔 B . C . 小肠 D . 大肠
  • 7. 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如图是肾单位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结构a是(    )

    A . 肾小球 B . 肾小囊 C . 肾小管 D .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
  • 8. 下列物质组合,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的是(    )

    ①水

    ②氧气

    ③有机物

    ④二氧化碳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9. 下列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不是利用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
    A . 给菜地适时松土 B . 延长光照时间 C . 注意合理密植 D .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 10. 下列关于青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B . 菌体由许多菌丝构成 C . 能产生青霉素 D . 通过叶绿体制造有机物
  • 11. 如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中①是感受器,④是效应器 B . 缩手反射属于复杂(条件)反射 C . 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中 D . 如果③受损,则该反射不能完成
  • 12. 为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草、虫、鸟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B . 鸟和虫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C . 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 D .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 13. 一对有酒窝的夫妇生了一个无酒窝的孩子。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有酒窝的可能性是(    )
    A . 0 B . 25% C . 75% D . 100%
  • 14.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水稻是单子叶植物,种子贮存营养的结构是子叶 B . 在空间培养过程中,水稻种子的胚芽首先突破种皮 C . 幼根生长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生长 D . 水稻依次经历幼苗生长、种子萌发和开花结果才能完成全生命周期
  • 15. 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泡菜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这一发酵过程利用的微生物是(    )
    A . 霉菌 B . 醋酸菌 C . 酵母菌 D . 乳酸菌
  • 16. 毛竹在江西省分布广泛,这一植物地下茎上的芽能长成竹笋,与之相关的主要组织是(    )
    A . 分生组织 B . 保护组织 C . 营养组织 D . 输导组织
  • 17. 如图是人体心脏各腔及相连血管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④是左心室,肌肉壁最厚 B . b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C . 血液从②流出,回到③的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D . ②和血管a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
  • 18. 进行“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 制作临时装片需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B . 染色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C . 下降镜筒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目镜 D .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 19. 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乙肝病毒引发的乙型肝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乙肝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B . 从免疫学角度判断,接种的乙肝疫苗属于抗体 C . 接种疫苗后,机体能产生特异性免疫 D . 接种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 20. 某同学感冒了,在家庭小药箱中找到一盒药。他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后,依据如图信息作出下列判断。对此你不认同的是(    )

    A . 该药属于非处方药,可自行购买 B . 该药仍在有效期内,可对症服用 C . 该药可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 D . 该药可一次服用6粒,以便更快康复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江西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现有记录野生脊椎动物1007种,高等野生植物5117种。全省不断增加自然保护区数量,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例如: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内,喜食乌饭树叶、果以及苔藓的梅花鹿在林间嬉戏;武宁境内的40余万株红豆杉在九岭山脉深藏;“灭绝种”小溪洞杜鹃在庐山植物园“复活”。赣鄱大地上,呈现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1. (1) 材料中划线文字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中的多样性,其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2. (2) 梅花鹿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征,据此判断,梅花鹿属于动物。苔藓植物具有茎、叶和假根,靠繁殖后代。红豆杉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属于植物。
    3. (3) 在乌饭树和红豆衫中,与被子植物小溪洞杜鹃亲缘关系更近的是
    4. (4) 共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请你就此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 22. 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种桑养蚕的综合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扦插桑枝,繁殖桑树。

    活动二:饲养家蚕,观察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活动三:查阅资料,了解“桑基鱼塘”(图3)生态农业模式。

    1. (1) 图1中扦插茎段的两种处理方式,更有利于茎段成活的是(填序号)。
    2. (2) 家蚕的发育过程如图2所示,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发育。家蚕幼虫阶段有蜕皮现象,因为“皮”会限制家蚕的发育和长大,蜕下的“皮”是
    3. (3) 从组成成分上看,桑树是“桑基鱼塘”这一生态系统中的
    4. (4) 图3中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肥桑都需要人工管理。其中混有鱼排泄物的塘泥能给桑树的生长提供多种。若人工管理不善,该生态系统难以维持稳定,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能力较弱。
  • 23. 自古以来,莲因形态优美、寓意高洁,深受国人喜爱。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的莲藕是莲的根状茎,它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莲藕的通气孔特别多,这些孔与挺出水面的叶彼此贯通,形成一个输送气体的体系,有利于莲在缺乏空气的淤泥中生长。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2. (2) 图2名句1中莲花花瓣的红色和白色,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莲花花瓣中的红色物质,存在于细胞质内的中。
    3. (3) 莲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叶表面进化出一些微小的蜡质凸起,这是长期的结果。
    4. (4) 通过名句“两般颜色一般香”“香远益清”的描述,可推测莲花的传粉需要(填“昆虫”或“风”)作为媒介。
  • 24. 如图为某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日常。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营养的一天从早餐开始,图中营养更合理的是食谱(填“1”或“2”)。
    2. (2) 上课时,该同学聚精会神听课,积极举手发言,当伸肘举手时,图中a处于状态。
    3. (3) 活力大课间后,该同学心跳加快,膈顶部由d到c表示的过程也会加快。
    4. (4) 午餐后,血液流经小肠血管e、f,图中血糖含量更高的是血管。此时他体内(填激素名称)分泌量会增加,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5. (5) 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有利于保护视力。若长期用眼不当,物体在眼球中成像位置如图所示,可通过佩戴透镜加以矫正。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 25. 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两组装置(如图)用于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实验一:探究叶片是否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实验二: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该同学在甲组枝条中选取相似的叶片若干,平均分为A、B两组。A组叶片两面涂抹凡士林,B组不做任何处理。将两组同时置于烤灯下进行照射,定时使用测温枪测量叶面温度。记录并处理数据如下表所示。


    A组叶面温度

    B组叶面温度

    照射前

    27.0℃

    27.2℃

    照射10分钟

    41.7℃

    38.2℃

    照射20分钟

    42.9℃

    35.2℃

    1. (1) 预测的实验结果及结论:若相同环境下24小时后,乙组液面位置基本不变,甲组液面位置(填“不变”或“下降”),则证明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
    2. (2) A组叶片涂抹凡士林的作用是堵塞气孔,植物通过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
    3. (3) 实验中,设置B组的作用是。对数据处理的方法是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4. (4) 与照射10分钟相比,照射20分钟的叶面温度下降的是组,根据该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