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B卷)

更新时间:2023-06-25 浏览次数:68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 1. 在我国古文献中,记录有这样的传说:神农“作耒相,教天下种谷,立历日……”这一传说(    )
    A . 没有来源完全不可信 B . 含有原始农业的信息 C . 反映了私有制的出现 D . 与考古发现完全一致
  • 2. 北魏统治者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魏碑书体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书体带有汉隶笔法,融温文尔雅与粗犷彪悍于一体,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如下图所示)这表明魏碑艺术(   )

    A . 是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时代结晶 B . 是书法开始成为专门艺术的标志 C . 被称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D . 其书法名家的代表为钟繇和胡昭
  • 3. 下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一项发明,它(    )

    A . 是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B . 在《史记》中有其详细的描述 C . 对孙吴开发江东起到关键作用 D . 是唐朝发明和推广的耕作工具
  • 4. 以下是某历史老师整理的北宋的统治措施。这些措施(    )

    ①派遣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地方官
    ②科举及第后即予授官,且升迁比其他出身者便捷
    ③宋太祖亲自主持殿试,并成为制度
    ④武将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A .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 . 克服了中央和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弊端 C . 提高了宋朝军队在战场上的应对能力 D . 杜绝了地方和军队贪污腐化现象的发生
  • 5. 下图是《清朝疆域图(1820年)》。据图可知(    )

    A .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B . 清朝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突出 C . 台湾、西藏、新疆等是中国领土 D . 我国开始受到来自英、美的威胁
  • 6. 晚清名臣左宗棠在给林则徐的挽联中写道:“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以下可以作为其佐证的是(    )
    A . 虎门销烟 B . 洋务运动 C . 收复新疆 D . 黄海海战
  • 7.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表明(    )
    A . 联合政府建立起来 B . 国共团结御侮局面开始形成 C . 抗日战场发生转折 D . 国共两党间的矛盾因此消失
  • 8. 下面是抗战时期重庆的商号、百货业、工厂数量(家)变化示意图,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重庆(    )

    A . 水陆交通便利 B . 注重发挥经济传统优势 C . 对外贸易发达 D . 成为国民政府的移驻地
  • 9. 历史解释是对历史的认识和评判。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重庆人民开展献金、献机活动 B . 民生公司为抗战运输立下卓著功勋 C . 国泰戏院上演历史剧《屈原》 D . 张澜被推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主席
  • 10. 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谈话,严厉谴责美国对朝鲜和中国领土台湾的侵略,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10月3日,周恩来请印度驻华大使转告美国政府:“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这表明(    )
    A . 新中国为了正义的事业不畏强敌 B .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水平迅速提高 C . 新中国团结起亚非国家共同作战 D . 三大改造后新中国国力大大提升
  • 11. 下图为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该图(    )

    A . 展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全部历程 B . 显示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开放特点 C . 体现了因地制宜进行开放的层次性 D . 反映了由北向南逐步开放的渐进性
  • 12. 帕特农意为贞女,指雅典娜女神,她是雅典城邦的保护神。帕特农神庙极为宏伟隆重,在细部安置和工程质量上皆精益求精,艺术设计尤为巧妙,神庙的雕刻被人们誉为“虽出自人工之手,却具有神奇永恒的生命”。这反映出(    )
    A . 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 B . 雅典民主政治受到神权冲击 C . 古希腊的艺术成就十分辉煌 D . 帕特农神庙至今仍保存完好
  • 13. 厘清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图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序示意图,其中“光荣革命”应该位于图中的(   )

    A . B . C . D .
  • 14. 下图所示漫画于1865年10月刊登在英国的《笨拙》杂志上,主题是当年发生于美国的重大事件。画中举着酒杯的军人对对方说道:“噢,兄弟,我们没法都获胜。让我们握个手,喝点酒吧。”下列对该漫画的解读准确地是(    )

    A . 两位军人分别代表北美大陆军和英国殖民者 B . 向全世界宣告美国南北战争北方获胜的消息 C . 显示了南北战争后北方军人向南方军人示威 D . 双方的握手代表美国南北携手共同走向统一
  • 15. 关于工业化资金来源问题,苏联党内进行了激烈争论,中央接受了斯大林的建议,从农业中抽取工业化的发展资金,除了向农民征收普通税外,还要通过扩大工、农产品的价格差来收取。后来,又不加限制地扩大这种价格差。这表明苏联工业化(    )
    A . 资金充足 B . 以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 C . 发展迅猛 D . 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5分,第18题6分,共35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在曼彻斯特】

    曼彻斯特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在这里,资产阶级的贪婪、残酷和工人阶级的贫苦、无助,使恩格斯深受触动,促使他决心为工人阶级积极探索一条解放的道路。他……根据英国宪章运动和对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现状的调查,提出工人阶级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认为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分裂的根源,需要通过社会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社会。这些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材料二  【毛泽东在湖南】

    我这回到湖南,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情况。(去年)十月至今年一月,农会会员激增到二百万,能直接领导的群众增加到一千万。在湖南农民全数中,差不多组织了一半。(农会)在四个月中造成一个空前的农村大革命。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贪官污吏,乡村的恶劣习惯。这个攻击的形势,简直是急风暴雨。其结果,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农民中有富农、中农、贫农三种。这个贫农大群众,合共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

    ——摘编自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材料三  【习近平在宁德】

    习近平是1988年6月到(福建省)宁德担任地委书记工作的。7月初到8月初,习书记把宁德下辖9个县市全部跑遍了。其间,他听工作汇报不提倡念稿子,要求干部们了解多少就说多少;喜欢看县志(记载一个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说光靠跑了解不够,不看县志就不了解这个县的过去和现在,就难以深入认识县情;同时,每到一处,他既走访一些企业,也走访一些村庄和农户,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9个县跑下来,习书记作了一次全面总结,形成的文章后来收录在《摆脱贫困》中。习近平在宁德任地委书记期间形成的发展思路和执政理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摆脱贫困》这本书,与他现在(2017年)的治国理政思想有一脉相承之处。

    ——据田玉珏、薛伟江、李政《习近平在宁德》

    1. (1) 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没有涉及”。

      A.调查研究促使恩格斯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力量和社会革命的必要性。( )

      B.恩格斯在思想上完成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后,英国宪章运动兴起。( )

      C.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巴黎相识,从此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 )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对农民运动的调查结论。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影响。
    3. (3) 材料三体现了习近平怎样的调查研究风格?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调研形成的发展思路和执政理念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4. (4) 综上,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 17. 某校九年级(2)班开展以“时代•教育”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完成探究任务。

    【任务一】

    第一小组同学根据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整理了以下资料卡片:

    【任务二】

    第二小组同学根据吴于塵、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摘编了如下资料:

    工业革命初期,德国一方面积极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努力发展教育,以尽快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1825年,普鲁士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到60年代,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5%,基本实现了普及教育。与此同时,各邦政府还举办了多种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工补习学校。在普通中学中,增设了自然科学课程。在高等学校中,贯彻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针。这些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德国工业革命不仅能够在较短时间完成,并取得了远比英、法等国更大的成就。

    【任务三】

    教育、科技、人才密不可分。第三小组同学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摘录了如下学习内容:

    1. (1) 根据以上资料卡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教育回应时代变迁,又深刻影响社会发展。( )

      B.西汉时期,学校教授儒学,其他学派因此失传。( )

    2. (2) 根据资料卡片归纳汉武帝对学校教育的态度,并结合所学重庆历史的知识,概述西汉时期巴郡教育的发展与影响。
    3. (3) 根据资料概括出德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改革回应了怎样的时代需求?
    4. (4) 根据这一学习内容,指出教育、科技、人才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党做出了怎样的战略部署?
    5. (5) 作为当代中学生的你,请将个人与探究主题相结合,写一句留言。
  • 18. 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在上图呈现的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内容中各选一例,结合所学,从中国对世界影响的角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