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萧山区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6-27 浏览次数:72 类型:小升初真题
一、积累运用(35分)
  • 1. 抄写下面这段话,要求:端正清楚、匀称美观,有一定速度。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 2. 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来到这个美丽的小山村,走在卵石铺就的村道上,总能遇见hé ǎi可亲的老人,笑眯眯地看着你;kāng kǎi爽朗的大婶还会递来煮熟的红薯或是玉米棒;一群聪明líng lì的顽童从你身旁雀跃而过,哪怕再jǔ sàng的心情,也会被chè dǐ驱散……

    村外,有一条pì jìng的小路,两旁翠竹丛生,其间开着野兰和各色草花,yōu yǎ的花香沁人心脾。小路的尽头是一大片草滩。明月当空的夜晚,仰卧在这片lǜ tǎn一样的cǎo píng上,离乡的jì mò油然而生。于是,故乡的情境亦如画卷一般在你眼前浮现。

  • 3. 下列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字的注音是错的,请找出。
    1. (1)
      A . 渲(xuān)染 B . 娱(yú)乐 C . 妩(wǔ)媚 D . 瞻(zhān)仰(    )
    2. (2)
      A . 俨(yǎn)然 B . 卡(kǎ)住 C . 陨(yǔn)石 D . 狞(níng)笑(    )
    3. (3)
      A . 璀璨(càn) B . 恬(tián)静 C . 秕(bǐ)谷 D . 胭(yīn)脂(    )
    4. (4)
      A . 唾(tuò)沫 B . 简陋(lòu) C . 气氛(fèn) D . 惆怅(chàng)(    )
  • 4. 下列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字的字形是错的,请找出。
    1. (1)
      A . 稍微 B . 雹子 C . 抵卸 D . 培养 
    2. (2)
      A . 皱眉 B . 宜闹 C . 贡献 D . 目睹 
    3. (3)
      A . 陶醉 B . 逃窜 C . 错综 D . 通霄 
    4. (4)
      A . 油腻 B . 倒霉 C . 无卿 D . 耽搁 
  • 5. 感叹"时光如梭一去不返”的诗句是(    )
    A .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B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D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6. 表现朋友情谊的诗句是(    )
    A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B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C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7. 告诉我们看书要精读深思刻苦用心的一句是(    )
    A .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B .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C .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8.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别出心(安排)    技高一(准备) B . 死得其(地方)    见微知(有名) C . 汤汤乎流水(像)    今掉尾而斗(却) D . 野径云黑(一起)    故人鸡黍(工具)
  • 9.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 (1)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借物喻人,表达诗人的宏大志向。
    2. (2) 恰当运用“排比”,读起来更有气势,但重复的部分多,太啰唆。
    3. (3) 竹子在我国古诗词中,往往代表坚强、谦虚的品格。
    4. (4) 既然用了“夸张”,我们就可以任意夸大事实,不必考虑真情实感。
  • 10. 比较词义,选词填空,把序号字母写在横线上。
    1. (1) A.愁怨    B.哀怨    C.抱怨

      ①她是个坚强的母亲,再苦再累,也从不半句。

      ②秋雨秋风,思乡情浓,你看那低垂的柳条,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诉说着

    2. (2) A.观看    B.观测    C.观察

      ①在科学前沿探索方面,巡天望远镜将以更高的分辨率开展巡天

      ②少先队员们兴致勃勃地了“百年党史”图片展览。

    3. (3) A.设想    B.猜想    C.推想

      ①操场北侧空地建劳动基地的方案尚未确定,校长希望同学们提出自己的

      ②先调查研究,然后有理有据地作出,那么结论才有可能正确可靠。

    4. (4) A.惊惶    B.惊喜    C.惊恐

      ①看到电视新闻巴勒斯坦平民被炸儿童万状的画面,我深感身处和平环境的幸福美好。

      ②乡间民宿,一到周末游客倍增,看着奶奶不安的样子,小明和爸妈一道当起了帮手。

  • 11. 选择正确的诗句,把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同到牵牛织女家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    ③春风又绿江南岸    ④望湖楼下水如天

    ⑤万紫千红总是春    ⑥不知秋思落谁家    ⑦应怜屐齿印苍苔    ⑧儿童相见不相识

    1. (1)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醉书》苏轼)
    2. (2) 如今直上银河去,。(《浪淘沙》刘禹锡)
    3. (3) ,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贺知章)
    4. (4) 今夜月明人尽望,。(《十五夜望月》王建)
    5. (5) ,小扣柴扉久不开。《游园不值》叶绍翁)
    6. (6) 等闲识得东风面,。(《春日》朱熹)
    7. (7) ,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王安石)
    8. (8) ,西出阳关无敌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 12. 默写古诗。

    竹石

    [清]郑燮

  • 13. 按课文内容填空。
    1. (1) 锺子期死,,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鼓琴》)
    2. (2)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 又剩些什么呢?,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匆匆》)
二、阅读理解(35分)
  • 14.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草原(片段)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族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二)北京的春节(片段)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 ,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1. (1) 比较阅读,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地点不同

      食品不同

      风俗不同(各用1个四字词语)

      片段(一)

      片段(二)

    2. (2) 片段(一)画横线句子的意思其实就是“我们相互敬酒”,文中作者那样写有什么好处?
    3. (3) 作者为什么说“这广告可不庸俗”?请从片段(二)画横线句子中找到两个原因。
  • 15. 阅读《“舌尖上的浪费"》,完成练习。

    “舌尖上的浪费”

    根据《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简称《报告)》),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调研发现,中国餐饮业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一

    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4个城市游客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103克,高于当地居民每人每餐88克的食物浪费量。

    大型餐馆的食物浪费量更大,因为这样的场合往往是朋友相见、商务聚会的场所,点餐、就餐往往更注重“面子”。这类聚会还伴有大量酒水消费,因而会减少对其他食物的食用,常常导致更为严重的食物浪费。据《报告》,大型餐馆商务聚会类型的平均浪费率高达38%。

    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各种供餐方式中,以盒饭浪费最严重,浪费量高达每人每餐216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三分之一。换句话说,三分之一学生的盒饭被倒掉了。

    对于餐饮浪费,地方行政部门也曾做过相关调研:上海餐饮业每天产生泔(gān)水垃圾1100多吨、餐厨垃圾2000多吨,其中被浪费掉的食物至少占总量一半;哈尔滨每月至少扔掉1.2万多吨食物;山西省烹饪协会调查显示,仅太原市餐饮行业日均浪费饭菜就高达500多吨,折合人民币200多万元;湖北省黄石市仅宴席剩菜率就达15%,一年可以倒掉2.1亿元饭菜……//二

    “舌尖上的浪费”是当下的流行语,但“餐桌浪费”是一个老话题。不仅内地关注,香港《南华早报》也曾刊文《水稻科学家说,惩罚那些浪费粮食的人》,指出中国每年扔掉的粮食能够养活2亿多人,内地大学校园里2800 万大学生每年扔掉的粮食足以养活1000万人。不仅国内关注,国外媒体也曾关注过我国的食物浪费问题,英国的《每日电讯报》新加坡的《联合早报》都曾分别以《好生活带来的堆积如山的垃圾淹没了中国》和《中国式“剩宴”》为题,直言餐饮消费中的浪费问题。//三

    要知道,这只是“城市餐饮”这一个环节中的浪费。其实在消费前的制作环节,很多浪费行为已经在厨房开始了。比如,不少烹饪食材其实只使用一部分;一些用于吊汤的食材大部分被丢弃;为了口感,极端挑剔地选用食材;为了卖相,很多食材只是入眼而非入口。

    如果继续向前追溯,在食物进入市场流通之前,浪费已经出现。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存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造成的损失就在350万吨以上。对此,《经济日报》曾报道,我国每年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环节产生的浪费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四

    1. (1) 读完本文,看到“舌尖上的浪费”,你最大的感受是(    )
      A . 惊叹不已 B . 触目惊心 C . 叹为观止 D . 情不自禁
    2. (2) 依据谐音和含义,中国式“剩宴”中的“剩”字可以换成(    )
      A . B . C . D .
    3. (3) 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
      A . 引用、作比较     B . 举例子、作比较 C . 作比较、列数字     D . 打比方、列数字
    4. (4) 下列说法是否符合短文内容,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短文第一部分用具体数字说明我国城市餐饮浪费的严重性。

      ②大型餐馆食物浪费更大,只是因为伴有大量酒水消费的缘故。

      ③餐桌浪费引起了中国内地、香港和国外媒体的关注。

    5. (5) 读短文第四部分,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短文第四部分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的作用,抓住“这只是、这一个”等关键词,再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除了“城市餐饮”这个环节之外,其实在环节和环节,浪费就已经出现。

    6. (6) 读第二部分画横线的句子,先解释“重灾区”的意思,然后联系文本和生活实际,说说学校也是浪费“重灾区”的原因。
  • 16. 阅读《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完成练习。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1935年春天,红四方面军连续打了几个胜仗。苍溪县儿童团的红小鬼们,高兴得不得了,到处宣传前方胜利的喜讯。

    儿童团员们到乡下宣传了半个多月,等他们回来时,红军大部队已经开走了。大家急得直跺脚,十几张嘴你一言,我一语,但都拿不定主意。后来,还是年纪稍大的何连英想出了一个办法:“咱们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追赶大部队。”大家都赞成这个主意。//一

    4月的川北,春意盎然。路边地里,油菜花散发着芳香,豌豆苗已长得很高,若在平日,他们一定会去捕捉那花丛中飞来飞去的蝴蝶,摘那甜滋滋的豌豆苗吃,可今日,一个个心急如焚,只顾赶路。

    天渐渐黑下来,红小鬼们又饿又累,实在走不动了。这时,不知谁嚷了一声:“前面有住家!”走近一看,原来是座大庙。睡在庙里总比蹲原野里好,于是他们壮着胆子往里走。

    神庙,白天就很吓人,天黑了愈发显得阴森可怕。黑影里,耸立着一尊尊龇牙咧嘴的神像。四大天王、四大金刚、十八罗汉,个个凶神恶煞。儿童团员们一个紧挨一个,靠着墙根,整整坐了一夜。第二天天没亮,儿童团员们一个个都饿醒了。这儿是荒山孤庙,到哪儿去找吃的呢?罗坤发现神龛(kān)上供着5个干得裂了口子的馒头。同伴们听说找到了吃的,一下子围了上来。大家一边嚼着干馒头,一边说着俏皮话。有人说:“我们吃了供品,菩萨怪罪下来怎么办呀?”说完,调皮地吐了一下舌头。不知是谁马上接过话茬:“不会的。菩萨看我们心诚,坐了一夜,这是给我们的奖赏呢!”话音刚落,大伙儿发出一阵清脆的笑声,古庙也充满了生气。//二

    就这样,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机警地躲过了野兽的袭击,顽强地战胜了病痛的折磨,历时3个月,行程1000多公里,终于赶上了红军大部队。红军战士见到孩子们,都很高兴。妇女部长何连芝就像慈母见到了失散的儿女,把他们一个个搂在怀里,说:“你们从小就这么有志气,有毅力,不愧是革命的好后代,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三

    1. (1) 在横线上写一个词语,把三大段的小标题补充完整。

      追赶大部队→荒山孤庙→红军大部队

    2. (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文中的儿童团员一共有5个人,其中一个叫何连英一个叫罗坤。

      ②第二段中神庙的环境描写,写出了神庙的阴森可怕,衬托了红小鬼的勇敢。

      ③为了突出行军时间长路程远,第三段画横线句子,作者采用了列数字的方法。

    3. (3) 读第二段画横线的句子,简要分析红小鬼的人物形象。
    4. (4) 说说你如何理解短文题目“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的含义。
三、习作表达(30分)
  • 17. 根据要求,完成习作。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学生要从小热爱劳动。请回忆你参加过的各种劳动,选择其中2次印象深刻的,写一篇作文。要求内容具体,详略得当,有真情实感;注意前后连贯,写好开头结尾;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