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3-06-26 浏览次数:46 类型:小升初模拟
一、基础知识与积累。(45分)
  • 1. 认真读下面的一段话,在横线上工整地写上合适的字。

    六年时光匆匆,日子转瞬即逝,老师时常告诉我们:不要tàn xī,不要pái huái,在学习上要quán shén guàn zhù、zhuān xīn zhì zhì,这些教诲让我终身受益。感谢您,敬爱的老师!

  • 2.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骗(mēng)    深痛绝(wù)    随声附(hó) B . (yì)    一言九(dǐng)    息凝视(bǐng) C . (xún)    而不含(qì)    不人事(shěng) D . (xiè)    战车千(chéng)    惟妙惟(xiāo)
  •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竞然    轰窿窿    天崖海角     B . 防御    唱白脸    司空见惯 C . 耽搁    热呼呼    载然不同    D . 飞弛    热藤臊    契而不舍
  • 4. 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四月的樱桃沟,树上长满了玛瑙似的红樱桃,颗颗玲珑剔透.”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 . “西安(xī' an)、桌子(zhuō zi)”注音都正确. C . “我们即使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这句话没有语病。 D .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画线成语使用正确。
  • 5. 下列诗句与民俗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D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6.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 蹈火        及其日中如探 B . 不以为        日:非也。 C . 马观花        漏风声 D . 声泪下        虽与之
  • 7. 请你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从中选词填空。
    1. (1) 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四海    见天日    不可思    粉登场

      余音绕    轻歌舞    张灯结    大步

    2. (2) 疫情来临,来自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3. (3) 除夕夜,家家,人心花怒放。
    4. (4) 夏天如同一个夸张的青年,永远迈着的步伐!
    5. (5) 她这次参加剧团后,大家才知道她的表演才华。
  • 8. 积累填空。
    1. (1) 语文是一本百科全书,在诵读学习中我们慢慢长大:望着天上的明月我们会诵读“,疑是地上霜。”;辞旧迎新时我们会吟诵:“,春风送暖入屠苏。”语文告诉我们很多道理:“树欲静而风不止,“阐述“百普孝为先"的道理:“青,,而青于蓝。”告诉我们要不断超越:“,老大徒伤悲!”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2. (2)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选择节俭的生活,需“常将有日思无日,”;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举国齐心协力,以人为本,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抗疫,真可谓“苟利于民,;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3. (3) 爱国是曹植“捐躯赴国难,。”的豪言壮语;是诸葛亮“,死而后已"的爱国情怀:是李纲“,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的坚定决心:是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是鲁迅“,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的民族气节:是周恩来“而读书”的报国誓言。
  • 9.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 (1) “颜筋柳骨”中的“颜”指的是颜色,“柳”指的是柳树。
    2. (2)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3. (3) 《玄秘塔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代表作之一。
    4. (4) “外甥打灯笼——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敬后语搭配正确。
    5. (5) “通国之普弈者也”中的“普”是“善于,擅长”的意思。
  • 10.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1) 同窗六载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改为反问句)
    2. (2) 住在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照样子仿写句子)
    3. (3) 春天的樱桃沟是个美丽的季节。(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修改)
    4. (4) 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5. (5) 时间匆匆而过: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踢球的时候,日子从。(照样子接着写句子)
二、口语交际。
  • 11. 小明的字写得歪歪扭扭,让人头疼,妈妈让他好好练字,可他却满不在乎地说:“现在电脑和手机越来越普及,视频和语音交流起来特别方便,不需要练字。”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三、阅读理解。(20分)
  • 12. 阅读课文《北京的春节》片段,完成练习。

    ①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莱,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②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③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成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 (1) 选文主要写了除夕,正月初一
    2. (2) 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穿、贴、放、吃,祭祖,还要守岁。
    3. (3) 文中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请找出来。
    4. (4) 选文第三自然段写了哪些人哪些活动,请简要摘录下来。
  • 13. 课外阅读.《闲谈“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仝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几本书反而更合理。”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    )哪种读书方法, 对求学者而言,(    )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所以,万不可为

    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 (1) 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 (2) 给□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 (3) 联系上文和生活,理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
    4. (4) 短文介绍了哪几种读书方法?请简要概括。
    5. (5) 小明要在书房挂一幅字勉励自己好好读书,不恰当的一幅是:(    )
      A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 . 读书需用意,一字值千金    D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6. (6) 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班里要举行读书分享会,请把你读过的一本书推荐给大家。
四、习作与表达(30分)
  • 14. 从出生起,我们就踏上了成长之旅,一路上,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相伴。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味甜蜜,懂得了珍惜:失败挫折的经历,使我们磨练意志,增长了勇气。在酸甜苦辣的体验中,我们不断长大。请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横线上可填“逆境”“磨炼”“失败”“呵护”“关爱”“友爱”等)。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内容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稿纸自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