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5-31 浏览次数:26 类型:期末考试
一、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子(zhān)     匀(chēng)    酌(zhēn)     藏污纳(gòu) B . 齿(jiù)       铺(qì)       田(zhù)      无边无(yín) C . 临(bīn)       隙(xià)      鱼(jí)       坦荡如(dǐ) D . (yí)        唐(tuí)      秀(qí)       慷激昂(kǎi)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残损     狼藉     喧嚣     络驿不绝 B . 黏土     车辙     眩耀     摩肩接踵 C . 簇拥     和睦     梭镖     俯仰生姿 D . 提携     橘黄     天堑     暗然失色
  • 3. 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12.9”演讲比赛中,李东的演讲抑扬顿挫 , 慷慨激昂,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B . 二叔在爷爷的经济扶持下,白手起家 , 终于创业成功。 C . 设计者和匠师们自出心裁 , 修建的园林当然不同一般。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纳粹党对犹太人实行了大屠杀,真是惨绝人寰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雨后的天空闪耀着美丽的彩虹和清新的空气。 B . 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 C . 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败的关键。 D . 中国虽是经济强国,但是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少之又少,其原因是深受儒家思想、中庸之道的影响,很难主动创新造成的。
  • 5. 下列文体、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闻报道的特点是内容真实、时效性强、语言简明,分消息、通讯、特写等类型,《一着惊海天》是一篇通讯。 B .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 C .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它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D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仅次于一代儒家宗师孔子,有“亚圣”之称。
二、
  • 6. 阅读下边两篇文言文,完成后边小题。

    【甲】子昂碎琴

    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顾左右曰:“辇千缗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 , 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溢都。

    (选自《智囊全集》)

    【注释】①辇(niǎn):载运。②缗(mín):成串的铜钱。古代一千文为一缗。③京毂(gǔ):通往京城的大道。④声华:声名。

    【乙】敬之识才

    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雅爱项斯为诗,所至称之,繇是擢上第斯字子迁江东人。敬之祖客灞上,见闵人濮阳愿 , 阅其文,大推挹 , 遍语公卿间。会愿死,敬之为敛葬。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八十五》)

    【注释】①敬之:杨敬之,唐代文学家。②项斯: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③繇(yáo):人名。④擢(zhuó):提拔。⑤上第:前几名。⑥濮阳愿:人名。⑦挹(yì):提携。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顾左右曰:“攀千缗之!”         市:买 B . 答曰:“余此乐。”               善:擅长 C . 之                           称:称赞 D . 闵人濮阳愿                     见:会见
    2. (2) 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斯 字 子 迁 江 东 人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Ⅰ卷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

      ②会愿死,敬之为敛葬。

    4. (4) 【甲】文中陈子昂“声华溢都”,【乙】文中杨敬之“士林一时传布”,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 7. 阅读下边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①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写。②宦情:做官的情怀。③羁思:滞留异乡的思绪。④春半:春天的中间,即二月。

    1. (1) 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2. (2) 诗中的“乱”字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 8. 默写。
    1. (1) 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
    2. (2) ,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3. (3) 我报路长嗟日暮,。(李清照《渔家傲》)
    4. (4)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5. (5) 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 (6)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7. (7) 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8. (8) 《孟子》三章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国恒亡。
  • 9. 你们班正在举行“我们的互联网时代”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活动任务。
    1. (1)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

      第12版《新华字典》增添了新词新义新用法,并采用“纸书+二维码”的形式,更加贴近网络生活。字典增补50个字词的新义新用法,例如增加“萌”的解释:稚嫩而惹人喜爱的。此外,还增添100多个新词,如“初心”“点赞”“二维码”“拼车”等。

    2. (2) 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对使用“作业软件”的看法和理由。

      2021年12月14日,根据教育部官网发布的消息,教育部要求加强教育App管理,推动与“双减”政策衔接,暂时下线“拍照搜题”类作业App。不少网友表示赞同,但也有网友认为拍照搜题提高了检查作业效率,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育资源的差异,认为拍照搜题APP不应该被一刀切。

    3. (3) 《梦回繁华》是一篇自读课文,老师安排学生借助网络自学。你想通过网络完成哪些内容的学习?请写出两个。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背后的眼睛

    余秀琦

    ①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他发现了老人和羊。

    ②确切地说,应该是一位双眼失明的老人。一把木椅,一支竹杖,斜倚在门前晒太阳。而那只羊,就拴在老人左手边的柿树上。柿子树上挂满了熟透的红柿子,一个个,像欲望的眼。

    ③他的目光被那只羊牵引。那是一只多么健硕的羊啊,强健的四蹄,肥嘟嘟的屁股,宽阔的后背,无不彰显着它的肥美。这只羊足足有五十多斤重,若牵到自由贸易市场将会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④那是个明媚秋天的午后,正是乡下最忙的季节。庄子里的大人孩子几乎是倾巢出动,大人割稻捆稻,孩子在田埂上剥豆角或跟在大人后面捡拾散落的稻穗。田野里一片喧腾,所以整个庄子反倒显得沉寂空旷。“城里忙腊月,乡下忙八月”,这时的庄子没一个闲人。

    ⑤这个老人让他看出了端倪。老人身材瘦弱而佝偻,苍白的脸色透露出大病初愈后的虚弱。特别是那双眼睛,空洞、无神。此时正值“秋老虎”发成的时候,太阳依然耀眼刺目,但老人看向太阳竟没有半点的躲闪与不适。这个发现让他惊喜。

    ⑥他蹑手蹑脚,迟疑着,向老人和羊走去,

    ⑦咳咳……

    ⑧剧烈的咳嗽让他停止了前进的脚步。看到老人咳得缩作一团,他险些有上前帮忙捶捶后背的冲动。

    ⑨原本他是到舅妈家借钱的。舅妈操着擀面杖说,一家不知一家难,一边把50块钱掖到他手里。他咬着嘴唇没再说什么。自从五岁那年爹娘外出做工双双遇难,他就习惯了和年迈的阿婆一起相依为命。这次阿婆意外摔倒住进医院,让他瞬间塌了天。这生命之重,让十四岁的他如何能承受?

    他攥紧了口袋里的那张催款单据,单据已被汗水浸透。若再不交医疗费,明天阿婆的治疗药水会全部停掉。他知道,停掉就意味着阿婆的死亡。隔壁山子他爹就是这样走的。

    ⑪不能没有阿婆。他心骤然收紧。屏住呼吸,风一样无声无息走到拴羊的柿树下。只要他一伸手,就可“顺手牵羊”。

    ⑫他偷瞄了一眼,老人已经停止了咳嗽,咳嗽引起的潮红在脸上还未散去。他依然半倚着门,脸仰着,眼睛茫然望向高远的天空。天空上,有灼目的太阳和棉朵的云。

    ⑬他稳了稳神,抖抖索索解开了羊绳。羊异常温驯,跟在他的身后,浑然不觉将要面对的宿命。只要牵羊走五里山路,他就可到达清水镇的自由贸易市场。他和山子多次去那里捡过别人扔掉的鸡肠和猪下水,那里的犄角杳旯都被他们翻遍了。只要到了那里,阿婆的医疗费就有着落了。

    ⑭“是家里遇到什么难事了吧?”背后传来老人温和的声音。但对于他无异于炸雷惊响在头顶。

    ⑮“你……你的眼睛?”他错愕地转身,全身的血液凝固。他睁大了惊疑的眼睛。

    ⑯“你猜得没错。瞎子,俺老头子是瞎子。”老人缓缓说道,“老天收走了俺的眼睛,却给了俺两只灵敏的耳朵。这大概就是天无绝人之路吧。你听,你脚步的迟疑与犹豫俺老头子都能听得见。俺今天没喊,是想你肯定遇到难处了。再说,谁还没个犯错的时候?”阳光打在老人的脸上,有耀眼的光。

    ⑰羞愧、懊悔、害怕一起涌上心头。他像迷途无措的羔羊,结巴着,“爷……俺婆……对不起……谢谢你……俺……”一面不知所措把羊绳塞到老人手里。

    ⑱“走吧,‘顺手牵羊’的坯子不可有。今天权当俺瞎老头啥也不知道。走!”老人用劲挥了挥手。他飞也似的逃了。

    ⑲二十年后,他已是一名优秀的警察,国内许多神偷惯犯都栽在他手里。在一次省表彰会上,记者追问他走上警察之路的原因,他当着省市领导的面讲述了十四岁那年发生的故事。他说,改变他一生,让他毅然走上警察之路的,是因为背后始终有那双看不见的眼睛。最后他加重语气说,其实,每个人身后都有那双眼睛。只要你有良知,那眼睛就无处不在。

    1. (1) 阅读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并补全横线上的内容。

      一筹莫展之际,发现了老人和羊→→蹑手蹑脚,抖抖索索解开了羊绳→→老人体谅他,让他牵走自己的羊→

    2. (2) 文章第⑨段运用了什么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3. (3) 请联系上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①他攥紧了口袋里的那张催款单据,单据已被汗水浸透。(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②他像迷途无措的羔羊,结巴着,“爷……俺婆……对不起……谢谢你……俺……”(从描写角度赏析)

    4. (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 1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古蜀栈道

    刘小方

    ①打开古旧地图,我们就会发现,关中通往汉中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四川的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如同一张精致斜织在秦岭山脉和大巴山脉中的大网,连接着八百里秦川与四川盆地这两个古代的天府之国。

    ②秦中自古帝王之都。长期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关中地区,面临着人口剧增与生产生活资料短缺的矛盾,而四川盆地物产丰富,两地的沟通势在必然。《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南则巴蜀。巴蜀亦沃野,地饶卮、姜、丹沙、石、铜、铁、竹、木之器。……然四塞。对于古蜀先民而言,闭塞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障碍关中地区是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来自北边的吸引力巨大。而北面呈东西向的米仓山和大巴山脉成为南北相通的第一道天然屏障,汉中以北的秦岭成为第二道屏障。因此,必须穿越米仓山、大巴山,再穿越秦岭,巴蜀先民才有可能与关中地区沟通联系。所以,打通北边的交通线是蜀道的关键。

    ③战国时,秦国为打通陕西到四川的道路,于公元前267年开始修筑褒斜栈道。这条起自秦岭北麓眉县西南15千米的斜水谷,到达秦岭南麓褒城县北5千米的褒水河谷,全长大约200千米的栈道,是在峭崖陡壁上开山破石,钻孔架木并在其上铺板而成。当时火药还没有发明,在上为绝壁、下为激流的自然条件下,先民们先是采用火焚水激的方法开山破石,然后再岩壁上凿成30厘米见方、50厘米深的孔洞,分上、中、下三排,均插上木桩,接着在上排木桩上搭遮雨棚,中排木桩上铺板成路,下排木桩上支木为架,最终于公元前259年完成,历时八年之久。修筑者因地制宜,创造了标准式、石积式、千梁无柱式、依坡搭架式、凹槽式和多层立柱平梁式等多种栈道形制。这些都反映了古人在修建古蜀栈道过程中付出的智慧和汗水。

    ④蜀道的通行,使得大批钱粮赋税源源不断由四川运往长安,使先后在长安建都的周秦汉唐获得殷实富足的统治管理基础。国家富有巴蜀,是天府之藏。自陇右及河西诸州,军国所资,邮驿所给,商旅莫不取给于蜀。同时,关中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社会文明、管理体制也不断进入四川,并进而由四川延伸到更西部的贵州、云南、青海、西藏等地,为古中国西部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古往今来,在蜀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留下了数不清的故事,沉淀为难以统计的文化遗产,凝结成灿若星河的文化景观。这些故事、遗产和景观,无时不在温暖着我们的精神家园,无时不在滋养着我们的文化。

    (选文有删改)

    1. (1) 本文运用顺序,依次从古蜀栈道的概况、、修建方式和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2. (2) 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3) 第③段最后一句中的“这些”具体指代哪些内容?
    4. (4) 第③段“这条起自秦岭北麓眉县西南15千米的斜水谷,到达秦岭南麓褒城县北5千米的褒水河谷,全长大约200千米的栈道,是在峭崖陡壁上开山破石,钻孔架木并在其上铺板而成”中的“大约”能否删掉?为什么?
三、
  • 12.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秋天是个美好的季节,没有夏的酷热,没有冬的严寒,有累累的果实,有凌霜的秋菊,有满山的红叶;秋天又是一个引人愁思的季节,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北雁南飞……

    请以“又到秋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