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2023年初中生物水平考试模拟试题(适应卷)

更新时间:2023-05-27 浏览次数:171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现象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 小猪吮奶 B . 蜘蛛结网 C . 猴子钓鱼 D . 蜜蜂酿蜜
  • 2. (2020·泉州模拟) 洋葱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   )
    A . 细胞 B . 组织 C . 器官 D . 系统
  • 3. (2018八上·丹徒期末) 下列昆虫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是(    )
    A . 蝴蝶 B . 蝗虫 C . D . 蟋蟀
  • 4. (2021·天水)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均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A . 细胞壁 B . 细胞核 C . 线粒体 D . 叶绿体
  • 5. (2019·成都) 下列植物类群中,等级最高、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 蕨类植物 B . 被子植物 C . 裸子植物 D . 苔藓植物
  • 6. 在大自然,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
    A . 森林可保持水土 B . 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C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 蚯蚓疏松土壤
  • 7. (2021八上·肃州期末) 下列生物分类等级中,生物之间亲缘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
    A . B . C . D .
  • 8. 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 . 尿素减少 B . 氧气增加 C . 尿素增加 D . 养料增加
  • 9. 新鲜的绿色蔬菜泡在冷水中水依然保持澄清,但若放在沸水中焯一下水就会变成绿色。主要原因是破坏了蔬菜细胞的(   )
    A . 细胞壁 B . 细胞膜 C . 细胞质 D . 细胞核
  • 10. (2021·房山模拟) 每年桃树开花时,小明爸爸都会在自家桃园里放养蜜蜂。这对于桃树的意义是(   )
    A . 延长桃花的开放 B . 帮助桃花传粉 C . 消灭桃树的病虫害 D . 刺激幼桃快速长大
  • 11. (2020·长沙) 5月27日中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的8名队员成功登顶,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世界最高峰迎风招展!登顶前队员在高原上进行了长期的训练,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训练后其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   )
    A .    红细胞 B . 白细胞 C . 血小板 D . 血浆
  • 12. (2021八下·德惠月考) 早春,“枯枝吐新芽,嫩绿上枝头。”在芽的结构中,能进行细胞分化成新的枝条的结构属于  (     )
    A .   保护组织 B . 营养组织 C . 分生组织 D . 输导组织
  • 13. (2020八上·东湖期末) 噬菌体侵入细菌后,在什么控制下繁殖新的病毒(    )
    A . 细菌的遗传物质 B . 噬菌体自身的遗传物质 C . 细菌的蛋白质 D . 噬菌体自身的蛋白质
  • 14. (2019·柳州) 运动时不慎刮伤大静脉,伤口处缓慢而持续流血。以下处理方法最恰当的是(   )
    A . 放任不理继续运动 B . 用绷带压迫止血 C . 用唾液涂抹伤口 D . 自来水冲洗即可
  • 15. (2017七上·普宁期中) 在流感爆发期间,很多人去医院注射流感疫苗以防止疾病发生,注射疫苗和在人体发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  )
    A . 抗体、特异性免疫 B .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 .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D . 抗原、特异性免疫
  • 16. (2022七下·坪山期中) 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青春期是人发展智力的“黄金时代” B . 青春期人的身高增长加快 C . 青春期人的心脏、脑的体积迅速增大 D . 青春期人的性器官发育迅速
  • 17. H7N9型禽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现传染病患者后,医院及时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其原来生活环境进行消毒,这两项措施分别属于(    )
    A . 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B .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C . 保护易感者、切断传播途径 D . 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者
  • 18. (2020·河南) 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原始的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 B .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 . 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都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 19. 下列有关生殖和发育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蝗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有“蛹”期 B .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变态发育后可在陆地生活 C . 人类受精卵形成的部位在输卵管,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 D . 蕨类植物和真菌都是靠孢子进行繁殖
  • 20. 图是一块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 . 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B . 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C . 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D . 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二、综合题
  • 21. 温室大棚是一种室内温室栽培装置,具有透光、保温等多种功能。近年来,人工补光技术得到越来越多温室大棚的青睐,在阴天和雾霾天保障了植物的生长,我们一起来探索现代大棚种植技术吧。

    1. (1) 图甲的顶部设有灯,可以为植物的作用提供充足的光照。分析乙图,在20℃时,光照强度从a上升到b,光合作用逐渐
    2. (2) 太阳光和温度都适合的时候,可以适当打开大棚,能让空气中的(填一种气体)进入大棚中,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3. (3) 农民种植了白菜,为了提高白菜的产量,施肥添加适量的含的无机盐。
    4. (4) 在蔬菜生长期间,大棚中的智能温控系统会启动,有光时,温度保持在20~30℃;无光时,温度保持在5~7℃;请从应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来提高产量这两方面,解释这样控制温度的原因是
  • 22. (2022·盘锦) 塞罕坝被誉为“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努力,塞罕坝由荒原变成万顷林海,为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图是塞罕坝生态系统的一角,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注:①~④表示生理过程)

    1. (1)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 (2) 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图中猫头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
    3. (3) 生态系统中青蛙的发育方式为发育;按照体内有无,将蝗虫与其他动物分成两类。
    4. (4) 与曾经的荒原相比,现今的塞罕坝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结构更加复杂,能力增强。
    5. (5) 塞罕坝万顷林海中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通过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6. (6) 塞罕坝生态系统和其他生态系统共同参与生物圈碳循环,图中表示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过程的有(填序号)。
  • 23. (2020·安源模拟) 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生理活动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中,蛋白质消化的终产物氨基酸,由消化道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A叫
    2. (2) 图甲①∽④中,有动脉血流动的是(填序号)。
    3. (3) 图甲中B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某人尿检时,发现尿液中有大分子蛋白质,据此推测最有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
    4. (4) 肺由许多肺泡组成,肺泡周围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如图乙)。这样的结构更利于
三、资料分析题
  • 24. (2021八下·汝南期中) 斑马鱼性情温和,小巧玲珑,由于易饲养.繁殖周期短.产卵量大.胚胎透明,斑马鱼已成为生命科学实验和研究的“新宠”。斑马鱼的体表有条状纹和豹状纹两种斑纹,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25对。请根据下表分析回答:

    组别

    新代

    后代

    I

    条纹

    豹纹

    条纹(62尾)

    豹纹(58尾)

    条纹

    条纹

    条纹(93尾)

    豹纹(30尾)

    1. (1) 斑马鱼体表的条状纹和豹状纹,称为一对;斑马鱼体表的不同的斑纹是由不同的控制的;组Ⅱ中亲代斑马鱼均为条状纹而后代出现了豹状纹,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2. (2) 斑马鱼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条。
    3. (3) 根据表中的第组实验结果,可以推断斑马鱼花纹中的条纹是显性性状。
    4. (4) 若用字母E和e表示控制斑马鱼体表花纹的基因,则组Ⅱ中后代豹纹的基因组成是
    5. (5) 组Ⅰ中后代条纹与亲代条纹基因组成相同的概率是(用百分数表示)。
四、实验探究题
  • 25. 为了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否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试验:在A、B两个花盆中分别装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并分别种入1粒粒大饱满的花生种子,适时浇等量的清水,都置于光照充足处,观察两个花盆中花生生长成熟后所结花生果实的大小情况,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
    1. (1) 该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2. (2) 作出的假设是: 
    3. (3) 本实验中设计的变量因素是 。该同学设计的A、B两组实验能起对照作用吗? 
    4. (4) 如果你认为该实验方案还可以进一步改进,请提出你的修改意见,如 ,应改成:  。
    5. (5) 请你预测实验结果: 
    6. (6) 实验结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