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阳江市2023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19 浏览次数:134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 1. 如表为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生活状况对照表。据此可知(    )

    河姆渡人

    半坡人

    生活年代

    距今约7000年

    距今约6000年

    生活流域

    长江中下游

    黄河流域

    房屋类型

    干栏式房屋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方式

    原始农耕(种稻为主)

    原始农耕(种粟为主)

    A . 中华文明有区域性特征 B . 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 C . 半坡人已进入文明社会 D . 南方比北方文明水平高
  • 2. 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陆续建成,魏国西门豹兴建引漳灌邺的水利工程,魏国还利用春秋时期修建的“鸿沟”将黄河和淮河连接起来。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 . 农业和商业的发展 B . 中央集权制形成 C .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 . 科学技术的进步
  • 3. 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  )
    A . 秦朝的赋税很沉重 B . 秦朝的刑法很残酷 C . 秦朝的偷盗很猖獗 D . 秦朝的徭役很繁重
  • 4. (2016七上·娄星期末)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接受此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

    A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 减轻赋税,发展生产 C . 以德化民,稳定民心 D . 分封诸侯,加强皇权
  • 5. (2022·邵阳)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通用语言,各民族间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    )
    A . 完成了国家统一 B . 发展了畜牧经济 C . 促进了民族交融 D . 增强了北魏实力
  • 6. 陈寅恪先生认为科举制度是为王朝提供官僚精英的一种手段,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贵的世系和世袭的特权取得地位和权力。陈寅恪先生意在说明科举制(    )
    A .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B . 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C . 提升了文官的地位 D . 强化了贵族的统治
  • 7. 宋代汴京最盛时人口达150万,无地少地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谋生,城内酒楼、茶肆不胜其数,有的茶楼用音乐、杂技活动来吸引客人,瓦舍遍地,瓦舍内小唱、大曲、杂剧等表演不断。材料反映了(    )
    A . 文化娱乐活动供特权阶层享用 B . 城市发展促进儒家文化生活化 C . 城市功能结构正逐渐发生变革 D . 城市的发展带动娱乐活动兴盛
  • 8. 在徐光启、李之藻等人的倡议下,明朝天启年间,先后从澳门购买红夷炮,并聘请多名葡萄牙炮师与翻译,协助训练士兵制造火炮。据此可知,当时明朝的部分士大夫(    )
    A . 认识到欧美的船坚炮利 B . 重视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C . 反对朝廷的闭关锁国 D . 有巩固海防的强烈意识
  • 9. 京剧在清朝末期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不同于昆曲只注重雅文化的传承,而是代表着民众的心声,使民众乐于接受。材料旨在说明京剧(    )
    A . 具有高超审美价值 B . 符合民众价值追求 C . 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D . 体现清朝社会风尚
  • 10. (2022·聊城)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
    A . 西欧手工工场兴起 B . 世界贸易总额骤减 C .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11. 史载:轮船招商局初期仅有轮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起嫉忌,旗昌、怡和、太古等外国航运公司纷纷跌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洋务运动
    A . 对外国资本入侵有一定的抵御作用 B . 使中国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C . 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 .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 12. 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辛亥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副黄兴撰写的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该对联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 萍浏醴起义 B . 二次革命 C . 黄花岗起义 D . 护国战争
  • 13. (2021·苏州) 下面是20世纪初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造成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 .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 . “实业救国”思想开始出现 C . 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法令 D .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 14. 对联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时代气息。如图所示对联纪念的是(    )

    A . 新文化运动兴起 B .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 北伐战争的胜利
  • 15. 1927年2-3月,全国工会会员由此前的120万人迅速发展到200万人,许多城市组织了工人武装纠察队,上海工人甚至从北洋军阀手中解放了上海。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A . 统一战线破裂 B . 国民革命失败 C . 工农武装割据 D . 北伐战争进行
  • 16. (2021八上·威县月考) 某班同学在历史剧表演时,使用了以下两件道具:

    据此判断,该历史剧的主题可能是(    )

    A . 五四风云 B . 北伐凯歌 C . 长征岁月 D . 抗日烽火
  • 17. 1948年,解放区的农民群众在“参军保田”的口号下,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加入民军队,农民的革命积极性高涨。这是因为(    )
    A . 三民主义的提出 B .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C . 土地改革的进行 D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 18. 1969年同中国建交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只有法国等六个国家。1973年时,中国与除美国以外的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基本建交,同欧盟也建立了正式关系。这种情况的变化反映了(    )
    A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 . 中美关系的缓和 C . 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D . 改革开放的需要
  • 19. 如表所示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    )

    我的祖国

    电影《上甘岭》插曲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才……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A . 热情好客,彰显礼仪风范 B . 爱好和平,打击侵略者 C . 士气旺盛,武器装备精良 D . 努力生产,踊跃支援前线
  • 20. 1983年,黑龙江农业获得空前的大丰收。全省粮食总产量突破150亿公斤,比上年增加35亿公斤,农业总产值达到116亿元,社员人均收入313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主要得益于(    )
    A . 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 B . 包产到户的推广 C . 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 D . 企业自主权扩大
  • 21. (2022·周村一模)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A . 《袁隆平传奇》 B . 袁隆平遗留的手稿 C . 电影作品《袁隆平》 D . 某同学的课堂笔记
  • 22. (2022九上·平桂期末) 胡夫金字塔使用了230万块石灰石,每块平均重2300公斤。据估计,大约84000劳力每年工作80天,耗时20年才能完成这项工程。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    )
    A . 环境的优越 B . 城市的兴盛 C . 王权的强大 D . 战争的频繁
  • 23. 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50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    )
    A . 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B . 中西方开启了法治文明的交流 C . 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D . 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
  • 24. 读“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动”图,推知该地区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 . 大批土著居民被卖为奴隶 B . 黑奴贸易使非洲人口大量减少 C . 殖民屠杀以及传染病致死 D .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
  • 25. (2022·广州) 从18世纪初开始,法国频繁的对外战争加之王室挥霍无度,导致债台高筑。到1789年,国债已高达45亿锂,需付利息已同全年财政收入相近。为此,政府不断加重税收。这反映了法国(   )
    A . 种姓制度的形成 B . 农奴制最终废除 C . 大众教育的普及 D . 旧制度存在危机
  • 26.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以和平主义为由宣布美国中立。当美国参战时,威尔逊又宣布,美国是为了捍卫“和平、民主和自由”。美国前后不同的立场表明(    )
    A . 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 B . 美国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战 C . 一战改变了美国外交策略 D . 美国始终捍卫民主和自由
  • 27. (2023九下·沭阳月考) 1921年7月,苏维埃俄国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由私人经营。这表明当时实行(    )
    A .   农奴制改革 B . 新经济政策 C .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28. 如图所示著作中的“计划”(    )

    A . 援助欧洲所有国家发展经济 B . 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 C . 促进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D . 是美国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
  • 29. (2018·泰州)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通讯和交通越来越方便。没有国家可以孤立存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舞台,使各国的命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的孤岛。”这两则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    )
    A . 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 B . 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 C . 带来了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 D .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 30. 构建公平正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加强全世界的民族认同。事实上,世界是由不同的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是平等的,所形成的独特的民族瑰宝是无价的。基于这一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着重(    )
    A .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B .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C . 加深公共卫生合作 D . 增强文明交流互鉴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 31. 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关键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

    ——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地方废除元旧制——行省制,代之以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别行使原行中书省的行政、军政和司法之权,三司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简述唐朝前期边疆少数民族的名称(至少列出三个)及管辖西域的机构名称。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的历史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对地方管理方式上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
  • 32.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艾伦•麦克法兰说:“茶叶对世界的征服如此成功,以至于我们都忘记了它曾经征服了世界。茶和水、空气,已经成为很多人习以为常的东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茶叶与英国,鸦片与中国--两种嗜好品与两个国家的命运如此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从18世纪开始,饮茶已经成为英国人的民族习俗。对收入非常有限的劳动阶层来说,“面包+茶叶”就成为他们非常理想的食谱。人们在饮茶时加入糖,才使人体的能量倍增。饮茶不仅使英国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中心,茶叶的贩运还推动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喝茶时加糖则又带动了殖民地制糖业的发展茶叶不仅完全可以代替酒类,而且比酒类便宜,有益于健康,也适应劳动者的消费水平,因此茶叶消费量迅速增长。

    ——摘编自仲伟民《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材料二:1783年中国茶叶和生丝出口贸易情况

    国家货物

    茶叶(担)

    生丝(担)

    英国东印度公司

    92130

    776

    英国散商

    614

    147

    法国

    31735

    211

    瑞典

    36592

    18

    丹麦

    24030

    0

    普鲁士

    24974

    163

    ——摘编自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

    材料三:2021年《全球十大高端名茶》报告收录了来自8个国家的十个高端名茶品牌,竹叶青是唯一入榜的中国高端名茶。从历史上看,中国是世界的品牌发祥地。2500年前的中国是全球奢侈品制造和出口大国,陶瓷、丝绸和茶叶等古代三类奢侈品几乎由中国垄断。茶叶虽然发源于中国,但在各个民族和地区之间发展出了不同的茶文化,比如工夫茶、茶道、下午茶等等。竹叶青不仅仅是一张世界高端茶品牌的名片,更是承载了中国4700年茶文化的内涵和历史。

    ——摘编自中国网《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21年全球十大高端名茶,中国品牌竹叶青入榜》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茶叶消费增加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说明茶叶鸦片与这两个国家命运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1783年中国茶叶和生丝出口贸易的特点并分析指出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下应如何让中国茶加速融入全球茶叶经济体系?并请参照以下示例,围绕“茶”设计一个话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示例:

      话题:茶与美好生活

      史实: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

  • 33. 城市是文明的载体,是文明的产物,城市的发展犹如一本书,每一页都记述着人类发展的历程,城市化发展改变了世界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1世纪城市兴起以后,它的手工业有可能向工场手工业发展,最早在意大利城市里出现了手工工场的痕迹,资本主义初现苗头。农村的自然经济也受到城市兴起的影响,城乡间的联系加强,商品流入农村。同时城市政府基本上是由各阶层的代表来决定大事,西欧后来出现的那些自由民主的空气,应该说有城市的功劳。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800-1900年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单位:千人)

    年份

    1800年

    182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2

    1912

    3437

    伦敦

    959

    2681

    4767

    6581

    莫斯科

    250

    365

    612

    1000

    材料三: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但也会出现城市人口增长太快,住房也就变得拥挤不堪,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更差,工厂排放的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问题。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会到很多新的痛苦。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城市兴起对西欧历史的影响。
    2. (2) 概括材料二中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3. (3) 结合材料三,概括分析这里的“欢欣”和“痛苦”各指什么现象。针对这些“痛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方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