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

更新时间:2023-05-22 浏览次数:6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把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
  • 1. 2022年10月12日,离地面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神舟十四号“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B . 宇航员讲话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C . 声音在太空环境中传播不需要借助任何物质
  • 2. 当我们用手指将双耳堵住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 . 完全失去听觉 B . 对听觉没有任何影响 C . 可以听见外界极微弱的声音
  • 3. 校园里的广播响了,我们在操场、在教室都能听到,因为声音是向( )传播的。
    A . 四面八方 B . 前方 C . 后方
  • 4. 发生地震后,被困在建筑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金属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金属管道能够向外( )。
    A . 传声 B . 通风 C . 传热
  • 5.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就越( )。
    A . B . C .
  • 6.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来描述。
    A . 音高 B . 音量 C . 快慢
  • 7. 右图是小提琴的四根弦,用相同的力拨动时( )。

    A . 1号弦发出的声音最高 B . 4号弦发出的声音最高 C . 4号弦发出的声音最强
  • 8. 用力敲一下音叉,我们能在一段时间里听到音叉的“嗡嗡”声,这说明( )。
    A . 音叉还在振动 B . 音叉已经不振动了,但仍能发出声音 C . 人的错觉
  • 9. 人说话时,是( )在振动,我们把手放在下巴下方的颈部能感觉到它的振动。
    A . 喉咙 B . 嘴巴 C . 声带
  • 10. 在道路上我们看见右图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

    A . 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B . 静止鸣笛,保持安静 C . 鼓号乐队不准进入
  • 11. 肺活量是肺部健康的标准之一,肺活量越大就说明我们肺部的吸氧能力越强,呼吸系统功能越强。小明同学想要继续增大肺活量的有效方法是( )。
    A . 坚持锻炼 B . 多吃食物 C . 多睡觉
  • 12. 小明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想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他深深吸一口气,再用力呼出气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较,( )增加了。
    A . 二氧化碳 B . 氧气 C . 氮气
  • 13. 我国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症在很多地区已成偏高状态。针对这一现象,四年级同学对全校同学做了调查,结果如下。请从下面图表中分析,肥胖患者的饮食中( )的摄入量较正常体重的人偏多。

    A . 粮食类和蛋、豆制品 B . 肉类和水果蔬菜 C . 粮食类和肉类
  • 14. 下列所示的食物中属于动物类食物的是( )。
    A . B . C .
  • 15. 食物开始消化的地方是( )。
    A . 口腔 B . C . 小肠
  • 16. 下列饮食方法中,科学合理的是( )。
    A . 只吃水果蔬菜保持苗条身材 B . 炒菜的时候多放油盐更好吃 C . 谷类、水果蔬菜和肉类荤素搭配
  • 17. 在马铃薯上滴碘酒,马铃薯没有变成蓝色,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 马铃薯不含淀粉 B . 碘酒滴在没切开的马铃薯上 C . 碘酒滴在煮熟的马铃薯上
  • 18. 人的消化器官不包括( )。
    A . 口腔 B . 大肠 C . 气管
  • 19. 测量力的常用工具是( )。
    A . 天平 B . 弹簧测力计 C . 温度计
  • 20. 游乐园的蹦蹦床是利用蹦蹦床受压会产生( )的原理制成的。
    A . 重力 B . 压力 C . 弹力
  • 21. 高铁在我国快速发展,高速列车的车头通常是如图所示的设计,其主要原因是( )。

    A . 减小与空气的摩擦力 B . 减轻本身重量 C . 美观
  • 22. 吹大的气球松手后,会在空中乱窜,这是因为( )。
    A . 反冲力的方向是没有规律的 B . 气球口没有固定,喷出的气体方向没有规律 C . 气球被风吹乱了
  • 23. 鞋底设计一般都有纹路,这样的设计是( )。
    A . 为了漂亮、美观 B . 为了减小摩擦力,防滑 C . 为了增大摩擦力,防滑
  • 24. 设计制作小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首先要明确任务和要求,再进行设计 B . 制作是最关键的, 应该立即进行制作 C . 动手能力弱的应该在旁边看看就好
  • 25. 如图所示,想让小车把木块撞得更远,可以( )。

    A . 把小车的位置向斜坡上方移动 B . 把木块放远一些 C . 把小车的位置向斜坡下方移动
二、填图题(共15分)
  • 26. 请把耳的各部分结构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①鼓膜②耳蜗③耳郭

    A:收集声波

    B:将声音转化为振动

    C: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 27.        
    1. (1) 根据运动与力的关系,选择对应的选项并涂黑。

      序号

      实验装置

      科学探究

      提供运动的力

      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A.重力

      B.反冲力

      C.弹力

      用气球驱动小车

      A.重力

      B.反冲力

      C.弹力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A.重力

      B.反冲力

      C.弹力

    2. (2) 通过上表,我发现( )
      A . 小车受到的力各不相同 B . 力能使物体运动 C .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快或慢,启动或停止)
三、实践探究题(共35分) (把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
  • 28. 学习了“声音”单元后,明明进行了声音的探究
    1. (1) 他先探究了竖笛的声音,吹竖笛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A . 声带 B . 塑料管 C . 空气
    2. (2) 从竖笛的结构图可知,吹奏同一个音阶,用力吹竖笛,发出的声音( )。

      A . 更低 B . 更强 C . 更弱
    3. (3) 他在吹的过程中,发现桌子上“鼓膜”模拟装置上的纸屑在跳动,这是因为( )。

      A . 竖笛的声音引起了纸屑的振动 B . 竖笛的声音引起了气球皮的振动 C . 竖笛的声音引起了桌子的振动
    4. (4) 他用同样的力吹了一组“5 (so)” -“3 (mi)”-“1 (do)” 由高到低的音阶,发现气球皮上的纸屑跳动得( )。
      A . 越来越慢 B . 越来越快 C . 没有变化
    5. (5) 明明利用奶茶吸管做了一个简易的排箫演奏美妙的乐曲。如图所示,依次从长管吹到短管,发出的声音音高( )。

      A . 从高到低 B . 从低到高 C . 音高没有变化
  • 29. 红红利用家里常见的材料,模拟人体的呼吸过程。请你根据右图所示的模拟裝置,回答下列问题。

    1. (1) 通过观察,我们得知,气球模拟肺,吸管模拟气管。当气体通过气管进入肺后,我们可以观察到底部的气球皮会( )。
      A . 不动 B . 下移 C . 上移
    2. (2) 由此,我们推测,底部气球皮模拟人体中的( )
      A . 膈肌 B . 支气管 C .
    3. (3) 生活中,红红在呼气的时候,胸腔的变化是(填“扩张”或“收缩”)。
    4. (4) 红红对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进行比较,由图可知,人呼吸的气体中( )的比例是最多的。

      A . 氮气 B . 氧气 C . 二氧化碳
    5. (5) 红红发现,冬天我们对着窗户呼气,窗户上会有一层“雾气”,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人呼出来的气体中可能还有( )。
      A . 冷气 B . 热气 C . 水蒸气
  • 30. 小车的研究。
    1. (1) 下列几种足够大的力,不能让小车在桌面上运动起来的是( )。
      A . 弹力 B . 摩擦力 C . 反冲力
    2. (2) 芽芽用橡皮筋做动力驱动小车,发现同一根橡皮筋绕20圈小车运动的距离比绕10圈的近,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 . 橡皮筋的圈数越多,弹力越大,小车运动距离越近 B . 橡皮筋反复实验,失去了弹力 C . 橡皮筋产生的弹力太大,小车轮子与桌面的摩擦力太小,轮子打滑了
    3. (3) 如下图,芽芽进行不同坡度的撞击实验。在这个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4. (4) 如果给小车装上两个钩码,再进行实验,木块撞击的距离( )。
      A . 可能会变远 B . 可能会变近
    5. (5) 由上面的实验芽芽推想,在同一条路上,速度相同的小轿车与大型工程车分别撞击同一静止物体,该物体( )。
      A . 被大型工程车撞击的距离更远 B . 被小轿车撞击的距离更远 C . 两次的撞击距离相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