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仿真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09 浏览次数:44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60分)
  • 1. (2019七上·韶关期中) “做不了太阳,就做星星,在自己的星座闪闪发光: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以自己的绿色装点大地。”这启示我们(    )
    A . 保持自尊自信,激励自我 B . 放大自身优势,相信自我 C . 坚持实事求是,接纳自我 D . 挖掘自身潜能,超越自我
  • 2. (2023九下·港南月考)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武警战士和消防救援力量迅速展开行动,全力以赴搜救失联人员、救治伤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
    A . 党和国家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B . 生命既是脆弱的,生命也是顽强的 C . 生命至上意味着自己的生命最重要 D . 我们敬畏生命的情怀源于职业要求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制定本法。”上述规定(    )
    A . 诠释了家庭教育只需法律的规范作用 B . 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二者可相互取代 C . 说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D . 旨在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履行家庭教育职责
  • 4. 小强在影剧院观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时,兴奋之余,不禁手舞足蹈,大声叫好,引起周围观众的不满,别人制止他时,他却说:“这是我的权利和自由,我想怎样就怎样。”下列选项不能反驳其观点的是(    )
    A . 社会规则对自由起着约束和保障作用 B .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C . 公民要在道德、法律等规则的范围内行使自由和权利 D .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必须得到他人的许可
  • 5. 不卖惨,不诉苦,清华贫困生自述刷屏!来自安徽的清华贫困生从最初领取助学金,到读研期间反过来资助四名贫困学生,这位同学真的是吾辈楷模!他将同样领取助学金的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是为了启发我们(    )
    A . 自强不息,感恩社会 B . 尽其所有,帮助他人 C . 标新立异,追求名利 D . 与众不同,高调宣扬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形成和实施过程是“党中央提出建议→民主协商→政府起草→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政府执行”。这一过程体现了(    )
    A . 人民政府就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B . 共产党是执政党,坚持依法行政 C . 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D .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 7. 下列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丹拨打区长热线电话反映校园周边安全问题,这行使了公民的监督权 B . 小珏品学兼优,被同学们一致评选为“三好学生”,享有的是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C . 小圆在中国政府网“我向总理说句话”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这行使了公民政治自由和权利 D . 2022年6月区政府为834名农民工讨回施欠工资3132万元,这保障了农民工的物质帮助权
  • 8. (2022九上·防城港期末)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下列关于教育的论述错误的是(    )
    A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B . 教育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C .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D .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
  • 9. (2023九下·靖江月考) 一位老师每逢节气都会给学生写寄语,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

    此举体现了(    )

    ①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②因循守旧,固守传统

    ③以文化人,润心启智    

    ④吾爱吾师,更爱真理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0. 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等纳入课程内容。劳动课的开设有利于(    )

    ①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②学生在集体中发展个性

    ③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④学生明确人生奋斗目标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1. 对下图漫画《破解执法难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

    ②削弱了行政机关的权力

    ③有利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

    ④挫伤了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2023年春节前夕,德国的孔子学院通过开展文化开放日等方式,邀请当地师生参与中国文化体验活动,中外师生共同品尝中华美食、诵读古诗、写春联等,大家一起共享兔年春节盛宴。这告诉我们(    )
    A . 延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就要弘扬一切传统文化 B . 有利于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C .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以我为主,拒绝其他文化 D . 增进文化间的了解,消除文化差异
  • 13. 当今世界,网络交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学会分辨并抵制不良诱惑,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遵守规则,做到健康、文明上网。下列情形中,属于健康、文明上网的有(    )

    ①小王应网友邀请,瞒着家长和老师,在某网吧独自与网友见面

    ②小谭上网查阅资料时,忽然自动弹出一个黄色网页,网页还提示“点击有大奖赠送”,小谭马上关闭了这个网页

    ③小周玩游戏时发现电脑提示他“在线时间过长,建议休息”,他马上退出了游戏

    ④小云在网上用同学小花的名字发帖,说其他同学的坏话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④
  • 14. 从去年6月起,全国老龄办等联合举办“百城千场百万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活动,在小区、银行网点,老年大学和养老机构等多个场所,通过一本通俗易懂的书籍和60余个手把手指导的视频讲解,帮助百万以上老年人逐步掌握支付、出行、就医、娱乐等七大场景中智能技术的应用。该活动的开展(    )

    ①是践行平等、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表现

    ②传递了社会正能量,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的一切权利

    ③体现关爱老人,解决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问题

    ④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于2022年6月5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同时废止。针对近年来群众反映较多的广场舞噪声扰民、机动车轰鸣“炸街”扰民等问题,该法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这表明(    )

    ①规则能彻底解决问题   

    ②没有规则才是真正的自由

    ③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④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6. 观察下图漫画《不》。针对漫画中出现的现象,你建议求职者应该(    )

    ①积极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   

    ②客观、理智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

    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衡量公平与否   

    ④善于运用合法手段解决不公平的问题

    A . ①②⑧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7. 司马迁少年时就立志编一本优秀的史书;孙中山12岁就有寻求真理改良祖国的愿望;曼德拉9岁萌发寻求正义、平等的思想,这启示我们(    )
    A . 青春的我们拥有无尽的遐想,让我们跃跃欲试 B . 面对青春,每个人形成不同的理想,要规划青春路径 C . 青少年只要早立志、立大志就能在未来取得巨大成功 D . 优秀的人是天生的,从小就有异于常人的天赋和能力
  •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公民参与,下列对“公民参与”表述正确的是(    )

    ①赵某采用座谈会的方式表达意见——民主协商

    ②钱某参与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听证会——民主决策

    ③孙某将跳广场舞的音箱拿走来解决噪音扰民——民主监督

    ④李某参与某县人大代表换届投票活动——民主选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9. 2022年2月7日,夺得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金牌的任子威,在赛后感谢队友武大靖和李文龙,他说:“失去他俩中的一个,我都拿不到这枚金牌。这是团队的金牌。”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只要有集体就有金牌 B . 个人只要依靠集体就能够获得成功 C . 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 D . 集体的力量能让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 20. 中科院院士杨孟飞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技术要见底、产品要见底、过程要见底”;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焊接顾问艾爱国,秉持“做事情要做到极致、做工人要做到最好”的信念,攻克焊接技术难关400多个,改进工艺100多项……他们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热爱本职工作,实现人生价值   

    ②应放弃学业,立志做大国工匠

    ③做更好的自己,要激发自己的潜能   

    ④只有在工作岗位上才能服务社会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40分)
  • 21. 材料一:[生命是第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材料二:[全国一盘棋]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中央号令,举国动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材料三:[最美逆行者]面对凶猛的疫情,全国各地共有38000的医护人员向死而生,义无反顾,勇敢逆行,其中包括84岁的钟南山院士,73岁的李兰娟院士等一批批医疗专家。

    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 (2) 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有信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原因。
    3. (3) 试分析材料三展示的“最美逆行者”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4. (4) 请你列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事迹。
    5. (5) 在这场战疫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战上。为此,你能做些什么努力?
  • 22. 龙江中学九年级(一)班开展“国际资讯俄乌冲突”新闻观察活动,请你一起参加,完成以下任务。
    1. (1) 【局势突变】2022年2月24日凌晨,俄罗斯对乌克兰东部地区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俄乌上空笼罩战争乌云。俄总统普京指出:美国和西欧主导的北约30年来东扩5次,对俄形成兵临城下之势,而美国拒绝就俄方安全要求进行谈判。

      俄乌冲突发生后,“始作俑者”美国集结了32个发达国家包括一些被西方操控的国际组织一起全方位制裁俄罗斯,巴西、南非、白俄罗斯、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坚定地与俄罗斯站在了一起。

      根据以上新闻资讯,分析此次俄乌冲突的实质。

    2. (2) 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俄乌被战争乌云笼罩,反映出当今世界怎样的局势?(至少回答三点)
    3. (3) 【中国主张】对于俄乌冲突,中国政府一贯的立场和主张是:中方支持俄方同乌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中方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和鼓励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外交努力。

      对于俄乌冲突,中方以上观点反映了中国立场和主张是什么?(至少回答两点)

    4. (4) 【撤侨行动】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立即发布消息:中国大使永远不会抛下自己的同胞不管,祖国就在身后,使馆就在身边!从2月28日中国开始撤出首批公民,至3月9日中国公民安全转移到乌克兰周边国家,从乌克兰撤离中国同胞的任务圆满成功。

      从“祖国就在身后,使馆就在身边”的誓言和撤侨行动,你获得了哪些感悟?(至少回答三点)

  • 23. 某校九年级(1)班正在开展“崇尚法治精神,维护公平正义”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
    1. (1) 【时事解读】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提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这里的“制度自信”中的制度有哪些?请列举三例。

    2. (2) 【政策分析】

      2021年2月25,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请从公平的角度谈谈“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至少两个方面)

    3. (3) 【文明践行】

      我们在行动:公平正义,是雕刻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价值坐标。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传承的精神基因。维护公平正义是国家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结合所学,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简要谈谈如何坚守公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