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肇庆市部分学校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4-27 浏览次数:72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近年来,广东省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最美家庭”,千家万户的好家风支撑起社会的好风气。这表明(    )

    ①传承好家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②孝亲敬长是中国家庭文化重要的精神内涵

    ③弘扬优良家风已成为全社会一种行动自觉

    ④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 清朝诗人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表达了即使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也要像牡丹一样自豪地绽开。这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被乡村教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们在中央电视台节目演绎后,一夜之间便火了。这首诗给你的启示是(    )

    ①要认识到生命的独特性   

    ②懂得欣赏接纳他人

    ③要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   

    ④学会展现自己独特风采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3.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这一名言蕴含的道理是(    )
    A . 良好的集体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 B . 要自觉维护集体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 C . 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 D . 只要有共同目标,集体就能够获得成功
  • 4. (2022七下·大埔期中) “止于至善”是《大学》的三大纲领之一,是统领《大学》的核心思想。关于“止于至善”,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是一种美好向往,普通人无法达到的境界

    ②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③要求我们从点滴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④要有自己的格调,以自我为中心检视自身不足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5. 2022年女子篮球世界杯比赛,中国女篮顽强拼搏,-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时隔28年再获世界杯亚军。面对状态火热的美国女篮,中国姑娘们毫无畏惧。“无畏金兰”是中国女篮在本届赛事开赛以来一直强调的女篮精神。与女排的“女排精神”、女足的“铿锵玫瑰”相似,女篮的“无畏金兰”时刻提醒着我们,女篮姑娘们拥有的勇气和团结值得我们铭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女篮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涵

    ②团结拼搏的集体能焕发出强大的力量

    ③女篮精神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女篮精神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6. 2022年7月24日晚,深圳市罗湖区黄贝街道文华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点发现了一名冒名顶替他人做核酸采样的人员。随后工作人员报警,民警到现场将该名男子带回派出所调查。调查后,警方对该名男子作出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该名男子的行为是(    )
    A . 行政违法行为 B . 民事违法行为 C . 犯罪行为 D . 刑事违法行为
  • 7. 曾在多家颇具影响力的媒体担任过主编和副主编等职务的罗某平为博取关注,在网络上发布帖文,否认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侮辱在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英烈,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2022年5月5日,海南省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对被告人罗某平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一案依法公开宣判,判处被告人罗某平有期徒刑七个月并承担在新浪网、《法治日报》和《解放军报》上公开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这一案例说明(    )

    ①英雄烈士不容亵渎  

    ②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③违法必受刑罚处罚   

    ④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8. 2022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40周年,同时也是我国的第九个“国家宪法日”。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是因为(    )

    ①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②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③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9. 题9图是某同学复习“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所做的学习笔记,在①②两处补充相应内容,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①劳动权    ②宗教信仰自由    B . ①监督权    ②平等权 C . ①政治自由    ②文化权    D . ①劳动权    ②文化权
  • 10. 郭某、万某、朴某、彭某是某高校法学院的毕业生,某天聚会四人谈及个人最近工作情况,根据他们的对话可以判断他们工作的国家机关分别是(    )

    ①郭某:今年好多案子都会引起社会关注,审理裁判一点都不能马虎,工作压力特别大。

    ②李某:我去年年底到岗,主要负责自主择业退役军人的服务管理、待遇保障工作。

    ③张某:我跟老彭原是一个单位,也是去年转的岗,比起之前专门干反贪,现在还要负责对履职不力的领导进行问责。

    ④彭某:我的工作没有变,依然是分管刑事案件的公诉。

    A . ①审判机关    ②行政机关    ③监察机关    ④检察机关 B . ①监察机关    ②审判机关    ③行政机关    ④检察机关 C . ①审判机关    ②检察机关    ③监察机关    ④行政机关 D . ①监察机关    ②行政机关    ③检察机关    ④审判机关
  • 11. 风筝在风中的自由是靠线的束缚而获得,一旦系着的线断了,风筝就会落地。这告诉我们(    )

    ①离开了法律,公民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和权利   

    ②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③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④法律确认和保护的自由可以随意行使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党的伟大觉醒孕育的伟大创造深刻改变了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③改革开放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由此可见,党和国家致力(    )

    ①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追求经济高速增长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④坚持同步富裕原则,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4. 近年来,几档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频频“出圈”。《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等节目掀起一波接一波的观影热潮。这说明(    )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

    ②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③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5.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    )

    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②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③我国人口增速趋缓,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已经缓解

    ④我国全面实施“三孩”政策,不需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6. 2022年11月4日晚,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五届进博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的致辞。习近平主席指出:“5年前,我宣布举办进博会,就是要扩大开放,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现在,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致辞说明(    )

    ①进博会为世界各国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平台

    ②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③中国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

    ④中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7. 2022年10月21日,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谈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的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充分体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这说明(    )

    ①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②我国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③我国致力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④面对全球性的难题,我国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8. 根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WDI)数据库测算,2013年至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七国集团(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这表明,中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这说明(    )
    A . 中国担当向世界展现大国风范 B . 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C . 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和稳定器 D . 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 19. 下列九年级学生小文整理的教材中的古语,对其寓意或启示理解不正确的是(    )
     

    古语

    寓意或启示

    A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世界关系复杂多变

    B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机遇稍纵即逝,我们要抓住机遇

    C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D

    以百姓心为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A . A B . B C . C D . D
  • 20. 九年级学生小弘品学兼优。父母、老师希望他能考上省示范性高中,这也是他自己的奋斗目标。但中考前他失眠了,经常发脾气……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会劝说他(    )

    ①感受到学习压力、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要坦然面对

    ②紧张时,保持身体放松或者听听音乐,不要总是想着学习和考试

    ③考试成绩是判断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④相信自己的能力,经常给自己提醒:我能够做好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11分,第22小题13分,第23小题16分,共40分。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2年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在闭幕大会上指出:“百年成就无比辉煌,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新时代新征程创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1. (1) 学校决定开展“庆祝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活动。请你给本次主题教育活动提供两个具体可行的活动形式。
    2. (2)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新时代新征程创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原定于2022年9月在杭州举行的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延期至2023年9月举行。杭州亚运村助力“绿色亚运”,为打造杭州绿色亚运会,杭州亚运会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绿地建设,全区两星及以上绿色建筑比例达到100%。除彩色透水混凝土铺装外,还采用下沉式绿地、屋顶花园、生态树池等多种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材料二:杭州亚运会融入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元素。比如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是一组承载深厚底蕴和充满时代活力的机器人,组合名为“江南忆”,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名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它融合了杭州的历史人文、自然生态和创新基因。火炬设计方案名为“薪火”,设计思想源自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以其庄重大气、意蕴深远的造型,通过火炬手们的手手相传,向世界展现中国设计的独特创意、中国制造的硬核力量。

    1. (1) 请谈谈亚运会坚持绿色理念有什么意义。
    2. (2) 杭州亚运会融入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元素,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化自信的中国。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2年9月22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迎来三十周年。3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从创业之初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成就非凡,不断刷新着中国人的“太空高度”。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既定目标前进,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投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道路。

    材料二: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好成绩,得益于中国航天人经年累月的艰苦奋斗,以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的支撑。中国航天人企小家为国家;无数个日夜艰苦训练,挑战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极限。这都是因为中国航天人将个人现想与国家发展紧紧相连,奉献自己的青春,贡献自己的力量。2022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勉励广大航天青年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为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材料三: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王亚平曾介绍“天宫课堂”播撒无数梦想种子,首次太空授课后,“有很多孩子因此喜欢上了航天,也有孩子因此报考了航天专业,甚至有的孩子现在已经成为我的同事,这也是让我非常骄傲和自豪的地方”。

    1. (1) 中国航天捷报频传说明了什么?
    2. (2) 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经验。
    3. (3) 太空授课点亮了很多同学的航天梦,请谈谈少年时期应如何树立梦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