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4-17 浏览次数:42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 1. 小岗破冰,深圳探路,浦东闯关,前海开发,雄安启航,海南弄潮……一次次观念裂变、一轮轮探索突破、一场场攻坚克难,我们觉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富民之路、强国之路。实践证明,改革开放(   )
    A . 使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B . 使我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 C .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D . 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2. 《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指出,我国文化更加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践行,改革创新精神、新时代奋斗精神广泛弘扬,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更加成熟。改革创新精神的内涵包括(   )

    ①与时俱进、锐意进取

    ②勤于学习、敏于思考

    ③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④明辨是非、善于选择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3.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不掌握核心技术,就会被卡脖子、牵鼻子、受制于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国重视核心技术创新是因为(   )

    ①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②创新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方式

    ③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绝大部分企业的创新能力已居世界前列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是(   )
    A . 国家 B . 人民 C . 政府 D . 企业
  • 5.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是(   )
    A . 网络问政 B . 民主决策 C . 民主选举 D . 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
  • 6. 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下列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做法错误的是(   )
    A . 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B . 积极、理性地参与民主生活 C . 依法行使国家重大事项决定权 D . 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 7.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下面对“全面依法治国”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实行良法之治,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了法治

    ②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③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④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8. 2022年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已制发错案责任追究意见,对近年来已纠正重大错案逐一启动问责程序,纠错不能止于国家赔偿,追责必须落到责任主体。纠正重大错案体现了(   )
    A . 科学立法 B . 严格执法 C . 公正司法 D . 全民守法
  • 9. 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要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的法治文化导向是(   )
    A .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B . 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C . 人人守法,人人护法 D . 守法光荣,违法可耻
  • 10.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____高度统一。(   )

    ①爱国

    ②爱党

    ③爱人民

    ④爱社会主义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1. 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   )
    A . 改革创新 B . 社会主义民主 C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 文化自信
  •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根据人口变化趋势,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2021年中央提出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

    ①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②根本改变了人口与资源的关系

    ③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④改变了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2022九上·柳南期末)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面关于我国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B .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 C . 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不够科学   D . 总体上资源丰富
  • 14. ____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是(   )
    A .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 . 控制人口数量 C . 节约资源 D . 保护环境
  • 15.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需要我们严守(   )

    ①生态保护红线

    ②环境质量底线

    ③资源利用上线

    ④经济效益上线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6. 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是(   )

    ①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②逐步缩小发展差距

    ③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④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7. 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____的具体体现。(   )
    A . 民族精神 B . 中国精神 C . 爱国主义精神 D . 中华美德
  • 18.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   )
    A . 根本利益 B . 核心利益 C . 整体利益 D . 最高利益
  • 19.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准确贯彻的方针(   )

    ①“一国两制”

    ②“港人治港”

    ③“澳人治澳”

    ④完全自治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20.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   )
    A . 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B . 国家的综合国力 C . 国家的经济实力 D . 国家的国防实力
  • 21. 2021年3月23日,苏伊士运河因身长400米的巨型货轮“长赐号”的搁浅导致航道严重“堵车”,引起了国际市场上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这反映了(   )
    A . 世界多极化 B . 经济全球化 C . 社会信息化 D . 文化多样化
  • 22. 2022年1月3日,经过了持续数月的协商后,中、俄、美、英、法五个拥核国家罕见的发布了一份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这表明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
    A . 对话与协商 B . 冲突与对抗 C . 和平与发展 D . 共建与共享
  • 23. 中国“中国制造2025”、美国的“再工业化”、德国的“工业4.0”。全球各大国提出的发展战略显示,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____为基础的综合实力的较量。(   )
    A . 科技和军事实力 B . 经济和文化实力 C . 经济和科技实力 D . 政治和经济实力
  • 24.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加入进来,共同参与、共同受益。这突出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坚持(   )
    A . 合作共赢 B . 开放包容 C . 交流互鉴 D . 相互尊重
  • 25. (2023九下·鞍山月考) 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的是( )
    A . 文化多样性 B . 文化差异性 C . 经济全球化 D . 政治多极化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其中26题15分,27题14分,28题21分,共50分。)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2022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中外记者会上说,“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体现了教材中哪些观点?(答出两点即可)
    2. (2) 材料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怎样的基本国策和新发展理念?
      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材料告诉我们要处理好什么关系? 
    3. (3) 材料三:九(2)班的同学在学习了《维护祖国统一》这一课时后,在学校道德与法治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强国有我、统一有我”的实践探究活动。现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我国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而提出的伟大构想、伟大创举是什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什么? 
  • 27. 表格信息题:(读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1)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应坚持什么方针?

    (2)新时代我国法治建设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什么方针?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什么?

  • 28. 【文化传承发展】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深入地植入到本民族的血脉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百年岁月峥嵘】1921—2021,百年岁月峥嵘,中国共产党在接续奋斗中迎来百年华诞。一百年来,我们党在长期的奋斗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这些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强国有我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1. (1) ①请回答,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②它具有什么作用?
    2. (2) 这些精神是什么精神的具体体现?其核心是什么?传承弘扬这种精神,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
    3. (3) 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是什么? 
    4. (4) 作为当代中学生,理应采取哪些行动来感谢党恩、报效祖国?(答出一点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