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年新高考历史高考真题试卷(天津卷)

更新时间:2023-04-20 浏览次数:79 类型:高考真卷
一、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 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这可用于说明(   )
    A . 良渚文化的传承 B . 红山文化的传承 C . 龙山文化的传承 D . 巴蜀文化的传承
  • 2. 汉武帝时期,“以均输调盐铁助赋”,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但武帝常年对外用兵,还前后巡游二十余次,仅一次巡游“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主要是由于( )
    A . 朝廷过度干预经济 B . 国家经济资源枯竭 C . 盐铁官营不合时宜 D . 只重开源未能节流
  • 3. 北宋以紫色为尊贵颜色,宋太宗曾下诏禁止民间服紫,然“冒法者众”。当时的人们以“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愈厌而好新,月异而岁殊”为荣。这种好新求奇的风尚主要得益于宋代(   )
    A . 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B . 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C . 海外贸易繁荣发展 D . 封建等级不复存在
  • 4. (2023高一下·天山开学考) 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样的都城布局体现了(   )
    A . 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 B . 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C . 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 D . 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
  • 5. (2023高二下·鹤壁月考) 1897年,因听闻科举欲求变新,浙江很多人纷纷购买主张维新的《时务报》,以备应试,但很少有人“真能潜研精讨以究中西治乱、强弱之故”;当年科举考试“犹然故辙”,购报者遂意兴索然。此现象说明当时的科举(   )
    A . 侧重选拨时务人才 B . 极大促进西学传播 C . 尚未发生实质变化 D . 深刻推动制度革新
  • 6. 我国很多省份出版过论述20世纪初某一历史事件的著作,其核心内容包括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武装斗争和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等。这些著作主要反映了(   )
    A . 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影响 B . 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 C .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D . 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
  • 7. 如表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部分活动。这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

    时间

    部分活动

    1922年1月

    组织并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年2月

    开办上海平民女校,培养妇女运动的骨干

    1922年5月

    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2年7月

    在广东海丰县成立第一一个秘密农会

    1922年9月

    组织并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A . 坚持贯彻扶助农工政策 B . 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 C . 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D . 教育发动群众进行革命
  • 8. (2023高二下·鹤壁月考) 1843年,黄河特大洪水造成河南中牟县大堤决口,23州县被洪水浸淹;1933年,河南、河北等地的黄河堤防因特大洪水决口数十处,30县遭受洪灾;1958年发生的特大洪水安全人海。上述三次特大洪水的结果截然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
    A . 治理能力的强弱 B . 社会制度的差异 C . 经济水平的高低 D . 自然因素的影响
  • 9. 20世纪80年代,一批时代楷模的事迹广为人知。蒋筑英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甘做追光路上的“铺路石”;军人朱伯儒奉献自我、温暖别人,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对这些人物事迹的宣传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A .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B . 立足法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效巨大 D . 崇德向善成为核心价值标准
  • 10. (2023高二下·丰城开学考) 如图中包含了近年打捞出的一艘沉船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印证(   )

    A . 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 .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C . 印度洋贸易往来活跃 D . 欧洲早期殖民扩张
  • 11. 1935年8月,苏联某煤矿采煤工斯达汉诺夫与上级指派的两名助手分工合作,使用普通风镐,创造了当时采煤量的世界纪录,矿场给予他按采煤数量计算的工资奖励,而不是通常的计时工资。此后全苏掀起“斯达汉诺夫运动”,领取计件工资的工人比例上升到90%左右。从中可以认识到(   )
    A . 企业生产管理合理化至关重要 B . 先进技术的应用创造生产奇迹 C . 劳动竞赛支撑经济的不断发展 D . 市场经济助力生产积极性提高
  •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官方称,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保卫民主的战争。据此,有些驻扎在开罗的英国士兵于1943年底召开了“普通士兵的模拟议会”,要求将煤炭、钢铁和银行收归国有,给予印度独立地位等。普通士兵的行动可以用来说明(   )
    A . 英国空前尖锐的阶级矛盾 B . 世界大战导致的政治革命 C . 政府宣传引发的社会对立 D . 正义战争唤醒的进步意识
  • 13. 有学者指出,1950年至1985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9倍,世界谷物产量增长了2.8倍;但能源消耗量增长了3.7倍,全球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自1981年后逐年下降。由此可见(   )
    A . 经济全球化的迫切性 B .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C . 南北不平衡的危险性 D . 世界多极化的必然性
二、单项选择题Ⅱ:14-15题,每题3分,共6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分别为3、1、1、0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 14. 近代以来,不同时期对华贷款最多的国家不断变化,1840~1911年是英国,1911~1927年是日本,1927~1949年是美国,1949~1960年是苏联。对上述变化理解最全面的是(   )
    A . 中国国家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 B . 世界上主要国家对华政策性质的变化 C . 近代以来中国对外援依赖程度的变化 D . 国际局势影响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 15. (2023高一下·钦州月考) 有关《荷马史诗》作者的生平虽然没有留下可靠的史料记载,但是十几个希腊城邦却都自称是荷马的故乡,柏拉图也说“荷马教育了希腊人”;古罗马文学家维吉尔仿照《荷马史诗》歌颂罗马帝国和屋大维;德意志哲学家尼采以荷马为标志,把古希腊时代分为前荷马时期和后荷马时期。由此可以深刻认识到(    )
    A . 文化名人成为民族荣誉的代表 B . 伟大作品具有教育的重要功能 C . 文史经典能够产生隽永的影响 D . 史诗首先要求内容的真实准确
三、本卷共3题,共55分。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律规定,皇亲国戚、皇帝故旧、高级官僚贵族等八类人犯罪时,处罚“轻重不在刑书”。唐律还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答三十。”“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须奏报裁决。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对妇女犯罪有些可依律酌情而处。

    ——据《唐律疏议》

    材料二:清入关初,曾依照《明律》并参酌关外旧制,制定法律;至乾隆时期,修成了集历代封建法律之大成的《大清律例》。乾隆在《大清律例》序文中说,法律“非徒示之禁令,使知所畏惧”,更在于“弼成教化,以治其好生之德”。清代还制定了《蒙古律例》《回疆则例》等,使司法管辖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维护了法律政令的统一。

    ——据《大清律例》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价。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法律制定方面出现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绘画中的“透视法”,最基本的视觉效果是近大远小。(见图一)

    图一:利用透视法画出的铁轨与车站

    远古时期人们还没有掌握透视法,绘画以记录内容为主,景物无论大小远近,并排放置,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透视法在绘画中的运用完成了从无到萌发的转折。有的画作已能看出一定的透视效果。这符合古典时代崇尚真实”的思想与风气。欧几里得的《光学》和托勒密的研究,为绘画透视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在中古大部分时期,又几乎看不到透视法的运用了。画作主要服务于表现宗教故事或传达宗教信仰。可见,绘画艺术的发展不仅是技艺发展史,也是观念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史。

    14—17世纪,在欧洲画坛上,透视法转入蓬勃发展时期。在前人光学研究成果和艺术家实践经验基础上,意大利的阿尔贝蒂把定点透视理论纳入“绘画三要素”。随后越来越多的画作追求呈现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和自然感,融透视表现方法与人文主义精神为一体。(见图二)

    图二:拉斐尔《雅典学院》

    18—19世纪,透视法仍然受到很多艺术家的尊崇,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19世纪摄影技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绘画还原现实的任务逐渐让位于照相机。此后出现了一些体现新的追求和理念的绘画流派,开辟了绘画艺术的新天地。

    1. (1) 绘画透视法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四次转折,任选其中的两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
    2. (2) 通过《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一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哪些写作“小史”的方法。
  • 18. (2023高二下·平江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城市或地区举办重大赛事,都会在开幕式中展示其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2021年9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陕西省省会西安举行,开幕式包括序曲和“民族根”“延安魂”“中国梦”3个篇章,展示了黄帝陵、秦兵马俑、大唐盛世、丝绸之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延安精神、新中国建立、科技兴国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选择你熟悉的国内某一城市或地区,围绕其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为该地重大赛事开幕式的筹办,拟定一个历史主题,举出与该主题相关的具体史实并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提供至少三个相关的近现代历史史实,具体准确;说明完整清楚,观点正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