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生物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复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更新时间:2023-04-12 浏览次数:61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2八上·全椒期中) “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是哪种生命起源说的观点(    )
    A . 化学进化论 B . 自然发生论 C . 宇宙生命论 D . 生生论
  • 2. (2023八上·长春期末) 科学家在推测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认为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
    A . 原始海洋 B . 原始大气 C . 原始陨石 D . 原始火山
  • 3. (2023·仙桃模拟) 当今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是经过漫长时间的进化演变形成的。以下对生物进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长颈鹿进化的主要原因是颈长的长颈鹿生存机会更大 B .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也是唯一的证据 C . 形成较早的古老地层中,也能找到很多高等生物的化石 D . 由小体型的生物到大体型的生物是进化的总体趋势之一
  • 4. (2023八上·四平期末) 某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与人的差异越小,他们的亲缘关系越近。依据下表数据判断哪种生物与人亲缘关系最远(  )

    生物名称

    细胞色素c 的氨基酸差异(个)

    黑猩猩

    0

    12

    果蝇

    27

    酵母菌

    44

    A . 黑猩猩 B . C . 果蝇 D . 酵母菌
  • 5. (2023八上·鞍山期末) 用Δ、□、☆表示具有亲缘关系的三类生物,下图为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不同地层中出现的情况,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

    A . Δ→□→☆ B . ☆→□→Δ C . Δ→☆→□ D . ☆→Δ→□
  • 6. (2023八上·榆树期末) 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爬行类、哺乳类比鱼类的化石出现在更为晚近的地层中 B . 郑氏孔子鸟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重要证据 C . 科学家还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推断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D .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 7. (2022八上·全椒期中) 一个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记录清单如下:甲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乙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丙地层(马、象牙、犀牛)。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的排列应是(    )
    A . 丙、甲、乙 B . 乙、丙、甲 C . 甲、乙、丙 D . 乙、甲、丙
  • 8. (2022八上·铁东期中) 1861 年,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化石是古代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之一。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古代爬行类动物特征的是:(  )
    A .   口腔中有牙齿 B . 尾长并有尾椎骨 C . 两翼前端有爪 D . 全身具有羽毛
  • 9. (2022八下·黄埔期中) 始祖鸟的化石证实鸟类的起源是(    )
    A . 古代爬行动物 B . 古代两栖动物 C . 古代鱼类 D . 现代爬行动物
  • 10. (2022七上·济宁月考) 达尔文指出人类和类人猿是由已经灭绝的某些古猿进化而来的。从森林古猿到人类的漫长进化历程中,下列描述你认同的是(    )
    A . 现存条件下,现代的类人猿还可以进化为人类 B . 能否学会用火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C .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 D . 进化过程通常分为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 11. (2022·东营) 科学以证据为判断尺度,下列证据与推论之间不相符的是(  )

    选项

    证据

    推论

    A

    比较鲸的鳍肢、蝙蝠的翼手、猿的上肢的解剖结构

    它们可能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B

    研究中华龙鸟化石

    鸟类可能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

    C

    比较爬行类、哺乳类动物化石出现的早晚

    无法推测它们的进化历程

    D

    比较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

    可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2023八上·海丰期末) 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环境变化与生物进化的是(  )
    A . 由水生到陆生:鳃→肺 B . 由低等到高等:腔肠动物→哺乳动物 C . 由简单到复杂:二胚层→三胚层 D . 由水生到陆生:无足→有足
  • 13. (2022八上·莱西期末) 下图为生命起源与进化时间轴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原始生命早期无细胞核的结构 B . 被子植物的出现早于裸子植物 C . 单细胞生物的出现早于多细胞 D . 生物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
  • 14. (2022八上·沈阳月考)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B . 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只存在着高等生物的化石 C .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 .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北京猿人
  • 15. (2022八下·渠县期末) “进化树”可以直观地表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图为部分“进化树”示意图,据此可以推测(  )

    A . 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B . 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c C . a与b的亲缘关系比a与d的亲缘关系更远 D . a、b一定比c、d高等
  • 16. (2022·包头) 如图为六种生物进化关系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生物血红蛋白与人血红蛋白的氨基酸数目差异。下列关于这六种生物说法错误的是(             )

    A . 六种生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B . 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短尾猿,最远的是七鳃鳗 C . 六种生物血红蛋白的差异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 D . 六种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 17. (2022八下·和平期中) 下列动物最高等的是(    )
    A . 蝗虫 B . 河蚌 C . 家鸽 D . 袋鼠
  • 18. (2022八下·高州期中) 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有(  )个。

    ①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②米勒实验验证了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到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可能性

    ③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④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

    ⑤原始大气中有水蒸气、氢气、甲烷、氧气等气体

    A . 2个 B . 3个 C . 4个 D . 0个
  • 19. (2022八下·庐江期中) 下图是脊椎动物部分进化树的示意图,据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 . 哺乳类、两栖类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依次是②① B .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 C . 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 . 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 20. (2022八下·普宁期末) 如图从左到右依次是①鱼、②两栖动物、③爬行动物、④鸟和哺乳动物的心脏示意图。该图体现的生物进化趋势是(  )

    A . 从水生到陆生 B .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C . 从简单到复杂 D . 从体型小到体型大
  • 21. (2022·北部湾)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 人类进化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等阶段 B . 植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C . 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 .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陆生到水生
  • 22. (2023八上·罗湖期末) 如图是某同学归纳的狼在部分分类等级中的位置。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 狼群间为了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进行生存斗争 B . 分类等级“科”比“属”包含的生物种类少 C . 图中从大到小的分类等级依次是:种、属、科 D . 图中三种动物间,狼与狐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
  • 23. (2023八上·鞍山期末) 枯叶蝶在飞行时身体呈鲜艳的黄色来吸引异性;降落后的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下列关于枯叶蝶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是一种保护性适应 B . 为了应对天敌,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 C . 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蝶的变异起选择的作用 D . 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天敌的变异
  • 24. (2022八上·莱西期末) 下列为某同学绘制的长颈鹿进化简图(如图)及相关阐述,你不认同的是(   )

    A . ①表示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在长度上存在差异 B . ②表示通过生存斗争,长颈鹿有利变异保存下来,不利变异被淘汰 C . 现代长颈鹿是古代长颈鹿通过不断伸长脖子够高处树叶锻炼的结果 D . ③表示有利变异经过逐代积累和加强,进化成现代的长颈鹿
  • 25. (2022八上·莱州期末) 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类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按达尔文的观点,这一现象说明(  )
    A .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B . 物种是可变的 C . 遗传和变异 D . 自然选择促使生物进化
  • 26. (2022八上·江城期末) 滥用抗生素使得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各种超级细菌不断产生,抗生素的杀菌效果下降,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 抗生素的使用,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B . 抗生素的质量随着时间推移下降了 C . 抗生素选择了细菌中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 D . 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 27. (2022八上·莱州期末) 当尺蠖静止不动时,它的形态像树枝,使敌害不易发现,从而可以获得逃生的机会。依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 遗传→变异→进化 B . 变异→遗传→适者生存 C . 遗传→自然选择→适应 D . 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 28. (2022八上·兴化月考) 自然选择学说的创立者是(   )
    A . 海尔蒙特 B . 列文•虎克 C . 达尔文 D . 普利斯特利
  • 29. (2022·滨州) 农民施用农药Ⅰ来防治害虫,害虫数量锐减,然后又逐渐增加。一段时间后,农民又施用农药Ⅱ,害虫数量发生了同样的变化(见如图)。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进行分析,错误的是(  )

    A . ab段下降的原因是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 B . b点不为零的原因是少数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下来 C . bc段迅速上升体现了害虫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D . de段上升是因为农药Ⅱ使害虫产生了更强的抗药性变异
  • 30. (2022·绵阳) 《2022年农区蝗虫防控技术方案》提出应注意科学选择杀虫剂种类,并避免过度施药。其原因是刚开始使用某种杀虫剂时防治效果显著,但随着连续使用,蝗虫的抗药性会不断增强。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 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蝗虫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B . 有抗药性的蝗虫比不抗药的蝗虫繁殖能力更强 C . 进化过程中,蝗虫产生的变异都利于适应环境 D . 杀虫剂对蝗虫的不同变异起到了自然选择作用
二、实验探究题
  • 31. (2023八下·福田期中) 观察如图,回答问题。(其中图一是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示意图,图二为米勒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

    1. (1) 图一中有机小分子物质和有机大分子物质生成的场所依次是原始 和原始 
    2. (2) 图二米勒实验装置中的A里的气体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缺少 。正、负电极模拟的是 冷凝器模拟了降雨。
    3. (3) 米勒的实验证明了图一生命起源的哪个阶段?____(填选项)
      A . 无机物→有机小分子 B . 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 C . 有机大分子物质→独立体系 D . 独立体系→原始生命
三、读图理解题
  • 32. (2023八上·鞍山期末) 进化树可简明的表示生物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树根A处代表,它诞生在
    2. (2) 仔细观察动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将下列动植物类群补充完整:D;E
    3. (3) 从图中可知,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4. (4) 通过对始祖鸟和孔子鸟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古代的进化来的。
  • 33. (2022八上·莱西期末)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地球上的生物是通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图一中,经A注入该装置的气体与现代大气成分相比较,不包括的气体是,在该实验装置的(用图中标号表示)处将会搜集到关于生命的证据,通过该证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 (2) 图二中的甲、乙、丙三图,分别对应的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请排序)。
      1.生物进化的动力    2.生物进化的内因    3.生物进化的结果
    3. (3) 请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解释,在长期使用某一种农药后,图三所示曲线之所以出现bc段的原因是。农药在烛果的进化中起了作用,最终使烛果表现出对该环境具有一定的性。
    4. (4) 科学家通过分析比较鸭、响尾蛇、海龟、金枪鱼等4种动物的细胞色素c,发现鸭的细胞色素c和其他3种动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有些差异,如图所示。
      ①上述研究生物进化关系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②如果用生物进化树表示鸭、响尾蛇、海龟、金枪鱼4种生物,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动物依次为
  • 34. (2022八上·铁东期中) 如图 1 是动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进化树),图 2 是甲、乙、丙三个未受到破坏的不同地层。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树根处 A 代表,它们生活在中。
    2. (2) 图 2 所示,某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未受到破坏的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图 1 中BEG 类动物化石。若甲地层中发现的是 G 类动物化石,则丙地层中应该是[]类动物化石。
    3. (3) 图 1 中的 C 类和 D 类都是由古代的[]进化来的。最高级的植物类群是[]
    4. (4) 通过进化树可以看出,生物从生活环境及结构组成的变化,遵循的进化趋势是:
    5. (5) 生物的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生物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化,是的结果。
  • 35. (2022八下·榕城期末) 如左下图所示,在A、B、C三个不同地层中都有发现生物化石,表格记录了部分动物出现的地质年代,请据此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动物化石种类

    化石被发现的地层

    距今年数

    低等鱼类

    5亿7000万万年

    海生无脊椎动物

    24亿年

    鸟类和高等哺乳类

    2亿2500万年~7000万年

    1. (1) 越下面的地层越。    
    2. (2) 在图中(填字母)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较简单、低等。在图中(填字母)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较复杂、高等。
    3. (3) 上表中的①②③表示的岩层分别是(填字母)。
    4. (4) 研究生物进化常常用到法,是生物进化的最重要的证据之一。
    5. (5)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从上表的证据可以证明,脊椎动物起源于。    
    6. (6) 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 36. (2022·青海) 2021年10月12日,三江源被设立为第一批国家公园。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巨型国家公园,黑颈鹤、藏羚羊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在此恣意栖居,纵情驰骋。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查阅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生物种类的相关资料,将其中的部分生物进行了分类,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作答:

    1. (1) 图中①处应填;②处应填;③处应填(具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2. (2) 将图中的藏羚羊、黑颈鹤、蚯蚓、蜥蜴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进行排序:
    3. (3) 每年5-7月是黑颈鹤的繁殖季节,雌鹤每窝可产2枚卵,位于卵的最外层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 37. (2022·南充)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研修活动中对某景区野生生物类群进行了调查。以下为小明同学提供的部分原始图片材料,请根据这些材料回答:(生物名称必须用字母代替)

    1. (1) 上述生物中用种子繁殖的是,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2. (2) 上述动物中能代表最早出现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3. (3) 若将上述生物分成动物和植物两大类,那么其分类单位是
    4. (4) 上述资料中展现了形形色色的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
    5. (5) 上述图中的植物从低级到高级的排序是:
  • 38. (2022·陇县模拟) 中国古动物博物馆是一座介绍史前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的国家级博物馆,展现了各类群动物的丰富化石,清晰的勾勒出脊椎动物的发展。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图中化石中所包含的动物类群中,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是:→C和D(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2. (2) 按照动物体内有无脊柱进行分类,上述动物都属于
    3. (3) 格尼蛙是古两栖类动物的代表之一,其成体能营水陆两栖生活,利用进行呼吸。
    4. (4) 恐龙是中生代时期的一类爬行动物,与格尼蛙相比,恐龙更适应陆地生活,主要表现在(写出一条即可)。
    5. (5) 孔子鸟化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现代鸟类特征最接近的古鸟类,如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为
四、资料分析题
  • 39. (2022·遂溪模拟) 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达尔文在他的知名著作《物种起源》当中,曾经把所有已知的地球生物的祖先起名叫做LUCA。后来的研究发现,LUCA诞生在深海热液喷口,过着厌氧的生活。

    资料二: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的研究人员确定了一些自生命起源以来就几乎没有变化过的代谢反应,使用海底热液喷口中发现的催化剂和条件进行化学实验,以及在计算机上开发出的分子考古学形式,重建了LUCA的新陈代谢,研究发现,推动新陈代谢反应向前发展所需的能量来源其实就是氢气,而这个氢能来自于生命本身。

    1. (1) 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达尔文的学说合理的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2. (2) 地球生物祖先LUCA的新发现进一步为原始生命诞生于提供了有力佐证。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现在普遍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是,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
    3. (3) 是生物最基本的生命特征,这些生物化学反应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有的转化,德国的研究人员发现,推动反应的能量来源是
    4. (4) 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和米勒的模拟实验虽然结论不同,一个为提供了依据,一个为生命的化学进化提供了佐证,但是它们都是科学研究方法中最常用的
  • 40. (2022八上·东莞期末) 读图理解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进化树又称“系统树”“系谱树”,简明地表示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此树从树根到树梢代表地质时间的延伸,主干代表各级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关联的各个生物类群的进化线索。请分析回答:

    1. (1) 图1是四种动物前肢骨骼的对比,观察发现,其组成及排列方式相似,推测它们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这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是;而它们各自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性特征,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这是的结果。
    2. (2) 脊椎动物中从开始属于真正的陆生动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是
    3. (3) 根据如图分析,从生物进化角度看,与鸟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4. (4) 图2中A、B、C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是
    5. (5) 观察进化树,可以得出结论:生物进化遵循、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规律。
  • 41. (2022八上·莱州期末)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问题,很久一直吸引着人们去探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一)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氢气,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2002年6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在“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带回地球的岩石样本中,发现了20多种氨基酸,这也是人类首次在地球外确认氨基酸的存在。

    1. (1) 由上述资料推测,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可能是在中经过漫长的化学演变而来的,也可能来自

      (二)下图是动物进化树。蝗虫、青蛙、海龟、鲸几种动物从形态结构看分别属于不同的类群,它们的生活环境也各不相同。形态结构特征与生活环境有关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2. (2) 从体表特征来看:[]类动物皮肤裸露且湿润,与水陆两栖环境相适应。与陆地环境相适应[]动物的体表有外骨骼[]类动物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或甲。
    3. (3) 从呼吸来看:大多数的陆生动物则用发达的肺呼吸,例如图中的类动物。但是蝗虫、如蜗牛分别用呼吸。
    4. (4) 生活环境相同的动物往往具备很多共同特点。例如鲫鱼和鲸都生活在水中,它们的身体都呈,减小游泳阻力;但是鲫鱼属于鱼类,而鲸属动物,因为鲸的生殖特点是
    5. (5) 从生活环境来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