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2023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信息卷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16 浏览次数:1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秦灭六国,‘六合为一',货币的混乱状态,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直到公元前210年才最终统一了全国货币。”秦统一的货币是(    )
    A . 半两钱 B . 五铢钱 C . 开元通宝 D . 和同开珍
  • 2. 唐朝前期,士族大家在择婿时以家族门第为重,而到了中后期,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开始以学识品行、才华科名等个人特质为主,榜下选婿成为风尚。这种变化说明(    )
    A . 唐朝人审美观发生变化 B . 唐朝时个人自由主义泛滥 C . 唐朝男女人口比例失衡 D . 科举制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 3. 《东京梦华录》记载:“忽作一声如霹雳,谓之‘爆仗’。则蛮牌者引退,烟火大起。……或就地放烟火之类,又一声爆仗,乐部动《拜新月慢》曲……”。该事物(    )
    A . 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B . 对欧洲火器制造产生了巨大影响 C . 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D . 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 4. 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观察下列两幅路线图,从中可得出其共同点是(    )

    A . 有利于各地区间的交流 B .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增进了中非间友好交往 D . 促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 5.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人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这种现象(    )
    A . 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与进步 B . 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 . 逐步削弱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 . 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进程
  • 6. “务使天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暧也……规定粮食钱财等一切物资都要上交圣库,民众不得自行支配。”该文献的颁布(    )
    A . 体现了学习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主张 B . 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C . 鼓舞了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 D . 对外国资本人侵起到了抵制作用
  • 7.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边表格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九一八事变

    全面抗战的开始

    B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台儿庄战役

    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D

    百团大战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A . A B . B C . C D . D
  • 8. 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各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它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 .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 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D . 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 9.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中写道:“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
    A .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 . 中美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 C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
  • 10. 上课记笔记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下图为小军同学的课堂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时间:12-13世纪

    地点:欧洲

    赞誉:“最美的花朵“

    权利: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A . 大化改新 B . 西欧庄园 C . 大学兴起 D . 自治城市
  • 11. (2021·恩施) 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   )

    A . 西欧城市的兴起 B .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 . 西欧庄园的出现 D . 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 12. 与下面①②有关的两位艺术家,在创作上的共同点是(    )

    ①“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②他出生于贵族,一生积极探索人生意义。他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A . 都从事音乐创作 B . 都否定暴力革命 C . 都抨击沙皇专制 D . 都勇于与命运抗争
  • 13. 周恩来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说:“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这次会议(    )
    A . 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 B . 标志着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C . 壮大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 D . 体现出了非洲国家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 14. 三晋大地,历史悠久。李老师设计了“晋善晋美”的主题式作业。请你完成问题。
    1. (1) 走进晋南大地.感受人类早期文明。下面图文信息告诉我们(    )

      侯马盟书用玉片做成,出土共有5000多件,雕刻细致,用毛笔书写,字迹与春秋晚期的铜器铭文相似。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晋国赵鞅与大夫们订立的文字条约,要求参加者效忠盟主,共同抗击敌人,不再扩充财产土地。它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古文字以及晋国历史有重大意义。

      A . 侯马盟书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晋国的历史

      B . 侯马盟书用毛笔书写在青铜器上面 C . 盟书可用来研究古代盟誓制度和古文字

      D . 主要写晋国抗击敌人和扩充土地等内容
    2. (2) 同学们收集到以下诸多资料。请据此提炼一个恰当的主题(    )

      1984年4月,山西省首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在太原召开;

      1987年9月,我国最大的中外合作经营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92年8月,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太原等11个内陆地区城市;……

      截止2007年底,全省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项目数累计2807个;……

      A . 三晋大地,拥抱未来 B . 山西大地,走向开放 C . 经济建设,硕果累累 D . 产业调整,初见成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 15. 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1. (1) [古代世界格局]观察下列两幅地图,概括其所体现的大国格局有何相似之处?指出两幅图中承担东西方交流的角色各是什么?
    2. (2) [近代世界格局]简述图三事件对新的世界格局的影响。指出图四中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具有什么特点?
    3. (3) [现代世界格局]在下列三大世界格局中,中国分别处于什么地位?归纳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因素有哪些?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 16.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制度]

    A.军机处是清王朝封建制度得到高度发展的历史产物。军机处是皇权的附庸,它是一个作用极大而没有独立性的特殊的政治机构。皇帝运用这一特殊的工具,推行和实现自己的旨意

    ——摘编自《军机处与清朝的封建专制制度》

    B.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摘编自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法制建设]

    ①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②它概括总结了17、18世纪哲学家们的思想,它标志着旧秩序的寿终正寝。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在第三条中,“所有主权源于国民"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平等。第十七条中,规定了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大国崛起之法国》

    材料三[重大改革]

    Ⅰ:明治维新中崭露头角的领导者们正是新日本的缔造者,在他们的领导下,日本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封建割据让位于中央集权;社会秩序得以重构;征兵制的军队取代家族武士;工厂得以开设,贸易得到奖励;西式教育经过国立学校系统的建立而得以推广。结果,日本仅仅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就能在世界文明强国中占有一席之地。

    ——摘编自(英)威廉·G·比斯利《明治维新》

    Ⅱ:康有为、梁启超设计的建设中国的方案是全方位的近代化,涉及政治制度、工商业、军事、文化教育等,他们大张旗鼓的要全面的改造中国。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

    ——摘编自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1. (1) 根据材料一,画线的“政治机构”和“政治设计”分别与哪一制度有关?它们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简述①②两部法律文献在内容上的异同之处。指出其共同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简述Ⅰ和Ⅱ两场改革均涉及的领域。为什么“Ⅰ”成功而“Ⅱ"却失败了?
  • 17. 百年征程,走向辉煌。九年级(1)班同学们围绕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进行了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换新貌]

    革命声传画舫中,

    诞生共党庆工农。

    重来正值清明节,

    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题诗

    南湖会议继续着上海30日未能进行的议题,先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这份15条约700字的简短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

    ——抗日名将卢冬生谈中共历史上某次会议

    材料二[大转折]

    A.……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在会议上遭遇批判,失去发号施令权。其直接结果是,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

    ——摘编自《中国红军长征记》

    B.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寻合作]

    ①国共两党关系决定了中国现代史的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二次国共合作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反之,每当国民党不顾国家、民族大义,发动对共产党和人民的“围剿”、内战,就会为中华民族带来灾难。

    ——《试论国共关系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②无论前途是晴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第一,坚持开放合作,坚定维护自由贸易和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第二,坚持伙伴精神,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努力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包容增长。……第四,坚持普惠共赢,促进全球包容发展。

    ——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讲话

    1. (1) 材料一中的“画舫”和“南湖”均与哪次会议有关?这次会议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什么地位?
    2. (2) 根据材料二,A、B各自遇到了怎样的挫折?为什么说它们都是重大的转折点?
    3. (3) 根据材料三,比较①②中的“合作”有何不同?
    4. (4) 综上探究,你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道路中得到哪些启示?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 18. 大国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关系更值得我们探究。九年级(3)班的同学们以“中外关系”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设计年代尺——梳理中日关系]

    任务二[阅读文献资料——解读中美关系]

    ①(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有力巩固之政府;

    (三)施用各国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九国公约》

    ②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任务三[展示关系图——阐释中俄关系]

    1. (1) 一组同学查找资料,列举出如下年代尺。请在A处填写一例典型史事。写出B所处的朝代。简述中日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2. (2) 二组同学阅读历史文献后,收集到以下资料。①中“公约”的签订产生了什么影响?解读②发表的背景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3. (3) 三组同学在查阅了历史著作后,整理出中俄关系示意图。据此以“曲折中发展”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提示:在下列关键词中任选3至5个阐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