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安庆市2023届高三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二模)

更新时间:2023-06-08 浏览次数:22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生物学中常用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不可信的,不能用来预测和判断 B . 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反映了DNA分子结构特征 C . 梅塞尔森和斯塔尔探究DNA复制的方式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D .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应用了“减法原理”
  • 2. 抗原呈递细胞(APC)是指能够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并将处理过的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如图表示某外源性抗原经APC的呈递过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APC摄取外源性抗原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B . 抗原肽-MHC复合物的形成需要溶酶体参与 C . 辅助性T细胞具有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的能力 D . MHC的形成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分工合作
  • 3. 如图为果蝇DNA的电镜照片,图中箭头所指的泡状结构是DNA上正在复制的部分,叫做DNA复制泡。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示过程在减数分裂I和Ⅱ中各发生1次 B . 图中箭头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引物或DNA子链的3’端 C . 复制泡的大小不同与解旋酶在DNA上的移动速率有关 D . 复制泡变大的过程,需要解旋酶、RNA聚合酶等物质
  • 4. 关于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表观遗传中DNA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该变异不可遗传 B . 人类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果 C . 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和生态系统都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 . 自然状态下,随机交配的种群中基因频率都可维持不变
  • 5. 在用传统方法生产啤酒时,要用发芽的大麦粒(实质是利用其中的α-淀粉酶)。实验表明,胚乳的糊粉层细胞中的α-淀粉酶的产生是由胚控制的,胚可分泌赤霉素到糊粉层中。为了解赤霉素在α-淀粉酶产生中的作用机制,有人用去胚的大麦粒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操作和结果如图。下列有关赤霉素及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赤霉素可通过发酵途径获得 B . 赤霉素可能促进了α-淀粉酶基因的转录 C . 去胚是为了排除内源赤霉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 . 赤霉素能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但不能促进细胞分裂
  • 6.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有关 B . 缺少食物时种群受其影响的程度与该种群密度相关 C . 捕食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D .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的
二、综合题
  • 7. 在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研究中发现,线粒体内膜和外膜存在一些接触点结构,它们是某些前体蛋白进入线粒体的通道(图1)﹔光照条件下,类囊体膜上存在电子(e-)传递和H+运输过程(图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了能获得离体的线粒体或叶绿体,常采用的方法是
    2. (2) 线粒体前体蛋白以肽链形式经接触点结构进入线粒体基质后需要形成,才具有特定功能。
    3. (3) 在光照适宜等条件下,阻断图2所示的e-传递和H+运输过程,分析暗反应阶段不能进行的原因:
    4. (4) 希尔在离体的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铁盐等氧化剂,在光照下发现叶绿体可释放O2 , 能否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来自水?,理由是
  • 8. 人在寒冷、恐惧、失血等紧急情况下,首先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随后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表现出心率加快、反应灵敏、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和肝脏等器官的血管舒张、物质代谢加快等应激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 (1) 寒冷引起的应激反应属于(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调节。
    2. (2) 肾上腺素对皮肤和骨骼肌两器官血管的作用不同,原因最可能是
    3. (3) 应激反应发生时,肾上腺分泌的糖皮质激素也会增多。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此处的分级调节是指
    4. (4) 请以生理状况相同且正常的大鼠为材料进行实验,验证寒冷环境引起的糖皮质激素增多是由分级调节系统完成而不是由交感神经直接支配的。完善实验思路(忽略手术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将上述大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①,甲组摘除垂体,②,将甲、乙两组大鼠置于寒冷环境,一段时间后,测定并比较两组大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
  • 9. 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某山区利用自然河流进行生态旅游建设,并从河道治理、景观营造、休闲注入、空间利用等板块进行开发。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通过移除河流中富营养化沉积物和有毒物质,减少水体污染物,同时应遵循生态工程的原理,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在进行人工设计时还需要考虑这些植物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通过合理的人工设计,使它们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
    2. (2) 河流两边景观营造设计时,移植苗木要充分考虑群落的,让游客在一年中不同的时间能观赏到不同的美景。
    3. (3) 为了空间利用和休闲注入的需要,在周边山地合理地种植了成片的经济果林,发现果林容易出现虫害,原因是。若利用生物防治,可采取的措施有。(答出一点即可)
  • 10. 复等位基因BR、BM、BN和等位基因A、a与某动物体色的关系如图所示。BR对BM、BN完全显性,BM对BN完全显性,A对a完全显性,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显示出的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有
    2. (2) 群体中色的个体基因型种类最少。
    3. (3) 为鉴定某黑色雄性个体基因型,让其与群体中多只棕色个体交配,产生足够多的子代,观察子代体色。

      ①若子代有3种体色的个体,其中一定有色个体。

      ②若子代只有黄色和黑色两种体色,则色个体较多。

      ③若该雄性个体基因型为aaBMBN , 则子代体色类型有

  • 11.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时常需要施加氮肥。科学家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减少施用氮肥的生产成本及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现提出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  将根瘤菌的固氮基因导入水稻根系微生物中,使微生物能在根系处固氮,从而减少氮肥的施用量。

    方案二  直接将根瘤菌的固氮基因导入水稻细胞中,建立“水稻的小型化肥厂”,让水稻直接固氮,这样可以免施氮肥。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科学家利用MS培养基对水稻根系微生物进行分离与培养,从而获得水稻根系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微生物的纯培养包括配制培养基、、分离和培养等步骤。
    2. (2) 方案一中将固氮基因导入到水稻根系微生物中需要和载体等3种基本工具。可设计一种培养基,将能固氮的水稻根系微生物分离出来,培养基的配方应如何设计?
    3. (3) 基因工程涉及四个主要步骤,其中核心工作是。方案二中若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固氮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应先将固氮基因与Ti质粒上的相结合,进而将其整合到水稻细胞的上。
    4. (4) 若以上两种方案都能实现,请你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角度进行分析,哪种方案更值得推广?回答并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