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地...

更新时间:2023-04-28 浏览次数: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植被覆盖度指植物群落总体或各个体的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的百分数,它反映了植被的茂密程度。下图示意内蒙古地区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不同植被覆盖度的各区域(    )

      ①具有一定的面积②按综合指标划分③边界较为明确④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 (2) 导致内蒙古东西部植被覆盖度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
      A . 热量 B . 光照 C . 地形 D . 水分
    3. (3) 调查发现,近十年来,内蒙古大部分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呈明显增加趋势。其原因可能是(    )

      ①气候呈暖湿化趋势②实施生态恢复工程③过度放牧④人口大量迁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 城市之间存在经济流、交通流、信息流等多种要素流的流动和联系,各要素相互交织,将各城市彼此链接构成复杂网络。交通流是人流、物流等要素流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也是城市间联系的纽带。下图示意江苏省主要城市之间的城市交通流网络(基于城市间公路和高速铁路交通的联系强度构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城市间存在各种要素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A . 城市等级高低 B . 地域差异 C . 均衡性发展 D . 信息技术进步
    2. (2) 江苏省交通流网络格局呈现的特点是(    )
      A . 南强北弱,东强西弱 B . 北强南弱,东强西弱 C . 南强北弱,西强东弱 D . 北强南弱,西强东弱
    3. (3) 研究发现,江苏省交通流网络重心存在南偏的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 北部城市人口外流严重 B . 受上海市影响较为强烈 C . 中部区域城市职能单一 D . 南部城市生态环境改善
  • 3. 茶马互市是古代官府用内地的茶叶在边境地区与少数民族进行以茶易马的一种贸易方式,历史上,茶马互市主要在甘南地区。下图示意甘肃及周边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历史上,甘南地区茶马互市的“茶”可能主要产自(    )
      A . 陇陕 B . 苏皖 C . 川渝 D . 粤琼
    2. (2) 与祁连山中段南部山麓地区相比,祁连山中段北部山麓地区(    )
      A . 地势相对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大 B . 蒸发较旺盛 C . 岩溶地貌发育,旅游业较为发达 D . 湿地、湖泊广布
  • 4.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保护区内湿地广布,其位置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 . 较高的海拔 B . 较高的纬度位置 C . 崎岖的地形 D . 茂密的森林植被
    2. (2) 三江源湿地较高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    )
      A . 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 B . 涵养水源 C . 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D . 净化水质
    3. (3) 在设立自然保护区之前,三江源地区土地退化严重。导致其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过度农垦 B . 水资源利用不当 C . 过度放牧 D . 工矿交通建设
  • 5. 在安徽,马鞍山、钢陵、淮南、淮北都是正在转型的资源型城市,马鞍山是钢城,铜陵是铜都,准南、准北以煤矿闻名。下图为安徽省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马鞍山、铜凌、淮南、淮北等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初期,共同面对的困境有(    )

      ①电力短缺②消费市场萎缩③生态环境恶化④产业结构单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 (2) 为加快城市的顺利转型,马鞍山、铜陵、淮南、淮北等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
      A . 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延长资源产业链 B . 摒弃原有资源产业,全面发展旅游业 C . 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做大做强原有产业 D .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第二产业比重
    3. (3) 与铜陵、淮南、淮北三市相比,马鞍山受到合肥的辐射作用较小,其更多的是受到南京的辐射作用。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马鞍山与南京(    )
      A . 地域文化相似 B . 空间位置邻近 C . 城市等级差异 D . 产业部门接近
  • 6. 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地区2005~2021年GDP增速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2021年,我国四大地区GDP增量最多的是(    )
      A . 东部地区 B . 东北地区 C . 中部地区 D . 西部地区
    2. (2) 2010年以来,东北地区GDP增速呈大幅度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 . 政策支持力度减弱 B . 科技人才大量流失 C . 自然地理环境恶化 D .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二、综合题
  • 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内陆河,发源于天山汗腾格里峰北侧,向西经新疆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流经峡谷、沙漠地区,最后注入中亚的巴尔喀什湖。1970年,卡普恰盖水库建成蓄水,1970~1987年巴尔喀什湖湖泊萎缩极为明显。下图示意伊犁河流域主要水系分布。

    1. (1) 简析1970~1987年巴尔喀什湖湖泊萎缩极为明显的主要原因。
    2. (2) 推测巴尔喀什湖周边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说明该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 (3) 说明与塔尔迪库尔干相比,伊宁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 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城市群成为未来城市化的主要空间支撑形态。城市群的构建旨在通过区域协作,形成竞争合力。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小城镇与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集聚阴影区”(发展水平滞后区)。有专家提出,小城镇可以通过借用邻近大城市因规模大具备的优势条件来发展自己,这种理论被称为“借用规模”。下图示意苏锡常小城镇“集聚阴影区”分布。

    1. (1) 从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角度,推测苏锡常小城镇“集聚阴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
    2. (2) 简述小城镇“集聚阴影区”对其带来的负面效应。
    3. (3) 请为苏锡常小城镇消除“集聚阴影区”献计献策。
  • 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家具城”,但也“因林而衰”2008年,伊春市被列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后伊春市加大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养老机构、旅店等建设,大力推动避暑养老旅游,逐渐成为全国避暑养老旅游中心之一;2014年伊春林区全面停止采伐,并依托资源优势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下图1示意伊春市地理位置,图2示意2000~2022年伊春市产业结构比重变化。

    1. (1) 据图描述2000~2022年伊春市产业结构变化。
    2. (2) 绿色食品加工业是伊春市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重点发展的产业。试说明伊春市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的主要原因。
    3. (3) 简述伊春市适宜发展避暑养老旅游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