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2022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15 浏览次数:105 类型:小升初真题
一、基础
  • 1. 观察下面的字,再照着写一写,看谁写得端正、工整、美观。

  • 2. 抄写字词句,不许有涂抹。做到把字写得规范,标准。

    挪     挪移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 3. 读句子,看拼音写字词。
    1. (1) 腊八粥被áo 得很nóng  chóu ,单闻那香味,就够yàn 口水了。
    2. (2) 鲁滨逊面对困难毫不wèi jù ,在qī liáng 寂寞中寻找快乐和安慰。
  • 4.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1) 平静的湖(bó   pō) 上停(bó   pō) 着一艘小艇。
    2. (2) 鲁滨逊逐渐(chù   xù) 养了许多牲(chù   xù) 
  • 5.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万 更 

    若狂

    空 

    过犹 

    形容一切事物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的词语是

  • 6.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部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一擦黑:天刚刚黑) B . 粉骨碎身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全,全然) C . 纤纤擢手,札扎弄机杼。(素:朴素) D .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压抑:指情绪或感情低落、精神压抑   等精神状态)
  • 7. 下列诗句描写的事物与其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不符的一项是(  )
    A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刚正不阿】 B .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不媚世俗】 C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孤高傲世】 D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柳树:离别伤感】
  • 8. 与“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一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B .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C . 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 D .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 9. 句子训练场。
    1. (1) 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会惧怕反动军阀?(改为陈述句)
    2. (2) 居里夫人功勋卓著。居里夫人淡泊名利,没有被盛名宠坏。(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3. (3)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句中把 比作 和 ,我们可以感受到 

    4. (4) 注意例句中加点字的特点,再根据提示,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喜欢  

  • 10. 根据情境写句子。
    1. (1) 《长歌行》运用问句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的诗句是“”?
    2. (2) 《师说》中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荀子》中也有类似观点的句子是“”。
    3. (3) 《十五夜望月》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写月光皎洁的诗句是“”。
    4. (4) 习近平主席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讲: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决心不能动摇、勇气不能减弱。正所谓“穷则变,”。在谈到创新问题时,习主席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正所谓“,日日新,”。
  • 11. 口语交际

    中央电视台读书类节目《读书》是一档和大众分享好书的节目。在节目中,邀请爱书人土与观众分享读书的快乐,同时解读和推荐好书,带动民众读好书、好读书。如果你被邀请,会给大家分享哪本名著?

    名著名称(书名):

    主要人物(至少两个):其中你最欣赏的角色是:

    请简要说说你欣赏他(她)的原因:

二、阅读
  • 12.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yú  yù) ____,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shú shū) ____为汝多知乎?”

    1. (1) 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 (2)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东(游历,游学。) B . 我以日始出时人近(到。) C . 孰为汝多乎(同“智”,智慧) D . 孔子不能也(判断。)
    3. (3) 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4. (4) 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个小孩辩论内容的复杂性,请用横线画出来。
  • 13. 课内阅读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 , 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柔  揉) ____动的衣服和(绽  淀) ____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 , 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 (1) 画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字。
    2. (2) 文中加点词“一声不吭”出现了三次,分别选出作者的不同心情。

      A.焦急

      B.失望

      C.执着

      第一个“一声不吭”表现了“我”的心情;第二个“一声不吭”表现了“我”的心情;第三个“一声不吭”表现了“我”的心情。

    3. (3)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盼着什么?这里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4. (4) 作者最后明白了什么?
  • 14. 课外阅读

    毕业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

    ①在这个黄金六月,鲜花盛开,蕴藏丰收和希望的季节里,你们就要毕业了,就要与母校离别,满怀着理想起航,到中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涯,祝贺你们!

    ②时光飞快,你们已经由一个个(稚气   志气) ____的孩童成长为知书达理的少年。小学生活像一首跌宕起伏的乐曲,一部趣味非凡的影片,一场惊喜不断的旅行,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几年来,你们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做人。你们带来的快乐已成为老师们最美好的回忆。

    ③每一个学生都是老师最疼爱的孩子,你们是最具潜力的学习者,各行各业的接班人都将从你们中间产生,你们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小学毕业不是终点,而是攀登新高峰的起点。你们要爱祖国,爱生活,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要力争上游,奋发向上,永不服输;要在学习中成长,在锻炼中成才,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们衷心希望你们大刀阔斧开拓宽阔的发展之路,书写丰富多彩的人生。

    ④泰戈尔说:“无论黄昏把树的影子拉得多长,它总是和根连在一起。”同学们,无论你们走得多远,我们的心总是和你们连在一起!请记住,老师那期待的目光将永远注视着你们。你们离开了母校,老师有万般不舍。有时间的时候,欢迎你们回到母校来看望老师。老师永远是你们最 ____的后盾,母校永远是你们最

    ____的家园。

    ⑤祝你们在新的学校(再接再厉 再接再励) ____,全面发展,取得优异的成绩!

    全体老师

    6月30日

    1. (1) 把括号内不合适的词语画去,并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 (2) 文中老师对同学们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期望,请对应段落,选出老师在每段中表达的中心意思,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A.祝贺      B.祝愿     C.鼓舞     D.难舍     E.怀念

    3. (3) 选择文中能激励你前进的一句话,用横线画出来。
    4. (4) 毕业在即,感谢老师对“我”语重心长的寄语,其实“我”也有话对老师和同学说,那“我”就写下来吧。

      ①写给老师的赠言:

      ②写给同学的赠言:

三、写作题
  • 15. 任选其一
    1. (1)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每个节日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请你任选一个传统节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讲一讲这个节日的特点及传承至今的风俗习惯。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抓住重点,写出节日的特点。③字数不少于450。

    2. (2) 你激动过吗?你惧怕过吗?你愧疚过吗?你欣喜若狂过吗?你忐忑不安过吗?……生活中,总有一些瞬间会带给你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上面的这些感受?请选择一种印象最深的感受,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当时的心情,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表达真情实感。③字数不少于450。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