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7-04 浏览次数: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在 1949 年 10 月 1 日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该公告(   )
    A . 强调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 有利于国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 . 标志中国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 . 表明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的立场
  • 2. 下表体现出我国政治协商会议(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人员代表构成(部分)

    中国
    共产党
    中国国民
    党革命委
    员会
    中国民
    主同盟
    九三
    学社
    无党派
    人士
    民主
    建国会
    中国农工
    民主党
    华东解放区 内蒙古
    自治区
    16人 16人 16人 5人 10人 12人 10人 15人 6人
    A . 民主的直接性 B . 形式的多样性 C . 内容的开放性 D . 代表的广泛性
  • 3.  1949 年 9 月 30 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了粗黑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   )
    A . 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 . 它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C . 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它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
  • 4. “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帝就要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们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允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由此可见抗美援朝这一决策主要着眼于(   )
    A . 打败美国侵略者,顺利解放台湾 B . 武装保卫意识形态一致的邻邦 C . 大力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D . 为国内建设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
  • 5.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记载道:“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有所顾忌。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的轰炸机从来不敢越过北纬 17 度线轰炸北越,没有别的,它怕引起中国的反应。”这反映了(   )
    A . 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越南战争中美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C . 抗援朝战争后美中关系发生变化 D . 中国取得了与美国同等的国际地位
  • 6. (2019·重庆) 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 . 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 . 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 . 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 . 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 7. 题图是农民在土地确权工作中取得的新的权利,它开启了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的“闸门”。1950 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使土地所有权发生的变化是( )

    A . 土地国有为地主所有 B . 土地国有为农民所有 C . 农民所有为国家所有 D . 地主所有为农民所有
  • 8. 从 1997 年的中共十五大到 2017 年的中共十九大,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断丰富发展,但其内容的一脉相承性从根本上反映了(   )
    A . 指导思想总是不断变化的 B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C .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成不变的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
  • 9. (2022八下·大方月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五年间,我国逐渐完成了战后经济的恢复,转而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资本和资源的严重匮乏阻碍了我国的发展。为此,中共中央实行了利用有限的资本和资源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    )
    A . 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 . 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 . 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D .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 10. (2018·广东) 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A .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 . 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 . 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 . 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 11. “对个体农业,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合作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的过渡形式。”材料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   )
    A . 采取和平过渡形式 B . 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 C . 是中国社会深刻的表革 D . 完成了社会公有制的转变
  • 12. 1956 年,全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这一“划时代意义”指的是(   )
    A . 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 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 . 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D . 彻底改变了我国以农业为主、工业落后的局面
  • 13. 图中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明了(   )

    A . 政治运动硕果累 B . 经济建设卓有成效 C . 实践认识存在偏差 D . 民主制度逐渐健全
  • 14. 1978 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说:“我在法国看到一座低水头的水电站,全部用电子计算机控制,节假日没有工人上班,照样运行发电。联想到国内的经济技术水平,差距太大,很有咄咄逼人的紧迫感。”谷牧这番话旨在强调(   )
    A . 总结经济建设教训 B . 中西方技术的差距 C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D .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 15. 题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

    A . 中共“八大”的召开 B . 三大改造 C . 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 . “文化大革命”开始
  • 16. (2017八下·深圳月考) “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 . 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 .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 . 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 .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 17. 题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央高层出国考察的形势图,此图反映了我国(   )

    A . 外交原则逐步发生变化 B . 与东欧国家的交流逐年增多 C . 已开始与西方国家建交 D . 为政策转型做了充分准备
  • 18. 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说“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题图中 1978 年以后农民富起来了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全面完成 B .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 . 人民公社运动开展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 19. 如图,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 . 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 C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20.  1986 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若干规定》。根据这些规定,企业拥有了生产计划权、产品购销权、定价权、资金使用权、工资奖金分配权、劳动人事权等一系列生产经营自主权。其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 . 确立市场定价,建立合理价格体系 B . 改革计划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C . 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D . 实行政企分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 21. 题表是《1978 年-2013 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较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   )
    年份/项目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 2013年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元) 134 545 2162 4761 8896
    A . 改革提高了生产力和生产积极性 B . 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摧毁 C . 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改变 D . 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保障力度
  • 22.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十点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雏形;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材料反映了(   )
    A . 邓小平理论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成熟 B . 邓小平理论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C . 邓小平理论深刻揭露社会主义本质 D .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 23. (2021·潍坊) 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对联中,体现十八大以来重大成就的是(   )
    A . 火树银花不夜天,五亿人民展欢颜 B . 九二共识促交往,两岸关系谱新篇 C . 两次回归洗国耻,一国两制载史册 D . 伟大复兴中国梦,绿色发展新画卷
  • 24. 周恩来曾说:“(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据此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
    A . 民族团结平等的历史传统 B . 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C . 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D . 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 25.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台后,各地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这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 全面深化改革 C . 全面依法治国 D . 全面从严治党
  • 26. 近年来,台湾当局假借民意,在“公投立法”的过程中,企图塞进有利于“台独”分裂活动的条文,为其后实施“台湾公投”制造法律依据,图谋通过公投、“制宪”建立所谓的“台湾国”。可见,“公投立法”的实质是(   )
    A . 在台湾问题上尊重台湾民众的意志 B . 保证台湾及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C . 公然挑衅一个中国原则 D . 欺骗台湾同胞和国际舆论
  • 27. 下表是 2020 年发布的近十年民生科技代表成果统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卫生健康 公共安全 防灾减灾
    制定并推广了肝炎、心脑血
    管疾病等150余项疾病的诊疗
    指南、技术规范和防控策咯
    超深井超大矿山安全开采、载人
    用特种设备在线故障预警等
    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建立了3个地震预警示范
    区、实现预警时间6~8秒、
    预答首区小于25公里
    A . 科技进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B . 科学研发可以消除安全问题 C . 科技发展引发自然环境问题 D . 我国科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28. 1954 年 12 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   )
    A . 奉行“一边倒”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 .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C . 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 . 重申“和平共处”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 29. 题图所示是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示意图,出现这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

    A .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 . 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 C . 中国灵活的外交政策 D . 亚非拉国家的支持
  • 30. 改革开放前,粮价相当稳定。80 年代以来,大米的价格有所上涨(如图所示),一方面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并未引起消费者的焦虑。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科技进步提高粮食产量 B . 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C . 人们消费意识的变化 D . 群众生活观念的变化
二、综合题(本大题 3 小题,31 题 14 分,32 题 12 分,33 题 14 分。共 40 分)
  • 31. 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反映了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并存着五种经济成分,分别是国有经济(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6.2%)、合作社经济(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 1.5%)、劳动者个体经济(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 48.7%)、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 0.6%)。……1957 年全部工业产值中属于私营工业产值部分只剩下 0.1%,个体工业仅占 0.7%,99.2%是国有企业。

    ——《中国经济 70 年发展报告(1949-2019)》

    材料二:见表《不同经济成分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占比》

    年份 全国工业总产值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国有 集体 非公有 国有 集体 非公有
    1978年 77.6% 22.4% 0% 54.6% 43.3% 2.1%
    1987年 59.7% 34.6% 5.6% 38.7% 35.7% 25.6%

    说明:非公有包含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1991 年至 2001 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7.3%,非国有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243%,其中,非公有工业(包括个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等)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则达 35%。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

    1. (1) 阅读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工业总产值比重中占比最大的经济成分是哪一种。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 1957 年,非公有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阅读材料二,1978 年至 1987 年,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中所占比例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 世纪末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 32. 中国青年要有担当,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朋友们,我们都在有为之年,如果我们迟早要回去,何不早回去,把我们的精力都用之于有用之所呢?总之,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

    ——节选自华罗庚《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写于 1950 年归国途中)

    材料二:1955年,党中央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和国家建设布局的需要,决定将交通大学主体由上海迁至西安。抱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理想,交大师生们踏上了西行的列车。据统计,1956 年交大在册 767 名教师中,迁到西安有 537 人,占教师总数的 70%多。62 年来,西安交大累计培养毕业生 26 多万人,百分之四十选择留在了西部工作。

    ——2018 年 8 月 9 日新闻联播《“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材料三:

    受访公益创业企业中,28%企业年营业额在 10 万以上,58%实现了“自己造血”(收入来源具有商业性,能够为公益组织发展提供相对稳定资金)。

    ——摘编自《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报告2015》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罗庚向中国全体留美学生致信的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初期以交通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的布局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青年公益创业基本情况并分析其作用。
    4. (4) 综上所述,概括新中国有为青年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 33. 桥梁作为交通枢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1954 年 2 月 6 日)

    材料二:广州市中心与番禺距离很近,但被河道隔开,来往不便。“几位港商提出建设洛溪大桥,以征收过桥费方式补充投资,当时全国修桥铺路都是国家包办,因此提案一出反对声四起,……还有人尖锐地说广东在搞‘资本主义’,我们顶着压力,批准了港商的提案。”……(1988年)洛溪大桥通车后,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动脉通道,后成为“通向市场经济的金桥”。

    材料三:正式开通的港珠澳大桥,被认为是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纽带。香港与澳门靠道路左侧行驶,内地靠右行驶在驾驶习惯和交通规则很大不同的情况下,港珠澳大桥利用立交桥的设计,解决了这个差异。…未来的港澳大湾区完全有条件提供世界一流的生活工作环境,港珠澳大桥的通车,进一步突破了基础设施这一瓶颈,接下来,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全方位的互联互通指日可待。

    ——摘编自滂湃新闻《从港珠澳大桥看未来助力大湾区发展,拉近时空与心灵距离》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汉长江大桥修建的有利因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洛溪大桥修建方案的特点并分析洛溪大桥修建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港珠澳大桥“行车方式的调整”所体现的设计理念,并分析港珠澳大桥对大湾区建设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