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

更新时间:2023-05-29 浏览次数:3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油菜是我国传统的油料作物。近年来,我国油料需求量不断增长,加大了油菜的供需矛盾。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大,占全国油料作物种植总面积的54%,可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个大区。油菜喜冷凉,成熟后易裂开,难以实行机械化收割。下图示意冬、春油菜的生长季节(阴影表示油菜生长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我国冬油菜主要种植在(    )
      A . 南方地区 B . 青藏地区 C . 东北地区 D . 西北地区
    2. (2) 与冬油菜相比,春油菜(    )
      A . 种植范围广 B . 开花更早 C . 生长周期长 D . 青藏地区常见
    3. (3) 缓解我国油菜供需矛盾的可行性措施是(    )
      A . 扩大种植面积,推广规模化、机械化生产 B . 合理布局油菜种植、采收、运输和加工产业 C . 加强国际合作,不断扩大进口规模 D . 压缩油料产量,减少油菜有效需求
  • 2. 资源型城市是指以区域内矿产、森林等资源开采及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在我国当前的碳排放体量中,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占比达85%,因此碳中和的目标将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我国将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和能源使用方式上迎来重大变革。下图示意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命周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进入新生期的阻力主要来自(    )

      ①土地 ②资金 ③人才 ④交通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2. (2) 资源型城市老年期的特点是(    )
      A . 经济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B . 城市失业率上升 C . 资源保障能力强 D .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3. (3) 为避免经济衰退,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必须早于(    )
      A . 幼年期 B . 中年期 C . 老年期 D . 新生期
  • 3. 京津冀地区位于环渤海心脏地带,北靠燕山山脉,南朝华北平原,西倚太行山,东临渤海湾。京津冀区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类型多样,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京津冀地区设立了许多生态防护区,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下图示意京津冀区域位置,下表示意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率与供需比(供给率越大,表明生态系统服务实际供给的转化率越高;供需比越大,说明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盈余越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区域

    供给率

    供需比

    1990 年

    2015 年

    1990 年

    2015 年

    坝上高原生态防护区

    0. 78

    0.78

    0. 52

    0. 52

    低平原生态修复区

    0.85

    0. 85

    -0. 16

    -0. 37

    近海岸海域生态防护区

    0. 83

    0. 82

    -0. 12

    -0. 24

    京津保中心区生态过渡带

    0. 84

    0. 85

    -0. 20

    -0. 45

    燕山一太行山生态涵养区

    0. 75

    0. 76

    0. 69

    0. 60

    1. (1) 表所示时段内低平原生态修复区、近海岸海域生态防护区、京津保中心区生态过渡带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下降明显的原因是(    )
      A . 建筑用地增加 B . 生态系统供给率下降 C . 水域面积增加 D . 降水量减少
    2. (2) 坝上高原生态防护区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作用主要表现为(    )
      A . 调节气候 B . 美化环境 C . 提供木材 D . 防风固沙
    3. (3) 为改善低平原生态修复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 修建农田防护林 B . 发展节水农业 C . 防治土壤盐碱化 D . 退耕还林还草
  • 4.  2022年2月,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批复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协同联动、共建共享,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为中心,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国家级城市群(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    )
      A . 信息、交通通畅 B . 矿产、能源丰富 C . 第三产业比重高 D . 地理位置优越
    2. (2) 武汉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且辐射半径最大的主导因素是(    )
      A . 城市面积 B . 气候条件 C . 交通运输 D . 资源储量
    3. (3) 为提升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武汉应该(    )
      A . 将所有工业转移至周边城市 B . 进一步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C . 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 D . 在周边地区新建多个卫星城市
  • 5. 截至2022年1月,中石油累计通过管道自俄罗斯进口原油超过3亿吨,天然气超过150亿方。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输油站,从我国漠河兴安镇入境,自北向南沿大兴安岭东坡延仲,穿越嫩江平原,止于大庆林源输油站,在我国境内管线简称“漠大线”(如图)。“漠大线”沿线地区森林茂密,沼泽、冻土广布。管道多采用埋地方式铺设,输油时管道温度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中俄原油管道止于大庆的主要原因是大庆(    )
      A . 管道设施完善 B . 位于东北的中心位置 C . 油气资源丰富 D . 油气资源消耗量最大
    2. (2) 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线”建成运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是(    )
      A . 地震频发断裂 B . 滑坡、泥石流掩埋 C . 沿线森林火灾 D . 管道、管沟融沉
  • 6.  2008年金融危机后,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全球进入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此次产业转移具有明显的“双线转移”趋势,即以中国为中心,中高端制造业和中低端制造业分流同步转出。从转移方式看,新一轮产业转移呈现以龙头企业带动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的抱团式转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推测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中,中高端制造业和中低端制造业的“双线转移”趋势体现为(    )
      A . 中高端制造业和中低端制造业同步流向发达国家 B . 中高端制造业和中低端制造业同步流向发展中国家 C . 中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 D . 中低端制造业向科技和人才高地转移
    2. (2) 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中,抱团式转移产生的影响是(    )
      A . 利于产业转出地的制造业升级 B . 产业转入地形成产业集群,增强竞争力 C . 促进全球制造业的分散化布局 D . 改善中国的就业状况
二、综合题
  • 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在东北黑土区推广玉米—大豆间作、青贮玉米十饲料大豆混种;在地力严重退化区和严重地下水漏斗区,实行季节性休耕,降低土壤水肥消耗,达到提升地力的目的,坚决落实好“藏粮于地”的战略。专家研究发现,间作模式下,玉米性状改善较为明显,从而可以提高产量,下表示意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和大豆的产量相关性状表现。

    种植模式

    穗长/cm

    穗粗/cm

    行粒数

    单穗粒重/g

    出子率/%

    百粒重/g

    单株有效分枝数

    单株有效荚数

    单株粒数

    间作玉米

    17.26

    4.36

    34.2

    158.6

    82.7

    27.39

    单作玉米

    15.16

    4.08

    30.6

    107.6

    83.1

    23.42

    间作大豆

    18.80

    1.8

    41.2

    81.1

    单作大豆

    18.10

    1.9

    40.3

    85.1

    1. (1) 简述玉米—大豆间作对改善玉米性状所起的作用。
    2. (2) 说明我国实行“藏粮于地”战略面临的挑战。
    3. (3) 为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提供合理化建议。
  • 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盖马高原是由多个扁平的盾状火山集合而成的玄武岩台地,海拔1300米左右。长津江发源于盖马高原,向北注入鸭绿江。1934年,日本殖民者在长津江上筑起大坝,形成蓄水总量达38亿立方来的长津湖,并南北凿穿山脉,通过引水管道将水引向日本海一侧的4个梯级电站发电,所发电能主要送往朝鲜南部。

    1. (1) 说明长津湖大坝选址的合理性。
    2. (2) 简述长津江水电工程建设的不利条件。
    3. (3) 分析建设者通过引水管道将长津湖的水引向日本海一侧的原因。
  • 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鹅湖位于澳大利亚东南海岸,悉尼以南212km处。目前,天鹅湖面积为4.5km2 , 最大水深约5m,主要由洞溪和茶树溪汇入,并通过狭窄孔道与太平洋相连。天鹅湖形成与演化受到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的影响。有人建议,在入海孔道伸向天鹅湖的内侧修筑导流坝以改善天鹅湖的水环境。左图示意末次间冰期天鹅湖水域的沉积分布,右图示意目前天鹅湖的等深线分布。

    1. (1) 简述与目前相比,末次间冰期天鹅湖水域水文特征的差异。
    2. (2) 推测形成末次间冰期天鹅湖“Y”形沟槽的主要外力作用,并说明理由。
    3. (3) 你是否赞成在天鹅湖修筑导流坝?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