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三水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3-03-24 浏览次数:9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 釜底抽薪 B . 钻木取火 C . 石蜡熔化 D . 火上浇油
  • 2. 下列标识中,一般张贴在洗手台上的是(   )
    A . B . C . D .
  • 3. 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 CO2 B . CO C . NO2 D . PM2.5
  • 4.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氧气和臭氧(O3)都属于单质 B . 工业制取氧气,利用氧气与氮气的沸点不同 C . 用带火星木条可检验出人体呼出气中含有氧气 D . 氧气供给人体呼吸,体现缓慢氧化过程
  •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取用液体 B . 闻药品气味 C . 点燃酒精灯 D . 给液体加热
  • 6.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 3个亚铁离子:3Fe3+ B . 五氧化二碘分子:I2O5 C . 4个磷原子:P4 D . 氢氧化铝:AlOH
  • 7. 某品牌牛奶(一盒净含量250mL)的营养成分表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牛奶属于纯净物 B . 水属于氧化物 C . 钠、钙指原子 D . 一盒该牛奶中含蛋白质3.0g
  • 8. 下列有关科学家及其贡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门捷列夫创立了分子学说 B . 拉瓦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周期表 C . 阿伏加德罗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D . 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 9.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肥皂水能区分软硬水 B . 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CO中毒 C . 蒸馏技术可综合利用煤 D . 用干粉灭火器扑灭图书失火不留痕迹
  • 10. 氯化钠是常见的调味料,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氯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 B . 钠原子中子数为11 C . 氯原子最外层有17个电子 D . 氯原子易得电子形成Cl-
  • 11.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错误的是(   )

    A.验证粉尘爆炸

    B.探究分子不断运动

    C.H2的验纯

    D.测定空气中O2含量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化学是实用的学科,以下化学知识与关联认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化学知识

    关联认识

    A

    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霓虹灯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B

    氧气浓度影响物质的燃烧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

    物质由微粒构成

    水银由分子构成,硫酸铜由离子构成

    D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金刚石是细鳞片状固体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我国研究人员首次在实验室合成甲二醇[CH2(OH)2],对理解大气化学环境具有重大意义,下列关于甲二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属于化合物 B . 1个分子含有7个原子 C . 碳与氢元素的个数比为1:4 D .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比碳元素的小
  • 14. 下列各组物质间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如图转化的是(   )

    选项

    A

    C

    CO2

    CaCO3

    B

    O2

    CuO

    H2O

    C

    H2O2

    O2

    H2

    D

    KClO3

    O2

    MnO2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为探究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设计实验装置如图(夹持仪器省略),捂热干冰位置的玻璃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处试纸先变红色,发生化合反应 B . c处试纸变红色,使石蕊变色的是CO2 C . d处火焰先熄灭,CO2不支持燃烧 D . b与c、d与e现象对比均可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二、填空题
  • 16. 我国古代就掌握了水净化和消毒的各种方法,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
    1. (1) 《天工开物》记载用白矾(指明矾)净水,明矾净水原理是
    2. (2) 唐代用漉水囊将固液分开净水,与实验室中的操作相似,实验中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
    3. (3) 明代已有在净水池中加木炭净水,利用了木炭的性,除去色素和异味。
    4. (4) 北魏已有记载用“茱萸叶”对水消毒,现代可用二氧化氯(ClO2)对自来水进行消毒,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5. (5) 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填序号)。

      ①农业上使用化肥取代农家肥

      ②生活上适量使用含磷洗衣粉

      ③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再进行排放

      ④农业上采用喷灌给农作物补水

  • 17. 我国首个生态水—光—氢—生物质近零碳示范工程近期投产使用,该工程含有水(光)电制氢、生物质制沼气、沼气加氧脱碳、储氢等多个系统。
    1. (1) 水(光)电制氢系统是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气。

      ①氢气在电解装置的(选填“正”或“负”)极产生,反应方程式是

      ②能源可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与太阳能不属同类能源的是

      a.煤  b.风能  c.石油  d.潮汐能

    2. (2) 生物质制沼气系统中,H2用于捕获沼气中混有的CO2 , 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从微观构成微粒分析,图中的物质都由构成。

      ②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 (3) 储存的H2大量用于燃料电池、供热、发电等,氢能作为燃料的优点有(任写一点)。
三、综合题
  • 18. 具备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请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1. (1) 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仪器a的名称是

    2.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选用(填序号),收集装置选用E,观察到时,表示已集满,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实验室选用B和装置组合(填序号)制取二氧化碳时,要使反应停止,最简单的操作是
    4. (4)  Ⅱ.燃烧条件探究

      将实验Ⅰ制得的气体用于燃烧条件探究,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中观察到(选填试管标签号①、②或③)试管内产生燃烧的现象,整个实验过程,观察到套在该试管的气球发生的变化是,通过对比试管①②中现象,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

  • 19.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第二大温室效应气体,优化甲烷的燃烧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某实验小组检验甲烷燃烧的产物及性质,实验装置如下图:

    实验中,小组同学观察到B中固体药品由黑色变为红色,于是探究使黑色固体变红色的气体成分。

    【查阅资料】碱石灰能吸收水分和CO2 , 无水氯化钙是一种干燥剂,只吸收水分;吸收水分后由白色变蓝色。

    【提出猜想】假设1:CO   假设2:CH4假设3:两者都存在。

    【实验探究】

    1. (1) 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方程式为
    2. (2) 装置C中观察到现象是,则证明混合气中存在CH4。
    3. (3) 为了进一步验证是否存在CO,小组同学进行定量测定,将装置C中药品换成无水氯化钙,装置D及药品改成与装置A一样,进行实验,实验后通氮气。测定装置C和装置D实验前后质量差分别为m1和m2 , 若m1:m2=,则混合气中不含CO。
    4. (4) 【实验结论】CH4燃烧尾气有CO及CH4 , CH4与C、CO类似,能夺走CuO中的氧元素,具有性,写出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5) 【拓展研究】实验小组查阅资料,了解CH4更环保的燃烧方式。

      研究表明,用赤铁矿(Fe2O3)作为催化剂可实现CH4低温下充分燃烧,产物只有CO2和H2O,催化燃烧经多步反应,原理如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2O3在甲烷催化燃烧前后质量不变化

      b.Fe2O3在甲烷催化燃烧前后改变了化学性质

      c.Fe2O3在甲烷催化燃烧过程中没有参与反应

      d.燃烧的总方程式为:

  • 20. 我国古代化学史中有许多杰出成就,如火药、造纸、陶器等。
    1. (1) 唐代《丹经》记载用硝石、硫黄、炭化的皂角经“伏火法”制成火药,其爆炸原理为 , a的化学式为
    2. (2) 《齐民要术》记载用硫磺熏蒸纸张防蛀虫等。硫磺在空气中点燃,现象为,生成的气体会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形成
    3. (3) 古陶瓷光彩夺目,很多颜色与铜和铁的化合物成分有关,孔雀石主要成分Cu2(OH)2CO3 , 加热分解可制陶瓷着色剂和釉质原料,取11.1g Cu2(OH)2CO3加热,剩余固体质量及成分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①当温度高于℃时,Cu2(OH)2CO3开始分解得到CuCO3、CuO及一种常温下为常见液体的物质,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②图中a—b段,剩余固体质量保持10.2g一段时间不变的原因是

      ③温度高于1000℃时,CuO受热分解,得到Cu2O和一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结合图中数据,CuO完全分解产生气体的质量为g。

      ④图中b—c段,分解产生的气体能与木炭发生吸热反应,其方程式为

  • 21. 二氧化碳的发现和命名经历了很长的时间。

    Ⅰ.发现CO2:17世纪初,海尔蒙特发现木炭燃烧后有不可见的“森林之精”气体。

    Ⅱ.制得CO2:1755年,布莱克利用煅烧白垩(主要成分为CaCO3)等一系列实验,第一个用定量方法研究CO2 , 实验具体流程如下图:

    Ⅲ.研究CO2分子构成:1797年,美国化学家坦南特测得“固定空气”含碳27.65%、含氧72.35%,1840年化学家推算出其构成,命名为二氧化碳。

    1. (1) 产生“森林之精”的反应属于反应(写出基本反应类型)。
    2. (2) 布莱克煅烧20.5g白垩,发现总质量减少了8.8g,则白垩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 (3) 反应②中涉及的能量转化是,根据CaO在流程中的反应,说出其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4. (4) 根据Ⅲ中数据,补充完整推算CO2中碳和氧原子个数比的计算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