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

更新时间:2023-04-14 浏览次数:4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2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回收废旧电池 B . 使用一次性筷子 C . 直接排放生活污水 D .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 2. 我国自主研发出超流氦大型低温制冷装备,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液氦是制造超低温的“神器”。根据图中信息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氦的元素符号为He B . 氦原子不易得失电子 C . 氦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D . 氦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3g
  • 3. 2022年2月3日,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通过“魔术”变出了奥运五环,将其中一环加入碳酸钠溶液,再加入溴百里酚蓝(C27H28O5SBr2)试剂,呈现出鲜亮的蓝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溴百里酚蓝是一种氧化物 B . 溴百里酚蓝由63个原子构成 C . 溴百里酚蓝由五种元素组成 D . 溴百里酚蓝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 4. 完成实验基本操作时,小红抽取实验项:准确量取8mL的水并加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5.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高粱玉米酿酒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B

    往自制净水器内放入明矾

    明矾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C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D

    把水煮沸后饮用

    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A . A B . B C . C D . D
  • 6. 燃烧与灭火学完后,你掌握了一定的安全知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 . 室内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让风吹灭火焰 C . 高层发生火灾,切不可乘坐电梯逃生 D . 家用煤气中掺入少量难闻性气体,利于发现煤气泄漏
  • 7. 《黄帝内经》记载“地气(水蒸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表明古人已认识到云和雨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经阳光、温度、风等影响变化而来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蒸气聚集成云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B . 雨水落地后,水分子静止不动 C . 地面雨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时,水分子变大 D . 此过程体现了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 8.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两位在催化剂领域有较大突破的化学家,曾经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化学家Gerhard Ertl对CO在催化剂Pt/Al2O3/Ba表面进行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如图为该反应过程的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 B . 该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 . 参与反应的CO与生成的N2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 该装置的应用对空气污染的防治有一定效果
  • 9.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错误的是:(   )
    A . 地壳元素含量 B . 2个氢分子模型 C . 化石燃料模型 D . 空气组成模型
  • 10. “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 . 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 .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 . 金刚石、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的差异 D . 氯化氢由分子构成,所以氯化钠也由分子构成
  • 11. 化学实验是应用化学知识和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以下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比较MnO2和Fe2O3对H2O2溶液分解的影响 B . 比较呼出气体与空气中CO2的含量 C . 鉴别硬水和软水 D .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 12. 化学兴趣小组设计V型管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白磷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为40℃,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装置与教材中相比更环保 B . 实验结束后量筒中的水最终剩20mL C . 若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橡胶塞未塞紧 D . 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二、科普阅读题
  • 13.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可以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H2 , 某种光分解水的过程如图一所示,产生的H2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合成液态燃料CH3OH(甲醇)。也可以在太阳光照下,通过光催化将H2O、CO2直接转化为CH3OH、H2、CO、CH4等太阳能燃料(图二)。另外,还可以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电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图三)。可以看出,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1) 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请从微观角度解释;H2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液态燃料CH3OH(甲醇)与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图二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CH3OH、H2、CO、CH4等太阳能燃料,该过程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B . 生活中废热无法利用 C . 图一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Fe3O4和FeO
三、综合题
  • 14. 如图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请回答:

    1. (1) 图中仪器b的名称为:,检查装置B气密性时,加一个止水夹并夹紧,向长颈漏斗内加水,如观察到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 (2) 图中的装置F可用于实验室制备O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装置在操作上的优点是
    3. (3) 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固体的方法来制取甲烷,已知甲烷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制取并收集干燥甲烷的装置组合为(填字母)。
  • 15. 利用空气合成氨的主要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1. (1) 步骤I分离空气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两种。

      ①将液态空气汽化:已知常压下,氮气的沸点—196℃,氧气的沸点—183℃。若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将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10体积,其主要成分是

      ②分子筛分离: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将空气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氧分子被吸入孔穴而与其他分子分离。则氧分子的直径氮分子的直径。(填“>”、“=”或“<”)

    2. (2)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填标号)。“”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

    3. (3) 步骤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16. 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有大量气泡逸出。小组同学进行实验,探究影响CO2溶解能力的因素。
    1. (1) 【活动一】探究温度和压强对CO2溶解能力的影响

      实验1:标准大气压下,向试管中分别加入100mL某种无色碳酸饮料,大烧杯中加入不同温度的水,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大烧杯中水的温度

      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

      澄清石灰水的现象

      实验①

      0℃

      缓慢

      不浑浊

      实验②

      20℃

      适中

      不浑浊

      实验③

      90℃

      很快

      变浑浊

      实验2:室温下,向试管中分别加入100mL某种无色碳酸饮料。

      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注射器活塞的位置

      试管中的产生气泡的速率

      实验④

      不拉动活塞

      适中

      实验⑤

      向上拉活塞到25mL

      变快

      实验⑥

      向上拉活塞到50mL

      变得更快

      实验1,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由实验1得到的结论是
    3. (3) 由实验2可知,压强越大,CO2溶解的量越(填“多”或“少”)。
    4. (4) 【活动二】探究CO2在不同物质的溶解性

      实验3:烧瓶中收集250mL的气体,分别加入50mL不同液体,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定瓶中压强变化。(实验前烧瓶内压强为104.20kPa,实验过程中保持温度恒定)

      实验操作

      实验序号

      烧瓶中气体

      注射器中物质

      实验后瓶内压强

      实验⑦

      空气

      130.25kPa

      实验⑧

      CO2

      104.98kPa

      实验⑨

      CO2

      盐酸

      106.67kPa

      实验⑩

      CO2

      小苏打的水溶液

      103.40kPa

      实验后瓶内的压强,实验⑧小于实验⑦的原因是

    5. (5) 根据实验3分析可知,选用排液体收集CO2效果更好。
    6. (6) 从上述实验中可知,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CO2的依据是:
    7. (7) 化学学习是一个宏微结合的过程,根据实验3所给的数据,按照图1的方式画出图2中液体上方的微观示意图。

    8. (8) 请你利用二氧化碳溶解性知识,解释“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有大量气泡逸出”的原因
四、计算题
  • 17.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首次在太空空间站会师。空间站常用电解装置电解水实现氧气的再生。
    1. (1) 电解水时,常向其中加入一些硫酸钠或氢氧化钠,其目的是
    2. (2) 计算若得到16kg的氧气,理论上最少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