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113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3-03-23 浏览次数:3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使(chāi)    寻(mì)    弱(nuò)    无动于(zhōng)   B . 跚(pán)     不(xiào) 峋(lín)      惟妙惟(qiào)       C . 枝(qióng)  热(chì)   制(yì)       络不绝 (yì)   D . (yú)       簌(shù)  谢(diāo)    不折不(ráo)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荧光   抑扬顿错   秀欣   长途跋涉  B . 建树   振聋发聩   踌躇   自出心裁  C . 邃道   为富不仁   曼延   张目结舌  D . 繁殖   正经危坐   喧嚣   眼花潦乱
  • 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大伯家庭条件不好,但为了供孩子上大学,不得不节衣缩食。       B . 江南园林的建筑,顺乎自然,因地制宜 , 错落有致,展现出别样的美。 C . 身为劳动委员的他不起带头作用,却只在一旁任劳任怨 D . 奶奶勤劳一生,七十多岁了仍是不辍劳作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们班在拔河比赛中能夺得冠军,一个重要原因是班主任指挥得当的缘故。       B . 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期待自己收到最新的信息。     C . 以数字阅读、网络视听等为代表的数字文化消费成为了我国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D . 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书写水平大提高。
  • 5. (2019·广安)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为者。 B . 在央视的文化节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使观众看到了国宝的“前世今生”。 C . 广安市教育和体育局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D .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 6. 在“走近冬奥”主题班会中,同学们纷纷表达了对吉祥物“冰墩墩”的喜爱。下列句子分析了“冰墩墩”受到追捧的原因,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以世界公认的中国国宝动物小熊猫为原型,其形象友好可爱,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B . 熊猫被冰壳包裹,与冬奥会的冰雪项目契合。    C . “墩墩”寓意敦实健康,表达了人们对身体强健的美好愿望。  D . “冰墩墩”运用叠词,朗朗上口,便于传播。
  • 7. 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B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D . 出则无法家拂士,入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8. 古诗文默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B . 微动涟漪,惊起一滩鸥鹭。(欧阳修《采桑子》) C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D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 9. 《渔家傲》中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以及空有才华却倍感苦闷的句子是(  )
    A .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B .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C .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D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二、阅读与鉴赏。
  •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审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用韩琦、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同“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 然后能

      回也不其乐

      B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渔者歌曰

      C . 恒亡

      人道之

      D . 其所不能

      香远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最合适的是()
      A . 了解这一切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B . 了解这一切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灭亡,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生存的道理了。 C . 然后我们就会知道忧愁祸患使人增长才干,安逸享乐使人放纵懈怠的原因了。 D . 然后我们就会知道忧愁祸患使人放纵懈怠,安逸享乐使人增长才干的原因了。
    3.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文在开头连用六个事例,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文章气势,使论证更充分。 B . 乙文在治国上主张要关注百姓的健康生活,才能给天下人民带来福寿。 C . 甲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D . 甲文在阐述的思路上,从个人说到国家,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 1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 九十/焉置土石 B . 君之力/天下之所顺 C . 妻献疑曰/一犬坐于前 D . 相许/人恒过,后能改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A . 因为你的力气(衰弱),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挖平,又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 B . 因为你的力气(衰弱),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 C .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 D .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
    3. (3) 对文章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愚公向全家人提出了尽全力移山的建议,除妻子以外,大家都纷纷表示赞同。 B . “始龀”的“遗男”,“跳往助之”,表明愚公的建议受到众人的拥护,与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 C . “甚矣,汝之不惠”,是倒装句,强调愚公不聪明的程度,充分反映了智叟对愚公的轻视。 D .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句式相同。妻子的话合情合理;智叟的话尖刻夸张,表现了他对愚公移山的反对。
  • 1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饮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1) 诗中最能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的一组词语是()
      A . “心远”和“悠然”。 B . “真意”和“忘言”。 C . “能尔”和“悠然”。 D . “心远”和“忘言”。
    2. (2) 本诗是言志之作,下列对诗人人生追求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厌弃官场。 B . 淡泊名利。 C . 归隐田园。 D . 思念故乡。
  • 13.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材料二】

    广州的园林也是园林艺术的经典。相比苏州园林的文人气,广州的园林独具岭南水乡风格,还添了几分实用价值,在建筑艺术上得西方风气之先。

    (节选自曾俊《广州园林,诗意流淌》)

    【材料三】

    ①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番禺区南村镇,建成于清同治十年,以“小巧玲珑”的独特风格被誉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

    ②“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这副门联,正是余荫山房的点晴之句。这座古庭园,用“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画馆楼台,轩榭亭桥、假山碧池尽纳于三亩之地,布成咫尺山林、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

    ③余荫山房布局精巧:二门前,植竹栽柳,造成一幅“竹映风摇帘卷翠”的天然屏障,将园中景色隐入“绿云深处”。一入二门,但见四时花果,古木挺秀,花树争辉,水漾中央;西筑方形莲池,东砌八角环池,两水相通,长廊倚傍,曲径弯迴,不管朝哪一方向穿行于池岸石洞花间,只感深邃迴环未尽而不觉园小。两池间,桥亭一座,四角飞檐,贯通南北,分隔东西,借景造景,匠心妙运。

    ④深柳堂是园中装饰艺术与文物精华所在。堂前两壁满州窗古色古香;厅上两幅花鸟通花花罩栩栩如生;侧厢三十二幅桃木扇隔画橱,碧纱橱里几扇紫檀屏风,皆为著名的木雕珍品,珍藏着当时名人诗画书法。隔莲池相望,有临池别馆呼应,夏日凭栏,风送荷香,令人欲醉。东西玲珑水榭,原是诗钟文酒吟风弄月之所。来薰亭半身倚墙而筑;孔雀亭跨水而设;卧瓠庐幽僻北隅;杨柳楼台沟通内外,近观南山第一峰,远接莲花古塔影。

    ⑤纵观全园建筑,无不刻意雕砌,真不愧为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此园是清朝官吏邬彬为纪念祖先余荫所造。邬彬于同治六年中举致仕,其长子和次子也先后中举,故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兄弟登科”之说。

    (节选自潘旅《余荫山房》,有删改)

    【材料四】

    玲珑水榭位于余荫山房园中东半部,呈八角形,四周环水,八面开窗,窗外有八景。它是园中一处供主人与佳友品茶谈天之所,可容十几位宾客落座而宽广有余。然余荫山房不过三弓之地,却于园中建了一个体型如此庞大的亭子,很多评论家认为规划不协调,批评园主这是牺牲美而求实用。其实它绝不是败笔,它不但造型美观,且有划分空间的绝妙作用。东部庭院的八景正是因为这一大型建筑而形成了八个或敞或密或明或幽的空间。另外,岭南湿热,玲珑水榭高敞的空间使得太阳晒在屋顶上的温度没那么容易传到厅中,加上八面通透,散热效果好。咫尺园林之中,竟然蕴藏如此用心。

    (节选自邹俊《余荫山房玲珑水榭之评析》)

    1. (1) 下面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主要是通过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个方面来体现的。 B . 画横线句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池沼里养金鱼或各色鲤鱼,夏季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为例,说明苏州园林像画一样,既有自然美又有艺术美。 C .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这句话精彩而形象,在观赏者眼中,俯仰之间给人以动态美感,这样的句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D . 《苏州园林》是按由主到次,从具体分说到整体概述的顺序来安排内容的。
    2. (2) 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余荫山房的门联用极其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全园小巧玲珑、迴环幽深的特点。 B . 深柳堂移步换景,讲究层次,和苏州园林“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有很高的相似性。 C . 余荫山房的精妙雕砌,充分证明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道德修养水平高。 D . 余荫山房的精巧,在于把握好每一寸风光,充分利用好每一分有限的空间。
    3. (3) 关于玲珑水榭,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岭南属湿热气候,而玲珑水榭这一建筑物八面开窗,空间高敞,散热效果好。 B . 余荫山房西部庭院的八景正是因为玲珑水榭这一大型建筑而形成了八个或敞或密或明或幽的空间。 C . 评论家们都对玲珑水榭的规划持反对意见,认为山房本身面积不大,却设计一个如此庞大的亭子,求得了实用却牺牲了美感。 D . 玲珑水榭是供主人与佳友品茶谈天之所,可容十几位宾客落座而宽广有余。邹俊认为它有划分空间的作用,但损害了造型的美观。
  • 14.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各题。

    大年夜

    肖复兴

    我家住的小区里,有家小理发店。十五年前,我刚住进这个小区,它就存在。十几年来,变迁很大,它却依然偏于小区一隅,没有任何变化。别的理发店都重新装潢了门面,在门前装上了闪闪发光的旋转灯箱什么的,连名字都改作美发厅了,它却依然故我,很朴素,也很有底气地存在着。虽然别的理发店里伙计不知换了几茬儿,老板都已经易人,它的伙计却一直是那几个,老板也始终是同一个人。一件事情能坚持十几年不变是多么不容易啊!

    那是去年大年三十的事情。

    小区好多人图方便,更图老板手艺不错,都常去他的店。每年春节前是他生意最好的时候,他会坚持到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直到送走最后一位客人,然后回江西老家过年。他总是买大年夜最后一班的火车票,他说虽然赶不上吃团圆饺子,但这一天车票好买,火车上很清静,睡一宿就到家了。

    一般我不会挤在年三十晚上去理发,那时候,不是人多,就是他着急要打烊,赶火车回家。但那几天因为有事情耽搁了,我一直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才去他那里。时间毕竟晚了,伙计们都下班回家了,客人也都走了,店里只剩下他一人,正弯腰要拔掉所有的电插销,准备关门走人了。见我进门,他直起身子,热情地和我打过招呼,把拔掉的电插销重新插上,拿过围裙,习惯性地掸了掸理发椅,让我坐下。我有些抱歉地问会不会耽误他乘火车的时间。他说:“没关系,你又不染不烫的,理你的头发不费多少时间的。”

    我知道,理我的头发确实很简单,就是剪一下,洗个头,再吹个风,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活儿了。但毕竟有些晚了,还是有些抱歉。理发店的老板像个心理学家,一下子就看出我的心思,笑着对我说:“怎么我也得送走最后一个客人,这是我们店的服务宗旨。”

    就在他刚给我围上围裙的时候,店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位女顾客,急急地问:“还能做个头吗?”我和老板都看了看她,三十多岁的样子,穿着件墨绿色的呢子大衣,挺时尚的。我心想,居然还有比我来得更晚的。老板对她说:“行,你先坐,等会儿!”那女顾客边脱大衣边说:“我一路路过好多家理发店都关门了,看见你家还亮着灯,真是谢天谢地。”

    等她坐下来,我隐隐地替老板担忧了。因为老板问她的头发怎么做,她说不仅要剪短,要拉直,关键是还要焗油。这样一来,没有一个多小时,是完不了活儿的。她说完这番话时,我看见老板刚刚拿起理发剪的手犹豫了一下。

    显然,她也看到了老板这一瞬间的变化,带有几分求情急忙解释道:“求您了,我这么大年纪,好不容易找了个对象,待会儿,是我第一次到男朋友家过年。希望弄得漂漂亮亮,给人家一个好的印象啊,说不定就成了!”

    老板听完,说:“行啦,别因为你的头发过不好年,再把对象给吹了。”

    我知道时间对于老板的紧张,赶紧向老板学习成人之美,让出了座位,对老板说:“你赶紧先给这位美女理吧,我不急。”她忙推辞说,那怎么好意思!我对她说,老板待会儿还得赶火车回家过年。她说,那就更不好意思了。但我打定主意,硬是把她拉上了座位,然后准备转身告辞。老板一把拉住我说:“没你说的那么急,赶得上火车的。正月不剃头,你今儿不理,要等一个月呢!”我只好重新坐下,对老板说:“那你也先给她理吧,我等等,要是时间不够,就甭管我了。”

    我在旁边,想着别给老板添乱了,人家还得赶火车回家过年呢,便想趁老板忙着的时候,侧身走人。谁知当我悄悄拿起外套刚走到门口,老板头也没回却一声把我叫住:“别走啊!别忘了正月不剃头!”看我又坐下了,他笑着说:“您得让我多带一份钱回家过年。”说得我和那女顾客都笑了起来。

    老板麻利儿地做完了她的头发。但是,时间确实很紧张了,老板招呼我坐上理发椅时,我对他说,不行就算,火车可不等人。老板却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你比她简单多了,一会儿工夫就得!”

    果然,一会儿工夫,发理完了。我没有让他洗头和吹风,帮他拔掉电插销,关好水闸和煤气的开关,拿好他的行李。我们匆匆走出店门的时候,看见那位女顾客正站在门前没几步远的一辆丰田车旁,挥着手招呼老板,说:“上车,我送你上火车站。”看老板有些意外,她笑着说:“走吧,车打着火,候着您呢。”老板不好意思地说:“别耽误了你的事。”她还是笑着说:“这时候不堵车,一会儿工夫就到。”丰田车欢快地跑走了。

    小区里,已经有人心急地燃放起了烟花,绽放在大年夜的夜空,就像突然炸开在我的头顶,挺惊艳的。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为了不耽误理发店老板赶火车,没有让老板洗头吹风并帮忙关店拿行李。 B . 理发店老板为了满足顾客理发后过新年的急切需求,宁肯自己晚点去赶火车也要坚持为顾客理完发。 C . 女顾客为了理发店老板赶上火车,等着理发店老板忙完后开车送他去火车站。 D . 理发店老板为了打消“我”怕影响他赶火车的不安心理,幽默地说出让他少赚一份钱的话。
    2. (2) 结合上下文,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不正确的一项是()

      那女顾客边脱大衣边说:“我一路路过好多家理发店都关门了,看见你家还亮着灯,真是谢天谢地。”

      A . 对女顾客运用了人物描写方法中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B . 体现了女顾客经一番寻找后终于找到这家开着的理发店后格外庆幸的心理。 C . 间接赞美了理发店老板大年二十九的夜晚还为顾客大开方便之门的善举。 D . 为下文女顾客出于报恩心理而主动送理发店老板去火车站的行为埋下伏笔。
    3. (3) 选文以“小区里,已经有人心急地燃放起了烟花,绽放在大年夜的夜空,就像突然炸开在我的头顶,挺惊艳的”结尾,下面对此结尾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内容上运用突出烟花惊艳绽放的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除夕夜热闹欢乐的氛围。 B . 内容上烘托出“我”在大年夜还能顺利理发后的幸福愉悦心情。 C . 内容上表现了人们共建相互体谅的和谐美好社会的主题。 D . 结构上照应题目“大年夜”,使文章结构严谨。
三、写作。
  • 15. 请以《哦,网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600 字以上。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真实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不能照抄试卷中的文段。

四、附加题。
  • 16. 名著阅读。

    ①在我们那片地区,最引人注目的便是A。它的名字起得真妙!让人产生好多联想啊!啊!瞧它那副滑稽相,嘴上还叼着一只长烟斗哩!这烟斗细如马鬃,棕红色,几乎笔直,其长无比,以致它只好斜着身子,让它伸直,免得折断,像头前伸出一支长矛似的。这么长的一根尖桩,这么一个怪鼻子,它用它来干什么呀?……我疯看了一圈,颇有收获。在墨绿的橡树上,我发现一只 A,长鼻子已经有一半钻进一只橡栗中去了。

    ②继田鼠、松鸦、象虫以及其他许多动物之后,现在轮到人在开心了,他们在计算采摘了这么多橡栗自己的猪该能长多肥。但是,一份开心之中也藏着一种遗憾,就是眼见这么多的橡栗散落地上,一个个都被钻了孔,被糟蹋了,一点用处也没有了。于是人们便对造成这种破坏的肇事者诅咒起来。听他们的口气,好像这森林只属于他们所有似的,似乎橡树只是为他们的猪才结果的。

    ③我想告诉这些人,守林人是不会记录轻罪犯人的罪状的,而这样做是非常好的,因为人太自私,在收获橡栗中看到的只是猪长肉,肉做肠,这种态度后果是严重的。橡栗在邀请大家全都来利用它的果实。我们人从中获得了最大的一份,因为我们是最强者。那是我们惟一的权利。

    ④但是,在不同的消费者中进行平衡的分配,这是高于一切的大原则。在这个世界上,大家都各有自己的作用,无论强大与弱小。如果说乌鸫为万物复苏而欢快、鸣唱是大好的事的话,我们也别认为橡栗被蛀空是件坏事。蛀坏的橡栗里在为鸟儿准备饭后甜食哩,它肉质鲜美,能让鸟儿臀肥歌美的。

    (选自《昆虫记》)

    1. (1) 下面句子是对选段①中的 A 的名称及其长鼻子作用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 . 选段①中A的名称是象态橡栗象,它的长鼻子的作用是钻食橡栗和在橡栗上钻孔产卵。 B . 选段①中A的名称是老象虫,它的长鼻子的作用是钻食果实和在果实上钻孔产卵。 C . 选段①中A的名称是象态橡栗象,它的长鼻子的作用是钻食橡栗至底部饮水解渴以恢复体力。 D . 选段①中A的名称是老象虫,它的长鼻子的作用是钻食橡栗至底部饮水解渴以恢复体力。
    2. (2) 结合②③④段,分析作者有关人与大自然相处的观点,下面哪一项不符合作者的思想()
      A . 人类要学会用客观长远的眼光看待自然现象。 B . 人类也应该遵守自然法则,为生态平衡与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C . 只有万物各司其职,才能和谐相处。 D . 人类不应自私,不应向自然索取。
    3. (3) 下面是对《昆虫记》中几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斑纹蜂把一层像油纸一样的唾液涂在了巢上,这样,在下雨天就不用担心巢里的小蜜蜂被弄湿了。 B . 蝉在地下大概“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个月。 C . 在建造窠穴以及家庭方面,蟋蟀可以算是超群出众的了。 D . 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震慑住蝗虫,最后用它的武器制服对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