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东坡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3-03-27 浏览次数:60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言知识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躇(chóu)  土(nián)    婆(suō)     长途跋(shè) B . 峋(lín)   依(bàng)    遒(jìng)     摩肩接(zhǒng) C . 略(qīn)   取(shè)        丘(hè)      自出心(cái) D . (dú)    临(bīng)   维(qiān)     恹恹欲睡(yān)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秀颀   消逝    遏制    唯妙唯肖 B . 残损   雕镂    斟酌   巧妙绝纶 C . 隧道   车辙    题跋    无动于衷 D . 颓唐   虬枝    锁屑   春寒料峭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网络热词在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执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 .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沿袭,能够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的家族文化。美好家风的形成是漫长的,不可能一气呵成 C . 一切气息都幻化成悄无声息的因子,在记忆的深处潜滋暗长 , 一切就这样简单而诗意,和谐而亲切。 D . 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 , 便确实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我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向法国总统及法国人民致电慰问。 B . 《复仇者联盟4》上映7天17小时就打破了中国影史“最快破30亿”的成绩。 C .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不仅为世界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促进了亚洲各国平等对话。 D . 通过5G全新技术的支撑,让未来数据可视化成为新闻生产的关键性技术。
  • 5.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

    ②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

    ③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

    ④他们在世界各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

    ⑤人生有涯,事业无疆。

    ⑥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

    A . ①②④③⑤⑥ B . ⑤①④③②⑥ C . ⑤③①④②⑥ D . ①④②③⑤⑥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 6. 文言文阅读

    【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选自《<孟子>三章》)

               【乙】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 ①上:指唐太宗。  ②守成:保持成就。   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 (1) 对乙文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B .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C .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D .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征与吾共天下                能辨我是雄雌 B .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与群雄并起角力后臣之 C . 百里奚举于                  东买骏马    D . 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莫不得之艰难
    3. (3)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孟子的治国思想与乙文中的唐太宗有相似之处,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B . 乙文中在谈论创业与守成的关系时,房玄龄认为创业的艰难显而易见,但魏征却认为保持成就更难。 C . 乙文中唐太宗听了房玄龄和魏征的进言,认识到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目前应该时时注意小心谨慎地守成,万万不可因为贪图安逸,而失掉了江山,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君王。 D . 甲文第二段先从个人角度反面论证“生于忧患”,再从国家角度正面论证“死于安乐”。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 7. 古代诗歌阅读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 (1) 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 . 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即从”“穿”“便下”“向”四个连接词,将本来相距很远的“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C . 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 . 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 (2) 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 8. 名句名篇默写

    ①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杜牧《赤壁》)

    ④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认为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 9. 说明文阅读

    小蜜蜂影响大生态(节选)

    ①蜜蜂属于传粉动物。美国农业部的研究显示,传粉动物参与了养活全球1/3人口的粮食生产。在众多传粉动物中,蜜蜂的传粉效果最优,增产贡献最大;同时,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南宋诗人杨万里《蜂儿诗》将蜜蜂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体现得淋漓尽致:“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犹带百花香。”

    ②蜜蜂被称为“自然之子”“人类益友”。研究显示,蜜蜂的体重虽然只有约100毫克,尚不及一滴水重量的一半,但其短暂的一生能够酿造出达自身重量30倍的蜂蜜。蜂蜜一直是甜美的代名词,被誉为“天赐的礼物”。自古以来,国人对蜂蜜的营养和美味极为推崇,视其为养生祛病、健体强身的天然保健品。此外,蜜蜂还能提供诸多健康长寿因子——花粉、蜂胶、蜂蜡和蜂王浆等蜂产品。

    ③其实,蜜蜂酿蜜只是它为人类贡献的很小一部分,传粉才是它的丰功伟绩;因此,蜜蜂又被誉为“月下老人”“农业之翼”。蜜蜂是自然界中植物生存、繁衍的媒介,是作物增产的重要保障。

    ④目前,地球上已知植物共有22万多种,除蒲公英等不多的植物靠自然风传送花粉外,有16万种靠昆虫传粉,其中依靠蜜蜂传粉的占85%。粗略统计 , 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多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蜜蜂来传授花粉。

    ⑤实践证明,利用蜜蜂传粉,可使作物增产普遍到达10%以上,其中,油菜增产15%—20%,果树增产20%—30%,部分果蔬产量甚至可以成倍增长。同时,蜜蜂传粉能够显著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有利于控制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残留,有效提升农产品品质。有数据显示,养蜂给农业带来的效益是其直接产值的100倍以上,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突出。

    ⑥蜜蜂还被称为“生命使者”“环境哨兵”。它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因子、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充当着环境质量监测员的角色,是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体现。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了异常敏锐的嗅觉,对周围环境极为敏感,可以识别出许多种细微的气味。蜂群的数量直接反应环境状况——蜂群多的地方,一定是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

    ⑦同时,蜜蜂的传粉促成了作物的联姻和受孕。这不仅可以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而且有利于提高植物杂交概率,为其杂交进化提供可能,进而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如果说大自然的生物链组成具有神奇的密码,那么蜜蜂就是破解密码的大咖工匠。蜜蜂一旦消失,粮食、棉油、蔬果、木材等植物将无法结出果实种子,也就不再有下一代的繁衍,整个生态系统都将面临崩溃。爱因斯坦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只能活4年!”        

    (摘编自刘国信《小蜜蜂影响大生态》)

    1.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粉动物对于人类生存十分重要,它们生产了养活全球1/3人口的粮食。 B . 自然界植物的传粉方式分为两种:一是自然风传粉,一是昆虫传粉。 C . 实践证明,通过蜜蜂传粉,能够使农作物生产全部增产10%以上。 D . 蜜蜂数量能够直接反应环境状况,蜂群少的地方,生态环境一定不好。
    2. (2) 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说明思路,说明蜜蜂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等的重要影响。 B . 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说明蜜蜂虽然微小,但它的贡献却很大。 C . 第④段中的“粗略统计”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表明接下来的数据分析不是准确统计。 D . 最后一段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意在说明蜜蜂从地球上消失后,地球上的粮食只够人类生活4年。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众多传粉动物中,蜜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的生态系统最为重要。 B . 在蜜蜂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之中,传粉远远比酿蜜对人类要重要得多。 C . 与养蜂给农业带来的效益相比,其直接产值对人类而言已经毫不重要。 D . 没有蜜蜂的传粉,自然界的生物链将会中断,这对生态系统将是一场灾难。
  • 10.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川航召开重庆拉萨机组媒体见面会  “英雄机长”亲口讲述惊心动魄备降

    5月16日下午,川航召开3U8633重庆-拉萨机组媒体见面会,“英雄机组”的代表——机长刘传健、第二机长梁鹏、乘务长毕楠、安全员吴诗翼首次与媒体正式见面,讲述5月14日发生在空中惊心动魄的一幕。

    问题一 :  A________________  

    “刚反应过来那一瞬间,还是恐惧的”

    机长刘传健回顾了惊险发生的一瞬间:飞行过程中,风挡玻璃突然爆裂,整个裂成小块状、网状。风挡玻璃有好几层,机组第一反应是去摸,以判断是内层还是外层裂了。“当时摸后就感觉坏了,可能会故障。”刘传健说,当即机组决定掉头备降,他随即向空管报告,请求备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刚说完这句话不到一秒钟,就感觉‘嘭’一下,眼睛睁不开。再睁眼时,副驾驶半个身子被吸到了外面,飞机急速下降,飞行速度也在增加。”

    “刚反应过来那一瞬间,还是恐惧的。”刘传健坦言,但当感觉到手握着操纵杆,感觉飞机在他的操控之中,一下就有了信心。“这条航线,我已经飞了上百次了,对飞机当时所处的位置、飞机的整个情况,我的心里是有数的,我也非常有信心能够成功备降。”

    一个细节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无论是机长刘传健,还是第二机长梁鹏,他们都表示事件发生后,按照程序处置很重要。据了解,飞行员在日常训练中会进行很多科目的训练,“爆炸性释压”就是科目之一。严格的日常训练,让飞行员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判断,也拯救了128条性命。

    飞机出现故障后,在前舱服务的乘务长毕楠的第一反应是执行机舱失压的处置预案,吸氧、固定好自己、做好自我保护措施,然后用广播通知旅客戴上氧气面罩。风很大,旅客很惊慌,有的开始哭泣,乘务员大声吼:“请相信我们,我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一定会带着大家安全着陆!”

    问题二:    B________________  

    “这个荣誉应该属于整个民航界”

    在操控着没有右前风挡玻璃的A319飞机平安备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后,网友们热情地为机长刘传健点赞,称他是“英雄”“中国版萨利机长”,这次备降也被誉为史诗级的备降。对此,刘传健表示:“这个荣誉应该属于整个民航界。”

    刘传健说,此次飞机成功备降,是民航界团结协作的结果。“我们机组是民航的一线,在后方,还有大量的同事从事着各种保障工作。”包括民航管理部门、空中管制、地面配合等。

    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石祖义介绍,成都空管部门在接到紧急情况后,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迅速指挥空中其他飞机避让并为该机提供专用航道,优先安排该机降落。

    问题三:    C________________                                                       

    已对所有同型号飞机风挡玻璃进行排查,风挡玻璃为什么会碎裂?安全检查是不是到位?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5月15日通报,脱落的右侧风挡玻璃为该机原装件,自2011年7月26日新机投入运营至事发前,未有任何故障记录,也未进行过任何更换维修工作。

    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建中进一步解释,发生事故的飞机去年曾接受C检(大范围检查)、今年4月曾接受A检,均没有保留故障项目;查询近15日维修记录,也无风挡故障信息。

    “每架飞机有成千上万个零配件,每个零配件都有跟踪记录,飞机的哪个部位什么时候该检查、该更换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记录。”陈建中说,检查结果如何也均记录在案,记录显示,此前该飞机一直处于良好状态。事件发生后,川航立即对所辖的24架高原型空客A319飞机进行了全面排查。目前排查已经结束,并无异常。

    材料二:

    空难事故发生后,飞机往往解体,甚至被烈火烧毁。人们到现场救援的时候,总是会寻找一个东西,它的名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对了,这就是被誉为空难“见证人”的黑匣子。它可以给调查人员提供证据,帮助他们了解事故的真相。

    实际上,黑匣子并不是黑色的,而是色调较亮的“国际橘”。这种明亮显眼的颜色,以及记录仪外部的反射条带,使事故调查员在飞机失事后很快找到它。媒体很喜欢用“黑匣子”这个名称,但大多数专业人士不这样叫。航空专家通常把黑匣子叫作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

    黑匣子由两个设备构成: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黑匣子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这样在飞机失事时,它们才更容易被保存下来。数据记录仪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舱声录音器记录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包括通话声、发动机声、爆炸声等。黑匣子记录的飞行数据、驾驶舱的各种声音能帮助人们分析事故原因。

    1. (1) 根据采访报告,下列对3U8633能成功备降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平时严格的模拟训练,使飞行员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置。 B . 事件发生时,不一定按照程序处置,全看飞行员个人的高超技术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判断。 C . 全体机组成员的信心。 D . 整个民航界团结协作,是备降成功的后方保障。
    2. (2) 本次采访报道3U8633惊心动魄的备降过程,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四川航空公司对飞机的检查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意在说明此次事件是人为因素造成,虽是突发的事件,但具有可预知性 B . 更体现了刘传建等人在危机时刻表现的专业与敬业。 C . 发生事故的飞机去年曾接受C检(大范围检查)、今年4月曾接受A检,说明四川航空有严格的机务检查制度,说明此次事件非人为因素造成。 D . 传递了川航其余高原型空客飞机的安全性是经过检查得到保证的,消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恐慌感
    3. (3) 下列给“黑匣子”所下的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黑匣子是在飞机失事时,最容易被保存下来的设备。 B . 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 C . 黑匣子原名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它由两个设备构成: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 D . 黑匣子是一种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用来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舱声音,以帮助调查飞机失事原因的设备。
    4. (4) 采访中A、B、C三处提到大家关注的三个问题,请根据上下文,说说这三个问题具体是什么。
  • 11. 文学类文本阅读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鮮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选自《中山日报》)

    1. (1)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②段中,引用唐代罗隐的诗句,只是为了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 B . 第⑧段中,母亲的绣品在“我”心中生了根,表明作者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开始文学创作,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 C .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领悟到刺绣是母亲的爱好,那些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 D . 本文作者拾取变幻流年中的点点痛病,于叙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议论中揭示生活的哲理。
    2. (2) 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②—⑦段的内容概括。

      人生阶段

      小时候

      稍微大一点

      结了婚

      后来去谋生

      主要事件

      “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

    3. (3) 品析第⑤段、第⑦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①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结合语境,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

      ②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4. (4) 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
四、名著阅读(6分)
  • 12. 关于名著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四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哪一项匹配不当? ( )
    A . 朱  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B . 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 C . 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D . 贺  龙——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
  • 13. 《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五、写作(60分)——温馨提示:文章写在答题卡的作文格子内!
  • 14. 微作文。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群星闪耀:“造反者”周恩来、传奇统帅贺龙、“被悬赏两百万”的毛泽东、乐观可爱的红小鬼、朴实真诚的民兵战士等等。他们的经历、信念、乐观、勇敢、坚韧都令人敬佩。请以《闪耀的“星”》为题目,介绍你喜欢的那个人物(人群)。要求:①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②字数不少于200字。

  • 15. 大作文。

    春天的新绿,秋日的落叶;东升的旭日,中秋的圆月;“采菊东篱下”的南山,“孤烟直”的大漠……在生活中,美景随处可见,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它可令人灵魂震撼,令人心驰神往,令人刻骨铭心……你一定有所见之“美”,无论壮阔还是优雅,无论偶然相见还是日日为伴,“美”,其实就在这里。

    请以《美,就在这里》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不少于65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否则扣分。④表达真情实感,不套作、不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