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3章 运动和力 /第6节 摩擦力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下3.6摩擦力 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3-03-07 浏览次数:4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小明学了科学之后,养成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他发现好多药瓶瓶盖的侧面都做有密集的竖纹(如图所示),其目的是( )

    A . 节约材料 B . 增大摩擦 C . 便于运输 D . 坚固耐用
  • 2. 为安全起见,在下坡路上,小华握紧自行车刹车闸缓慢行驶。在此过程中,增大滑动摩擦力的方法是(   )
    A . 增大压力 B . 减小速度 C . 增大接触面积 D .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 3. 下列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
    A . 自行车刹车时闸皮与轮圈之间的摩擦 B . 火箭升空时火箭与空气的摩擦 C . 圆珠笔的笔珠与纸面之间的摩擦 D . 手拿物体时手与物体之间的摩擦
  • 4. 很多动物是“科学应用高手”,它们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进化出具有一定科学规律的身体部位,下列从科学的角度给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鱼的体型呈流线型,可以减小摩擦 B . 泥鳅的体表有黏液,可以减小摩擦 C . 斑马身上长满花纹,可以增大摩擦 D . 蚯蚓腹部长有刚毛,可以增大摩擦
  • 5. 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前,总是要在手上抹上一些镁粉;而在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 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 B . 两者都是增大摩擦 C . 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 D . 两者都是减小摩擦
  • 6. 下图实例中,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是(   )
    A . 刹车时用力捏闸 B . 手上涂防滑粉 C . 冰壶运动中刷冰面 D . 滚动轴承装有钢管
  • 7. 雪橇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雪地滑行时,要减小摩擦力,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 多装一些货物 B . 少装一些货物 C . 增大拉力 D . 减小拉力
  • 8. 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 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 . 门没被风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 C . 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 D . 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
  • 9. (2022七下·诸暨期末) 分别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同高度滑下, 滑到铺有毛巾、棉布、木板的平面上,小车在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B .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 C . 小车受到力的作用就运动,不受力的作用就不运动 D . 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 10. (2022七下·杭州期末) 如图1所示,水平路面由三段粗糙程度不同的区域组成。物块(体积忽略不计)在F=2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从区域①的最左端由静止开始运动,在刚进入区域③时撤去拉力,物块最终停在区域③的最右端。图2为物块运动的v-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块在区域②经过的路程为 3m B . 物块在区域②路面上所受的摩擦力等于2N C . 区域③段,物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平衡力作用 D . 区域①路面的粗糙程度比区域②路面的粗糙程度大
  • 11. (2022七下·滨江期末) 分析以下摩擦:①防滑垫与地面的摩擦;②用光滑的材质做滑梯;③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④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其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12. (2022七下·柯桥期末) 如图,将弹性球和绳子先后放入瓶中。倒置瓶子,一手拿着瓶一手拉动绳子,直到绳子处于拉紧状态。将瓶子放正后,手拉绳就可将瓶子提起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弹性球的质量增大,实验成功机会越大 B . 弹性球表面可以略粗糙些,增加实验成功率 C . 手对绳子的拉力越大,瓶子不掉落的几率越大 D . 手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 13. (2022七下·柯桥期末) 近期不少景区都推出了新型玻璃栈道漂流,此漂流只需在玻璃栈道内加入少量水,就可以让橡皮艇在玻璃栈道内快速滑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以下滑时的橡皮艇为参照物,旁边的树木是静止的 B . 橡皮艇加速下滑时,其惯性增大 C . 玻璃栈道内加水是为了减小下滑时橡皮艇对玻璃栈道的压力 D . 游客坐在橡皮艇上时橡皮艇凹陷,是因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 14. (2022七下·金东期末)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 轮胎上刻有花纹 B . 瓶盖上刻有竖条纹 C . 脚蹬做得凹凸不平 D . 储物箱下装滚轮
  • 15. (2022七下·定海期末) 摩擦的存在有利有弊,我们常常需要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下列方式是为了减小有害摩擦的是(   )
    A . 鞋底上的花纹 B . 光滑材质做滑梯 C . 弓压弦越重,琴声越响 D . 浴缸地面加防滑垫
二、填空题
  • 16. 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

    A.轮胎上刻有花纹;B.车轮做成圆形;C.塑料套紧套在车把上;

    D.脚踏板凹凸不平;E.刹车时用力捏闸;F.车轴处装有滚珠;G.车的把手上有凹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上述各项中属于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是;通过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的是。(均填字母)
    2. (2) 用力踩动脚踏板使自行车前进时,后轮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填“前”或“后”)。 
    3. (3) 请你大胆发挥想象:假如没有摩擦,自行车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写出两个合理的场景。

      。 

  • 17. 某班级同学为了帮助体委解决参加学校拔河比赛的组队问题,做了如图(a)所示的“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1. (1) 分析总结:实验现象表明在拔河比赛中可以通过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增大来增大人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使班级赢得比赛。 
    2. (2) 科学决策:组队时在班级选体重的同学参加比赛,同时在比赛时穿图(b)中的(填“甲”“乙”或“丙”)种鞋。 
  • 18. 小明看见农民伯伯在用铁锹挖土时,不时往手上吐口水,询问后得知是为了防止打滑。但为什么许多场合写着“地板湿滑小心慢走”?于是他找来弹簧测力计、滴管、一块用油漆刷过的木块和一杯水进行探究,如图所示。在水平玻璃桌面上滴不同滴数的水并涂匀,立即让木块在玻璃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摩擦力大小,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1

    2

    3

    4

    5

    水滴数/滴

    5

    10

    15

    20

    25

    摩擦力/N

    1.3

    1.5

    1.8

    1.4

     
    1. (1) 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2. (2) 第5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所示,为N。 
    3. (3) 随着水的增加,摩擦力的大小变化趋势更接近图中的    (填字母)。
      A . B . C . D .
  • 19. 空调扇因同时具有“送风、加湿和降温”等功能而成为人们夏季消暑纳凉的常用电器。空调扇内部电路中有送风电动机和加湿电动机。空调扇底座安装四个方向轮,这种设计可以通过的方法来减小摩擦,便于移动空调扇。 
  • 20. 摩擦现象在生活中到处存在。汽车紧急刹车时,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固体与之间的摩擦;“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外面的保护层发生烧蚀是固体与之间的摩擦;冲浪板与水之间产生摩擦是固体与之间的摩擦。将手掌紧压在桌面上,并慢慢拖动,使手在桌面上滑动,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 21. 学习摩擦力时,老师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牙刷放在木板上,向左拉动牙刷,观察到刷毛向右弯曲;保持牙刷不动,向右拉动木板,观察到刷毛还是向右弯曲。

    1. (1) 无论是向左拉牙刷还是向右拉木板,刷毛均会向右弯曲,表明刷毛受到的摩擦力方向都是向的。 
    2. (2) 当向右拉木板时,以木板为参照物,牙刷向左运动,说明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反。 
  • 22. 如图所示,A、B是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在F=20 N的水平力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匀速向右运动,此时A、B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为N,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N。若撤去力F后,两个物体仍能一起向右做减速运动,此时B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3. 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应用完全相同的木块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

    1. (1) 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木块做运动,根据的知识可知,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 (2) 甲、乙两个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两个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 (3) 小应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于是他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两部分继续进行实验,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由表中数据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这种做法(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次数

      木块大小

      接触面积S/cm2

      摩擦力f/N

      1

      整块

      150

      1.5

      2

      三分之二块

      100

      1.0

      3

      三分之一块

      50

      0.6

  • 24. 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铝块和木块的外形相同,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不动,铝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忽略滑轮摩擦)

    1. (1) 图甲中,将铝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竖直向上拉测力计,当铝块沿水平方向做运动时,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测力计的示数F1 , 则F1=N。 
    2. (2) 比较图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在相同时,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 (3) 图乙中实验完成后,利用原有器材,还可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请你简要说明实验方案:
    4. (4) 请你判断:图丙中铝块水平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甲中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
  • 25. (2022七下·丽水期末)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的右端固定一定滑轮(不改变力的大小,改变方向),轻质小盘(不计重力)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细绳与桌面上质量为0.5千克的木块相连.当小盘内放有重力为1牛的砝码使木块未被拉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牛:当小盘内放有重为1.5牛的砝码时,木块正好作匀速运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牛; 当小盘内放上重为2.0牛的砝码时,小盘拖动木块运动,当小盘落在地面上后,木块继续运动,此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牛。

三、实验探究题
  • 26. 关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问题,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依次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三种情况下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1. (1) 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获得的速度大小(填“相等”或“不相等”)。 
    2. (2) 分析图中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填“快”或“慢”)。
    3. (3) 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
    4. (4) 牛顿第一定律(填“是”或“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其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 
  • 27. (2022七下·婺城期末) 小科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次实验,三次实验均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请回答:

    1. (1) 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2. (2)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时,小科选择了甲、乙实验,甲实验中木块的运动速度为v1 , 乙实验中木块的运动速度为v2 , 关于v1和v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
      A . v1一定大于v2    B . v1一定小于v2 C . v1一定等于v2    D . 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v2
    3. (3) 上述探究结束后,老师拿来一块质量均匀分布、正反面相同的长方形木板,以中线为界,对比观察左右两部分,发现粗糙程度可能不一样,小科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图丁所示研究:小科将滑块放木板上,通过细线和固定的弹簧测力计相连,水平向右拉动木板,待示数稳定时,记下滑块经过左、右两部分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和F , 若F>F , 则木板的侧更粗糙,实验时(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
  • 28. (2022七下·杭州期末) 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小应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块木块、一个砝码、一块长木板和一条毛巾。

    1. (1) 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N。
    2. (2) 分析图甲、乙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有关。
    3. (3) 小应想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图丙的实验,当测力计示数达到最大值时仍没拉动木块。为了使用现有实验器材顺利完成此实验探究,你建议他尝试采取的办法是∶,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和实验(选填"甲""乙")进行比较。
  • 29. (2022七下·定海期末) 小平用形状相同的铜块和木块来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装置如图所示:

    1. (1) 拉动木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其依据是
    2. (2) 比较甲、丁两次实验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面积大小的关系,该方案存在的不足是
    3. (3) 根据甲、丙实验结果,同学得出以下结论:“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摩擦力越大,压力越大”。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 30. (2022七下·丽水期末)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中,小科同学选用斜面、带有传感器的小车、毛巾、棉布、塑料板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面铺上毛巾;

    ②让小车从斜面某一高度静止下滑;

    ③小车下滑至斜面底端、并在水平面继续滑行至静止,用传感器采集数据;

    ④把毛巾换成棉布、塑料板,重复上述实验,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1. (1) ①小车三次从同一高度静止下滑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是的(填“相同”“不同”或“无法判断”);

      ②从图甲可知小车在表面受到的阻力最小,速度减小最慢。推测阻力为0时,小车的速度

    2. (2) 2022年3月23日下午,在空间站进行了第二次太空授课(如图乙),航天员将“冰墩墩”以一定速度抛出后(忽略空气阻力),“冰墩墩”将作运动。
四、解答题
  • 31. (2022七下·柯桥期末) 小科随家人骑自行车去健身,快到目的地时停止脚踏,同时刹车减速直至停止。T0时小科开始手握刹车,T1时刹车片与车轮接触,小科继续加大握在刹车上的力直至T2时自行车停止前行。请在图中画出在T0- T2间自行车刹车片对车轮的摩擦力的变化趋势,并进行解释。

  • 32. (2021七下·仙居期末) 2020年12月底,3500辆哈罗共享单车落户仙居,公共自行车具有环保、低碳、使用便捷等优点,下表是一辆共享 单车的相关信息。

    车架材料

    铝合金

    整车质量/kg

    10

    骑行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cm2

    10

    1. (1) 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
    2. (2) 某同学10分钟匀速骑行了3千米,他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3. (3) 某同学的质量为60千克,当他骑车前行时,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 33. (2021七下·长兴期末) 小科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每次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 (1) 每次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2. (2) 分析实验现象可知,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速度的减小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可知:如果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时,它的运动状态将会不变。在初中科学学习中,运用科学推理法的实验还有:
  • 34. (2021七下·兰溪期末)   6月14日(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棉乘坐爸爸开的车去探望外婆。
    1. (1) 上车前,小棉看到车轮胎上布满了花纹,其作用是
    2. (2) 轿车车在行驶过程中,小棉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她选择的参照物是
    3. (3) 若轿车与人的总质量是3000千克,当轿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f是车重的0.3倍,求此时发动机的牵引力F。
    4. (4) 假如爸爸以40千米/时的车速匀速行驶45分钟到达外婆家,则小棉家到外婆家的路程为多少?
  • 35. (2021七下·兰溪期末) 如图是“擦窗机器人”,它的质量为3kg, 它的“腹部”有吸盘。当擦窗机器人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它能牢牢地吸在竖直玻璃上。

    1. (1) 该机器人工作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
    2. (2) 当擦窗机器人在竖直玻璃板.上静止时(如左图),若真空泵继续向外抽气增大压力,则擦窗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吸盘与玻璃的接触面积为2x10 -32 , 若吸吸盘对玻璃的压强是1.5x105 帕,则机器人对玻璃的压力为多大?
五、综合说理题
  • 36. (2019七下·天台期末) 如图是大卡车和小轿车,它们都是交通工具,但有很多不同之处:①大卡车的动力装置采用大动力柴油机,而小轿车采用的是轻便的小动力汽油机;②大卡车的车轮要比小轿车多且大;③大卡车的前挡风玻璃安装角度较直,而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安装角度则是稍倾斜。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上述不同之处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