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3-17 浏览次数:3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rùn)            守(gè)         调(hé)          自惭形(suì) B . (yī)            骗(kuāng)         渎(xiè)        不由说(fēn) C . 偻(jù)            进(pián)         杂(cān)        断壁残(yuán) D . (yè)            腼(diǎn)         星宿(xiù)        不容发(jiàn)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褴褛阔绰鸠占雀巢   不足为剧 B . 箴言   恭惟   金戈铁马   前扑后继 C . 栈桥   抠门   根深蒂固   强聒不舍 D . 愧郝   鄙夷   持之以恒   思贤若喝
  • 3. 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
    1. (1)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2. (2)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3. (3) 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
    4. (4)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 (5) 远远围墙,。(秦观《行香子》)
    6. (6) ,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7. (7) 日星隐曜,,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范仲淹《岳阳楼记》)
    8. (8)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9. (9) 四时之景不同,。(欧阳修《醉翁亭记》)
    10. (10) 须晴日,,分外妖娆。(毛泽东《沁园春·雪》)
  • 4. 名著阅读。

    三人大惊道:“莫不走了消息,这件事发了?”晁盖道:“亏杀这个兄弟,担着血海也似干系来报与我们。原来白胜已自捉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我等七人。本州差个缉捕何观察,将带若干人,奉着太师钧帖来,着落郓城县立等要拿我们七个。亏了他稳住那公人在茶坊里俟候,他飞马先来报知

    我们。如今回去下了公文,少刻便差人连夜到来捕获我们。却是怎地好?”

    1. (1) 三人所惊的“这件事”具体指代什么事情?
    2. (2) 文中的“他”是指哪位恩人?他为何要搭救晁盖等人?
  •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青春,就像春天里的蒲公英。②虽然力气单薄,但借助风力也能飞向远方。③只有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座好看的玻璃房,才会发现眼前不再是一堵堵心墙。④飞翔,会让你见识到你未曾见过的·东西,让你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到更宽更远。

    1. (1) 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2) 从复句类型来看,第②句和第③句分别是
    3. (3) 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综合性学习
  • 6. 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以“走进古典小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 (1) 小语在活动中了解到,《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因移居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自称“秦淮寓客”,请你将“秦淮寓客”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2. (2) 请你结合阅读过的古典小说,补写下联。

      上联:水浒英雄梁山聚大义

      下联:

    3. (3) 小组准备围绕《三国演义》中的核心人物刘备展开讨论,请你设计一个讨论议题。
    4. (4) 小文认为古典小说离我们的时代太遥远了,没什么读的必要,应该多向大家推荐当代小说。请结合你阅读古典小说的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三、阅读(46分)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国风“出圈”背后是文化“破壁”

    ①从《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一出出“国风好戏”,到博物馆文创成为广受热捧的爆款,再到中华传统服饰成为新一轮时尚热潮……近年来,以国风之名进行的各类文化演绎开展得如火如荼。

    ②今天,国风已经吹进现实的角落,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审美方式。与国风、国潮屡屡“破圈”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生活在“Z世代”的年轻人主动拥抱传统文化,探索传统文化之美。国风“火起来”的背后,是传统文化的“活起来”。

    ③确实,当传统文化以新的面目回归,并流行于年轻群体时,我们看到“国风热”成为文化生活新时尚。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的京剧、黄梅戏等传统戏剧,《虞兮叹》等古风歌曲,被做成表情包的三星堆文物,无不因文化之美打动着年轻人。

    ④国风呈现传统文化之形,也寄托传统文化之魂。无论是东方审美的意境,还是为人处世的哲理,很多都能在国风中找到答案。比如有的产品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故事融入设计,既打造了中国独有的文化IP,又提供了美感与素材,还借此弘扬了传统神话故事中坚持不懈、甘于奉献等精神。

    ⑤国风“出圈”的背后,恰是文化的“破壁”。当《清明上河图》在现代技术的修复下褪去历史尘埃,当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让人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云游”历史文化场景,当精美的灯光、舞台让千年前的歌舞技惊全网,传统文化实现了与现实的接续交融。技术赋能文化表达,文化充盈技术内涵,这正是国风古韵在今天重焕新生,并且“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原因。

    ⑥文化是国风的内核,那些打着国风的旗号粗制滥造,甚至坑蒙拐骗的,只能是“伪国风”。真正的国风,能触碰到传统文化的灵魂,并且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火爆荧屏的《典籍里的中国》、走红的甲骨文表情包等,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创新先要守正,国风之魅力不在“风”,而在“国”,否则无论包装得多么华丽,都只能是“无根的浮萍”。说到底,国风之所以流行起来,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足够美、足够震撼。

    ⑦国风的流行,激荡的是深沉而惊艳的文化自信,镌刻的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气质与美丽。用新时代的创意展现瑰丽多彩的中华文明,既能唤醒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也可以向世界展现东方之美。

    【材料二】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传播

    ①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广受关注。电视媒体与网络视听平台持续发力,推出了多主题、多层次、多类型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传播,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与创新意义,其创作特点和经验值得总结。

    ②在内容呈现上,文化类综艺节目拓展内容覆盖面,除了诗词、戏曲、文物等领域之外,还延展到典籍、国乐、传统节日、杂技等方面,在思想穿透力、文化影响力、艺术感染力方面下足功夫,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厚度与精神高度。例如河南卫视《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重阳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深度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文化内涵与精神高度,描摹历史风貌,其国风、国韵、国潮引发一轮轮观看热潮与网络热议,引起观众共鸣。

    ③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需要久久为功,更需要花大力气、开动脑筋,创造性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表达,将中华美学精神巧妙熔铸其中,从而真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质量传播。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持续打动我们、滋润我们、鼓舞我们。

    1.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论是东方审美的意境,还是为人处世的哲理,很多都能在国风中找到答案。 B . 国风的流行,彰显深沉而惊艳的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独有的气质与美丽。 C . 如今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风节目还没有能够吹进现实的角落。 D . 【材料一】国风“出圈”和【材料二】列举的文化类综艺节目都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的传播。
    2. (2)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3. (3) 【材料一】第⑤段与【材料二】第②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其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玩家

    陈勤

           ①山势巍峨,一条细小的山道蜿蜒缠绕。揣着美玉,聚兴城的赵六爷沿着山道,摇着纸扇,走走停停。一阵清风吹来,树叶发出唰唰的声响,一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并欣赏着美景,真乃心旷神怡。

    ②到得古寺,慧鉴大师正在清扫落叶,轻轻将落叶扫至一堆后,再送至旁边树林预先挖好的坑里,撒上一层厚厚的泥土掩埋起来。

    ③做完掩埋落叶的功课之后,慧鉴大师招呼六爷走进禅房,泡上一壶清茶,禅房里立刻溢满了清幽的茶香。

    ④“大师,您这真是好地方,空气清新,环境幽雅,又没有俗世的烦扰,我都想待在这里不走了。”赵六爷由衷地说。“施主如果喜欢,尽可留下。”慧鉴大师合十说道。“哎,想倒是想,可是钱庄事务缠身,走不开啊,只能偶尔抽空来沾沾您的仙气。”赵六爷不无遗憾地摇头,顺手把纸扇折叠了起来。

    ⑤赵六爷请慧鉴大师鉴赏完美玉之后,二人便端坐方桌两侧,摊开棋盘对弈起来,三招五招之后,棋局渐至酣境。

    ⑥山道上奔来一个人影,是赵家下人赵二。赵二气喘吁吁跑来,见过慧鉴大师后,将嘴附在赵六爷耳边,一阵嘀咕。赵六爷的脸渐渐由晴转阴:“你马上回去告诉少爷,无论花多少钱,都要想法买过来!”赵二领命而去。

    ⑦原来,这赵六爷是聚兴城首富,生平喜好收藏古玩,前几日在邻县寻到一明代青花瓷,只因对方要价太高而未买下,这几日一直耿耿于怀,没承想刚才赵二来报,聚兴城的李三爷已将青花瓷买回。这李三爷只是一普通商人,做点小本买卖,败在他的手下,让赵六爷觉得这个脸丢大了。

    ⑧“施主,我可要将军了。”慧鉴大师一句话将赵六爷的思绪拉回,赵六爷重新凝神下棋,却怎么也找不回先前的那份平静与坦荡。

    ⑨一局结束,慧鉴大师获胜。赵六爷推开棋盘,微微叹息,正欲开口告辞,山中另一寺庙慧能大师的弟子手中托一木盒赶来。“师叔,这是我和师父在华山采的,给您送来。”“有劳你和师兄了。”慧鉴大师接过木盒,轻轻打开。

    ⑩赵六爷探过头去,盒中竟是一片枯黄的树叶。“大师,这样的树叶遍地都是,您要这树叶做甚?”赵六爷惊奇地问。“我师叔喜欢收藏树叶,他收集得可多了。”小和尚说。

    ⑪“原来如此,以前怎么没有听大师提及?”“个人爱好而已,不足为外人道也。”慧鉴大师语道。“可否让我开开眼界?”“但看无妨。”

    ⑫慧鉴大师起身从屋内捧出几个木盒,打开木盒,里面是书,再打开书,一片片树叶夹在其中。赵六爷小心而仔细地一页页翻过,心中不由得赞叹不已。这些树叶形态各异,被秋霜浸染出各种明暗相间的图案,浑然天成,即便是大画家着意为之,也难免相形见绌。更具匠心的是,慧鉴大师还在一些叶片上,顺着叶子的形态、颜色,随意用画笔勾勒几笔。这些叶子竟变成了一幅幅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形态逼真的罗汉图!此时的树叶已不再是普通的树叶,而仿佛一个个意境空灵的生命的大宇宙!

    ⑬“大师真是高人,竟连收藏爱好也与常人不同,这般雅致而幽远。”“非也,施主错了,贫僧喜欢树叶与施主喜欢古玩并无二致。古玩也好,树叶也罢,无非就是一玩物,让我们心中愉悦,如此而已。”

    ⑭如此而已?赵六爷心中思忖着慧鉴大师的话,忽然似有所悟……

    一阵清风吹来,山寺中的树叶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发出唰唰的声响,好像一曲美妙的仙乐飘进耳鼓,回荡在山谷。赵六爷眼前,山寺的景色更美了,仙气更浓了。

    ⑯“多谢大师指点!”赵六爷起身告辞,疾步下山追赶赵二去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 (1) 请阅读文章第③-⑭段,仿照示例,从赵六爷的角度梳理小说的情节。

      与慧鉴大师饮茶鉴玉对弈,心情愉悦→①→看到他人送慧鉴大师树叶,内心惊奇→观赏精美树叶,赞叹不已→②

    2. (2) 请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赵六爷的脸渐渐由晴转阴:“你马上回去告诉少爷,无论花多少钱,都要想法买过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②一阵清风吹来,山寺中的树叶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发出唰唰的声响,好像一曲美妙的仙乐飘进耳鼓,回荡在山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3. (3) 文章第⑫段描写慧鉴大师的树叶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4. (4) 请根据上下文情境,给第⑭段的省略处补写赵六爷的心理(30字左右)。
    5. (5) 文章以“玩家”为题目,有什么作用?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嗟夫!予尝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 , 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节选自刘基《松风阁记》)

    【注释】①石濑:沙石上的急流。②上人:和尚。③汩:乱。④永日:度过漫长的一天。⑤颍水:河名。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隐居在颍水附近,并认为尧的这种话弄脏了他的耳朵,就跑到颍水边上去洗耳朵。⑥首阳:山名。相传伯夷、叔齐在周武王灭殷以后,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予尝古仁人之心        ②斯人 

      ③盖虽在山林而人不远      ④又何必颍水而以为高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先天下忧而忧 B . 微风拂 C . 谓大丈夫 D . 千里者
    3. (3)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

    4. (4) 【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乐”,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范仲淹和刘基的“乐”有何不同。
  •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 (1) 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四、作文(50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人生的成长路上,少不了迷惘,然而人生却从不会孤寂,总有一些人、一些事陪伴着我们,给予成长路上的我们以温暖、感动、慰藉、反思……助我们走出迷惘,为我们照亮了人生。

    请以“▲ 照亮人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