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更新时间:2023-03-17 浏览次数:44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组
  • 1. 某摄影爱好者9月23日在赤道某地采风,为了追求摄影质量,其选择“黄金时刻”和“蓝调时刻”进行拍摄。黄金时刻是指太阳高度在6°至负4°之间的时刻,天空会呈现美丽的霞光;蓝调时刻是指太阳高度在负4度至负6°之间的时刻,天空会呈现静谧的蓝色。下图为“黄金时刻”和“蓝调时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摄影爱好者拍摄美丽的霞光持续的时间大概是(   )
      A . 60分钟 B . 50分钟 C . 40分钟 D . 30分钟
    2. (2) 蓝调时刻天空会呈现静谧的蓝色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 大气的折射 B . 大气的散射 C . 地面的反射 D . 大气的反射
  • 2. 恰逢中德建交50周年,德国总理朔尔茨带领超豪华的企业家天团于北京时间11月4日9:40抵达北京,晚8:30专机返程,回到柏林(13°E,52°N)已经是当地时间2点45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当天北京天气晴朗,当朔尔茨走下飞机时,其身体影子朝向(   )
      A . 东北 B . 东南 C . 西南 D . 西北
    2. (2) 朔尔茨专机飞行的时长大概是(   )
      A . 13小时15分 B . 6小时15分 C . 5小时45分 D . 18小时15分
  • 3. 蜂窝状洞穴作为丹霞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广泛且成群的出现在垂直陡峭的崖壁上,这种独特的洞穴景观对游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但是洞穴在发育过程中容易发生岩石崩塌现象而造成地质灾害。下图示意广东丹霞山某大型蜂窝状洞穴的形成过程(其中下部为洞穴侧视剖面图,上部为洞穴立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大型蜂窝状洞穴形成的过程依次为(   )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②①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③②④①
    2. (2) 关于该地蜂窝状洞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导致洞穴进一步扩大主要是风力的侵蚀作用强 B . 图③砾石颗粒脱落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作用 C . 导致图④穿洞作用发生主要是流水作用 D . 导致洞穴发生崩落消亡的原因是风化作用
  • 4. 下图为青藏高原多年平均气温、0cm地温和地气温差的季节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青藏高原地气温差最小的季节,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 . 索马里寒流势力强势 B . 天山牧民将牛羊赶到山上放牧 C . 中国的油轮逆水通过北印度洋返回 D . 法国南部葡萄园阳光普照
    2. (2) 关于该地气温与地温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该地大气对地面温度影响大 B . 该地气温一直高于地温 C . 夏季气温高是因为大气逆辐射作用强 D . 冬季气温低与该地多冻土具有相关性
  • 5. 直布罗陀半岛位于地中海至大西洋狭窄通道的东端北岸,陡峭延绵的巨石山体与莱万特风结合,就产生莱万特云。所谓莱万特风,实际就是高压带南部形成的偏东气流。下图为某日莱万特风形成时等压线图。夏(冬)季降水量与年降水量之比称为夏(冬)雨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莱万特云最有可能形成在(   )
      A . 4月 B . 7月 C . 11月 D . 1月
    2. (2) 此时,甲地风向为(   )
      A . 东北风 B . 东南风 C . 西南风 D . 西北风
    3. (3) 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甲地冬雨率比乙地高 B . 乙地受盛行西风控制的时间比甲地长 C . 乙地冬雨率比甲地高 D . 甲地年降水量低于乙地
  • 6. 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上各种时空尺度的天气过程。下图为太平洋海域水温距平值(与多年平均水温的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年份,秘鲁附近出现的现象正确的是(   )
      A . 海鸟的数量较往年大大增加 B . 沙漠地区降水异常增加 C . 海雾出现的几率降低 D . 沿岸地区的地下水位上升
    2. (2) 此现象发生时,全球气候将出现异常变化,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 . 中国将出现暖冬 B . 澳大利亚东北部出现干旱 C . 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温度偏低 D . 南方干旱灾害严重
  • 7. 山体效应是德国学者在阿尔卑斯山观察到的与温度相关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和雪线)自山体外侧到内部逐步升高的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导致阿尔卑斯山山体效应显著的根本原因是(   )
      A . 山地内部降水多 B . 山地吸收的太阳辐射强 C . 山地内部地面辐射强 D . 山地内部大气保温作用强
    2. (2) 阿尔卑斯山山体内部与外侧比较,其内部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林线分布海拔高 B . 雪线分布海拔高 C . 植物生长季短 D . 气温高
二、综合题
  • 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由南北二岛组成,南阿尔卑斯山纵贯南岛中西部,西南海岸多峡湾地貌。首都惠灵顿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风力较小,冬季风力强劲,素有“风城”之说。库克海峡位于南岛和北岛之间,断裂陷落而成,两侧为山地,峭壁悬崖,海岸线曲折,水流湍急多变。下左图为新西兰地形示意图,下右图为峡湾形成过程示意图。

    1. (1) 分析新西兰南岛东、西岸降水的差异。
    2. (2) 用板块构造理论简述新西兰火山众多的原因。
    3. (3) 用地质作用原理说明峡湾公园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
    4. (4) 从大气环流、地形的角度推测库克海峡水流湍急显著的季节及原因。
  • 9. 下图为中国沙区冬半年主要风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说明西伯利亚高压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形成过程。
    2. (2) 推测风成黄土在此处堆积的原因。
    3. (3) 据图简述塔里木盆地新月形沙丘半圆朝向。
  • 10.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解不同放牧制度对天山北坡草地及其土壤抗冲性的影响,对自由放牧草场、季节性放牧草场和禁牧草场、裸地的径流产沙动态及土壤抗冲性进行研究,为该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下右图为不同放水量下各样地15分钟累计产沙量图,图例①②③代表前面四种放牧制度。下左图为天山博格达峰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1. (1) 对比天山南北坡雪线高低并简述原因。
    2. (2) 推测季节性放牧的牧民在北坡放牧的规律。
    3. (3) 说明右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放牧制度并判断该地最适宜的放牧制度。
  • 1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流程较短,入海口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其形成与河流含沙量、地形、热带风暴等因素相关性大。下左图为恒河三角洲示意图,下右图为入海口某江心沙洲地形状况,一年中该沙洲面积变化巨大。

    1. (1) 分析恒河三角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的原因。
    2. (2) 推测江心洲面积最小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