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中图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三章 环境与国家安全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 选择性必修...

更新时间:2023-02-26 浏览次数:62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三上·六安期末) 碳排放强度指单位GDP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图示意1997-2010年我国三大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强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结合图文信息,我国三大地区农业碳排放的特点是(   )
      A . 碳排放量总体呈减小趋势 B . 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C . 区域间差异总体呈减小趋势 D . 中部碳排放总量不断减小
    2. (2) 导致我国三大地区农业碳排放强度差异的最根本因素是(   )
      A . 人口增长数量 B . 农业生产规模 C . 农业科技水平 D . 农业生产经验
  • 2. (2021高二下·昌平期末) 富碳农业是指:在人工密闭环境中,利用光、气、温、水、肥、种等最佳条件组合,创造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环境,将二氧化碳作为气肥大量地使用,生产出丰富的粮食作物供给人类生活。下图为富碳农业生产模式示意图。发展富碳农业能够(   )

    A . 将二氧化碳作为气肥,保证土壤肥力 B . 增加农产品供给,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C . 与企业实施联动,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D . 实现工厂化生产,缓解耕地紧张状况
  • 3. (2022高二上·电白期末) 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在中东国家卡塔尔举行,与历届世界杯足球赛在5-7月举办不同,本届赛事在11-12月举行。主办国卡塔尔首承诺:让2022年的赛事成为首届“碳中和”世界杯。图为卡塔尔位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卡塔尔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主要原因是(   )
      A .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 B . 临近沙特阿拉伯,沙漠广布,空气干燥 C . 受寒流影响,沿岸海水温度低,蒸发弱 D . 四周多高原山地,湿润气流难进入内陆
    2. (2) 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选择在11-12月举行,主要原因是(   )
      A . 11-12月降水较多,用水量较充足 B . 新冠疫情影响,赛事安排被迫推迟 C . 沙漠广布,11-12月风沙活动较少 D . 属热带气候,11-12月气候较凉爽
    3. (3) 为实现“碳中和”世界杯,卡塔尔可充分利用(   )
      A . 风能 B . 太阳能 C . 石油 D . 核能
  • 4. (2021高二下·威海期末) 我国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明确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该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污染物跨境转移形式属于同一类的是(   )

      ①酸雨②油船泄漏③废旧服装④电子废物⑤废塑料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③④⑤
    2. (2) 我国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将主要推动我国(   )
      A .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B . 提升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水平 C .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 D . 提高就地处理有害废弃物的能力
  • 5. (2021高二下·铁岭期末) 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及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公司秘密签订了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今后5年内要接受该财团15吨有毒废物,获得6亿美元现钞,后因舆论压力而取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污染物跨国转移的实质是(   )
      A . 资源短缺 B . 任意排放废弃物 C . 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D . 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2. (2) 有关污染物转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带来危害,即使几内亚比绍属于热带气候,其环境自净能力也是有限的 B . 几内亚比绍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也可能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 C . 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促进几内亚比绍经济的长期发展 D . 倾倒的污染物会给几内亚比绍带来环境污染
  • 6. 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洋垃圾的进口热潮开始于20世纪末。2017年7月18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从2017年年底开始将不再接收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面对中国的禁令,英、美两国正在积极制定政策彻底解决塑料等垃圾问题,但是在相关技术研制成功以及政策出台前,英、美两国在塑料等垃圾处理上仍以寻找替代中国的垃圾出口“接盘侠”为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中国曾大量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是(  )
      A . 废弃物处理能力强  B . 弥补工业原料短缺 C . 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D . 环境承载力大
    2. (2) 最有可能成为替代中国的垃圾出口“接盘侠”的国家是(  )
      A . 加拿大                   B . 乌克兰 C . 新加坡                   D . 印度尼西亚
  • 7. (2022高二下·广州期末)  2016年3月23日,中国和湄公河五国领导人一致发表《首次领导人会议三亚宣言》,建设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初期优先发展互联互通、水资源和农业减贫等五方面合作。2021年12月3日,中老两国最高领导人共同见证通车的中老铁路(昆明到老挝万象)是高质量共建绿色环保的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下图是澜湄经济圈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 全流域均适宜发展梯级水电站保障能源需求 B . 全流域均适宜发展河运,增强经济互联互通 C . 建立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中心增强综合利用 D . 加快建设引水灌溉工程减轻旱灾对农业影响
    2. (2) 中老两国交界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建立,有利于(   )
      A . 有效沟通和促进两国人民友好来往和发展旅游 B . 减轻中老铁路开通带来的对大气、水资源污染 C . 体现铁路对途经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绿色环保 D . 保护自然森林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
    3. (3) 联系中老两国的钢铁巨龙和澜湄经济圈体现了(   )
      A . 共同保护流域自然环境 B . 建设国家间命运共同体 C . 科技创新促进互联互通 D . 标志一带一路建设完成
  • 8. (2022高二下·玉溪期末)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图)属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9.5万平方千米,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重点保护的藏羚羊、雪豹、兰科植物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 . 公平性原则 B . 持续性原则 C . 保护性原则 D . 共同性原则
    2. (2) 建设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最主要目的是(   )
      A . 防止水源污染 B . 维护生态平衡 C . 增加木材蓄积量 D . 禁止滥捕滥杀
  • 9. (2022高三上·浙江月考) 下表为某机构设定的四种情景下土地利用的模拟条件。下图为某地2030年两种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情况。完成下列小题。

    情景类型

    土地利用的模拟条件

    Ⅰ自然发展

    根据历史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进行模拟

    Ⅱ经济发展

    根据区域城市建设用地快速发展政策进行分析预测

    Ⅲ生态保护

    严格控制耕地以及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加强对林地、草地、湿地和水源等的保护

    Ⅳ可持续发展

    追求整体效益,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土地的利用需求

    1. (1) 该地可能位于(   )
      A . 内蒙古 B . 新疆 C . 浙江 D . 广西
    2. (2) 乙种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类型属于(   )
      A . 自然发展 B . 经济发展 C . 生态保护 D . 可持续发展
  • 10. (2022高二上·南阳月考) 发展绿色食品,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1) 绿色食品是指(   )
      A . 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 . 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 . 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 . 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2. (2) 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 . 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 . 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 . 减少固体垃圾 D . 移风易俗
二、图文分析题
  • 11. (2022高三上·诸暨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且埋藏较浅,几乎都是露天开采。2021年,印尼提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7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材料二:下图是印度尼西亚含煤地层分布简图。

    1. (1) 从碳循环角度,推测印度尼西亚煤炭丰富且埋藏较浅的原因。
    2. (2) 从碳减排角度,简述印度尼西亚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 12. (2022高二下·台州期末)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熊猫国家公园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公园内森林覆盖率72.07%,拥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151种。为改变公园内大熊猫栖息环境的孤岛状局面,有关部门长期致力于大熊猫廊道建设,避免种群分割、物种退化。2021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公园名单。

    材料二:大熊猫喜阴湿环境,嗜好饮水,多以箭竹为主食。研究发现,四川片区生活着80%的野生大熊猫,其活动多在2000-3500米的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的河谷阶地等地区。图1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示意图,图2为Y县某景观图。

    1. (1) 简述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生态意义。
    2. (2) 分析大熊猫分布区环境特点对其生存的有利影响。
    3. (3) 从交通建设角度,简述Y县修建大熊猫廊道的合理举措。
  • 13. (2021高二下·宁德期末)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东部,海拔1000-2802m,是汉江、渭河支流的发源地。被誉为"天然基因库"、"西安市后花园"。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生态保护情况时强调:各级干部要当好秦岭生态的卫士。下图示意秦岭及其周边地区地形。

    1. (1) 比较渭河、汉江的水文特征差异。
    2. (2) 分析牛背梁被誉为“天然基因库”的原因。
    3. (3) 分析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对周边河流的生态作用。
  • 14. (2022高二下·清远期末)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污染产业是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能耗高、废弃物排放量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污染产业的转移不仅重塑了区域发展格局,也改变了环境污染的分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污染产业的转移方向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和模式,污染产业的转移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下图为世界和某区域污染产业地理转移的趋向示意图。

    1. (1) 分别指出世界及该区域污染产业的转移趋向。
    2. (2) 推测影响污染产业跨国、跨区域转移的因素。
    3. (3) 为了防范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系统性风险,简述污染产业转入地区可采取的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