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下 第2章 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更新时间:2023-02-24 浏览次数:4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可以是某种物体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

    ②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

    ③可以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

    ④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数学公式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2. 小卡片有助于科学学习。请仔细观察下列四张小卡片内容,属于符号的是(   )
    A . 磁感线 B . 时间 C . 一氧化碳分子 D . 眼球结构
  • 3. 下列叙述存在科学性错误的是(   )


    A . 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B . 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者是计算机图像 C . 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 . 地球仪是表示地球的符号
  • 4. 模型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 光线 B . 磁感线 C . 水分子 D . 氢元素
  • 5. 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就可以结成冰,俗称“热冰”,如图为其模拟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分子个数发生变化 B . 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空隙发生变化 C . 在弱电场下,水分子排列从无序转为有序 D . 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 6. 下图是公交车上常见的警示图,用来提醒乘客防止因惯性造成不良后果的是(   )
    A . 请勿将头手伸出窗外 B . 请拉好扶手防止刹车 C . 禁止吸烟 D . 请勿乱丢瓜皮果壳
  • 7. (2022八下·杭州期末) 下列科学家的科学研究中,没有用到模型的是( )
    A . 宇宙体系(哥白尼) B . 表示磷元素(道尔顿) C . 叶结构 D . 二氧化碳分子
  • 8. (2022八下·杭州期末) 借助模型有利于学科概念的学习与理解,下列属于模型的是(   )
    A . B . C . D .
  • 9. (2022八下·永嘉期中)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下列有关冬奥会的信息属于模型的是(   )
    A . 冬奥会会徽 B . 冬奥会冰球项目标志 C . 北京赛区的场馆和项目 D . 场馆内禁止吸烟标识
  • 10. (2022八下·温州期中) 以下属于符号的是( )
    A . 甲烷分子 B . 地磁场 C . 电压表 D . 欧姆定律
  • 11. 科学研究常常采用转换、模拟等研究方法,下列课本实验中与其他三个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
    A . 研究地球的自转运动 B . 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C . 研究板块张裂 D . 研究膈的升降与呼吸
  • 12.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规律。在催化、加热的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 4种物质中, C . D都属于氧化物

    C.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

    D . 该反应中反应物A与B的分子个数比是1:1
  • 13. 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化学反应中甲分子发生变化 B . 丁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C .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D . 该反应后原子数目减少
  • 14. 如图所示,关于某物质的三态变化模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的过程中,分子间的空隙在不断地变大 B . 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出现的三种分子,分别是固态分子、液态分子、气态分子 C . 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但分子本身并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D . 物质在三态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空隙大小分别是气态大于液态,液态大于固态
  • 15. (2021八下·上虞期末) 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下列模型的建构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甲能表明钠在氯气中燃烧的电子得失 B . 在图乙实验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 . 图丙是氢的3种同位素,其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 D . 图丁可以表示地壳中所含各种元素的分布情况
  • 16. (2019八下·丽水月考) 如图所示,密封容器中储存有一定量的氧气。当活塞慢慢下压后,下列关于容器内分子模型的建构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 17. (2019八下·台州期中) 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有关该模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 .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 C . 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D . 化学性质相似
  • 18. 某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图甲是该物质的元素质量分数圆饼图,图乙为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据图分析,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元素A,B,C分别表示碳、氢、氧 B . 该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为CH6O2 C . 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6∶1 D . 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05
  • 19. “超临界水”(H2O)因具有许多优良性能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
    A . B . C . D .
  • 20. 下列关于符号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B . 符号必须要用文字表达且世界通用 C . 符号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D . 符号能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
  • 21.

    化学家拉瓦锡将“精确定量”的概念引入化学实验,他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就是加热氧化汞粉末得到了汞和氧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可说明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 . 该实验所得氧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C . 该实验可说明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发生变化的 D . 该实验可说明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发生改变的
二、填空题
  • 22. 常见分子模型的形象表示方法有两种: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1. (1) 请你写出图中乙烷对应的模型分别属于哪种表示方法。

    2. (2) 能清楚地反映乙烷分子中碳、氢原子的大小和相对位置的是   
      A . 球棍模型 B . 比例模型
  • 23. 下图表示的是液态水和气态水的状态模型,“”表示水分子。

    1. (1) 图中表示气态水的是。 
    2. (2) 温度降低时液态的水会变成态的冰,而温度升高时会变成态的水蒸气。 
    3. (3)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水在状态变化时,水分子之间的发生了变化。 
  • 24. 已知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模型来表示这一反应过程: ☆☆+☆☆+◆◆ → ☆◆☆+☆◆☆。请你指出该同学用来表示氢分子的符号是;用来表示水分子的符号是
  • 25.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表示硫原子,“O”表示氧原子。甲物质的名称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此反应属于反应。

  • 26. 请你认真观察、分析对比下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 (1) 水分解是变化,水汽化是变化。
    2. (2) 从微观角度分析,上述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3. (3) 由此分析,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
  • 27. 下列两幅图表示的是液态水和气态水的状态模型, 表示水分子。

    1. (1) 图中表示气态水的是
    2. (2) 液态水温度降低时变成态的冰,温度升高时变成态的水蒸气。
    3. (3) 水在状态变化中,(填“有”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请你概括出物理变化的实质:
    4. (4)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水在状态变化中,是发生了变化。
三、解答题
  • 28. 分子有大有小,且分子之间是存在间隔的。如图用大小不同的圆分别表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试画出酒精和水混合后存在形式的模型。

    注析:两种不同的液体相互混合,由于它们的分子间隔不一样,会相互扩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