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3-28 浏览次数:6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将各题的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 1. (2019·贺州) 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这体现了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   )
    A . 小国寡民 B . 重视农业 C . 民主政治 D . 对外扩张
  • 2. 历史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依据下面的示意图,请你判断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 美国独立战争 C . 法国大革命 D . 美国内战
  • 3.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网络查找攻占巴士底狱、处死路易十六、打败反法联军等资料,由此可以判断他们正在探究学习(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 美国南北战争 C . 法国大革命 D . 早期殖民扩张
  • 4. “第一条,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第二条,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国会。第二条,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第三条,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这段话选自(    )
    A . 《独立宣言》 B . 1787年美国宪法 C . 《人权宣言》 D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5. 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一句解说词;“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材料中“这把钥匙”指(    )
    A . 蒸汽机车 B . 珍妮机 C . 飞梭 D . 改良蒸汽机
  • 6. 《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
    A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 人文主义思潮的推广 C . 理性主义的传播 D . 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体系的形成
  • 7. 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等国的驻华大使,每年的6月5日都要到北京朝阳公园向“拉丁美洲解放者"铜像敬献花篮。下列人物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    )
    A . 拿破仑 B . 章西女王 C .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D . 华盛顿
  • 8. (2019·南充) 关于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 .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B .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都废除了农奴制度 D . 都改变了俄国的社会制度
  • 9. (2019·扬州) 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实行资产阶级改革,推行的经济措施是(   )
    A . 废藩置县,中央直接治理 B . 废除封建身份,取消武士特权 C . 殖产兴业,废除行会制度 D . 设立新式学校,实行义务教育
  • 10. 美国第一个大型的专业实验室是由爱迪生在1876年建立的,集中了近百名科学家、工程师和技师。许多大企业也建立起工业实验室和研究所,如贝尔系统的基础研究就聘请了由英德留学回来的应用科学家和工程师。这说明当时的美国(    )
    A . 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密切结合 B . 已经进入了“电气时代” C . 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 .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位于世界前列
  • 11. 当今世界,合作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各种危机的重要途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中美英等26国进行了一次合作,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其标志是签署了(    )
    A . 《波茨坦公告》 B . 《九国公约》 C . 《联合国家宣言》 D . 《共产党宣言》
  • 12. 某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内容进行了梳理,制成下表。与表中①②③对应正确的(    )

    时间

    空间

    意义(影响)

    波兰

    二战全面爆发

    1943.2

    斯大林格勒

    1944.6

    开辟欧洲战场

    A . 1931.9.18    二战全面爆发    珍珠港 B . 1939.9.1    二战转折点    诺曼底 C . 1937.7.7    二战最大规模    波兰 D . 1941.12.7    德国签订投降书    雅尔塔
  • 13. (2021·四川) 冷战后的30年里,美国参与的战争和军事干预多达228起,平均每年7.6起。美方还动辄挥舞制裁大棒,对其他主权国家实施单边非法制裁。这表明(   )
    A . 国际政治新秩序已建立 B . 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安宁   C . 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D . 美国建立了“单极世界”
  • 14. “苹果手机的设计来自美国的苹果手机,触摸屏、闪存来自日本的东芝公司,应用处理器来自韩国的三星公司,相机组件来自德国的英飞凌公司,组装在中国的富士康完成。”这则材料说明当今世界( )
    A . 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B . 经济格局全球化趋势 C . 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D . 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
  • 15. 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支持、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是( )
    A . 华约和北约 B . 欧洲共同体和欧盟 C . 联合国和维和部队 D . 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
  • 16. (2021·安徽模拟)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欧、日、俄中等大国着眼于21世纪,为谋取在未来国际格局中的有利地位,各种伙伴关系相继建立。多种双边关系的相互制衡,客观上对美国谋求主导冷战后世界的构想和行为形成牵制力量。以上材料说明(    )
    A . 多极化有利于遏制霸权 B .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C . 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D . 冷战意识仍影响大国关系
  • 17. 日本政府于2021年4月13日正式公布:将核废水排入太平洋,多国政府向日方表明严重关切和深深忧虑,有外国网友甚至称“这是日本发动的一次核攻击”, 这一事件在国际上持续热议。材料反映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是(    )
    A . 生态生存环境恶化 B . 世界粮食饥荒严重 C . 人口数量过快增长 D . 战争恐怖主义抬头
  • 18. (2022九上·大同月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结果是(    )
    A . 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B . 取消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 C . 埃及取得彻底独立 D . 运动遭到英国当局的残酷镇压
  • 19.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这反映了( )
    A .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B . 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 C . 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 D . 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
  • 20. 学习历史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下面提供的关键词,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标题(    )

    关键词:联合国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A . 步入近代社会 B . 一战后初期的世界 C .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D .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材料题(21题10分,22题10分,23题10分,共30分)
  • 21. 二十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灾难,也带来了深刻思考。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选自张瑞德《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这场战争后,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公约。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决定占领印度支那和南太平洋诸国,以夺取那里丰富的战略资源,并控制主要交通线。当时美国是日本南进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最大障碍。

    ——《世界历史》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共有30多个国家、约15亿人口卷入战争,其中,参战各国的死伤人数高达3000万,参战国家的直接军费和战争造成的损失达3400多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人,直接军费开支总计1.1万亿美元,参战国物资损失总价值达4万亿美元。

    1. (1) 材料中的“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指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协约国同德国签订的“和约”及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分别指什么?由此确立了怎样的国际政治格局?
    3. (3)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为了扫除材料三中所述“最大障碍”,日本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该军事行动有何重大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特点,对此你有何感想?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芙乐尔”在俄文中的意思是“曙光”或“朝霞”,在古罗马神话里,“阿芙乐尔”是司晨的女神,她唤醒人们,送走黑暗,迎来光明。

    材料二: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1921年) ……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这一政策)成功地应付了数年战争留下的直接危机。到1926年,工农业产量已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苏联实行这一模式后,以十多年时间就初步实现了经济上的现代化,即工业化,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凭借这一成就,苏联模式在当时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很长时间内,斯大林模式被很多落后国家的人民当作振兴国家和民族的样板。

    ——摘编自陈怡《斯大林模式与执政党的现代化》

    斯大林模式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置广大人民的实际利益于不顾,甚至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主要是因为斯大林模式导致了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

    ——摘编自郑易平、龚成《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再思考》

    1. (1)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迎来的“光明”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材料二中“这一政策”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你同意材料三哪一种观点?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材料二:“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严格监督一切银行储蓄、信贷和投资,以制止利用他人存款进行投机的活动;必须提供充分而有偿付能力的货币。”

    一一摘编自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职演说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是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的经济模式后来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资本主义经过这一重大调整,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

    ——摘编自岳麓书社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造成的危害。结合所学指出这场危机是从哪个行业开始的?
    2. (2) 材料二中“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为了兑现材料二中的承诺,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