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更新时间:2023-04-11 浏览次数:5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发射成功。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将与形成“T”字基本构型的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将进入长期有人驻留模式。完成下面小题。
    1. (1) 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在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   )
      A . 对流层、电离层、平流层 B . 平流层、对流层、电离层 C . 电离层、臭氧层、对流层 D . 对流层、臭氧层、电离层
    2. (2) 在轨“天宫号”空间站所属天体类型类似于(   )
      A . 流星体 B . 木卫 C . 小行星 D . 天王星
    3. (3) 对中国天宫空间站与地球站通信联系干扰最大的是(   )
      A . 极光现象 B . 流星现象 C . 耀斑爆发 D . 太阳辐射
  • 2. 地球距今的年龄约为46亿年,在地球的漫长历史中,生物的出现与进化只是其中的一段。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中国国宝”。和它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在第四纪大冰期中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成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在2021年10月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宣布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片区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关于对大熊猫最初出现的地质年代中地球演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爬行动物与裸子植物大发展②发生了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③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④三叶虫大量出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
    2. (2) 竹笋在春季破土生长。大熊猫喜食新鲜竹笋,因食量大,为保障一年四季都有充足食物,秦岭片区大熊猫会在低海拔和高海拔之间往返迁移觅食。大熊猫觅食从低海拔向高海拔迁移的季节最可能是(   )
      A . 春末 B . 盛夏 C . 秋末 D . 初冬
  • 3. 人民币素有“国家名片”之称,2019版2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案(下图)是素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它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绝闻名中外。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2所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个数有(   )
      A . 2个 B . 3个 C . 4个 D . 5个
    2. (2) 关于该地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地貌分布区易出现石漠化,土壤贫瘠 B . 该地貌适宜建大型水库 C . 为可溶性岩石在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 D . 利用该地貌可以发展旅游业
  • 4. 嘉陵江在青居镇形成了一个近359°的巨大曲流,被称为“天下第一曲流”。这里有着许多传说,如“水陆交通要道,商贾云集”、“生活富足太平,如同生活在平安坝”、“岸上一袋烟,行船一整天”、“坐船去青居镇赶集,去也可以顺水,回也可以顺水”等。下图为青居曲流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除青居曲流这一巨大曲流外,还有次一级的曲流。曲流两岸的流水作用存在差异,据此判断,下列关于乙地至丁地沿线的河床横剖面示意图,最可能符合事实的是(   )
      A . B . C . D .
    2. (2) 下列传说及流传的地区,最有可能的是(   )
      A . 甲地,水陆交通要道,商贾云集 B . 乙地,生活富足太平,如同生活在平安坝 C . 上码头到丙地,岸上一袋烟,行船一整天 D . 曲水乡坐船去青居镇赶集,去也可以顺水,回也可以顺水
  • 5. 中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岸地貌“石老人”,是距离青岛海岸近百米的一座石柱,高有17米,神似一位老人坐在碧海波涛之中,每日晨迎朝霞,暮送余晖,成为当地著名的地标性景观。2022·年10月3日“石老人”顶部发生了自然坍塌。下图示意塌陷后的“石老人”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影响“石老人”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 海浪侵蚀 B . 洋流堆积 C . 狂风侵蚀 D . 冰川侵蚀
    2. (2) “石老人”形成与消亡过程的海岸地貌类型可能依次是(   )
      A . 海蚀柱一海蚀陡崖一碎屑堆积物 B . 海蚀柱一海蚀拱桥一碎屑堆积物 C . 海蚀拱桥一海蚀柱一碎屑堆积物 D . 海蚀拱桥一碎屑堆积物一海蚀柱
  • 6. 下图表示大西洋沿不同纬度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   )
      A . 密度、温度、盐度 B . 盐度、密度、温度 C . 盐度、密度、温度 D . 密度、盐度、温度
    2. (2) ①②③所代表的海水性质在垂直方向上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A . 表层变化幅度小,深层变化明显 B . 由表层到深层明显增大 C . 表层变化幅度大,深层变化小 D . 表层到深层无明显变化
  • 7. 湖南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省内最大湖泊O周边的湖陆风进行了研学活动,下图为四个观测点(①~④)(下左图)及某观测点一天中风速示意图(下右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关于湖陆风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白天Ⅰ;晚上Ⅱ B . 白天Ⅲ;晚上Ⅳ C . 白天Ⅱ;晚上Ⅲ D . 白天Ⅳ;晚上Ⅲ
    2. (2) 一天中风速示意图绘制的观测点是(   )
      A . B . C . D .
    3. (3) 由图可知,一天中(   )
      A . 陆风最大风速大于湖风 B . 湖陆温差最大时约为14时 C . 湖风持续时间长于陆风 D . 湖风为西风,陆风为东风
二、综合题
  • 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道路大多为普通沥青路面,其热容量和不透水性特点带来诸多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科研人员研究出大孔隙透水沥青,这种沥青铺设的路面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具有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内涝等诸多优点。下图左示意某城市透水沥青路面和不透水沥青路面温度日变化,图右示意大孔隙透水沥青路面的结构形式。

    1. (1) 比较透水沥青路面与不透水沥青路面近地面气温日较差的大小关系,并结合上图所示信息简要说明原因。
    2. (2) 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判断铺设大孔隙透水沥青路面对城市热岛环流强度的影响(增强或减弱)?并简要分析原因
    3. (3) 结合水循环的相关原理说明铺设大孔隙透水沥青路面在减轻城市内涝中的作用。
  • 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发现,黄土高原上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底部的岩石成分并不一致,且黄土呈现出沙黄土带—典型黄土带—黏黄土带(黄土粒径从大到小)的空间分布形态。

    材料二:下图是黄土高原黄土粒径分布图。

    1. (1) 结合图文材料,说出黄土高原上黄土的来源地及黄土高原形成巨厚黄土层的主要外力作用。
    2. (2) 结合图文材料,判断黄土高原地区的主导风向,并分析“沙黄土带—典型黄土带—黏黄土带”粒径空间差异的成因。
    3. (3)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主要是哪种外力作用导致的?为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出两点)?
  • 1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纽芬兰岛沿岸是世界上观看冰山的最佳地点之一,目前每年常有来自高纬度的冰山漂浮到该岛附近海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而冰川的分布常与大洋表层水温状况有关。图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示意图。

    1. (1) 根据材料,描述北大西洋中高纬度地区洋面年平均水温分布特点。
    2. (2) 请说明冰山出现在纽芬兰岛附近的动力,并说明冰山的到来对该海区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3. (3) 纽芬兰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渔业资源极其丰富。请从鱼的种类和数量两个角度分析洋流对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影响。
  • 1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外力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全过程。流水不断以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塑造形态各异的河流地貌。

    材料二:长江流域示意图

    1. (1) 长江流域地貌景观多样,下列①~⑥六类景观中,可能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河流地貌有哪些?

    2. (2) 指出长江流域甲处河谷的形态特征。
    3. (3) 说出乙处典型河流地貌的名称,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