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道...

更新时间:2023-02-20 浏览次数:3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 1. 下列关于梦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有梦想就有希望 B . 少年的梦想是不切实际的,应丢弃 C . 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D . 当代中国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 2. 在当代,下列为人生梦想努力的方法不科学的是(   )
    A . 单打独斗,闭门造车   B . 做事分清轻重缓急 C . 珍视团队合作   D . 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
  • 3. 作家冯骥才在《哦,中学时代》一文中写道:“人近中年,常常懊悔青少年时由于贪玩或不明事理,滥用了许多珍贵的时光。”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 富有主见,敢于表达   B . 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C . 磨砺意志,培养品格   D . 珍惜青春,把握当下
  • 4. (2021·泰州模拟) “天上不会掉馅饼,奋斗才能梦想成真。”这句话告诉我们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是(    ) 
    A . 远大的理想 B . 艰苦的努力 C . 乐观的心态 D . 坚定的信念
  • 5. 下列对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表述最为全面的是(   )
    A . 知识的获取一优异的成绩单一如何交友 B . 知识的获取一各种能力的培养一如何做人 C . 理化生知识一学习态度一如何做人 D . 语数外知识一优异的成绩单一老师的表扬
  • 6.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曾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勉励教师们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告诉我们(   )
    A . 要用丰硕的学习成果回报老师   B . 老师是学生成才的关键所在 C . 要理解和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   D . 老师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 7. 当代作家周国平曾说:“如果父母相爱,家庭和睦,孩子在爱和快乐的氛围里度过童年,他的人生就有温暖明亮的底色,可保心理健康,情商良好。”这告诉我们(   )
    A . 和睦的家庭能决定我们一生的成功 B . 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C . 我们应该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孝敬 D . 家庭美满幸福靠每个成员共同创建
  • 8. “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下列句子与这句话主旨一致的是(   )
    A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B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 . 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D . 盛年不在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 9. 科学研究发现,对于人类而言,生物钟紊乱会引发很多问题,比如熬夜会打破人体内精妙的时钟,从而引发疾病。这一研究发现告诉我们(   )
    A . 生物钟会危害生命健康 B .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C . 要乐观面对生物钟紊乱 D . 需要不断地调整生物钟
  • 10. 习近平主席在北师大讲话时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这是因为(   )

    ①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②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

    ③老师能让我们取得优异成绩

    ④老师的人格魅力会影响学生的成长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下列同学的观点与这些诗句的启示相符合的是(   )
    A . 我学习基础差,再努力也没用   B . 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部分 C . 正确认识自己,做到扬长避短   D . 发掘自身力量并不排除借助外力
  • 12. 2021年2月,德清民警李小荣奋不顾身跳进了冰冷的河水中勇救落水者,这一事迹被大家传颂,这已不是他第一次救人于水火。李小荣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
    A . 只有见义勇为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B .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C . 生命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D . 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 13. 小亮在互助小组活动中坦言:“我头脑灵活,上课爱思考,发言很积极,经常被老师表扬。但是我的性格有点急躁,容易和同学发生矛盾。我想做更好的自己,我该怎么办?”据此,回答问题。
    1. (1) 上述材料中小亮通过_____来认识自己。(   )

      ①自我观察和分析

      ②个性心理特征

      ③他人的态度和评价

      ④与他人比较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 (2) 为帮助小亮成为更好的自己,同学们建言献策,你认为可取的是(   )

      ①小君说:你得继续保持爱思考、积极发言的做法

      ②小莲说:你得保持和所有同学观点一致,这样就不会发生矛盾

      ③小佳说:你可以请一个自己信任的人来提醒和帮助你改进自己的缺点

      ④小丽说:你得有决心和毅力,坚持长时间的磨练,急躁的性格会慢慢改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4. (2020七上·苏州期末) 少年应有梦,但不应止于心动,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启示我们(    )
    A . 树立远大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B . 梦想是人生持续前进的精神动力 C . 有梦想就一定会坚持不懈地努力 D . 努力是架构梦想和现实间的桥梁
  • 15.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意大利前,在其主流媒体《晚邮报》上发表文章并引用其著名作家莫拉维亚的一句话:“友谊不是偶然的选择,而是志同道合的结果。”这其中的寓意是(   )

    ①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②友谊是平等的和双向的

    ③与友竞争必将伤及友谊

    ④志同道合就该放弃原则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6. (2022七上·惠州期末) “如果生活只有晴空万里而没有阴雨笼罩,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这说明(   )
    A . 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与人生相伴   B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 . 挫折就是人生成长的障碍   D . 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挫折
  • 17.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七年级学生小东遭到两个大个子青年勒索。此时,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是(    )
    A . 保护好钱物,与歹徒殊死搏斗,以伸张正义 B . 先把钱给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及时报警 C . 赶快把钱给歹徒,事后不声张,以免遭报复 D . 记住歹徒相貌,以后找哥们儿报复
  • 18. 肝癌晚期患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决定捐赠角膜和遗体,并举办了一个“生前亲友见面会”,令人不胜感慨。他的生命观是(   )
    A . 蔑视生命,视生命为身外之物 B . 珍爱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 C . 肯定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D . 尊重生命,利用生命谋声誉
二、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 19. 阅读情境,回答问题
    1. (1) 情境一:七年级学生小娟,刚刚进入中学,对新的校园充满了新奇,却又很茫然,不知如何适应。

      ①小娟的正确做法:

      ②理由:

    2. (2) 情境二:课间,小娟闷闷不乐,因为她发现自己学习成绩不如学习委员好,跑步不如体育委员好,长相不如文娱委员漂亮,越比越觉得自己不如他人。

      ①小娟的主要问题是:

      ②如果你是小娟的好友,你会对她说:

  • 20. (2022七下·定远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社交网络连接了天南地北的人们,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交流。从某种意义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生活不止眼前的网络,还有跳出方寸之外的世界。与其在网络上流浪,不如在现实世界里奔跑,如果人生有恢复出厂设置这个按钮,请大胆的按下,找回那个真实世界的你吧!

    1. (1) “社交网络连接了天南地北的人们”,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网络交往带来的影响。
    2. (2) 网络交往终究不能取代现实的交往。请你为建立诚挚友谊设计两条标语。
  • 21. 阅读材料,思考并运用课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尽管很多人在外打工,离家千里之外,但“千万里,一定要回到我的家”,人们忙碌了一年,总是要赶在除夕前回家与家人团聚,尽孝。

    材料二:《常回家看看》歌词: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问个平平安安。

    1. (1) 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中国的家庭文化中有一种传统的美德是什么?
    2. (2) 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为什么提醒人们要常回家看看?
    3. (3) “家和万事兴”,为了让每个家庭更美好,请你提些宝贵的建议。
  • 22. 同学们上了一节以生命为话题的道德与法治课。让我们走进以下课堂中的几个片段,回答问题。

    【新闻播报】今年的11月9日是我国第29个“119消防宣传日”。莲都区某中学精心组织了一场校园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案例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87岁老奶奶落水后教科书式自救

    湖南一87岁老奶奶去江边洗手时,不慎滑入江中。据她描述:“我不会游泳,由于没有体力了,就干脆放松身体仰躺在水面上,身体反而没有下沉。”于是,她就一直保持着这种姿势,没有挣扎,双手抱在胸前,等待救援。消防队员火速赶到现场救援,之后将老人送往医院救治。据悉,目前老人各项身体指标均正常,已转危为安。

    1. (1) 学校的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紧扣我国第29个“119消防宣传日”的消防主题——“关注消防,______”。
      A . 生命至上 B . 共担责任 C . 和谐进步 D . 文明出行
    2. (2) 在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中,下列自救自护的做法正确的是______。

      ①乘电梯下楼逃生

      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快速从安全通道撤离

      ③浓烟中采取低姿势爬行

      ④当火势蔓延时,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3. (3) 请你从敬畏生命的角度参与探究一“救与不救”的辩论。
    4. (4) 你从探究二的案例中学到哪些自救技能?
    5. (5) 灾害无情,救护有法。除了水、火灾害外,请结合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分享发生地震和交通事故时救护小技巧各一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