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23-02-28 浏览次数:6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初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对生活中的物理量具有一定的估测能力。初中生小明进行如下估计,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小明正常步行上学的速度约为1km/h B . 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 . 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为6s D . 初中学校教室的高度为5m
  • 2. (2019·营口) 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们能够分辨出钢琴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声的响度不同 B .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放低些 C . 超声波能够粉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D .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 3.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分析与描述正确的是(   )
    A . 漫反射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所以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 站在湖水边,看到“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动,我们实际看到的是鱼儿的实像 C . 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进行遥控的 D . 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地面上的物体被移到月球上,质量将变小 B . 1kg铁的质量比1kg棉花的质量大 C . 一块冰熔化成水,其质量减小 D . 将一铁块拉制成铁丝,它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 5. 有关密度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根据公式可以说, 物质密度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B .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之一, 只要物质种类不变, 任何条件下它的密度都不改变 C . 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均匀物体, 体积相同时, 质量大的物体密度大 D . 密度大的均匀物体, 它的质量一定大
  • 6. 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音调与物体振幅有关 C . 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 D .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逐渐变小,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 7. (2022·东营模拟) 下列光现象与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  筷子折断 B . “彩虹桥”倒影 C .  墙上的影子 D .  海上彩虹
  • 8.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借助降落伞安全着陆,返回舱在下降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返回舱是静止的(   )

    A . 地面上的灌木丛 B . 返回舱的降落伞 C . 太空中的空间站 D . 地面上跑动的小动物
  • 9. (2021·百色) 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加最小砝码时指针偏右,取出最小砝码时指针偏左,则可使横梁恢复水平位置平衡的正确操作是(   )
    A . 在右盘中加砝码 B . 将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 C . 在右盘中减砝码 D . 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 10.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用的实验器材有:一块薄平板玻璃、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和白纸,如图所示。则下列与实验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实验过程应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 B . 选用薄平板玻璃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C . 使用完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D . 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不能够承接到像
  • 11. 甲、乙两辆玩具小车从同一起点一起向东运动的s﹣t图像如图,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①甲、乙两车都是在匀速直线运动

    ②乙车速度是0.1km/h

    ③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东运动

    ④8s时,甲车在乙车前面0.8m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2. (2023八上·石门期末)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分别是(     )

    A . ③①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②①
  • 13. 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其中s1=60cm,s2=30cm,秒表每格为1s,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

    ②实验中,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③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18m/s

    ④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原理可用于照相机

    ②若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将向下移动

    ③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④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放大的的像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5.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液体密度为1g/cm3

    ②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③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

    ④量杯质量为40g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二、填空题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 22. 某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

    1. (1) 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并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
    2. (2) 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与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3. (3) 将凸透镜固定在图乙中的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华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的实像(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这条成像规律;
    4. (4) 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 23. 小田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牛奶的密度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后,发现指针指示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才能使天平水平平衡;
    2. (2) 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06g,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乙,则倒出的牛奶体积为V=mL;
    3. (3) 再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如图丙,为g,则量筒中的牛奶质量为m=g;
    4. (4)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牛奶密度ρ=kg/m3
    5. (5) 若操作(2)中,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时,有少量牛奶附着在量筒内壁上,测得的牛奶密度将(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五、计算题
  • 24. (2016八上·七星关期中)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 (1)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 (2) 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 25. 一个质量是300g的空瓶子,当装满水时,瓶子和水的总质量是1300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子和液体的总质量是1100g;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求:
    1. (1) 瓶中水的质量;
    2. (2) 瓶子的容积;
    3. (3) 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