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四单元 /13 /13.2 *宇宙的边疆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3.2宇...

更新时间:2023-02-27 浏览次数:30 类型:同步测试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与宇宙空间究竟谁“选择”了谁

    高洪

    多数的自然科学家认为,是宇宙“选择”了人类。因为现代天体物理学以及生物进化论已经勾勒出这样一幅宇宙演化的过程图景:先是宇宙(天体)的起源,然后是地球的起源,再是生命的起源,最后是人类的起源。这“四大起源”构成了整个自然界的演化。

    但是,人类真是“必然”地产生于宇宙的吗?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大爆炸”理论模型只是等待验证的假说,他们还认为,从恒星的产生到行星(包括地球)的出现,几乎每一步演化都充满了偶然。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人类选择了宇宙。所谓人择原理,又称“人类中心原理”或“人的宇宙原理”。这个原理的要义在于,宇宙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有我们这样的人类存在,它不可能是另外的样子,因为另外的环境不会有人的出现和存在,也就不可能有对宇宙的研究和认识。所以,现在的这个宇宙是人类认识的结果,故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选择”了这个宇宙。

    美国著名科学家惠勒还从量子力学的观点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参与者的宇宙”的概念。他认为宇宙自大爆炸开始,膨胀尺度不断变大,在这进程中产生了观察者及观察仪器,这种观察反过来又会对宇宙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参与者的宇宙”向人们提供了有关人与宇宙的统一的自然观念,说明人是宇宙的人,他以自己的方式来描述宇宙;宇宙是人的宇宙,它以人类活动的结果和对象的面貌出现。正如科学家们所说,宇宙通过人类最终获得了自我认识。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人的“宇宙和谐”论,实际上是对二者的融合。这一理论认为,宇宙和谐是产生人类的原因,人和宇宙是一个互为依存的整体。人依赖于宇宙,而宇宙也依赖于人。人的存在是宇宙状态的结果(宇宙择人),也是宇宙有如此状态的原因(人择宇宙)。宇宙给地球一个大环境,地球给人类各种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而人的生存又改变着自然环境,人既是被动的,又是主动的。

    近几年来探索世界复杂性的混沌学的出现,使人类长期争论不休的“是宇宙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宇宙”的问题发生了转义。混沌理论认为,宇宙中普遍存在着混沌现象,即偶然的、随机的、不确定的因素作用下非常复杂和模糊的现象。或许是宇宙在混沌的历史中偶然地“选择”了我们,而我们在宇宙的混沌的现实中还没有能认清它的真实面貌。所以,在混沌理论看来,“是宇宙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宇宙”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类自然观的问题。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 (1) 下列对“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 . “人类选择了宇宙”是与“宇宙选择了人类”完全针锋相对的观点。 B . “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又称“人类中心原理”或“人的宇宙原理”。 C . “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认为,现存宇宙的样子只是人类对现有观测结果的描述。 D . “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认为由于有了人的出现和存在,才有了宇宙的诞生和存在。
    2.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美国科学家惠勒依据量子力学原理提出的“参与者的宇宙”的概念,是对“人的宇宙原理”这一观点的修正。 B . 惠勒认为在宇宙产生某段进程当中,人类这一观察者产生,而人类对宇宙的观察又会对宇宙产生重要影响。 C . “参与者的宇宙”这一观点有助于将“人与宇宙空间究竟谁‘选择’了谁”这一争论统一起来。 D .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人的“宇宙和谐”论可以将“宇宙择人”和“人择宇宙”这两个对立的观点统一起来。
    3.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择宇宙”和“宇宙择人”这两种观点,是人类在一定认识阶段上的产物。 B . “人择宇宙”和“宇宙择人”这两种观点,都具有各自的道理,也分别有其局限性。 C . “宇宙和谐”论为“人择宇宙”和“宇宙择人”这一争论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这是中国人对宇宙学的一个贡献。 D . 近年诞生的混沌学,使人类争论不休的“是宇宙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宇宙”的问题更加复杂化,令人莫衷一是。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宇宙是唯一的吗?

    吴炎

    20世纪70年代,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假设,即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许多宇宙之一,它们都有着各自的物理学定律和错综复杂的结构,生命就在其中一切条件都恰好适宜的宇宙中出现。到了20世纪80年代,现代宇宙学中的某些理论则证明,这样的“平行宇宙”的确可能存在。近年来,英国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个“宇宙”在我们的宇宙中遗留的痕迹,他们认为有可能证明了多元宇宙的存在。

    “宇宙膨胀”产生更多宇宙?

    科学家通过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辐射证实,宇宙曾经历过一个转瞬即逝的超高速扩张阶段,科学家将这个阶段称为“暴涨宇宙”模型。简单地说,就是宇宙在极其短的时间(远小于1秒)内,将其体积瞬间扩大,就像吹气球一样。而如果膨胀的速率稍微改变一点儿,那我们的宇宙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因此,许多科学家开始怀疑“暴涨宇宙”模型。他们提出,我们现在观测到的宇宙空间,更贴切的说法是类似一个泡沫,在宇宙之外还存在无数个泡沫,也就是说,存在无数个宇宙。所有的宇宙有着同样的或者说类似的机制进行各种限制,每个宇宙都经历了一次大爆炸,它们都是在大爆炸中诞生的,并且存在着相同的物理学定律。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宇宙都能“存活”下来,只要将大爆炸的“参数”进行细微的调整,各种宇宙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了。

    多元宇宙论的观点

    支持“宇宙永恒膨胀论”的科学家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只是多个更大宇宙中的其中之一,不管是我们的宇宙还是其他的宇宙都处于不停地膨胀当中,同时也有更多宇宙产生,此观点也被称为“多元宇宙论”。其他宇宙的特性与我们的存在差异,但与我们所处的宇宙共存。虽然“宇宙膨胀说”仍然没有切实的理论模型,但理论表明,的确可以有若干宇宙以不同的速率同时膨胀。在这个更为广大的“多元宇宙”中,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极渺小的一个单元罢了。其他的宇宙中可能无法产生银河系、恒星、行星和生命,甚至根本无法产生物质。然而我们所认为的必备条件也许并不唯一,同时修改若干常量或定律,组合得出的物理学定律体系与我们的条件大相径庭,但却可能营造同样宜于生存的和谐世界,甚至可以有生命在其中诞生。

    另一个“宇宙”被发现的证据

    英国科学家罗杰·彭罗斯称已经发现了宇宙大爆炸之前还存在另一个宇宙的证据。他在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中,发现了神秘的同心圆现象,可以认为宇宙诞生之前还有宇宙,并且提供了在前一个宇宙中所发生事件的痕迹。根据他的研究报告称,一共发现了12个同心圆辐射“印迹”,其中有5个圆具有特别的意义,分别对应着宇宙演化历史上5次大规模的事件。出现在星系团附近的神秘“圆环”的变化幅度在背景辐射上看却显得非常低。因此,研究人员似乎开始抛弃“暴涨宇宙”模型,“暴涨”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中,并在将来会继续膨胀直到一个临界点,这种宇宙模型不仅有开端,也有结束。这一发现并不是对大爆炸理论的否定,相反,它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大爆炸可能发生过很多次。科学家们解释说我们生活于一个“循环”的宇宙中——我们的宇宙终结,标志着一个“世代”的结束。但是它会立即引发一次大爆炸,从而产生一个新的“世代”,也就是一个新的宇宙,这样永恒循环。两位著名宇宙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的保罗·斯泰恩哈特和牛津大学的尼尔·图洛克曾出版图书表示:“无论是时间还是宇宙都没有开始或者结束。宇宙进化过程是循环往复的,‘大爆炸’每一万亿年发生一次,每一次都伴随着新物质和新辐射的产生,并形成新的星系、恒星、行星以及生命。我们不过是最近一次循环的组成部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除我们的宇宙之外的宇宙都有着各自的物理学定律和错综复杂的结构,生命就在其中一切条件都恰好适宜的宇宙中出现。 B . 科学家通过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辐射证实,宇宙曾经历过一个在极其短的时间(远小于1秒)内其体积瞬间扩大的阶段。 C . “多元宇宙论”指的是我们所在的宇宙包含着众多的宇宙,所有的宇宙都处于不停地膨胀当中,同时也有更多宇宙产生。 D . 罗杰·彭罗斯在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中,发现了宇宙大爆炸之前还存在着另一个宇宙的证据,这一发现是对大爆炸理论的否定。
    2. (2) 下列对文章有关说明方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综合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作假设、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向读者介绍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或观点,说明了存在多个宇宙的可能性。 B . “我们现在观测到的宇宙空间,更贴切的说法是类似一个泡沫,在宇宙之外还存在无数个泡沫”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C . “其他的宇宙中可能无法产生银河系、恒星、行星和生命,甚至根本无法产生物质”,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其他宇宙可能与我们的宇宙不同。 D . “不管是我们的宇宙还是其他的宇宙都处于不停地膨胀当中,同时也有更多宇宙产生,此观点也被称为‘多元宇宙论’”运用的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3. (3) 文章标题“宇宙是唯一的吗?”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 (4) 根据文意,你认为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是否可以证明“多元宇宙”的存在?请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3. 阅读

    材料一: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是古人朴素的生态道德观。《尚书·舜典》记载,上古时代舜就设置了一个管理山林川泽草木的官职叫虞,担任这个官位的人叫伯益。到夏朝时,就有了“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的道德倡导。

    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三大文明形态:一是上百万年的原始文明,二是上万年的农业文明,三是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今天正在向第四文明形态过渡,即生态文明。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不是自然的主宰,只是自然的一员,规律只能认识,不能违背。由此,国家出台了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追究终身责任,筑起一道壁垒森严的屏障。

    制度是写在纸上的硬措施,道德则是刻在心中的软约束。生态文明社会所要倡导的生态道德是一种全新的道德观和道德范式,它不仅要求人对人的社会行为,而且要求人对自然环境的行为都要受到伦理评价,接受自我良心的审判。尊重生命和自然界是生态伦理学的命令性原则,不损害生命和自然界是生态伦理学的禁止性原则。在生态文明时代,生态道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人是自然的主宰”这一工业文明理念仍然广为流传的背景下,仅靠法律和制度的硬约束,缺乏“发乎情止乎礼”的道德修养,是很难建成生态文明社会的。因此,培养善德善行的生态美德,激发社会成员对自然的热爱、尊重和感恩是当务之急。

    (摘编自刘奇《生态文明是一种全新的道德观》)

    材料二:

    针对如何认识我国各地域传统民俗现象、传统生态民俗,《中国环境报》专访中国生态伦理学会环境伦理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陈红兵。

    《中国环境报》:某些地区的人们嗜吃野味,说这是当地的传统民俗。请问传统民俗要背这个“锅”吗?

    陈红兵:对于有些人将吃野味归因于传统民俗的说法,要提高警惕,以免其混淆视听。诚然,传统上,我国某些地区有嗜吃野生动物的不良风俗,比如广州人食性较杂,除了吃猪、牛、羊、鸡、鸭、鹅、鱼、虾等,还喜欢吃蛇、鼠、龟、猴等。但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民俗中又存在众多饮食相关的禁忌,对于我们维护动物多样性,保护人们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如山东民间有蛇、黄鼠狼、狐狸报复心强的说法,提醒人们不要随意伤害这些动物。各民族民间故事中均有对待动植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内容,教育人们善待动植物。

    我们要认识到,传统民俗观念中存在的不适应当代社会的迷信成分,也给了我们很多借鉴反思:一是禁忌背后实际上蕴含着民众千百年来的生存经验和智慧,有利于我们维护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保护人自身可持续发展;二是民俗中迷信的说法虽不可取,但是它能激发人们对自然、对其他生命的敬畏之情。我觉得这种敬畏之情在今天依然需要。

    《中国环境报》:传统生态民俗在传统社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发挥巨大作用。但是,也有人强调,在现代社会,传统生态民俗缺失了保持生命力的土壤。对此,您怎么看?我们今天关注传统生态民俗的价值何在?

    陈红兵:大体而言,传统生态民俗就是传统民俗中体现的生态观念、生态环保实践及方式。传统生态民俗在传统社会拥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本身产生于民间,是民众长期生产生活经验的结晶,是适应民众思想情感形成的,有自身一整套传承、发挥作用的方式,因此能够有效地熏陶民众爱护自然、关爱生命的思想情感,规约民众的生态环保行为。

    至于今天关注传统生态民俗的价值何在,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只要农业生产还存在,传统生态民俗的许多方面就依然还具有价值,还应当发挥作用。实际上,也正是当代出现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使我们重新反思、认识传统生态民俗的价值。

    (摘编自陈红兵《疫情笼罩,更显生态民俗宝贵价值》)

    材料三: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70%的新发传染病,均和食用野生动物有关。人类应从中吸取教训,画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生态红线”。因此,要有效禁绝食用野生动物等生态破坏行径,应以刚柔并济的方式,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落到实处。

    首先,强化生态法治基础,严格法律红线约束。2003年非典之后,“让野生动物远离餐桌”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但在过去的17年间,只在2016年对《野生动物保护法》进行了修订,明确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像蝙蝠、水貂等可能大量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却并未列入其中。建议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等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加快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进程,在法律层面让禁食野生动物成为不可触碰的红线,进一步夯实生态法治基础,从源头严格管理野生动物非法捕猎和贸易,全面禁绝食用野生动物。

    其次,倡导生态价值理念。针对食用野生动物这类行为而言,最恰当、最适用的生态价值理念是“永久保护、杜绝食用”。其中关键一环在于需求侧的生态治理,应有效抑制消费端对野生动物的“虎视眈眈”。正如野生动物保护的公益广告所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例如,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有效切断食用野生动物的黑色利益链条,最大程度降低类似疫情的发生概率及安全风险。

    第三,明确生态行为主体。要实现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文明范式转型,最终要复归到人类行为主体自身的行动上。其中,政府、企业和公众是构成生态行为主体的关键力量。建议政府落实对猎捕、杀害、收购、运输、买卖和滥食野生动物等行为的全链条监管责任,推动企业坚持不经营野生动物,拓展公众监督非法食用野生动物的渠道,调动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积极性,构建以政府管治、企业守责、公众监督为特征的多元主体绿色行动体系,让禁食野生动物成为新时代下的绿色行动新风尚。

    (摘编自罗胤晨《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落到实处》)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古代朴素的生态道德观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人们对自然生态规律的认识和道德倡导。 B . 在生态文明社会中,生态道德有全新的发展和要求,它既关乎个人素质又具有社会属性。 C . 传统民俗观念中的迷信虽不能适应当代社会,但给人们敬畏自然和生命带来借鉴和反思。 D . 只要画出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生态红线”,就能够禁绝食用野生动物等生态破坏行为。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是自然的主宰”的工业文明理念阻碍了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因此亟须培养生态美德。 B . 传统民俗中的饮食习惯对于我们维护动物多样性、保护身体健康和善待自然有积极意义。 C . 当前及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传统生态民俗中的合理要素仍有被发现和继承发展的必要。 D . 生态文明建设道阻且长,要想人人都能养成践行保护生态的道德风尚,仍然需要假以时日。
    3.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 . 《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经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于2020年6月1日正式实施。 B . 山东省各地志愿者纷纷走进社区,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单等形式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 C . 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秘境之眼”栏目,用一个个镜头展现了绿水青山中动物的面孔和生存场景。 D . 吉林长白山管委会完善野生动物救助保护体系,加大巡山力度,对受伤野生动物开展及时救助。
    4. (4) 请梳理出材料三的行文结构,并作具体分析。
    5. (5) 当前怎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出建议。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探测深空需要脱离地球引力场,进入太阳系空间和宇宙空间。1988年10月,世界无线电管理大会(WARC)ORB-88会议确定将深空的边界修订为距离地球大于或等于200万千米的空间,国际空间数据咨询委员会(CCSDS)在其建议标准书中也将距离地球200万千米以远的航天活动定义为B类任务(即深空任务);我国则将月球探测作为了深空探测的起点。

    深空探测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空间和天体两部分,一般由近及远:月球是起点和前哨站;火星是月球之后的又一个探测热点;小天体探测日益受到重视;多目标多任务探测是深空探测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的探测活动一直未曾间断过;火星和金星之外的大行星及其卫星探测活动任重道远。

    探测方式上,一般包括飞越、硬着陆(撞击)、环绕、软着陆(+巡视)、无人采样返回、载人探测等形式。近年来出现的两个新趋势:对同一探测对象采取多种探测形式交替进行的方式;在一次任务中多种探测手段组合实现综合探测。

    深空探测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取决于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支撑,这些关键技术包括深空轨道设计与优化、自主技术、能源与推进、深空测控通信、新型结构与机构、新型科学载荷技术等。其中轨道设计与优化技术包括多体系统能量轨道设计与优化技术及不规则弱引力场轨道设计与优化技术等;自主技术包括自主任务规划技术、自主导航技术、自主控制技术、自主故障处理技术等;新型能源与推进技术包括核能源技术、电推进技术、太阳帆推进技术等。

    深空探测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促进对太阳系及宇宙的形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明确人类航天活动的重要方向;二是有利于推动空间技术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从而不断提升人类进入太空的能力;三是有利于催生一系列基础性、前瞻性的新学科、新技术,从而促进一系列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四是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队伍,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进步。

    (摘选自《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材料二:

    据统计,至今全球火星探测成功率大约为40%,在过去的50多年里,有6个国家和组织发起了44次火星探索计划,但只有8次真正实现了火星着陆,火星甚至一度被航天界称为“航天器的墓地”,原因在于火星探测工程难点众多。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看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实为“弯道超车”。他表示,我们若想实现超越,需要利用现有的技术实现“两步并成一步走”,一次发射实现环绕、着陆、巡视3个目标,这是其他国家火星探测任务从来没有过的,这一跨越式方案将成为全球首次。当然,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艰巨。事实上,我国很早就开展了相关研究。这次火星探测任务没有简单重复其他国家火星探测的老路,起点设置很高,体现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航天工程技术人员的自信。

    国家航天局称,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以“天问系列”命名,也使用同一个主标识”揽星九天”。这意味着,中国已将行星探测计划进行整体规划,火星只是第一步。据了解,我国后续深空探测工程初步明确了4次任务。第一次任务是在2020年7月发射火星探测器,预计经过10个月的飞行,2021年到达火星。其后,计划在2028年左右进行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采集火星土壤返回地球。我国还将进行小行星探测,并在2030年前后开展木星系探测和其它行星系探测。

    (摘自杨戈《雄心更在深空外》,《科学中国人·下旬刊》2020年5月)

    材料三:

    “嫦娥”五号将实现四个重大首次突破。

    “嫦娥”五号计划在月面采集2千克样品,并且是通过两种方式获得月壤。一种方式是利用钻取器,获取深度为2米的月球样品。另一种方式是用机械臂的电铲铲取月壤,取得月球表面具有独特信息的月球样品。获取的样品必须尽量保持原样,不能破坏其层次结构。此外还要在月面真空环境下完成样品封装,并带回地球,整个环节必须分毫不差。

    本次任务的核心是返回,月面起飞是最关键的技术突破。完成月面采样后,“嫦娥”五号的上升器要从月面起飞,摆脱月球引力抵达环月轨道。上升器只能进行短距离的飞行,因为它携带的燃料有限,不可能直接飞回地球,只能到达在月球轨道飞行的轨道器,由轨道器携带返回器完成接下来的行程。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新技术,相当于在月球上发射一个火箭,要实现自动发射,需要许多关键技术的突破。

    在月球采集的样品被送入月球轨道后将与轨道器对接,它们的对接将是“针尖”对“针尖”的对接,而这种对接在距离地球38万千米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地球上无法看见,也根本无法提供数据和测控支持,完全由事先植入的人工智能来完成,比“天宫一号”和神八、神九、神十的无人交会对接难度更大。

    与“神舟”飞船回家时一头扎进大气层不同,“嫦娥”五号返回地球的速度非常快,将达到11.2千米每秒的第二宇宙速度,以这样的速度进入大气层,势必会因为高温而被烧毁。要控制它减速至7.9千米每秒的第一宇宙速度进入地球轨道,乃至最终安全返回到指定地点,这些都有很大难度。

    (选自《“嫦娥”五号的四个首次突破》,《文萃报》2020年第40期)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同一探测对象交替进行多种形式的探测和在一次任务中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探测是近年来深空探测出现的新趋势。 B . 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形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科学问题,明确人类航天活动的重要方向是深空探测的首要意义。 C . 叶培建院士认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利用现有的技术一次发射完成了环绕、着陆、巡视3个目标,实现了弯道超车。 D . “嫦娥”五号的返回需要在月球上自动发射一个火箭,将上升器送入轨道器,再由轨道器携带返回器完成剩下的任务。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世界无线电管理大会和国际空间数据咨询委员会将深空的边界确定为距离地球200千米以远的空间是因为国外的深空探测科学比较发达。 B . 如果深空轨道设计与优化、能源与推进、新型科学载荷等技术有了较大的突破,那深空探测的深度与广度很有可能会得到拓展。 C . 中国已经对行星探测作了整体规划,2020年7月发射火星探测器只是第一步,未来十年还会对小行星、木星系和其它行星系进行探测。 D . “嫦娥”五号计划将利用钻取器和电铲分别获取月球2米深处和表层的月壤,样品要尽量保持原样并且还要在月表真空封装,难度非常大。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嫦娥”五号的重大首次突破的一项是(   )
      A . 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 B . 首次进行无人交会对接 C . 首次从月面起飞 D . 首次带着月壤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4. (4)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我国认可的深空探测下一个简要定义。
    5.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三、基础知识检测
  • 5.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束脩,“脩”即干肉,十条干肉为束脩。“束脩”是古代诸侯大夫互相馈赠的礼物,亦限指学生入学向教师致送的物质性礼物。 B . “长老”指年纪大的人。与此不同的是,“长者”还指有德行的人。 C . 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 . “州郡”是州和郡的统称,均为古代行政区。州基本沿袭九州之分,郡则始于战国,完善于秦汉。
  • 6.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前,总有些中学生夙兴夜寐 , 沉迷于电脑游戏不能自拔,结果荒废了学业,损害了身体健康。

    ②初春时节的江南,已是嫩草青青,应时的花儿也悄悄绽放,真是春意阑珊 , 让人陶醉。

    ③一些股票“分析师”整天做的事情就是回顾昨天头头是道,展望明天模棱两可 , 却还自调为专家、老师,真是恬不知耻。

    ④各级政府应该好大喜功 , 多为百姓谋福利,圆百姓的幸福梦。

    ⑤此次实战演练中,蓝军扫雷舰艇倾巢而出 , 成功扫除了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⑥蔡元培校长给人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

    A . ①④⑤ B . ②③⑥ C . ①③④ D . ②⑤⑥
  •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 我们确信,有人居住的这个行星只不过是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它靠着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 B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科技工作者不仅树立“科技自信”,也需要社会各界消除“科技他信”,以实际行动为科技创新呐喊助威。 C . 从整个宇宙来看,不但它景色迷人,天下稀有,而且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当中,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 D . 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适用于地球的我们所熟悉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已经没有意义。
  • 8.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辽宁抚顺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受灾严重,全省人民毁家纾难 , 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浓浓的乡情给灾区人民带来无限的温暖和抚慰。

    ②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③东巴文字与中原汉字源头之一的甲骨文可谓各有千秋 , 尽管我们无法证明其同源,但它们一定关系密切。

    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遭遇罕见干旱,洛杉矶市独树一帜 , 往水库里投放了近1亿个塑料球,以期高效节水,这种塑料球能有效阻止水蒸发。

    ⑤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生活的地方已经变得越来越美丽,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

    ⑥真实的情感最能在简朴的生活中流露出来。因为锦衣玉食 , 味浓,人心易贪恋而忘情;箪食豆羹,味淡,人心不生执着反易流露。

    A . ①②⑤ B . ②⑤⑥ C . ③④⑥ D . ②③⑤
  • 9. 下面的句子表述正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科学院植物所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不下30种的乔木病害是由病毒和类菌原体混合感染而致病的。 B . 在世界杯外围赛前的热身赛中,他执教的中国队连遭败绩,这一结果大大超出了中国球迷们的意料。 C . 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的路子。 D . 特别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民族精神,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 10. 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踝节   隶属   光采不减   闪烁不定 B . 束搏   珊瑚   碧波荡漾   与世隔绝 C . 碰壁   磅礴   旋涡星系   神密莫测 D . 荣誉   夙望   无所用心   朝气蓬勃
  • 1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nǐ)   晕(xuàn)   私(xùn)  荒(wú) B . (bō)   尘(āi)     搁(zhì)  望(sù) C . 细(qiàn)  镶(qiàn)   广(mào)  存(zhù) D . 栗(chàn)  星(huì)    芽(nèn)  宝(zànɡ)
  • 1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______在两个旋臂之间,______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______像肥皂泡一样脆弱,______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

    A . 即使  也  虽然  却 B . 即便  也  虽然  但 C . 即使  也  尽管  却 D . 即便  还  尽管  但
  • 13. 下面一段文字顺序已经被打乱,重新排序后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无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

    ②必定有许多这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里,但是,我们对它们的探索从这里开始。

    ③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

    ④从整个宇宙来看,它不但景色迷人,天下稀有,而且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当中,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

    ⑤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

    A . ③①⑤④② B . ③⑤①④② C . ①⑤④③② D . ①③⑤④②
四、综合运用
  •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阳光射到我们眼里,要在太空飞8分钟,但要远达冥王星,则几乎要飞6小时,这当然是指光速。太阳和冥王星的距离以光速言,只是算小时,但和其他恒星之间,就要计年了。最近的恒星叫人马座一号,离我们有4.29光年。在这难以体会的浩阔空间里,什么也没有,除了亘古的长夜里的簇簇星光。这样的大虚无里,什么戈壁,什么瀚海,都成了__________的笑话。人马座一号不过是太阳系的隔壁邻居,已经__________。至于宇宙之大,从这头到那头,(        )。

    “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我们这寒门小族的太阳系,离银河的表面虽只有45光年,但是跟盘盘囷囷的银河涡心却相距大约2.6万光年。正如我们在边角上的座位看戏,只能是__________,哪里就觑得真切。至于“俯察品类之盛”,也有许多东西悖乎我们这小世界的“天经地义”。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天?一天是二十四小时吗?木星上的一年却大约是地球上的十二年,而其一日只约等于我们的十小时。水星的一年却大约只有我们的八十八天。太阳永远从东边升起来吗?如果你住在金星上,就会看见太阳从西天升起,因为金星的自转是顺时针方向的缘故。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微乎其微    可望而不可即    来之不易    隔岸观火 B . 微不足道    可望而不可即    谈何容易    雾里看花 C . 微乎其微    风马牛不相及    谈何容易    雾里看花 D . 微不足道    风马牛不相及    来之不易    隔岸观火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就算是光,也要奔波260亿年 B . 光奔波260亿年就能到达 C . 如果是光,要奔波260亿年 D . 只有260亿光年的距离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你如果住在金星上,就会看见太阳从西天升起,因为金星的自转是顺时针方向的缘故。 B . 如果你住在金星上,就会看见太阳从西天升起,因为金星的自转是顺时针方向。 C . 你如果住在金星上,就会看见太阳从西天升起,因为金星的自转是顺时针方向。 D . 如果你住在金星上,太阳从西天升起就会被看见,因为金星的自转是顺时针方向的缘故。
  •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的行星上。巨大的气体星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和木星都分别有一个冰冻卫星做伴相随。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例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所有太阳系的行星都绕着太阳运转。

    经过一番漫游之后,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宇宙汪洋_____________,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淹没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这无疑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星球。从整个宇宙来看,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我们有人类百万年来用巨大的代价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我们这个世界_____________,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我们是很幸运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作“地球”的星球上。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

    (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有删改)

    1. (1) 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下列各选项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第一段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穿堂一百——一百五十!”阿Q的钱便在这样的歌吟之下,渐渐的输入别个汗流满面的人物的腰间。 B . M31有两个伴侣,它通过引力——跟使我待在座椅上相同的物理学定律——将矮椭圆星系束缚在一起。 C . (大哭)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D . 两位穿灰色大衫的——宋恩子与吴祥子,正在低声地谈话,看样子他们是北衙门的办案的(侦缉)。
五、语言表达
  • 16. (2021高一下·隆阳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大自然中红花、黄花似乎更为常见,蓝色花却少之又少,黑色花则几乎绝迹,?阳光中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可见光,有的不容易被物质吸收,则会反射出来,例如红花反射的大部分是红光,黄花反射的则大多是黄光。但,难以被反射出来,因此我们很少见到蓝色花。而黑色花则会吸收所有的光,但阳光带有能量,能量过高会灼伤花朵。于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只有在人工制造的特殊培育环境中,黑色花才可能出现。

  • 1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织女星的东方,白蒙蒙的像云一样的一片,断断续续从北到南横过天空,这就是银河,也叫天河。天河的东南面有排成一条直线的三颗星。三颗星中,中间的一颗很亮,。用直线把这三颗星连接起来,,因此,阿拉伯人把这三颗星叫作天平星。,也叫作牵牛星。

  •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给“生物圈”下一个定义。

    地球上有生物,这些生物往往有它们生活的范围,也就有了生物圈。如果把地球比作苹果,那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只生活在像果皮那样薄的地球表面层里,因为只有这个表面层有空气、水、土壤,能够维持生物的生命。

  • 19. 就像文学作品讲究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一样,学术论著和科普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学术论著和科普作品有哪些异同?请结合《自然选择的证明》和《宇宙的边疆》两篇课文简要分析。
  • 20. 选出填入横线处恰当的词语。

    ①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淹没/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②白矮星被认为是中、低质量恒星(演化/演变)阶段的最终产物,在我们所属的星系内97%的恒星都属于这一类。

    ③据科学研究,WIFI发射器的辐射极小,一米以外辐射值就已经(微不足道/微乎其微)了。

    ④这对兄弟可真是相似:一个(好大喜功/好高骛远),从来不肯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事,眼睛总是盯着远处海市蜃楼般的美好设想;一个(好大喜功/好高骛远),挖空心思寻找捷径,幻想着一朝功成,万人仰视。

六、微写作
  • 21. 《宇宙的边疆》是一篇集科学性与说明性于一体的经典科普作品。请仿照其写法,以“水”为说明对象写一段文字。

    要求:⑴说明中有议论;⑵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与排比的修辞手法;⑶运用“不仅……而且……”或“不是……而是……”的句式;⑷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⑸不少于2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