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

更新时间:2023-03-21 浏览次数:80 类型:期末考试
一、活学活用我会选。(每题2分,共64分)
  • 1. 本学期我们对各种观察工具进行了探究和体验,

    如图,张慧跟小组同学先用放大镜①看课本上的字,得到放大、清晰的图像,再在放大镜①下增加放大镜②,相互保持平行,进行调试,看课本上的字。用下面哪种调试方法能看到字的图像放得更大、更清晰? ( )

    A . 将放大镜②与放大镜①的位置交换 B . 固定放大镜②,上下移动放大镜① C . 固定放大镜①位置不变,上下移动放大镜②
  • 2.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一直受新冠病毒侵扰。病毒个体级小,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而要借助( ) 才能看到它们

    A . 自制的简易显微镜 B . 光学显微镜 C . 电子显微镜
  • 3. 如图,张慧先后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片叶,比较后发现( )

    A . 图像和视野会越来越大 B . 图像越来越大,视野越来越小 C . 图像越来越小,视野超来越大
  • 4. 张慧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生物细胞,下面的( )是人体血液红细胞.
    A . B . C . D .
  • 5. 张慧跟小组同学利用郊游的机会带回一瓶池塘水,他们反复调试显微镜,终于观察到如下图( )的草履虫。
    A . B . C .
  • 6. 带着“微生物对人类健康有什么影响?”的问题,张慧和同学们查阅资料、在线听科普报告,形成了各自的认识。你认为以下哪种认识比较合理? ( )
    A . 各种微生物都会导致传染病,应及时采取灭绝措施 B . 只有病毒会导致传染病,应及时采取灭绝措施 C . 有些微生物会导致疾病,有些微生物可用来生产食物或药品
  • 7. 在用显微镜观察微小世界的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 ) 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
    A . 列文虎克 B . 罗伯特胡克 C . 简·施旺麦丹
  • 8. 通过模拟实验、查阅资料等探究活动,我们对地球运动及引起的相关现象有了更多认识。

    张慧用灯泡模拟太阳,用小球模拟地球,在“地球”上用“0"表示北京位置。张慧让小球绕着地轴按箭头方向转动。当转到( )图所示的位置时北京处于夜晚。

    A . B .
  • 9. 通过做实验模拟昼夜现象、查阅相关资料,可以确定( )
    A . 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的 B . 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转形成的 C . 昼夜交替是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
  • 10. 在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上,有两个主要的代表学说。下面示意图反映的是( )的观点。

    A . 哥白尼的“日心说" B . 托勒密的“地心说” C . 哥白尼的“地心说"
  • 11. 今天来看,日心说有些观点是错误的。下列观点中,被证实有误的是( ).
    A .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 . 地球在绕假想的轴转动 C .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 12. 张慧在北京,上午八点已经开始上课.但同一时刻在乌鲁木齐的李真却刚刚迎来黎明,张慧在地图上发现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面。“地球”像图( )那样转动才有可能出现北京比乌鲁木齐更早迎来黎明。
    A . B .
  • 13. 如图,张慧跟她的“天象观测组"伙伴,终于用自制的圭表完成了二十四节气正午影长测量任务。他们发现:一年中影子最长的那天是( )

    A . 夏至 B . 秋分 C . 秋分 D . 冬至
  • 14. 张慧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些特点。你认为以下哪一示意图更能表示出太阳公转的特点?( )

    A . 图1所示的运动方式 B . 图2所示的运动方式
  • 15. 张慧查阅了许多关于四季变化对生物产生影响的资料,例如猫和狗冬季会出现换毛的现象。你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食物 B . 气温 C . 湿度
  • 16. 工具和技术对我们人类产生了重要影响,请通过下面题目来检测一下自己在这方面探究体验的收获吧。

    如图所示的三种工具都应用了( )原理。

    A . 杠杆 B . 滑轮 C . 轮轴 D . 斜面
  • 17. 如图所示,用螺丝刀开罐头时同时利用了( ) 的原理。

    A . 杠杆和斜面 B . 轮轴和杠杆 C . 轮轴和斜面 D . 斜面、杠杆和轮轴
  • 18. 如图,张慧这分别在A、B、C三点施加力量撬动一摞书。她在( ) 点处用力时最省力。

    A . A B . B C . C
  • 19. 如图,张慧使用各种剪刀来体验其中的科学道理。她发现:剪刀实际上是( )的组合。

    A . 杠杆和斜面 B . 轮轴和杠杆 C . 轮轴和斜面
  • 20. 张慧跟同学在植物园修剪花木枝条,他应该选择图中的( )剪刀.

    A . B . C .
  • 21. 如图,张慧跟同学一边用削笔器削铅笔,一边观察、体验它的结构和原理。他们交流的认识中( )是错误的。

    A . ①和②部分组成了轮轴,其中①是轮②是轴 B . ①和②部分组成了轮轴,其中②是轮①是轴 C . 削笔器内部的刀片应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
  • 22. 如图,张慧用扳手拧螺姆时能够体验到( )省力的作用。

    A . 杠杆 B . 滑轮 C . 轮轴 D . 斜面
  • 23. 如图, 将一块大石头,运输到50米左右的地方,最方便、快捷、省力的方法是( )

    A . 用木棍撬动 B . 用滑动的木板推送 C . 用有轮的手推车推送
  • 24. 张慧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按( )的步骤准确模拟了宋代活字印刷技术的工作流程。
    A . 检字-刷墨-晾制-拓印 B . 检字-刷墨-拓印-晾刺 C . 检字-拓印-刷墨-晾制
  • 25. 我们在本学期对能量进行了许多有意思的探究和体验,张慧留心观察并发现了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多种能量,例如流水、风、电、磁铁等,比较后发现它们都能使物体( )
    A . 发出声音 B . 发热 C . 运动起来
  • 26. 张慧发现激光可以像电钻和刀一样打孔或切割材料,由此推断:激光( )
    A . 具有能量 B . 很硬 C . 锋利
  • 27. 张慧查阅资料得知:1820年,丹麦科学家( )在实验时佴然发现:通电的导线可以让磁针转动,从此打开了电产生磁的大门.
    A . 奥斯特 B . 瓦特 C . 法拉利 D . 胡克
  • 28. 张慧小组用下列三个电路探究“怎样可以使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更大些?”在接通电流后,下列方法中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最大的是( )

    A . B . C .
  • 29. 张慧小组在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过下列三种方法。比较的结果是:在( )情况下电磁铁磁力最强
    A . B . C .
  • 30. 张慧和小组同学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并完成了下面实验记录单。

    电磁铁吸起的大头计数量(枚)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在铁芯上绕30圈

    10

    13a

    12

    在铁芯上绕60圈

    25

    24

    5b

    在铁芯上绕90圈

    47

    46c

    48

    1. (1) 张慧小组同学在分析数据时用a、b、c标注了他们认为有问题的三个数据。你如何看待这三个数据?( )
      A . a、b、c数据都有问题 B . 只有a数据有问题 C . 只有b数据有问题
    2. (2) 张慧班里同学中存在以下三种处理问题数据的做法,其中( )是符合规范的。
      A . 猜一个数据,替换问题数据 B . 分析问题数据出现的原因,重新实验来获得新敷据 C . 抄一个其他组的实验数据,替换问题数据
    3. (3) 如图,张慧小组拆开小电动机,发现电动机的转子很重要.通过通电实验并查资料,他们确定:转子其实就是( )

      A . 铁芯 B . 磁铁 C . 电磁铁
二、探究实践与应用(共16分)
  • 31. (一)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1. (1) 为了看清洋葱表皮的结构,张慧跟同学们讨论如何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
      A . 将一小块洋葱表皮直接放在载物台上观察 B . 将一小块洋葱直接放在载物台上观察 C . 先将洋葱表皮做成临时装片标本,再将装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观察
    2. (2) 下图是张慧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的几个环节,但顺序已经打乱,下面重新排列的哪种操作顺序符合操作规范? ( )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③-②① C . ④-③-①-② D . ③-④-①-②
    3. (3) 观察时,张慧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要观察的洋葱表皮装片标本,再用高倍物镜进行观察,并面出了两种情况下观察的结果,其中( )是在高倍物镜下观察的结果。
      A . B .
    4. (4) 下图是张慧小组同学观察洋葱表皮时面的洋葱表皮结构。他们对此作了三种不同的解释。最后查阅资料得知( )是错误的。

      A . 一个一个的小格子是洋葱细胞 B . ②所指的部分是细胞核 C . 更小的颜色较深的①是细胞核
  • 32. (二)电磁铁的研究

    如图所示,张慧小姐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破铁自重为2N,下方是一个导线缠绕圈数可变的电磁铁。

    1. (1) 当开关L连接在2号线上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说明通电后的电磁铁与磁铁( )
      A . 相互排斥 B . 相互吸引 C . 无法判断
    2. (2) 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2牛顿,张慧应该将开关连接到( )
      A . 1号线 B . 3号线 C . 改变电池连接方向
    3. (3) 如果将开关连接到1号线上时,测力计的示数可能为( )
      A . 2N B . 3N C . 4N
    4. (4)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张慧小组同学总结了下面三个结论,其中( )是缺乏证据支持的。
      A . 电磁铁的上端磁极是N极 B . 电磁铁开关连接“1"时电磁铁磁力最大 C .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弱有关
三、查询与整理(共20分)
  • 33. (一)整理对地球运动的认识

    张慧有个好习惯:用思维导图整理自己的学习收获。请你围绕着“地球运动及其对人和生物的影响"这一主题,试着用思维导图整理自己的认识,选择下面相关要点的序号填写在思维导图的横线上。

    ①自西向东②一年③一天④绕地轴转动

    ⑤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⑥东部日出比西部早⑦昼夜交替⑧绕太阳转动, 轨道为椭圆

    ⑨正午日影长短、气温等随四季发生变化⑩候鸟迁徙⑪貓头鹰昼伏夜出

  • 34. (二)查询、整理对“佰息交流传播”的认识

    带着对信息交流传播问题的浓厚兴趣,张量查阅到下面的资料。请联系自己在课堂上的模拟探究和体验活动,阅读这段资料,整理、解答相关问题。

    大约在夏商时期,文职人员、巫师等用利器在龟壳、牛骨、铜器上雕刻文字,用于记事、占卜先秦时期,毛笔、墨水开始广泛使用,人们在竹片上书写,简称牍。为提高书写效串,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纸张大规模使用,方便书写且易于携带、保存.随着盛唐文化发展,文人之间盛行抄书成册。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实现了批量印刷书籍,装订成册,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诞生,成就了当下的倍息爆炸时代,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每天产生海量信息,并在网络上瞬时传播。

    1. (1) 以上资料介绍了信息交流与传播历史上哪些重要工具和技术?请按出现时向的先后顺序列举实例(将代表“工具”或“技术”的词语填写在下面思维导图上)

    2. (2) 以上工具、技术的发明和改进,对于知识、文化等信息的交流传播和接收有什么影响?
    3. (3) 联系平时的学习,请列举2位科学家(或工程技术专家)及其重大科学发现,或工具、技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姓名

      重大贡献(重大科学发现或工具、技术发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