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三明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

更新时间:2023-03-17 浏览次数:26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游站未来城”位于苏州昆山市,它从高空看上去就如同一座金字塔般层层叠叠,从低到高的面积逐渐减少。采用层层退台式的设计,让大部分房子都拥有露台。它将私人住宅、居家办公、创意会展中心融合在一起。完成下面小题。

    1. (1) 金字塔式的建筑风格的主要目的是(   )
      A . 缓解交通拥堵 B . 保护居民隐私 C . 改善居住条件 D . 节省建筑材料
    2. (2) 进驻“游站未来城”的企业类型主要是(   )
      A . 小微企业 B . 中型企业 C . 大型企业 D . 特大型企业
  • 2. “精明收缩”是在部分城市出现经济衰退、人口流失、房屋空置等背景下提出的,推行“更少的人口、更少的建筑、更少的土地利用”的发展理念,将投资重点放在调整城市功能。美国的扬斯顿是实行“精明收缩”的先锋城市,通过重新界定扬斯顿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缩减大量的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将其置换为生态绿地,实现城市的产业转型与环境改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精明收缩”理念限制了城市的(    )
      A . 服务职能 B . 人口密度 C . 城市规模 D . 服务种类
    2. (2) 扬斯顿通过精明收缩方案的实施,可以(    )
      A . 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B .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C . 提高城市化水平 D .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3. (3) 下列城市中,宜将“精明收缩”理念用于实践的是(    )
      A . 重庆 B . 大庆 C . 三亚 D . 上海
  • 3. “寒热相搏必然生湿于脉,故有脉浮之病变······三焦之热客入脉,与寒相搏而生邪风,风为寒热产生动差的在天之气”,此段文字为中医介绍风、湿产生的原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四图和“寒热相搏必然生湿于脉”最相似的天气系统是(   )
      A . B . C . D .
    2. (2) 下列地理事物的产生原理与“风为寒热产生动差的在天之气”所反映的原理相似的是(   )

      ①海陆风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城市风④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4. 岩层产状是指即岩层的产出状态,是由倾角、走向和倾向构成岩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图1为岩层产状三要素示意图,图2为岩层产状图例说明图,图3为某区域略图,图中a、b、c、d、e为沉积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处岩层具有储水构造 B . 乙处适合修建地下隧道 C . a、b、c、d、e岩层由新变老 D . 该区域岩层具有明显的片理构造
    2. (2) 沿XY线作剖面,与其相符的地层分布可能是(   )
      A . B . C . D .
    3. (3) 甲、乙两地地表形态的差异反映了(   )
      A . 构造运动不同 B . 成岩时间不同 C . 堆积程度不同 D . 侵蚀程度不同
  • 5. 为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了4个温度梯度(0、5、10和20℃)和2个水分含量(重量百分比25%和40%)共8种高寒草甸凋落物处理试验,下图示意这8种处理下高寒草甸凋落物96天内累计CO2释放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温度和湿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是(   )

      ①温度增加,分解速率加快②温度增加,分解速率减慢③湿度增加,分解速率加快④湿度增加,分解速率减慢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 (2)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速度慢,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 光照 B . 湿度 C . 气压 D . 温度
    3. (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固碳能力(   )
      A . 一直升高 B . 一直下降 C . 先升后降 D . 先降后升
  • 6. 潮流是指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海水垂直涨落时水体的周期性水平运动现象。按运动形式分为往复流和旋转流。左图示意海南岛中东部海域水深分布。右图示意海南岛中东部海域最大半日潮潮流椭圆(某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潮流矢量终点连接起来的接近椭圆的封闭曲线,长半轴和短半轴分别代表最大流速和最小流速,长轴方向代表最大流速方向,椭圆扁率越大的为往复流,扁率越小、越接近圆形的为旋转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海南岛中东部海域最大半日潮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海域越深潮流流速越快 B . 旋转流以逆时针旋转为主 C . 海域越深旋转流越明显 D . 最大流速方向与海岸平行
    2. (2) 潮流形成旋转流的主要原因是(   )
      A . 海底地形的变化 B . 地转偏向力影响 C . 海水的往复运动 D . 海水的涨落幅度
    3. (3) 下列关于潮流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影响沿岸气候 B . 形成大型渔场 C . 塑造海岸地貌 D . 不利污染扩散
二、综合题
  • 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开封市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一年两熟,大面积种植红薯却加剧了当地的风沙活动。当地积极倡导采用“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收割完冬小麦残茬的地表上,免耕直接种植红薯),很好地抑制了风沙活动。下图示意黄泛平原及起垄种植红薯景观。

    1. (1) 当地春季红薯种植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效果显著,说明采用这种技术的主要目的。
    2. (2) 分析开封沙岗地起垄种植有利于红薯生长的原因。
    3. (3) 说明“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模式能抑制风沙的原因。
  • 8. (2022高二下·广州期末)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冰冻圈是地球系统中水体处于冻结状态的负温圈层,主要分布在地球两极和部分高山地区,是体现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明显的证据。它为人类提供淡水资源供给、水文和生态调节等各种惠益,也带来雪崩、泥石流等严峻挑战。随着全球变暖和温室效应现象的出现,冰冻圈范围正在发生变化,这不仅影响自然系统,也将对全球的人文、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下图是1979—2019年北极海冰和南极海冰范围的变化图。

    1. (1) 地球各圈层间存在密切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关系。说出与冰冻圈联系密切的圈层名称。
    2. (2) 分析地球北极、南极海冰范围变化的特点。
    3. (3) 冰冻圈范围变化是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而造成的。分析其形成机制。
    4. (4) 为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倡议实施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简述可采取的措施。
  • 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地质史上,四川盆地经历了海盆-湖盆-内流盆地-外流盆地的沧桑巨变,形成了震旦纪(元古宙晚期)—中三叠世海相沉积层和晚三叠世到始新世(新生代古近纪)陆相沉积层,两大沉积层厚度分别达4.7千米和2.7千米。独特的地质演化史使得四川盆地蕴藏了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等资源。

    材料二川江(长江四川盆地段)地质历史时期曾经为古长江的西支,自东向西汇入南流的古金沙江。受流水作用影响,其与古长江的东支即现今的长江中下游得以贯通,流向转为向东流。图为“四川盆地地形与水系示意图”。

    1. (1) 指出四川盆地海相沉积层的化石中可能所含有的动植物种类。
    2. (2) 流水作用使川江流向改变并与古长江东支贯通,请描述其作用过程。
    3. (3) 从地层特征说明四川盆地能源矿产丰富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