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3-30 浏览次数:5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仪器中,不属于酸碱中和滴定中常用仪器的是

    A.分液漏斗

    B.酸式滴定管

    C.碱式滴定管

    D.锥形瓶

    A . A B . B C . C D . D
  • 2. 下列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表示的元素,不一定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 . B . C . D .
  • 3. 基元反应的反应过程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

    A . 该基元反应涉及键断裂和键形成 B . 该基元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C . 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该反应 D . 增大 , 该反应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
  • 4. 下列用于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书写错误的
    A . 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B . 气流中加热得到无水 C . 向亚硫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D . 用KI溶液将转化为
  • 5. 化学小组研究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实验如下:

    序号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

    现象

    铁钉周边出现____色

    锌片周边未见明显变化

    铁钉周边出现蓝色

    铜片周边略显红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

    A . 实验Ⅰ中铁钉周边出现红色 B . 实验I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C . 实验Ⅱ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D . 对比实验I、Ⅱ可知,生活中镀锌铁板比镀铜铁板在镀层破损后更耐腐蚀
  • 6. 生产钛的方法之一是将金红石()转化为 , 再进一步还原得到钛。转化为有直接氯化法和碳氯化法,相关能量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A . 将反应物固体粉碎可以加快直接氯化,碳氯化的反应速率 B . 可推知 C . 判断直接氯化反应能否自发进行需要综合考虑体系的焓变和熵变 D . 对于碳氯化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时的产率变小
  • 7. 下列所述的粒子(均为36号以前的元素),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基态X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②基态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③基态的轨道表示式为

    ④基态的最高能级的电子对数等于其最高能层的电子层数

    A . ②>③>① B . ④>③>② C . ③>②>④ D . ④>②>③
  • 8. 室温下,用溶液溶液和蒸馏水进行如下表所示的5个实验,分别测量浑浊度随时间的变化。

    编号

    溶液

    溶液

    蒸馏水

    浑浊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1.5

    3.5

    10

    2.5

    3.5

    9

    3.5

    3.5

    x

    3.5

    2.5

    9

    3.5

    1.5

    10

    下列说法错误的

    A . 实验③中 B . 实验①②③或③④⑤均可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该反应速率 C . 降低溶液浓度比降低溶液浓度对该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程度更大 D . 。将装有实验②的试剂的试管浸泡在热水中一段时间后再混合,其浑浊度曲线应为a
  • 9. 常温下,用0.10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mol/L的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

    已知:

    A . 曲线M为的滴定曲线 B . 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 C . 点③所示溶液中: D . 点④所示溶液中:
  • 10. 下列实验不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结论

    该反应的

    平衡正向移动

    醋酸的大于碳酸的

    相同温度下的溶液度: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一定温度下,在两个容积均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 , 相关数据见下表。

    容器编号

    温度/℃

    起始物质的量/

    平衡物质的量/

    0.4

    0.4

    0.2

    0.4

    0.4

    0.24

    下列说法错误的

    A . B . Ⅰ中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为50% C . Ⅱ中反应平衡常数 D . 的容器中,若四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均为 , 则
  • 12. 新型双离子可充电电池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储能电池,其装置示意图如下。当闭合K2时,该电池的工作原理为。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放电时,电子从N电极经导线流向M电极 B .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C . 充电时,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与M电极相连 D . 充电时,电路中每通过 , 左室溶液增加
  • 13. 以石灰石矿(主要成分为 , 含少量等)为原料制备高纯轻质碳酸钙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固体B中含有

    下列说法错误的

    A . 过程Ⅱ中,溶液浸出而非是因为 B . 过程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 . 过程Ⅱ和过程Ⅲ的操作均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D . 整个流程中,“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14. 室温下,向新制酸化的和未酸化的溶液中通入氧气且搅拌时,变化曲线如图。

    已知:

    开始沉淀时的开始沉淀时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

    A . M点对应的溶液中水解程度小于Р点对应的溶液中水解程度 B . 导致M点→N点升高的反应为: C . 导致Р点→Q点降低的反应为: D . O点和Q点后变化不大,推测两个反应体系中一定不再发生的氧化反应
二、综合题
  • 15. 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配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的排放。
    1. (1) 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以为主)在催化转化器中被还原成排出。

      ①基态碳原子中,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的形状是

      ②氧的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③C、N、O电负性由大到小顺序为

    2. (2) 当尾气中空气过量时,催化转化器中的金属氧化物吸收生成盐。其吸收能力顺序如下:。已知:镁、钙、锶、钡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如下表所示。

      元素

      738

      589.7

      549

      502.9

      1451

      1145

      1064

      965.2

      7733

      4910

      a

      3600

      ①推测的第三电离能a的范围:

      的吸收能力增强,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原因:为同主族元素,,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氧化物对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

    3. (3) 研究作为脱硝催化剂的性能时发现:在上适当掺杂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如等有利于提高催化脱硝性能。

      ①基态V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②若继续寻找使催化性能更好的掺杂金属氧化物,可以在元素周期表区寻找恰当元素(填序号)。

      A.s    B.p    C.d    D.ds

  • 16. 电解食盐水可以制备烧碱、次氯酸钠消毒液等。
    1. (1) 【用途一】制备烧碱

      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原理示意图如图1。

      ①气体a的电子式为:

      ②结合电极反应式解释阴极区得到溶液的原因

    2. (2) 【用途二】制备次氯酸钠溶液

      采用无隔膜电解槽,电解3%~5%的溶液,可制备溶液。控制较低温度,适宜电压电解制备溶液原理示意图如图2。

      已知:与次氯酸盐相比,次氯酸具有更强的氧化性。

      电解食盐水制备溶液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研究发现,电解制备溶液时,中性溶液为宜,若初始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的浓度。分析可能原因:

      过高,阳极会发生放电,导致电解效率降低,电极反应为

      过低,产生影响的可能原因:

      假设过低时,导致溶解度,生成的减少。

      假设过低时,浓度增大氧化 , 生成

      I.查阅文献,假设b成立。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Ⅱ.若通过检测反应前后溶液酸性的变化证实假设b成立,实验操作和现象为:取溶液,。可供选择的试剂和仪器:a.稀硫酸| b.稀盐酸| c.石蕊溶液 d.

  • 17. 某小组研究的氧化性,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是黄色液体,氧化性:

    1. (1) 实验Ⅰ过程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实验Ⅰ过程Ⅱ中溶液变红,说明产生了 , 分析可能原因。

      假设①氧化。过程Ⅱ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假设②生成 , 进而使清液中的氧化为。设计实验Ⅱ证实假设。

      i.

      ⅱ.实验Ⅱ中过程Ⅱ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设计实验进一步研究能否氧化

      编号

      实验Ⅲ

      实验Ⅳ

      实验及现象

      ①实验Ⅲ中溶液的作用是

      ②实验Ⅳ证实能氧化的实验现象除电流表指针偏转外,还有(答出2点)。

    4. (4) 分析实验Ⅱ中能氧化 , 实验Ⅲ中未能氧化的原因:
  • 18. 用甲烷制高纯氢气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
    1. (1) 一定条件下,反应历程如图1所示,其中化学反应速率最慢的反应过程为

    2. (2) 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可制得较高纯度的氢气,相关反应如下。

      反应I.

      反应Ⅱ.

      ①总反应:

      ②已知830℃时,反应Ⅱ的平衡常数。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将加热到830℃,反应达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③在常压,600℃条件下,甲烷制备氢气的总反应中平衡产率为82%。若加入适量生石灰后的产率可提高到95%,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3. (3) 科学家研究将联合重整制备氢气:

      反应I:

      反应Ⅲ:

      常压下,将按一定比例混合置于密闭容器中,相同时间不同温度下测得体系中变化如图2所示。

      ①已知700℃、催化剂条件下,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可增加产率,此条件下还原性(填“>”“<”或“=”)。

      ②随着温度升高变小的原因可能是

  • 19. 高纯硫酸锰在电池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用途,可用如下方法制备。
    1. (1) 酸浸

      酸浸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为(将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

    2. (2) 净化

      的浸取液中有等杂质离子,一种制备高纯硫酸锰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a.可溶于水

      b.部分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25℃)如下表:

      化学式

      ①加入的目的是:

      ②常温下,除铁过程中调节 , 通过计算判断是否沉淀完全并简述理由。(一般认为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时沉淀完全)

      ③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选用作为沉淀剂的原因:

    3. (3) “酸浸渣”中锰元素含量检测

      i.称取mg酸浸渣,将其中的锰元素全部溶出成 , 过滤,将滤液定容于容量瓶中;

      ⅱ.取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和过量的溶液,加热、充分反应后,煮沸溶液使剩余的分解;(已知:)

      ⅲ.加入指示剂,用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重新变为

      ①“酸浸渣”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②ⅱ中若未充分加热煮沸,将会造成锰元素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