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科学试卷浙教版 初一上册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更新时间:2023-01-13 浏览次数:64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 炒菜时,我们闻到了香味 B . 在阴凉的地方晾衣服,衣服变干了 C . 糖腌黄瓜时,时间久了,黄瓜变甜了 D . 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 2. (2022七上·慈溪期中) 下列情况中,物体的质量会改变的是(         )  
    A . 将金块拉成金丝 B . 一块冰熔化成水 C . 气密性良好的气球受热膨胀 D . 自行车轮胎日久磨损
  • 3. 如图所示,绚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是( )

    A . 均为物理变化 B . 均为化学变化 C . 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D . 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 4. 图中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需要吸热的是( )
    A .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 . 盛夏,草叶上形成露 C . 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 . 寒冬,河水结成冰
  • 5. (2022七上·金东期中) 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

    A . 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 B . 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 C . 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 D . 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
  • 6. (2022七上·鄞州期中) 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小的(   )  
    A . 使用的砝码已磨损 B . 称量时测量者的头部偏向分度盘的右侧,造成视线与标尺不垂直 C . 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便停止调节 D . 称量时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
  • 7. (2022七上·鄞州期中) 实验室有一架天平,其标尺的最大刻度为10g,一位同学使用这架天平称取23g食盐,但操作过程中错将20g的砝码放在了天平左盘的位置,并将游码调到标尺3g的位置,然而在加食盐的过程中,他突然发现自己的错误,但此时食盐和砝码的位置已不能调换,请给他一个的建议,使他继续实验,并准确量出食盐的质量(   )
    A . 将游码移到标尺6g的位置后继续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B . 将游码移到标尺9g的位置后继续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C . 在左盘中再加一个10g砝码,并将游码移到标尺6g的位置后继续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D . 在左盘中再加一个10g砝码,并将游码移到标尺7g的位置后继续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 8. 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 . 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 . 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 . 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 . 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 9. 《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D .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 10. 喝开水时,人们经常向水面吹气,这样喝起来就不太烫,这是因为( )
    A . 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而水蒸发要吸热,使水的温度降低得快一些 B . 将冷气吹入水中,使水的温度降低 C . 吹气使水杯中热的水下沉,冷的水留在上部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 11.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里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 . 熔化一部分 B . 一点儿都没熔化 C . 全部熔化 D . 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 12. 在做“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有下列步骤:①用托盘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②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③用托盘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④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值。上述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
    A . ①③②④ B . ④①②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③①②④
  • 13. 小明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测量了四种固体的质量与体积,把它们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表示出来,根据图像同学们认为:①m1=m2>m3>m4;②V1=V2>V3>V4;③ρ1234

    ④ρ1234 ,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4. 在测定某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馨将多次测得的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与相对应的液体体积(V)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关系图,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

    A . 2.50 g/cm3 B . 1.33 g/cm3 C . 0.40 g/cm3 D . 0.75 g/cm3
  • 15. 一架天平的最大测量值是200 g,有四名同学用这架天平测量质量约为150 g的物块,测量的结果为145 g,他们加、减砝码的步骤不同,其中正确的是(数值表示砝码的质量,“↓”表示放入砝码,“↑”表示取出砝码)( )
    A . 100 g↓、20 g↓、20 g↓、5 g↓ B . 100 g↓、50 g↓↑、20 g↓、20 g↓、5 g↓ C . 100 g↓、50 g↓↑、20 g↓、20 g↓、10 g↓↑、5 g↓ D . 50 g↓、100 g↓、50 g↑、20 g↓、20 g↓、5 g↓
  • 16. 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 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分子之间有空隙 B . 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 . 尘土飞扬、炊烟袅袅——分子在不断运动
  • 17. (2022七上·安吉期末) 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

    解释

    A

    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

    水发生物态变化

    B

    长兴县煤山发现鱼类化石

    该处岩石属于沉积岩

    C

    芝麻和黄豆混合后,总体积减少

    分子之间有空隙

    D

    用钢罐储存液化石油气

    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A . A B . B C . C D . D
  • 18. 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 . 金属块的质量为39.4 g B . 金属块的体积为5 L C . 金属块的密度为7.8×103 kg/m3 D . 金属块的密度为7.88 g/cm3
  • 19. 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这种液体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 (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30

    50

    70

    液体的体积V/cm3

    10

    30

    50

    A . 3.0×103 kg/m3 10 g B . 1.7×103 kg/m3 10 g C . 1.4×103 kg/m3 20 g D . 1.0×103 kg/m3 20 g
二、填空题
  • 20. 图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曲线Ⅰ表示的物质热量,温度,所以曲线Ⅰ表示的是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据图像判断,热牛奶和水达到热平衡时的水温约为。该实验表明,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升高的多少有关,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越

  • 21. (2022七上·义乌期中) 一袋3千克的水放入冰箱内全部结成冰,则结成的冰的质量将(填“变大”或“变 小”或“不变”)。若将这些冰由神舟十号航天飞机带上太空,则冰的质量将。(填“变 大”或“变小”或“不变”)
  • 22. (2022七上·金东期中) 2021年12月9日,“太空教师”王亚平第二次进行太空授课,据图回答问题。

     

    1. (1) 她在水膜表面贴上她与女儿一起做的一朵花后,花朵绚丽盛开,而水膜也依然完好,如图甲所示,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2. (2) 她在往制作好的水球内注入少量蓝色颜料,水球很快变成了一个蓝色水球,如图乙所示,这表明。(从分子运动理论角度分析)
  • 23. (2022七上·鄞州期中) 下图是小科同学用托盘天平、烧杯练习测量食用油质量的测量过程及记录的数据:

    ⑴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观察到横梁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此时应向调节平衡螺母。

    ⑵如图甲所示,把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为150g。

    ⑶把烧杯中的适量食用油倒入一个容器中。

    ⑷在测剩余食用油和烧杯的质量时,发现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指针指在如图乙所示位置,再加入一个最小的砝码,又发现指针指在如图丙所示位置,则他应进行的操作是。天平再次恢复平衡时如图丁所示,则倒入容器中的食用油质量为g。

  • 24. (2022·余姚期中) 下列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①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钢铁易生锈  ③ 电灯发光   ④ 煤气燃烧

    ⑤ 镁能燃烧   ⑥ 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⑦ 冰雪熔化

  • 25. 小明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每隔30 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据此作出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水(填“会”或“不会”)汽化。

三、实验探究题
  • 26. (2022七上·金东期中) 项目式作业——论证分子运动实验活动中,小金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浓氨水(氨气的水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现象分析】

    1. (1) 氨气是由构成;
    2. (2) 将甲、乙两组装置分别放置一段时间,发现甲装置中的B杯液体变成红色,乙装置没有变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 (3) 【反思交流】这个实验中采用了甲、乙两组装置,目的是
    4. (4) 【改进创新】小金进一步改进实验,设计如图丙实验,往试管口的棉花滴10滴浓氨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7. (2022七上·宁波期中) 小思外出游玩时捡到一块鹅卵石,她对该鹅卵石的质量进行了测量。

    1. (1) 甲图是小思同学调节横梁平衡的过程,她的错误之处是
    2. (2) 改正错误后,分度盘上的指针如图乙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使天平平衡。
    3. (3) 测量鹅卵石质量时,将最小为 5g 的砝码放入托盘天平的右盘后,分度盘上的指针如图丙所示, 接下来小思应采取的操作是,直至天平横梁平衡。
    4. (4) 最终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丁所示,则该鹅卵石的质量是g。
  • 28. 小明为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用5个相同的容器及必要的测量工具,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A、B、C为实验一的三个实验组,D、E为实验二的两个实验组。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根据实验一设计可知,小明要研究的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 (2) 实验一中C组的温度设定应为℃。60 min后,小明测量了杯中剩余水的体积:A<B<C。
    3. (3) 实验二中,小明每隔20 min测定一次容器中剩余的水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小明发现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也越快。

      时间/min

      0

      20

      40

      60

      80

      100

      120

      D组剩余水的体积/mL

      20

      17

      15

      14

      14

      14

      14

      E组剩余水的体积/mL

      20

      16

      12

      8

      4

      0

      0

      小明仔细分析数据后,又产生疑惑:在0~60 min内D组中水的蒸发速度为什么会越来越慢?老师提示可结合实验一的结论进行分析,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29. 下面是小明同学的实验报告,请按要求帮他将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名称: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食用油等。

    实验原理:

    主要实验步骤:

    ⑴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侧调节。

    ⑵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测出油的体积,如图甲所示。

    ⑶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 g。

    ⑷将量筒中的油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

    实验数据记录:设计一个记录本次实验数据的表格,并将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食用油的体积V/cm3

    空烧杯的质量m1/g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g

    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m/g

    食用油的密度ρ/(g·cm-3)

    40

    30

    62

    32

    0.8

    实验评估:按照上述实验方案测出的食用油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或“偏小”)。

  • 30. (2022七上·上城期末) 小金同学为比较水和砂石的比热大小,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实验中,取两只相同100m的烧杯,装入(选填“等质量”或“等体积"),的水和砂石,测出其温度。
    2. (2) 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进行加热,记录加热2分钟后的实验数据:

      物质名称

      加热前温度/℃

      加热后温度/℃

      加热的时间/min

      24

      74

      2

      砂石

      24

      274

      2

      加热2分钟,水所吸收的热量砂石所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 (3) 由本实验数据可知,比热比较大的物质是
    4. (4) 实验过程中,小金发现砂石在受热时,上层和下层的砂石温差较大,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干扰,请据此为本实验提供一个改进操作方法:
  • 31. (2022七上·滨江期末) 某小组同学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并绘制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 (1) 由图乙可知:冰是(晶体/非晶体),理由是
    2. (2) 0~2分钟升温比8~ 12分钟快,原因可能是AB段物质的比热CD 段物质的比热(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3. (3) 实验过程中,烧杯中气泡出现如图丙现象,该现象出现的时间最接近图乙中      
      A . 第4分钟 B . 第8分钟 C . 第16分钟 D . 第28分钟
四、解答题
  • 32. (2020七上·缙云期末) 小明同学购置了一辆折叠自行车用于上下学骑行。通过产品说明,他获取到这 辆折叠自行车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于是他提出了两个问题,请你解答:

    (已知ρ=2.7×103kg/m3、ρ=7.8×103kg/m3

    产品型号

    XXYRA00

    车架材质

    车架质量

    10.8kg

    整车质量

    12.8kg

    1. (1) 这辆折叠自行车车架所用铝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2. (2) 如果该车车架用同体积的铁材制成,则车的质量会增加多少千克?
  • 33. (2020七上·仙居期末) 如图,是我们烧开水时的情景。

    1. (1) 我们看到的白气是 (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
    2. (2) 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见?
  • 34. 如图所示,一个容积V0=500 cm3、质量m0=0.5 kg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衔了很多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内有质量m1=0.2 kg的水,求:(水的密度ρ=1.0×103 kg/m3 , 石块的密度ρ石块=2.6×103 kg/m3)

    1. (1) 瓶中水的体积V1
    2. (2) 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V2
    3. (3) 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m。
  • 35. (2021七上·青田期末) 熔模精密铸造是工艺铸造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做法如图。先用蜡做成铸件的模型(蜡模),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模。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铸件材料的熔液,冷却后便铸成器物。现对准备用于铸造的某固态材料持续加热使其变成液态,达到400℃后开始记录温度,如下表格: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金属温度/℃

    400

    482

    563

    645

    660

    660

    660

    660

    660

    660

    702

    778

    1. (1) 分析表格,该材料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 (2) 第6分钟时,该材料处于态;
    3. (3) 为制造某工件,事先用密度为0.9克/厘米3、质量为1800克的蜡制成蜡模,最后用密度为2.7×103千克/米3的金属熔液浇铸得到工件。求:

      ①制成的蜡模体积为多少厘米3 ?

      ②该工件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 36. (2020七上·仙居期末) 响石山景区是仙居的风景名胜之一。响石山景区的名称由来是因其峡谷中有一种能发出响声的石头而得名,有人称其为“会唱歌的石头”,叫响铃石。小科选取了一小块响铃石,来测定它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 (1) 用天平测得响铃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则响铃石的质量m为g。
    2. (2) 在量筒中倒入V1为750mL的水,将响铃石浸没在水中,水面到达如乙所示,V=mL。
    3. (3) 则响铃石的密度为多少。(写出具体过程)
    4. (4) 若该类石头的密度约为2.2g/cm3 , 则此响铃石为的 (选填“实心”或“空心”)。
  • 37. (2020七上·缙云期末) 2020 年 12 月 17 日凌晨 1 点 59 分,完成月球“挖土”任务的嫦娥五号返回器

    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从月球带回 1731 克月壤!

    1. (1) 月壤从月球带回地球,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2) 目前科研人员经过测定,月壤的密度比地球土壤密度要小。假如将来你也 是一名科研工作者,你取得了一块其他星球的矿石,想要测定该矿石的密度,步骤如下:

      ①测质量: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

        

      ②测体积: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一只烧杯,按下图

      所示方法进行测量,则按照该方法测出矿石的体积为 cm3。

      A.加水到标记处(矿石浸没水中)

      B.取出矿石(准备补充水)

      C.将量筒中水倒入杯中至标记处

      ③算密度:由以上数据,可以算出矿石的密度是 g/cm3(保留一位小数)。 但是此方法也有不足之处,因为从图 A 到图 B 的操作,会导致测量 出的密度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