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阳江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

更新时间:2023-01-29 浏览次数:3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体内环境主要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的 B . 内环境是动态的整体,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C .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主要方面是温度、酸碱度和血糖浓度 D . 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和膀胱内的尿液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 2. 2022年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在清远市举行。运动员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大量的乳酸等酸性物质,但运动员血浆的pH却维持在7.35~7.45,这与血浆中直接相关的物质是( )
    A . Cl- B . H2PO4- C . CO32- D . HCO3-
  • 3. 跳水是一项优雅的水上运动,运动员从高处用各种姿势跃入水中或从跳水器械上起跳,在空中完成一定动作姿势,并以规定的动作入水。跳水动作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运动员起跳时下丘脑参与深呼吸完成的调节 B . 运动员在空中旋转时脑干参与动作协调的调节 C . 运动员入水时大脑皮层参与屏住呼吸的调节 D . 运动员跳水动作的完成只受外周神经系统调节
  • 4. 《世说新语·假谲》记载,三国时,曹操带兵长途行军,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便说:“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从此便有了“望梅止渴”。“吃梅”和“望梅”都能够引起人的唾液分泌增加。下列关于“吃梅”和“望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人“吃梅”和“望梅”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B . 人“吃梅”分泌唾液时,梅子是非条件刺激 C . 人没有“吃梅”的经历,不会出现“望梅止渴”反射 D . 人长时间不“吃梅”会导致“望梅”时唾液分泌不会增加
  • 5. 一位老人突然出现下肢不能运动。经医生诊断,老人的脊髓、脊神经等正常,四肢也没有损伤,但脑部有血管阻塞。根据医生检测结果推断,该老人的脑损伤的部位是(   )
    A . 中央前回 B . 中央后回 C . 大脑皮层的W区 D . 大脑皮层的H区
  • 6. 某人受到严重烫伤,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钾含量升高,该病人体内生命活动发生的变化是(   )

    ①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减少②肾小管和集合管对K+通透性降低③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④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降低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7. 如图表示某同学从早餐开始到12时体内血糖浓度的变化,根据曲线分析,该同学血浆中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的是(   )

    A . AB段 B . BC段 C . CD段 D . DE段
  • 8. 动物激素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关于动物激素的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给I型糖尿病病人静脉注射胰岛素不可以治疗糖尿病 B . 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类药物可促进亲鱼的生殖细胞成熟 C . 临床上可以定期注射适量的甲状腺激素来治疗侏儒症 D . 在农业生产上可以用性激素来诱杀雄性昆虫以控制虫害
  • 9. 人体的吞噬细胞内的溶酶体含有较多的水解酶,能够清除和分解体内衰老和损伤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这一生理现象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是(   )
    A . 免疫排斥 B . 免疫监视 C . 免疫自稳 D . 免疫防御
  • 10.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过程中靶细胞膜表面信号分子与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具有特异性 B . ②过程中细胞因子能加速记忆T细胞分裂并分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 C . ③过程中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只在血液中循环,可裂解靶细胞 D . ④过程中靶细胞暴露的抗原可与抗体、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结合
  • 11. 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胚芽鞘做了如下的几个实验,从而发现了生长素。下列图示中胚芽鞘的生长情况,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 12. 为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用不同浓度的NAA(α-萘乙酸)处理萌发的某种大麦种子,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大麦幼苗根、芽的长度(如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NAA浓度(ppm)

    1×101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0

    芽长(cm)

    0.64

    4.74

    7.27

    6.86

    6.74

    6.22

    5.75

    根长(cm)

    0.63

    2.37

    5.72

    6.60

    6.68

    6.12

    5.97

    A . 每组设置多粒大麦种子进行平行重复实验能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B . 促进大麦幼苗根生长和芽生长的最适NAA的浓度不可能相等 C . 浓度在1×10-2~1×10-1ppm的NAA溶液对大麦幼苗根、芽的作用效果相同 D . 本实验说明NAA对大麦幼苗根和芽的作用效应均体现了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 13. 某小组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电刺激神经元乙,记录神经元丙的膜电位变化;用相同强度的电刺激刺激神经元甲,记录神经元乙的膜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其中①③为单次刺激记录的电位、②为连续2次刺激记录的电位,阈电位是指能够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根据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增加神经元乙的电刺激强度,丙神经元的阈电位值会升高 B . 图2①②中,神经元丙均产生动作电位,③中神经元乙保持静息电位 C . 由图2中②可知,连续2次单刺激神经元丙可以产生动作电位 D . 神经元甲是抑制性神经元,神经元乙和神经元丙是兴奋性神经元
  • 14. 某小组对某实验动物进行了“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课题研究。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组别

    处理方法

    胰液分泌量

    甲组

    用适宜的电流刺激通向胰腺的神经

    增加

    乙组

    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当食物经胃进入十二指肠中

    增加

    丙组

    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从同种其他动物个体的胃中取出少量部分被消化了的食糜,导入十二指肠中

    大量增加

    丁组

    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把一些相同成分的食物不经过胃而直接引入十二指肠中

    不增加

    A . 胰腺分泌胰液受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B . 胰腺分泌胰液可能与胃液中某种化学物质相关 C . 电流刺激引起胰液分泌增加的神经属于副交感神经 D . 胃液中某种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
  • 15. 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原检测法。如图表示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机体内病毒载量变化和两种检测方法的病毒载量最小阈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抗原检测法和核酸检测法运用的原理不同 B . 在传染期体内新冠病毒的病毒载量可以达到最大值 C . 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 D . 在感染初期采用核酸检测法比抗原检测法对接触者检测更不容易确诊
  • 16. 研究人员进行两项实验。实验一:分别用含有ACC(乙烯的前体物质)和不含ACC的MS培养基培养拟南芥,一段时间后,统计常温、致死低温下的存活率(图1);实验二:将内源乙烯合成量增多的突变体1和内源乙烯合成量减少的突变体2分别经常温、致死低温处理后统计其存活率(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1说明ACC可增强拟南芥抗低温能力 B . 图2说明内源性乙烯可增强拟南芥抗低温能力 C . 实验一、实验二说明多种激素参与拟南芥生命活动的调节 D . 作物幼苗遇强寒流时可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合成抑制剂进行保苗
二、综合题
  • 17. 下图为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③代表,③与①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
    2. (2) 图中B代表系统,人体通过B把(答出3点)排出体外,维持内环境稳定。
    3. (3) 某同学参加学校集体劳动后,手掌磨出了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内环境组成),一段时间后水泡自行消失的原因是
    4. (4) 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 18. 人体中与脑相连的神经叫做脑神经,人的脑神经有12对,其中第10对是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对人体的循环、呼吸、消化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还能调节炎症反应。如图表示迷走神经对消化系统和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迷走神经属于(填“中枢神经系统”或“外周神经系统”),图中迷走神经活动加强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会加强,由此判断迷走神经属于(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
    2. (2) 当兴奋传到迷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体的膜电位是,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并作用于肠巨噬细胞膜上,最终引起内环境中NTF-α含量
    3. (3) 研究发现,NTF-α具有抗细菌、抗病毒作用。现欲研发一种药物X能够提高人体的NTF-α含量,提高机体抗细菌、抗病毒的免疫力。设计该药物X作用的原理为(答出2点,合理即可)。
  • 19. 无论是酷热还是严寒,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人的体温总能保持相对恒定,而这种恒定是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 (1) 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体温调节增加产热。写出机体增加产热的两种途径:①;②
    2. (2) 当人体感染病原体时,人体发热体温升高并稳定在38.5℃时,此时人体产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3. (3) 奋战在全员核酸检测岗位的最美“大白”医务工作者们,他们长时间穿防护服,不喝水,汗流浃背地工作。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到产生渴觉。
    4. (4) “半壁灯光才照字,一窗凉思又添衣”。入冬以来,气温下降,同学们纷纷穿上了保暖的衣服,这是通过(填“行为性”或“生理性”)调节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 20. 运用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侧生长比向光侧生长快的原因是
    2. (2) 苏轼的《格物粗谈·果品》中写到:“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两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种“气”是指,它在植物体内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3. (3)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形成的调节网络控制的。植物激素在生产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用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简化了啤酒生产的工艺流程。
    4. (4) 豆芽菜营养丰富,是同学们常吃的蔬菜。豆芽是在黑暗的环境中培育的,其细胞中不含叶绿素,豆芽一旦见光,就会发生形态变化并长成豆苗。这一现象说明了
  • 21. 随着器官保存技术和外科手术方法等的不断改进,以及高效免疫抑制剂的陆续问世,器官移植已经成为治疗多种重要疾病的有效手段。回答下列问题:
    1. (1) 据媒体报道,瑞金市3岁男孩张某患有白血病,医生建议采用法治疗该病,首先需要进行张某的骨髓与其父亲的骨髓配型,即检查供体与受体之间的。只要供者和受者的主要HLA有(填“100%”“70%以上”或“50%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2. (2) 器官移植通常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为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通常对器官移植的患者注射免疫抑制剂,其原理是
    3. (3) 药物M是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现对同种实验鼠X品系、Y品系进行皮肤移植实验,验证药物M能够抑制实验鼠皮肤移植的排斥作用。实验步骤如下:(各种实验药品、器材完备,均可选用)

      ①取健康状况一致的X品系实验鼠若干,随机分成A、B两组;

      ②A组实验鼠定期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B组实验鼠定期注射,取一只Y品系实验鼠背部皮肤分别移植到A、B两组实验鼠相应的部位;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A、B两组实验鼠,记录两组皮肤移植到皮肤脱落的时间分别为tA和tB

      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