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2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二章第2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更新时间:2023-01-30 浏览次数:4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声音的产生
  • 1. 如图所示,边说话边把手放在喉咙处,会感觉到声带在振动,此现象说明( )

    A . 所有声音均由人的声带产生 B . 任何时候声带均是声源 C . 声带是人体唯一能发声的器官 D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2. 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3.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

    1. (1) 实验时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 (2) 如果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3. (3) 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这种研究方法叫作
  • 4. 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自行车车铃,就听不到铃声了,这是因为 ( )
    A . 手吸收了声音 B . 手太用力了 C . 手使车铃停止振动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 5. 在敲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 . 钟声的回音 B . 大钟还在振动 C . 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 .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二、声音的传播与声波
  • 6. 声音以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作声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可以是体、体,也可以是体。 
  • 7.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2. (2) 如果把空气又逐渐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3. (3) 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如果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
    4. (4) 结论:。 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 8. 古代的人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应用的知识是( )
    A .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 . 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C . 声音的反射     D . 回声
  • 9. 声音分别在空气、金属和水三种介质中传播,其传播速度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 . 空气、水、金属 B . 空气、金属、水 C . 金属、空气、水 D . 水、金属、空气
  • 10. 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 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铃声明显减弱 B . 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 . 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D . 相比正常情况,耳朵贴在桌子上,敲击桌子能听到更大的声音
  • 11. 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以及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物质种类

    空气

    氧气

    物质的密度/(kg·m-3)

    1.29

    1.43

    2700

    7900

    11300

    声音传播的速度/(m·s-1)

    330

    316

    5100

    5000

    1300

    A .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 .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 .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 .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 12. 鱼缸中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金鱼立即受到惊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是由水的振动产生的 B . 上述现象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 . 金鱼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空气→水→鱼 D . 在月球上进行上述操作,金鱼不会受到惊吓
  • 13. 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的,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播声音。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暖水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下列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 . 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 . 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 . 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 .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 14. 有一根长为18 m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 m/s、1500 m/s和340 m/s,人耳能分清的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 s)( )
    A . 1次 B . 2次     C . 3次 D . 4次
  • 15. 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
    1. (1) 悠扬的笛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2. (2)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 (3) 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 16. 下表是声音在某些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

    1450

    3230

    水(15 ℃)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

    水(20 ℃)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

    1531

    铁(棒)

    5200

    1. (1) 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只需写出两种)
    2. (2) 设海水温度为25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 s后收到回波,请计算出此处海水的深度为多少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