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寒假专区 /七年级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七年级科学2022年寒假每日一练:选择题专练3

更新时间:2023-01-13 浏览次数:3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七上·宁波期中) 在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量接近实际的是(    )
    A . 平静时,一名初一学生的心率大约为120次/分 B . 科学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4mm C . 一名初一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22℃ D . 一个初一学生的质量约为45千克
  • 2. (2022七上·海曙期中) 如图所示,一个饮料瓶装有大半瓶水,用刻度尺测量出水的深度为h1 , 然后将该瓶倒置,水面到瓶底的高度为h2 , 若再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底的直径为D,那么,该瓶的容积大约为( )

    A . πD2(h1+h2 B . πD2(h1+h2 C . πD2(h1+h2 D . 2πD2(h1+h2
  • 3. (2022七上·海曙期中) 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9.21厘米、9.22厘米、9.20厘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9.20厘米 B . 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 C . 9.22厘米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 D . 9.20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没有意义的
  • 4. (2022七上·海曙期中) 老师找到七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①金蝉脱壳  ②螳臂挡车 ③井底之蛙  ④瓮中捉鳖⑤虾兵蟹将 ⑥鱼目混珠 ⑦蜂拥而至,其中所涉及的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成语是(     )
    A . ①②⑤⑥ B . ③④⑥ C . ①②④⑤ D . ①②⑤⑦
  • 5. (2022七上·海曙期中) 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真正成为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
    A . 爬行类 B . 鱼类 C . 两栖类 D . 哺乳类
  • 6. (2022七上·海曙期中) 如图是某同学建立的生物分类图,其中①~④各代表一种生物,下列各组生物中不能用该图来分类的是( )

    A . ①木耳    ②银杏   ③墙藓     ④球藻 B . ①银耳    ②水杉   ③向日葵   ④衣藻 C . ①香菇    ②油松   ③肾蕨     ④紫菜 D . ①灵芝    ②侧柏   ③葫芦藓   ④海带
  • 7. (2022七上·海曙期中) 我们食用的下列蔬菜和水果中,不是果实的是(     )
    A . 苹果 B . 白果 C . 番茄 D . 南瓜
  • 8. (2022七上·海曙期中)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诗人对春天的描写,这里的“绿”是指( )
    A . 藻类植物 B . 蕨类植物 C . 苔藓植物 D . 种子植物
  • 9. (2022七上·海曙期中) 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同种生物性状差异性的是( )
    A . 黑马和白马毛色有差异 B . 黄种人和白种人鼻梁有高低 C . 黑藻和衣藻形态各异 D . 橙子有的甜,有的不甜
  • 10. (2022七上·海曙期中) 小科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长度,三次测量值分别是L1=6.80cm、L2=6.81cm和L3=6.79cm,取其平均值6.80cm作为测量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L1=6.80cm的测量结果没有误差 B . L1=6.80cm也可以记录成L1=6.8cm  C . L2=6.81cm中0.01cm是准确值 D . 物体长度可能略大于L=6.80cm
  • 11. (2022七上·海曙期中) 在运动会上的跳远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比赛的成绩,如果在测量时没有将皮卷尺拉直,则测量值将会 (   )
    A . 偏小 B . 偏大 C . 不变 D . 都有可能
  • 12. (2022七上·海曙期中) 生活处处是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 )
    A . 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15dm B . 课桌高度约为750mm C . 宁波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 . 小科的心率约为75次/分
  • 13. (2022七上·海曙期中) 小科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为39.1℃和38.4℃,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 小明的体温是38.4℃ B . 小明的体温更接近39.1℃ C . 小明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8.4℃ D . 小明的体温在38.4℃至39.1℃
  • 14. (2022七上·海曙期中) 如图表示在不同气温下甲动物体温的变化情况,则图中的甲动物最有可能是( )

    A . 白鳍豚 B . 中华鲟 C . 扬子鳄 D . 大鲵
  • 15. (2022七上·海曙期中) 我们在购买西瓜时,习惯用手指来弹西瓜,根据发出的声音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用手指弹西瓜”(如图所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建立假设     C . 获取事实与证据 D . 得出结论
  • 16. (2022七上·海曙期中) 中央电视台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让清代诗人袁枚的励志小诗《苔》红遍大江南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结合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下 列理解错误的是( )
    A . “白日不到处”,反映出苔藓对环境的适应 B . 诗中虽提“苔花”,但苔藓并没有真正的花,属于孢子植物 C . “苔花”也学“牡丹”开,比较得知两者均可开花结果繁殖后代 D . “苔花”虽微小似米,但一样拥有和牡丹那样的生命尽情绽放的机会
  • 17. (2022七上·海曙期中) 腐烂的水果会散发出酒味,其原因是( )
    A . 酵母菌引起的 B . 乳酸菌引起的 C . 霉菌引起的 D . 醋酸杆菌引起的
  • 18. (2022七上·海曙期中) 在潮湿的墙角及树枝间,隐藏着大量的“田溜溜”。这种外表看起来像没壳的蜗牛的动物,在生物学中叫蛞蝓[kuò yú],和蜗牛属于同一门生物。蛞蝓属于( )
    A . 节肢动物 B . 软体动物 C . 环节动物 D . 腔肠动物
  • 19. (2022七上·浙江月考) 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    )
    A . 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10cm B . 我们上课的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20m3 C . 一大桶矿泉水的体积为20L D . 杭州市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0℃
  • 20. (2022七上·浙江月考) 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A . 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B . 1.8米=1.8×1000=1800毫米 C . 0.5米2=0.5米2×100分米2=50分米2   D . 12分米3=12分米3×1000=12000厘米3
  • 21. (2022七上·浙江月考) 小明和小红在家自制量筒。如图所示,他们分别选择了玻璃杯和塑料瓶作为材料,经过测量发现,玻璃杯最多可以装200m1水,塑料瓶最多可以装450mL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玻璃杯量程大,刻度不均匀 B . 玻璃杯量程小,刻度均匀 C . 塑料瓶量程大,刻度均匀 D . 塑料瓶量程小,刻度不均匀
  • 22. (2022七上·浙江月考) 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同学的你帮她判断一下,认为各选项中不一致的是 (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小

    B

    在测量铜丝的直径时,如果把铜丝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小

    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

    偏大

    A . A B . B C . C D . D
  • 23. (2022七上·浙江月考) 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759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 . 分米、毫米、厘米、米 B . 厘米、分米、毫米、米 C . 毫米、分米、厘米、米 D . 毫米、分米、分米、米
  • 24. (2022七上·浙江月考)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36mL,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上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 . 小于17mL B . 大于17mL C . 等于17mL D .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7mL
  • 25. (2022七上·浦江月考) 一次国王故意为难阿凡提,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凡提说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象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若…这则故事说明了( )
    A . 测量总是有误差的 B . 测量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C . 测量工具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大小 D . 测量前应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 26. (2022七上·浦江月考) 为了比较准确地测出一堆相同规格的小橡胶垫圈的数量(估计为1000个),最好采用的方法为( )
    A . 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重出尽厚度L,再量出一个垫圈的厚度L1即为垫总数 B . 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恳厚度L,再量出一个垫圈的厚度L10即为垫总数 C . 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再量出一个垫圈的质量M1即为垫圈总数 D . 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息质重M,再量出一个垫圈的质量M10即为垫圈总数
  • 27. (2022七上·浦江月考) 下列数据,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成年人站立时鞋底贴地面积约为350cm2 B . 一瓶可乐容积是500dm' C . 科学老师的身高约是170000mm D . 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8.2℃
  • 28. (2022七上·浦江月考) 为研究人的脚印长度与身高的关系,小明先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了班内同学脚的长度和身高,然后分析测量的数据并作出结论。其中“测量脚的长度和身高”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建立假设 C . 获取事实与证据 D . 得出结论
  • 29. (2022七上·浦江月考) 下列有关单位的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 2.5cm=2.5cm× 10mm=250mm B . 22分米3=22分米3×1000=22000厘米 C . 3.8米=3.8×1000=3800毫米 D . 0.656升=0.656×1000毫升=656毫升
  • 30. (2022七上·浦江月考) 小科利用“彩虹标尺”测自己的身高,四次结果分别为165.2cm,165.0cm,166.2cm,165.1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彩虹标尺的最小刻度是1mm B . 165.0cm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没有意义的 C . 最终的测量结果应记作165.1cm D . 几次结果有差异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 31. (2022七上·海曙月考) 在购买西瓜时,我们习惯用手来“拍打西瓜”,然后根据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拍打西瓜”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得出结论 B . 提出问题 C . 猜想与假设 D . 收集事实证据
  • 32. (2022七上·海曙月考) 两支经过消毒后没有把水银甩下去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 ℃,直接用来分别测量体温是36.8 ℃和39.5 ℃的两个人的体温,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
    A . 38 ℃、39.5 ℃ B . 39.5 ℃、39.5 ℃ C . 36.8 ℃、39.5 ℃ D . 38 ℃、38 ℃
  • 33. (2022七上·海曙月考) 小宁同学在学习了长度的测量以后,用最小刻度是1mm的刻度尺去测量科学课本的宽度,记录了一下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
    A . 183.40mm B . 1.834m C . 18.34dm D . 18.34cm
  • 34. (2022七上·海曙月考) 为了测出一张纸的厚度,小宁设计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好的方案是(    )
    A . 直接测出这张纸的厚度   B . 先测量出 100 张相同纸张的厚度,再算出一张纸的厚度   C . 多次测出一张纸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D . 测出这张纸和物理课本的总厚度,再测出物理课本的厚度,然后相减得出这张纸厚度
  • 35. (2022七上·海曙月考) “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这是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描写石蚕的一段话,他主要运用了科学探究中的( )
    A . 观察法 B . 实验法 C . 调查法 D . 测量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